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攜程在公眾和媒體面前,確實大火了一把,而且火得有點過了:先是因設各種不易察覺的陷阱坑用戶的錢而引起各路媒體和意見領袖口誅筆伐,事情好不容易平息下來,最近又因為自辦託兒機構虐童的醜聞而徹底引來了眾怒,一些人甚至調侃:攜程連自己人都坑,還有誰不敢坑的?按說,這虐童事件攜程確有失察之責,但還不至於成為公眾討伐的主要目標,為什麼最終大家卻矛頭一致地向攜程開火呢?這個事情,商君只能這麼說:一個企業,名聲一旦臭了,一丁點小事都會被公眾無限放大,更何況虐童還絕對不是一件小事!做企業做到這個份上,不知梁建章作何感想!不過,攜程的事兒,總會有平靜下來的一天,公眾的注意力遲到會轉移的,那麼攜程之後,誰可能會成為下一隻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呢?依商君目測,滴滴很有這個潛質!
沒錯,就是那個大家經常用來叫車的滴滴!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滴滴和攜程相比,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絕對的壟斷者;其次,他們都在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通過見不得光的手段,從用戶身上榨取不當利益。其實這兩點也可以歸結為一點:作為壟斷者,卻沒有壟斷者的節操與擔當!
攜程的不用說,好好說說滴滴到底怎麼回事吧。
先從商君的一次個人體驗說起。
某年某月某日,晚上23點多,坐標上海南京西路地鐵口,商君正在用滴滴呼叫快車,去往浦東世紀公園附近下榻酒店休息,一看報價,55塊,這是拼座價格,不拼坐價格70多接近80吧,具體數字忘了,總之,商君覺得有些不對勁,剛好這時來了輛計程車,就取消了叫快車的念頭直接攔上計程車了,到達目的地,出票,51元!
……
問題來了,商君潛意識裡,滴滴快車應該是省錢才對,怎麼反倒比計程車更貴了呢?而且如果像計程車一樣不拼坐,價格還貴不少呢!
大家都知道,上下班高峰期或其它特殊時間段(可能晚上23點也在這個特殊時間段吧),滴滴打車的價格會出現一定的上浮,這個無可厚非,但是到底這個上浮機制是怎樣的?如何上浮?上浮多少?各個城市有何區別?……這些問題,你知道嗎?滴滴好像從沒有認真解釋過這個標準!
如此問題就來了,不對外公布價格標準,意味著滴滴可以隨意根據自己意願報價,報多少就是多少!用過Uber和易到的人應該都知道,人家的價格浮動是明確的,高峰期打不著車,會有一個明確的比例逐步浮動,這個用戶是可選的,也是清清楚楚的,但滴滴卻直接幫用戶做決定了,而且浮動比例還是個謎,反正就一副「愛用不用,不用拉倒」的架子!
有必要聲明一下,商君要說的,不是滴滴一定不能比計程車貴這個意思,而想強調的是:你可以比計程車貴,也可以比任何競爭對手貴,更可以根據不同時間段浮動計價,但前提是你要有一個公開透明的收費或浮動計價標準,而且定了就不能隨便改,而不是你想收多少就收多少,想怎麼收就怎麼收!要是這麼搞,那就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了,整個行業也會被滴滴全搞亂了!別忘了,就算是傳統計程車公司,我們縱有一萬個不滿意,但至少人家的價格標準是很透明的,夜間該怎麼浮動就怎麼浮動,大家看得清楚,而且計價規則也不會隨意變,更不會想怎麼收就怎麼收!
滴滴這種不透明、隨意性很高的價格體系,讓商君想起了曾經無數次在全國各地火車站打黑車的經歷:打不上正規計程車?那就坐黑車吧,既然選擇坐黑車,那價格就由人家定了,黑車司機就沒有透明的價格體系,人家想怎麼報價就怎麼報價,坐不坐拉倒,反正你打不到正規計程車!
說著說著,商君怎麼越來越腳著,滴滴越來越像這些黑車呢?價格想怎麼報就怎麼報,坐不坐拉倒,反正老子處於壟斷地位,你沒有太多其它選擇!對不?
此外,滴滴的這種價格不透明,商君問過很多很多平臺上的司機,他們也沒有一個能夠說得上來到底怎麼回事,而且更可恨的是,那些高峰期的價格上浮部分,大多數進了滴滴自己的腰包,平臺上的司機好像並沒有從中分到太多好處。總之,高峰期和特殊期價格上浮部分,滴滴把肉基本都吃了,司機們能喝到點湯就不錯了!這是商君採訪了很多滴滴司機們的一致說法,而且這些司機們還經常抱怨平臺的其它流氓做法:如果用戶叫車中途取消,用戶的罰款都被滴滴給眯了,司機白忙活白天可能一分錢也拿不到!
當然了,滴滴如何坑司機,還有很多故事,商君就不一一講了。總之,甭管你是用戶,還是司機,滴滴拿定你了,通吃!反正司機們跟你一樣,被坑了也是敢怒不敢言,或者是敢怒,但怒了又能咋樣!跟壟斷者談服務與體驗,別幽默了!
怎麼樣,滴滴很有下一個攜程的潛質吧?
商君想說的是,如果滴滴不及時作出改變,最終徹底激怒用戶和司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只是這個情緒的釋放,還需要一個引爆點,一旦這個引爆點被觸發的時候,那可就……(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