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過冬了,滴滴金融怎麼辦?

2020-12-19 一見財經

中國很多企業的終極目標就是把自己變成金融企業,畢竟金融處於所有行業的金字塔塔尖。但滴滴的某些金融業務生不逢時。

2月15日,滴滴CEO程維宣布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很顯然,金融業務(部分)不是滴滴的主業。

今年1月2日,滴滴高調上線「金融服務」頻道,雖然這個頻道被放在了滴滴App頁面所有頻道的最末位,但依舊掩飾不住滴滴進軍金融領域的野心。

不過,現在程維一句「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等於給滴滴金融事業部潑冷一盆冷水。

01 滴滴外賣首當其衝

滴滴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的第一刀砍向了滴滴外賣。

36氪2月1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滴滴外賣業務將面臨裁員、出海的處境,國內業務甚至可能被關停。

滴滴外賣隸屬於滴滴新成立的R-Lab部門,報導稱該部門「即將面臨大裁員和轉崗,涉及人數數百人,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外賣業務員工」。

另據新浪科技報導,選擇滴滴外賣進入的5個城市之後,已經看不到外賣入口,該業務疑似下線。但滴滴內部人士解釋稱,只有身處這5個城市的用戶打開滴滴app才能看到外賣入口。

對於此事,滴滴方面回應稱,不予置評。

2017年12月,外界傳聞滴滴外賣業務組織了一個10人左右的小團隊在單獨的辦公地點秘密研發,此舉主要是對美團點評的反擊(美團上線打車業務),但滴滴官方當時並未正面回應。

短暫研發4個月後,2018年3月,滴滴外賣在無錫上線,並開始招募騎手,忠誠騎手要求每周在線大於48小時,月保底1萬元;自由騎手可自由上線隨時接單,訂單收入翻倍。

隨後,滴滴外賣陸續進入南京、泰州、成都和鄭州,但從去年7月底便暫停了擴張計劃。

從去年3月份上線到最近傳出「業務調整」,滴滴外賣堅持了不到一年,在外賣市場已經被巨頭瓜分後,滴滴都開始過冬了,作為「非主業」的滴滴外賣被放棄也是大概率事件。

02 滴滴金融的「命運」

同樣的邏輯,在非主業面臨被「關停並轉」的大背景下,滴滴金融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相比外賣業務,滴滴在金融方面的布局很早就開始了。

2015年,滴滴開始布局保險領域。當年10月27日,滴滴與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滴滴平臺司乘意外綜合險」;2016年,滴滴獲得中國人壽6億美元戰略投資,後者成為滴滴打車第一批1.6萬輛車的保險供應商;2017年,滴滴還與螞蟻金服、深創投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家網際網路車險理賠平臺。

除布局保險外,2017年,滴滴還通過收購拿下支付牌照,為其進入消費金融和汽車金融領域打下了基礎。

2018年2月,滴滴宣布業務調整,將原金融部門升級為金融事業部,這個事業部主要為滴滴司機和用戶提供保險、信貸、理財、支付、汽車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務。

現在來看,滴滴上述金融業務都是圍繞「出行」這個場景打造的,即便滴滴現在要過冬,這部分業務受到影響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03 這個「非主業」危險了

滴滴做金融,一部分是順勢而為,但其實還有很多業務屬於「倉促上馬」。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滴滴虧損高達40.4億元,2017年全年虧損25億元,自2012年成立後6年來,虧損額高達390億元。

虧損壓力加大,上述滴滴金融的很多業務其實只是一個導流平臺,盈利能力不足。2018年,滴滴大舉進軍消費金融市場,上線自營產品「滴水貸」。

今年1月2日,滴滴「金融服務」頻道上線了「點滴相互」,進軍網絡互助行業。

和第一階段滴滴在金融方面的布局相比,第二階段的布局略顯倉卒,一方面和自己擅長的「出行」場景關係不大,另一方面,國內的競爭對手已經非常強大。

這裡有必要講一下「互助」的歷史。

最早的「互助」雛形可以追溯到14世紀,源起自海邊漁村。那時,漁民多是靠出海打魚維生,然而常常出去十艘船,回來六艘船。他們的家人既要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還要面對無法繼續生活的困境。

後來,村裡老者提議:所有出海的人在每次出海前,拿出一定數量的錢湊到一起,如果有人沒有回來,就用這些錢去幫助撫養去世漁民的妻兒,保障他們未來的生活。

所有漁民共同承擔風險,大家通過契約關係,完成「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的約定。

到了網際網路時代,「互助」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得以打破地域的局限,不斷壯大、發展。

2016年,水滴互助創立,由騰訊、美團等公司投資成立。現在已經有來自全國各地近 7000 萬會員加入。

去年末,支付寶和京東也先後上線網絡互助,但這兩者的業務邏輯和點滴相互完全不一樣。對他們而言,網絡互助業務是錦上添花,但對滴滴來說完全不是。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一洋在自己撰寫報告中稱,滴滴雖然已經持有了相對完整的金融牌照體系,但在業務布局上卻沒有實現完整的生態閉環。

另外,從業務規模看,滴滴的網絡互助業務壓力非常大,除了要和幾乎同一時期上線的「相互寶」競爭,還要和國內領先的老牌網絡互助品牌水滴互助競爭。

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網絡互助平臺除了水滴互助、相互寶,還有夸克聯盟、輕鬆互助、眾託幫、壁虎互助、康愛公社等。從市場規模看,水滴互助遙遙領先,會員數量約為第二名相互寶的2倍左右。

從數據可以看出,水滴互助這個領頭羊在2017年和剛剛過去的2018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長,分季度來看,2018年每個季度同比2017年每個季度增速都在100%以上。

所以,在這個樣的市場格局下,點滴互助要想真正做起來可能很難了。筆者最近發現,滴滴出行APP的開屏廣告也有點滴互助的身影。不過,有意思的是,點滴互助的廣告和水滴互助的廣告高度雷同。

左側為水滴互助廣告頁面;右側為點滴互助廣告頁面

有媒體報導稱,急需補課的滴滴迫切地抓住了「網絡互助」這個當紅炸子雞,但是這份「愛」終究還是遲到了。

現在,滴滴已經宣布過冬了,滴滴金融的非主營業務將走向何方?

相關焦點

  • 私家車加入滴滴打車需要什麼證件和流程?滴滴加不上車怎麼辦?
    駕駛員要求:滴滴司機要求C1及以上駕駛證,少部分城市要求「雙證」(比如上海,廈門),並且駕駛人無不良記錄,無犯罪歷史;無3年內扣12分記錄。再無其他更高要求。滴滴平臺對司機要求:接駕不取消,不挑單,不逃單,不甩客,不得隨意加價,不能走線下,平臺黑科技時刻監管,違者必究。司機在跑滴滴還需要了解滴滴平臺的規則 很多註冊不通過的,註冊滴滴無法找到您自己的車型。
  • 滴滴會是下一個金融巨頭嗎 | 黑馬薦文
    從滴滴之前的動作及未來的規劃看,在行動支付、汽車融資租賃、網際網路車險領域,滴滴似乎在虎視眈眈地張望著。滴滴會擁有下一個支付寶嗎?會如何切入汽車金融市場?會怎樣基於大數據做好車險?黑馬哥帶大家來探探究竟。
  • 滴滴「搞金融」比打車更賺錢?一年放款超100億元
    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也曾透露,滴滴自2012年成立以來,就未實現過盈利,截至2018年虧損達到了390億元。不過,滴滴可能已經逐步找到了別樣的「生財之道」。公開資料顯示,滴滴目前已有5.5億用戶、5000萬註冊司機。手握巨大場景化流量的滴滴,從2015年開始先後涉足保險、支付、貸款等金融領域。
  • 滴滴金融與上海銀行達成戰略合作 推動數字金融+產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
    8月17日,滴滴金融與上海銀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和資源,圍繞產業金融、普惠金融、生態運營、產品服務和銀行線上服務專區等方面,共同探索數字金融服務的新模式、新業態,為滴滴出行生態的司機、乘客以及合作夥伴,進一步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普惠金融服務。本次戰略合作,標誌著雙方在原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
  • 螞蟻、騰訊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京東金融、滴滴金融等仍在銷售
    (原標題:螞蟻、騰訊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京東金融、滴滴金融等仍在銷售)
  • 滴滴版花唄來了?又做支付又做花唄,滴滴究竟想要幹什麼?
    滴滴方面回應界面新聞稱,「滴滴月付」產品是滴滴金融近期嘗試性推出,用戶開通後,可用於支付滴滴平臺上的出行服務,為用戶在支付環節提供更方便的體驗。第三,滴滴構建小而美的金融體系可能是大方向。當前,滴滴金融在全面布局上初具雛形,已獲得或間接持有保險代理牌照、小額貸款牌照、第三方支付牌照、融資租賃、融資擔保和保險牌照6塊牌照,其中業務已經涉及到消費金融、保險、支付、理財等多個板塊,雖然滴滴的金融業務很多時候讓人感覺有些不顯山不露水,並沒有螞蟻科技、京東數科、騰訊金融科技這些巨頭顯得那麼聲勢浩大,也沒有滴滴在網約車領域那麼獨佔鰲頭,但是金融其實是一個空間非常大的市場,只要能把金融業務做起來,
  • 讓滴滴金融來告訴你,一個「真材實料」的活動是如何被運搞砸的!
    10月的月末,滴滴突然開始了「大力度」推廣自家的滴滴金融平臺。通過滴滴出行的理財頻道、滴滴金融,開始各種方式發放了大量的5%銀行存款產品加息券。鑑於活動的簡單粗暴,11月6日的時候,我在文章也簡單提了過這個活動。當時我是持謹慎的態度去看待這個活動的,主要是太簡單粗暴了。
  • 滴滴版花唄來了?做花唄又做支付寶,滴滴究竟想要幹什麼?
    如果作為乘客,滴滴司機把你送到目的地後,你沒有設置自動扣費,而你在收到滴滴帳單後一直拖著不付車費,那有隻有一個結果,你下次用不了滴滴打車。滴滴平臺肯定也想到了這一點,一些不付車費的乘客。一般滴滴超過二十四小時後會提前墊付車費給司機。
  • 滴滴一路狂奔,程維柳青終於道歉,好勝心蓋過初心,滴滴怎麼辦?
    在資本的推動下,滴滴的兩位80後掌門人,CEO程維和總裁柳青身價暴漲。目前,35歲的程維以165億財富排在胡潤富豪榜189位,滴滴的天使輪投資者王剛,也因滴滴獲資本青睞估值飆升而身家增長至60億。僅僅6年,估值超過600億美元的滴滴就成長為「獨角獸巨頭」。
  • 網約車,在快車領域,滴滴仍然是最好的選擇
    網約車,在快車領域,滴滴仍然是最好的選擇入冬了,北方開始降溫。部分工地停車工,一直在工地上幹活兒的老雲想找點兒其實差事。考慮到北方冬天戶外的氣候,老雲準備跑一段網約車,掙錢多少在其次,最起碼不受冷凍。本地也有幾家網約車平臺,可是選來選去還是滴滴合適。問了周邊許多跑網約車的朋友,專車自己的車夠不著,快車倒是有個一兩家,可是根本就沒有單子,有時候一天都接不到一單。問了周邊的親戚朋友,大家都不知道還有其它,壓根兒就沒用過。看來跑快車,只能是選擇滴滴,一番權衡之下,老雲決定跑幾天試試。
  • 說說滴滴的事情:「冤大頭」滴滴
    1,滴滴冤不冤?一出事所有人都在罵滴滴,我朋友以前在滴滴工作的,表示滴滴很冤。所以就造成了京滬滴滴打不到車的狀況,這個鍋本來應該是監管部門不合理的,一刀切的政策來背,但直接面向用戶的是滴滴,所以滴滴成了眾矢之的。那次我覺得滴滴挺冤的。
  • 滴滴金融 「點滴相互」日增用戶量不及」相互寶」百分之一 曾被指...
    中國網財經1月3日訊 (記者 楊暢)昨日, 滴滴低調上線「金融服務」,經記者核實,在滴滴出行中有兩個滴滴金融產品的引流入口,一是錢包欄目中分別有理財和保險的產品,二是對話框中有「滴滴金融」的推送。此外,滴滴金融有獨立APP。
  • 滴滴得到「半聲喝彩」,請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文 | 鮑勇劍加拿大萊橋大學迪隆商學院終身教授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2月15日,各路記者密集報導滴滴最新的「關停並轉」瘦身計劃,主要裁減的是下面這些業務:外賣,酒旅,票務,金融。總裁程維宣布公司準備過冬。滴滴進入慢火燜燒式危機。
  • 益弘商學院:滴滴究竟想要幹什麼?
    據界面新聞初步了解,該產品為滴滴金融的一款先享後付產品,打車享墊付,當月打車,下月8號還款,其產品邏輯與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美團月付相似,其主要使用場景僅限於滴滴打車服務,目前還在灰度測試當中。滴滴方面回應界面新聞稱,「滴滴月付」產品是滴滴金融近期嘗試性推出,用戶開通後,可用於支付滴滴平臺上的出行服務,為用戶在支付環節提供更方便的體驗。
  • 造車、跨界賣菜,滴滴重塑滴滴
    D1給出行行業帶來新的運營模式、新的進化速度、新的方向,滴滴期望它的出現可以重塑行業。整個2020年,滴滴高速增長。國內月活用戶突破4億。過去五年,滴滴年運送乘客量超過100億人次。今年國慶節前,滴滴創下了單日為全球提供6000萬次服務的紀錄。
  • 滴滴公關還能做什麼?
    而此次滴滴順風車危機,企業準備的事情多,露出的事情也多,懸賞百萬緝拿兇手的聲明就是多做的典型。從滴滴打車,到月初所謂投資人與司機爭執的滴滴打人,到現在的滴滴殺人,滴滴抓人,滴滴被賦予了自己不想也不該承受的標籤,儘管在聲明的措辭上謹慎地使用了「因涉及重要事項」,沒有說「緝拿兇犯」。
  • 「您好,我是滴滴,請問您有貸款需求嗎?」
    這意味著,即使按2%的息差和50%的市場佔有率計算,汽車融資租賃金融租賃帶給滴滴金融的利潤貢獻也難超過27億元,這對於動輒虧百億的企業來說,滴滴出行的扭虧之路仍很漫長。2015年5月,滴滴快的旗下一號專車和P2P平臺「點融網」合作;2016年1月,滴滴與招商銀行達成戰略合作;2016年3月,成立全資子公司「眾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涉足汽車金融……在集齊支付、網絡小貸、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和保險代理五塊金融牌照後,2018年4月,滴滴宣布成立滴滴金融事業部,正式進軍金融業務,主要涉及
  • 滴滴快車到處查車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跑
    首先,這幾年的就業大環境不是很理想,實體店很大部分都是在苦苦支撐;進工廠的話上班時間是固定的,並且工資水平對於絕大部分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來說,工資較低,跟不上物價的漲幅;城市城鎮化,棚戶區改造,郊區發展的徵收等導致很多鄉鎮及農村的人員到城市定居,而城市的就業環境跟不上城鎮化的發展,大量的富餘勞動力需要就業;房地產中介和金融等這幾年發展比較好的行業就業人員也基本上趨於飽和
  • 順風車重新上路,滴滴在法律上下足了功夫
    laKingdom法盟 2019-11-11原創: 賴賴就在周三中午,滴滴宣布將於11月20日起,陸續在哈爾濱、太原、北京、南通等7個城市上線順風車試運營。回顧順風車下線這一年多,滴滴過得並不好。一邊,「順風車系列事件」把滴滴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風評一邊倒;另一邊,競爭對手美團向網約車行業發起進攻,炮指滴滴。
  • 為何滴滴快車、專車比滴滴順風車安全?原來是……
    自滴滴整改一周後,已經上線幾天了,但滴滴司機接單量和乘客打順風車的量都大幅度下降,然而滴滴專車以及滴滴快車甚至計程車的接單量卻大幅度提高,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首先,自從空姐遇害案之後,好像所有叫滴滴順風車的乘客像防賊一樣防著司機;還有就是新的整頓上線之後,滴滴順風車司機受不了那一套又是點頭又是眨眼的人臉識別,感覺尊嚴被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