滴滴會是下一個金融巨頭嗎 | 黑馬薦文
2016-08-03 10:46 滴滴 汽車金融 車險 行動支付
就像你曾經猜不出滴滴會收購UBER一樣,未來的你也未必能猜得出滴滴會成為下一個金融巨頭。不是嗎?明天永遠變幻莫測。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4分鐘
推薦理由: 滴滴收購UBER後,一石激起千層浪,而龐大的業務體系也意味著滴滴要涉獵多個行業,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與錢打交道的網際網路金融。從滴滴之前的動作及未來的規劃看,在行動支付、汽車融資租賃、網際網路車險領域,滴滴似乎在虎視眈眈地張望著。滴滴會擁有下一個支付寶嗎?會如何切入汽車金融市場?會怎樣基於大數據做好車險?黑馬哥帶大家來探探究竟。
事件回顧:
昨日(8月1日),滴滴與UBER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將收購UBER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並在中國大陸運營,同時,雙方將互相持股,成為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17.71%的經濟權益,UBER中國其餘中國股東獲2.3%的經濟權益。滴滴創始人程維、UBER創始人TravisKalanick互相加入對方董事會。
8月2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商務部目前尚未收到有關滴滴和優步中國相關交易的經營者集中申報。按規定,凡符合《反壟斷法》規定申報條件和《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申報標準的,經營者均應事先向商務部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滴滴收購UBER中國是否應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滴滴官方回答:我們認為,目前滴滴和UBER中國均未實現盈利,且UBER中國在上一個會計年度營業額沒有達到申報標準。沒達到標準所以不用申報。
滴滴的商業模式是整合線下計程車資源,為打車消費者提供打車和接客的服務,盈利來源主要是交易完成後收取的佣金費用和品牌廣告費。UBER的模式與此類似。
(具體為:淨利潤=平均單日訂單完成量×平均每日價格×平臺佣金20%*365天-公司運營成本及費用)
無論滴滴與UBER能否實現收購合併,其燒錢狀態尚在持續、雙方並沒有實現盈利,有數據顯示,滴滴去年虧損約20億美元,UBER中國虧損約10億美元。
滴滴有需要也有資源去開拓新的業務並增加盈利來源。
成為下一個支付寶?
程維曾在阿里巴巴履職八年,北京化工大學畢業後,他於2005年進入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從事銷售工作,公開資料表示,期間因工作變現突出而成為阿里巴巴最年輕的區域經理,在他銷售網際網路產品的工作經歷中,積累了較強的銷售能力和經驗。之後擔任支付寶B2C事業部的副總,負責支付寶產品與商戶的對接。
2012年,程維辭職創業。
從滴滴的發展路徑看,有人表示,其有著阿里的基因。
早期,團隊給滴滴定位時,堅持了所謂的四不做原則,即不做黑車、不做加價、不做帳戶、不做硬體。
一方面是要規避政策風險,一方面則是要專注主營業務,即為打車用戶提供便捷的平臺服務。
確實,業務在早期的關鍵點是如何獲得司機,給他們提供好的用戶體驗,以及如何給司機們帶來大量優質訂單。
但如同支付寶在淘寶平臺交易量大幅提升出現支付需求的情況下而出現一樣,滴滴平臺在運營操作過程中也將出現大量的交易,並具有強烈的支付需求。
滴滴官網介紹,2015年其完成14.3億訂單,成為僅次於淘寶的全球第二大在線交易平臺。
根據滴滴的操作,以快車為例,用戶訂單可以實現實時到帳,司機可每周提現。這一過程中司機在滴滴開有帳戶,乘客車費將先進入司機的滴滴帳戶,到期再提現。沉澱資金、需要給支付平臺的手續費支出可能會催生滴滴的其他想法。
此外,還有一個信號,按照今年1月滴滴與招行的合作協議,雙方會進行綁卡支付合作。滴滴會將招行信用卡、儲蓄卡設定為乘客支付方式之一。
屆時,招行用戶可以直接在滴滴出行APP中通過綁定信用卡、儲蓄卡在線支付車費。同時,在綁卡支付方面,滴滴歡迎更多的合作夥伴加入。
顯然,滴滴並不滿足目前微信、支付寶的支付方式。
從第三方支付業務角度講,其本身職能決定了它可以從事資金吸收存儲,並形成大量的資金沉澱,雖然對於這部分資金,支付企業只有保管的權利而並非所有權,但大量資金的利息收入已經非常可觀。
目前第三方支付的盈利來源很明確,即沉澱資金的利息收入、從交易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等。
第三方支付的市場規模源於更多新的行業及應用場景的拓展,滴滴所在的網約車行業正是這一市場的一部分。
滴滴官網介紹,其在我國400餘座城市為近3億用戶提供各類出行服務,擁有87%以上的中國專車市場份額,99%以上的網約計程車市場份額。
雖然騰訊與阿里為滴滴投資方,滴滴也接入微信支付與支付寶,且在獲客、支付等環節似乎可以達到雙贏,但並不能排除滴滴申請第三方牌照的可能。
且如同支付寶的發展路徑,其目前已經不僅是支付工具,而是可以提供全面生活服務的金融工具。藉助大量真實交易數據,進行徵信服務、開展消費金融服務、提供用戶的資金管理方案等,如當年火熱異常被稱為網際網路金融鼻祖的餘額寶。
滴滴目前的運營數據顯示,其尚沒有盈利,第三方支付業務牌照的申請條件其中之一是截至申請日,連續盈利兩年以上,目前申請條件不足,但是不是可以購買牌照卻值得考慮。
以汽車融資租賃切入汽車金融市場?
即使自己沒有車,目前也已經有群體租車全職當快車司機。
根據一位快車司機介紹,他每月要繳納5000元租金。顯然,這正在形成一個產業鏈條。這一鏈條將催生新車\二手車的購買、汽車租賃等需求,涉及主體包括汽車經銷商、金融機構、客戶等。
目前,滴滴出行有試駕服務,不過潛在是在為用戶買車設計。
針對上述需求,滴滴可以以租賃、分期消費等形式涉足汽車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及汽車經銷商等合作,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事實上,去年11月底,在交通運輸部發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不久,滴滴就與深圳前海泰豐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豐租賃」)籤訂了《汽車租賃服務合作協議》,協議指出,泰豐租賃向滴滴提供車輛信息,滴滴錄入平臺供打車用戶選用,意思是泰豐租賃將成為滴滴平臺的車輛供給方。
目前,泰豐租賃為滴滴司機提供兩種產品,一是「以租代購」的融資性租賃產品,一是經營性租賃的短租產品。
此外,今年3月,滴滴通過香港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了全資子公司「眾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億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融資租賃業務;租賃業務;向國內外購買租賃財產;租賃財產的殘值處理及維修;租賃交易諮詢及擔保。
這恰恰表明滴滴已經涉足汽車金融領域。
今年4月,滴滴與招行發行聯名借記卡,招行戰略投資滴滴,同時,雙方在支付結算、金融、服務及市場營銷等方面合作。近期,雙方也已推出聯名信用卡,合作主要體現在市場營銷獲客方面。
有報導稱,除了戰略投資、線下司機招募、聯名卡外,招行還將會與滴滴在跨境現金池、跨銀行現金管理、美元資產管理及汽車信貸等方面深入合作。
關於上述提到的汽車金融服務,其實招商銀行將成為滴滴司機購車分期的合作銀行,分期購車將對所有司機開放,分期金額則依據司機個人的信用報告和滴滴數據綜合評估。
滴滴已經不僅是網際網路約車平臺,而是正在布局各類金融業務。
基於大數據殺入網際網路保險?
網約車合法化一石激起了千層浪。最近一則消息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某網際網路保險公司近日宣布推出一款專門針對網約車安全服務的智能硬體產品,車輛安裝這一「盒子」,可以獲得GPS實時位置信號,同時提供一鍵報警裝置,此外,這一產品自帶金融屬性,即包含保險功能,如若用戶乘車發生風險事件,可獲得最高10萬元的補償。
而滴滴服務最有價值的是其積累的海量數據,包括司機的各類數據、車輛行駛數據、用戶出行行為數據等。如同上述智能硬體盒子的功能,滴滴平臺本身具備很多數據資源,並可加以利用。
以UBI車險為例,這本身是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滴滴服務則可以在對司機進行監測的過程中,獲取到司機的駕駛習慣、技術、車輛信息、周圍環境等等數據。
可以借鑑的案例是,太平洋產險已經對凹凸租車進行戰略投資,並通過數據採集設備對承租人在駕車時的駕駛數據進行採集,由此完善UBI保險的風險定價能力。
從這一角度分析,滴滴非常有機會成為保險公司的合作方,當然也可以自立門戶涉水網際網路保險領域,推出其他基於數據的保險產品等。
此前也有報導表示,滴滴將進入汽車後市場服務領域,這不得不讓人展開聯想。
除此之外,有觀點認為,交通研究中心往往很喜歡的士數據,可以就此探索分析交通網絡的通暢、大眾出行偏好等,從數據角度看,滴滴出具分析報告或出賣數據為城市規劃等提供參考也不是沒有可能。
市場的變化很快,幾年時間滴滴已經佔領打車市場相當份額,但他並不能滿足於此,接下來如何應變我們拭目以待。
附滴滴與UBER近年來融資情況
滴滴與UBER近年來紛紛獲得多輪融資,燒錢補貼大戰激烈,一直處於市場培育與佔領階段,並未獲得盈利。
[本文作者士小文,轉自消費金融觀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題圖來自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