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9 00:04 來源: 瀚海觀察
說到網約車,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滴滴,作為中國網約車領域的絕對霸主,滴滴在幾年不到的時間裡實現了一個從無到有的神奇飛躍,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滴滴出行已經覆蓋了我國400多個城市,佔有87%以上的專車市場份額,99%以上網約計程車市場份額,尤其是在相繼合併快的打車和優步中國之後,滴滴出行的霸主地位已經很難撼動。但是,滴滴的日子最近估計不怎麼好過了,因為在網約車領域他的對手們來了,最近一段時間,美團、滴答、首汽、易到紛紛宣布向滴滴亮劍,一場新的網約車爭霸時代似乎正式到來了。
一、滴滴的任性和網約車們的揭竿而起
說起滴滴,大多數人幾乎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曾幾何時,滴滴是大家出行的最喜歡選擇,因為滴滴價格便宜,服務公道,雖然不能說完美但是在大家被打車困局困擾多年的時候,橫空出世的滴滴和計程車的揚招車成為了鮮明的對比,再加上真正便宜的大規模補貼,讓大家迅速養成了出門軟體叫車的習慣。
再加上充足的資本支持,滴滴頂住了多方的壓力,分別收購了昔日的競爭對手快的,將原先的模式創始人Uber中國板塊也併入了麾下,一舉成為了著名的網約車巨頭,再加上當時易到因樂視危機拖累提現困難,讓滴滴一時間風頭無兩,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老大。美國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布「全球獨角獸公司榜單」,滴滴以500億美元的估值排在全世界榜單的第二位,僅次於網約車共享經濟模式的締造者Uber,滴滴的成功讓世界都為之側目,在共享經濟之父,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的新書《未來公司》中都不失敬佩的寫到:中國市場太大,優步徵服不了,然而能在中國的優步:滴滴中佔有股份,這一點還是讓人很滿意的。
然而成為霸主之後的滴滴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了,逐步退出了自己的燒錢補貼,開始藉助網約車項目掙錢了,網際網路模式先燒錢搶市場,再慢慢掙錢的方式無可厚非,但是滴滴似乎有些過於任性了,一方面提高了網約車的價格,失去補貼之後價格更高這個並不讓人意外,但是這種價格比加上補貼的原價還高。另一方面,則大幅度壓低司機的收益,將提成比例提升,並且通過信用分管理機制牢牢控制司機群體,讓他們被迫接受較高的提成。第二步,進一步宰熟客。近來,大量的消費者發現,同樣的路程,同樣的時間經常用滴滴叫車跑這一段的顧客其被收的價格都遠高於較少使用的客戶,這是基於大數據的差異化定價。第三步,利用拼車獲得利潤,很多時候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打車變困難了,經常叫不到車以至於必須要接受拼車服務,然而上車之後司機卻說自己已經在這一片轉了好久了,一直沒接到單,這是滴滴賺錢的第三步,拼車單乘客僅僅是少花了幾塊錢,而司機一單也才多賺了幾元錢,這裡面大量的差價就到了滴滴的手裡。再加上被人詬病已久的取消罰金幾乎全部被滴滴取得,一般5元錢的罰金,司機只能夠得到幾毛錢,這個都算是小事了。
但是,由於滴滴幾乎是唯一可以選擇的網約車平臺,所以大家對於滴滴的這些舉動可謂是敢怒而不敢言,直到最近,美團、滴答、首汽都開始了逐漸的發力,大家看到了滴滴引起的消費者的公憤,於是原先的二三線網約車品牌出手了,美團直接對標滴滴快車,僅其測試的南京一地,運營不到一年的時間,美團打車每天的訂單量就達到了10萬單,因此美團敢於用低手續費直接和滴滴搶市場;滴答直接對標計程車,由於滴滴取消了計程車的目的地顯示,滴答直接根據這一點發力,經營計程車市場,很多人都發現滴滴打不到的計程車卻能在滴答上輕易打到。首汽、易到的舉動相對比較傳統,在這裡就不再贅述。
二、滴滴到底錯在了哪裡?
滴滴作為中國的網約車巨頭,其成功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習慣,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滴滴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問題在於滴滴在取得了市場第一的壟斷地位之後,並沒有真正從內心中尊重自己的消費者和司機,作為一家平臺滴滴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有了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的嫌疑了。
根據Uber 的創始人卡蘭尼克在其著作《未來公司》一書中寫到: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激活大量冗餘產權,把因信息隔離而出現的大量閒置所有權給喚醒,使其成為豐富的公共資源,同時又不觸動原有的產權歸屬。資源總量並沒有增加,但社會可利用資源(使用權)卻成倍增加,從而大大增加了公共福祉的同時,也增加了產權所有者的收益。
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