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鮑勇劍加拿大萊橋大學迪隆商學院終身教授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
2月15日,各路記者密集報導滴滴最新的「關停並轉」瘦身計劃,主要裁減的是下面這些業務:外賣,酒旅,票務,金融。總裁程維宣布公司準備過冬。
滴滴進入慢火燜燒式危機。
《君主論》作者馬基雅維利給後人留下許多警世恆言。「千萬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這一條特別適合現在的滴滴。以外部社會、經濟和技術條件,共享經濟的網約車業務方興未艾,正當時。如果滴滴管理層能夠深刻反思,重整滴滴的商業模式,最近一年來的各種危機可以是未來成功的變奏序曲。
管理學者舒爾茨(William Schutz)總結認知三階段為:淺薄的簡單,混沌的複雜,深刻的理解。憑藉有限的信息,我們看到滴滴已經走過「淺薄的簡單」和「混沌的複雜」。2016年,滴滴收購優步中國,我那時的評論是:淺薄的簡單和資本的貪婪。
2009年,豐田汽車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以897萬輛的銷售額奪得全球最大汽車企業的皇冠。消息傳來,豐田總裁渡邊(Katsuaki Watanabe)潸然淚下。渡邊不是高興,而是擔心:從此以後,豐田將成為(美國國會中)的人民公敵No.1。
1996~2001年期間擔任百事可樂總裁的恩裡科(Roger Enrico)是這樣評論可口可樂這個百年對手的:「對於我們兩個公司的戰爭要這樣看,沒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不能成為有創新的競爭強手。他們越成功,我們則更成功。如果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沒出現,我們祈禱有人能創立這樣的能砥礪我們的公司。「
共享經濟網約車這個市場的雛兒,必須經歷合法化和制度化的洗禮才能成為不可能被驅逐的市場力量。少了優步中國,滴滴失去一個強大的市場聯盟。在後來面對各方質疑時,它只能承擔「無限可靠性」的責任。這就是它為「淺薄的簡單」付出的代價。
這次滴滴瘦身,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因為它反映出管理層已經意識到「混沌的複雜」不可取。擴展本無可非議,擴展是商業企業發展的內在生物邏輯。發現自己無章法的擴展已經帶來混沌的複雜,並瘦身,這是自知自明之舉。
擴展的商業理由一般包括:1,延展企業已經建立起來的核心競爭力;2,利用規模經濟,特別是專業能力的綜合效應;3,取得市場主導優勢;4,發揮內部資本投資的調度優勢;5,運用好政府政策規劃的機會。
以滴滴發展的階段來看,前一個階段擴展到外賣,酒旅,票務,金融等業務,它並不符合上述企業擴展的基本邏輯。假如是為阻遏競爭對手野蠻進攻而不得已的做法,其實阻遏野蠻競爭還有更好的做法。假如是為滿足資本短期擴展的業務收入的要求,那麼這個擴展的巫術今天已被證明穿幫了。
瘦身是自我反思、自我革命的表現。這是管理轉向健康的標識,因此我們要為滴滴喝半聲彩。
為何只能喝彩半聲?因為傳出來的滴滴瘦身行動只代表改造過去不合適的舉措,但合適的舉措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
受惡性傷害事件影響,滴滴高度關注出行安全和效率。這沒有錯。沒有錯並不代表就做對了。我的老師本尼斯(Warren Bennis)說,管理者把事情做對,領導者做對的事情。關注安全和效率是管理者在努力把事情做對。但對滴滴,什麼是對的事情?我還沒有看到他們的領導力。
做對的事情!它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滴滴可以怎樣去「深刻理解」什麼是對的事情。
獲得對自己商業模式的深刻理解,滴滴高管需要思考下面的問題:
與已經制度化的計程車業務相比,為何政策制定者和大眾歡迎滴滴和優步這樣的新商業模式,新市場力量?為何已經成熟的計程車制度要讓渡出一個巨大的市場允許滴滴和優步這樣的企業出現?這背後的社會經濟的邏輯關係是什麼?表面看,網際網路技術帶來網約車的商機。深入思考,是人們對共享經濟的美好願望託起網約車的方舟。為何今天滴滴的模式更多體現的是技術的力量,而非殷切的社會願望?以東方社會文化鄰裡社區互助的傳統,以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土壤,以國家政策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風格,滴滴本來具有極其優厚的共享經濟的社會資本。為何如此豐厚的社會資本沒有在滴滴商業模式中體現出來?滴滴是一家交通出行的商業企業,還是一家代表人們對新生事物嚮往的社會企業?公共運輸的公共性怎樣才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滴滴商業模式的每個層次中?所有出現的問題,哪些是「公共問題「?一家私有企業在管理相關的「公共問題」上需要的能力和方法有哪些?沒有任何企業可以承擔商業運營中的「無限可靠性「(unbounded reliability)。對滴滴, 商業有限可靠性的邊界在哪兒?怎樣獲得社會共識?作為共享經濟的一面旗幟,網約車必須繼續。同時,作為一個有時代意義的商業物種,它有太多未知的領域。哪些未知的領域其實是值得追求的失敗?
怎樣才能想明白這些問題?
如果我是滴滴高管,我會發動高管團隊做四件事:1,「走萬裡路」,扮演乘客走過萬裡行程,體會乘客的經歷。2,「訪千名司機」,以司機為師,傾聽他們的建議。3,「拜訪100個『衙門』」,與100位交通管理政策制定者分享萬裡路和千人訪問的心得。4,總結「十條根本原則「,這些原則是深刻理解的結晶,是指導企業的憲法條款。經過這「萬千百十」,答案自然呈現出來。
滴滴的經歷對所有創業企業都有啟發。如果聚焦在一條,那就是不要迷信簡單化的商業模式。任何看似簡單的模式,重複過程中,一定會付出複雜的代價。創業企業在沒有獲得深刻理解之前,盲目重複別人的模式,還會付出高昂的學費。
對於認知三階段中「深刻理解」的重要性,愛因斯坦形象地比喻道:假如給我60分鐘救地球,我要花59分鐘想明白這是一個什麼問題。對滴滴,這一年來的危機為揭示商業策略問題的本質帶來前所未有的機會,請千萬不要浪費。
作者鮑勇劍的其它文章:
《創新需要「豬隊友」》
《只有這三個標配,能讓企業「轉危為機」》
《危機當頭,D&G的設計思維哪去了?》
《這是一幅未來管理的軸心圖》
《「商業臨時主義」帶來了新危機》
《建築設計裡 藏著你猜不透的國有民營關係》
《人類對人工智慧的巧勝之道》
《地緣政治幽靈回來了 它在中國企業面前是什麼?》
《順風車應該如何重新設計?》
《就是不想賺你的錢:高冷如何創造商業價值》
《谷歌被罰51億美金 全球智慧資本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你有沒有患上「不確定性」恐慌症?》
《AI有四大難題 只能用文學思維來解答》
《關於全球思維有12種說法 我們要先跟身邊的跨國公司學起來》
《有些商業模式最需求「變態管理」》
《美聯航引發管理新課題:臨時組織的臨場危機》
《羅斯柴爾德家族啟示錄:中國企業如何到邊緣市場去冒險》
《虎符、泥板、拜佔廷將軍的故事,讓你看懂區塊鏈的信任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