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滴答圍剿滴滴,群雄爭霸再起滴滴還能繼續任性嗎?

2020-12-25 東方汽車

美團、滴答圍剿滴滴,群雄爭霸再起滴滴還能繼續任性嗎?

2018-03-09 00:04 來源: 瀚海觀察

說到網約車,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滴滴,作為中國網約車領域的絕對霸主,滴滴在幾年不到的時間裡實現了一個從無到有的神奇飛躍,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滴滴出行已經覆蓋了我國400多個城市,佔有87%以上的專車市場份額,99%以上網約計程車市場份額,尤其是在相繼合併快的打車和優步中國之後,滴滴出行的霸主地位已經很難撼動。但是,滴滴的日子最近估計不怎麼好過了,因為在網約車領域他的對手們來了,最近一段時間,美團、滴答、首汽、易到紛紛宣布向滴滴亮劍,一場新的網約車爭霸時代似乎正式到來了。

一、滴滴的任性和網約車們的揭竿而起

說起滴滴,大多數人幾乎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曾幾何時,滴滴是大家出行的最喜歡選擇,因為滴滴價格便宜,服務公道,雖然不能說完美但是在大家被打車困局困擾多年的時候,橫空出世的滴滴和計程車的揚招車成為了鮮明的對比,再加上真正便宜的大規模補貼,讓大家迅速養成了出門軟體叫車的習慣。

再加上充足的資本支持,滴滴頂住了多方的壓力,分別收購了昔日的競爭對手快的,將原先的模式創始人Uber中國板塊也併入了麾下,一舉成為了著名的網約車巨頭,再加上當時易到因樂視危機拖累提現困難,讓滴滴一時間風頭無兩,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老大。美國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布「全球獨角獸公司榜單」,滴滴以500億美元的估值排在全世界榜單的第二位,僅次於網約車共享經濟模式的締造者Uber,滴滴的成功讓世界都為之側目,在共享經濟之父,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的新書《未來公司》中都不失敬佩的寫到:中國市場太大,優步徵服不了,然而能在中國的優步:滴滴中佔有股份,這一點還是讓人很滿意的。

然而成為霸主之後的滴滴似乎有些忘乎所以了,逐步退出了自己的燒錢補貼,開始藉助網約車項目掙錢了,網際網路模式先燒錢搶市場,再慢慢掙錢的方式無可厚非,但是滴滴似乎有些過於任性了,一方面提高了網約車的價格,失去補貼之後價格更高這個並不讓人意外,但是這種價格比加上補貼的原價還高。另一方面,則大幅度壓低司機的收益,將提成比例提升,並且通過信用分管理機制牢牢控制司機群體,讓他們被迫接受較高的提成。第二步,進一步宰熟客。近來,大量的消費者發現,同樣的路程,同樣的時間經常用滴滴叫車跑這一段的顧客其被收的價格都遠高於較少使用的客戶,這是基於大數據的差異化定價。第三步,利用拼車獲得利潤,很多時候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己打車變困難了,經常叫不到車以至於必須要接受拼車服務,然而上車之後司機卻說自己已經在這一片轉了好久了,一直沒接到單,這是滴滴賺錢的第三步,拼車單乘客僅僅是少花了幾塊錢,而司機一單也才多賺了幾元錢,這裡面大量的差價就到了滴滴的手裡。再加上被人詬病已久的取消罰金幾乎全部被滴滴取得,一般5元錢的罰金,司機只能夠得到幾毛錢,這個都算是小事了。

但是,由於滴滴幾乎是唯一可以選擇的網約車平臺,所以大家對於滴滴的這些舉動可謂是敢怒而不敢言,直到最近,美團、滴答、首汽都開始了逐漸的發力,大家看到了滴滴引起的消費者的公憤,於是原先的二三線網約車品牌出手了,美團直接對標滴滴快車,僅其測試的南京一地,運營不到一年的時間,美團打車每天的訂單量就達到了10萬單,因此美團敢於用低手續費直接和滴滴搶市場;滴答直接對標計程車,由於滴滴取消了計程車的目的地顯示,滴答直接根據這一點發力,經營計程車市場,很多人都發現滴滴打不到的計程車卻能在滴答上輕易打到。首汽、易到的舉動相對比較傳統,在這裡就不再贅述。

二、滴滴到底錯在了哪裡?

滴滴作為中國的網約車巨頭,其成功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習慣,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滴滴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問題在於滴滴在取得了市場第一的壟斷地位之後,並沒有真正從內心中尊重自己的消費者和司機,作為一家平臺滴滴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有了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的嫌疑了。

根據Uber 的創始人卡蘭尼克在其著作《未來公司》一書中寫到: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激活大量冗餘產權,把因信息隔離而出現的大量閒置所有權給喚醒,使其成為豐富的公共資源,同時又不觸動原有的產權歸屬。資源總量並沒有增加,但社會可利用資源(使用權)卻成倍增加,從而大大增加了公共福祉的同時,也增加了產權所有者的收益。

查看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美團調兵遣將,滴滴圍魏救趙,一句「垃圾」引發的網約車大戰!
    打車有滴滴、滴答、一餵順風車平臺,叫外賣有美團、餓了麼,就這兩個網際網路行業,居然不務正業的跨界掐架!一、掐架的理由2012年程維有弄個網約車平臺的想法,於是拿著滴滴的方案去找美團王興,希望王興能給產品提提意見,誰知對產品要求嚴苛的王興僅看了一眼就說了倆字:「垃圾」。
  • 「美版拼多多」Wish要上市,美版美團和美版滴滴還好嗎?
    「美版美團」DoorDash、「美版滴滴」Uber……一大堆名頭就這樣被安在了眾多海外獨角獸身上。這不禁叫人疑惑——它們真的如此相似嗎?「美版美團」DoorDash:營收增速靚麗但仍被美團甩開兩條街,發力本地生活是條好路嗎?美國人可能不知道美團,但他們絕對認識滿街跑腿的DoorDash送餐員。
  • 閒談網約車—滴滴、美團
    經過前幾年網約車市場大戰滴滴成為市場的霸主,佔據了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團通過對本地吃喝玩樂市場的深耕,成為生活服務大平臺,美團圍繞吃喝玩樂這一大戰略進行業務布局拓展,利用自身平臺高頻率交易的特點又進軍了網約車領域,從大的邏輯上來看,美團是沒有錯誤的但是在細分市場選擇上是錯誤的。
  • 滴滴匆忙推聚合模式,接入第三方打車服務,意在抗衡高德和美團
    網約車模式新玩法不斷推出呈新,在高德、美團推出正式運營的聚合打車平臺後,滴滴也在急速轉型。近日,滴滴出行推出聚合平臺模式,接入第三方服務秒走打車, 抗衡高德和美團的聚合模式,滴滴無奈走進與第三方合作增強運力的合作。
  • 除了滴滴,還有這幾款打車軟體很好用
    就比如說滴滴啦。對於滴滴打車,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滴滴出行是涵蓋計程車、專車、快車、順風車等多項業務在內的出行平臺,從2015年滴滴進入大眾生活中,一直成為同行業的龍頭,但是就在今年,頻繁出現滴滴的負面新聞,導致很多人都開始怕用滴滴,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卸載滴滴,永不在用滴滴,但是也怕沒有了滴滴那怎麼打車呢,所以接下來也給大家介紹幾款打車軟體。
  • 品牌統一化vs多元化:美團與滴滴為何選擇了不同道路?
    編輯導語:美團與滴滴的鬥爭彷佛從未停止,滴滴熱衷於打造多元化的品牌矩陣,紛紛推出了多個子品牌;而美團則恰恰相反,將各個子品牌命名統一的、帶有美團特色的名字,打造統一的品牌形象,進行品牌瘦身。這兩大巨頭為何選擇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呢?我們來看本文作者的分析。美團和滴滴再次走在了不同道路上。
  • 「您好,我是滴滴,請問您有貸款需求嗎?」
    「人生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擦傷」,滴滴出行CEO柳青在日內證實自己離婚之後,寫出了如下感言。柳青的「擦傷」橫七豎八,除了輿論,競爭者,還有無法逃避的滴滴巨虧。2018年,滴滴出行的流量開始全面對接金融業務,我們的手機上從此多了滴滴貸款專員們的避無可避的問候。我們早知道滴滴要變現了,但滴滴還是選擇了最俗氣的那種。
  • 司機向左 乘客向右:美團、易到、摩拜能否靠補貼大戰撬動滴滴?
    自從滴滴快的合併、易到修整以後,網約車市場的打車紅利也進入了淡季,在基於出行需求的剛需下,網約車市場也開始進入了滴滴一家獨大的局面。不過,近來的網約車市場再起風雲,美團跨界者、摩拜升級者、易到重生者三者的高調亮相為網約車市場掀起了一陣熱鬧的景象。
  • 美團字節滴滴重啟支付大戰,王興張一鳴不甘心
    支付戰爭會重開嗎?一年多以前,沒人覺得答案是肯定的,畢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滲透力太強大,但現在,情況變了。新入場的玩家中,在金融服務上態度積極的有美團、滴滴、字節跳動,它們分別推出了各自版本的「芝麻信用」、「花唄」、「借唄」服務。如美團,其在今年4月份測試「美團信任分」,試圖建立自己的商業信用體系,緊接著在5月份美團上線「美團月付」功能。近期滴滴也開始試水信用支付,上線了「滴滴月付」功能,並且不設額度限制。
  • 滴滴大戰美團算法篇丨看不懂,為什麼跑計程車的大戰送外賣的?
    滴滴看了美團一眼。所以第一局,滴滴就輸了。只要網上一直在熱炒滴美大戰,那麼美團的贏面就將繼續擴大。不過,這只是聲勢上。那怎麼才算滴滴贏呢,情景如下:路人在吆喝,有人要攻打滴滴了。問:誰呀?《靠高補貼和零抽傭,「新司機」美團能撬動網約車市場嗎?》
  • 滴滴、美團、哈囉多賽道交戰,本地生活會是終局?
    可是前有ofo和摩拜的殺敵一千,自損一千五的慘烈結局,此次青桔、哈囉和摩拜還會貼身肉搏、用價格戰制勝嗎?站在三家背後的滴滴、哈囉和美團又有什麼大的動作呢?筆者對比了滴滴、哈囉和美團三家公司的業務,發現戰場早已經不是共享單車價格戰這麼簡單,而是從單一領域轉向了多面作戰。
  • 美團不死的「滴滴」夢
    但這一次再來明顯不同以往,從放出來的消息看,如今「財大氣粗」的美團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網約車領域極其燒錢,作為網約車老大的滴滴至今虧損,美團也曾受網約車業務拖累,表現不佳。因此,在上市之後,經過短期的組織結構調整,網約車為代表的共享出行領域一度被邊緣化,而一直負責這一塊兒業務的核心高管王慧文也面臨退休。
  • 先投資攜程美團又下注滴滴 OTA巨頭Booking圖啥?
    攝影:鄧攀Booking先後投資了攜程和美團,但相較於攜程和美團,滴滴對Booking意義略有不同。出行+酒店住宿,滴滴這一波操作讓人想起了它的對手美團。美團上線網約車業務,收購摩拜,在出行領域屢次出手。滴滴布局外賣,反攻美團,此次攜手在線旅遊公司,如果將來涉足酒旅市場也不意外。業務邊界逐漸消失,互相攻入對方腹地,這兩個大玩家重合的戰場正越來越多。有意思的是,Booking去年10月成為了美團新的投資方,雙方也宣布了戰略合作。Booking對中國市場的渴望可見一斑。
  • 滴滴過冬了,滴滴金融怎麼辦?
    但滴滴的某些金融業務生不逢時。2月15日,滴滴CEO程維宣布公司將做好過冬準備,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很顯然,金融業務(部分)不是滴滴的主業。今年1月2日,滴滴高調上線「金融服務」頻道,雖然這個頻道被放在了滴滴App頁面所有頻道的最末位,但依舊掩飾不住滴滴進軍金融領域的野心。
  • 滴滴外賣,美團打車,曾經的戰友如今相愛相殺
    今日 (2018-03-21) ,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加上之前的南京,和即將開放的北京,美團正在展開陣型與滴滴全面開戰。上海地區註冊的司機,可享受三個月內「零抽成」 ,三個月之後不出意外應該也會效仿南京採用8%的抽成,與此相對, 滴滴針對專車、快車抽成比例約為20%。這些條件對司機的吸引絕對是致命的。「月入兩萬不是夢。」美團打車在一份發給司機的公告中這樣寫道。
  • 買菜能成為滴滴的第二曲線嗎?
    2020年7月,美團宣布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優選事業部」,並推出「美團優選」業務,向社區團購賽道進發。與此同時,原「小象事業部」更名為「買菜事業部」,繼續發展美團買菜業務。2020年10月,有媒體報導稱,美團內部已將「社區團購」業務定為一級戰略項目,欲將其發展為繼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兩大主體業務之後的又一主體業務;2020年8月底,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
  • 網約車市場暗潮洶湧,誰動了滴滴的奶酪?
    在眾多對手的包圍下,一家獨大的滴滴面臨著新的挑戰,網約車市場格局會否生變?下一個能撼動滴滴的會是美團打車嗎?差異化競爭的第二梯隊們如何佔得一隅之地?  美團能否撼動滴滴?  美團殺入打車市場已有一年多的時間,近半年迎來爆發期後,又似乎遭遇了瓶頸期。  對於信奉「無邊界」的美團而言,擴張打車業務也不是任性而為。
  • 說好了停止補貼,為何上海人用滴滴、美團打車還是便宜?
    美團發布聲明後不久,滴滴同時也發布消息稱,早在2018年2月初滴滴就主動帶頭停止了補貼,但後「因其他平臺未履行承諾」,所以才被迫跟進。並表示滴滴已經率先停止了補貼行為,確保不低於成本價運營。而在上海,滴滴亦宣布取消面向用戶的常態化補貼。但實際上,雖然兩家的補貼行為有所消退,但補貼情況仍然存在。
  • 「元老」摩拜停止服務 共享單車群雄割據時代的謝幕?
    其中,滴滴在數輪融資中持續加碼,持股份額超過25%,成為管理層外第一大股東。在資本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後,ofo的發展卻如想像那般順風順水。在利益場中,最不缺的就是競爭者。就在戴威用他的小黃車四處融資的同時,在各類資本裹挾下的「小橙車」「小綠車」「小青車」「小藍車」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共享單車市場早已是群雄爭霸。
  • 早報:傳滴滴公司進入外賣行業 直指美團點評
    【科技早餐】傳滴滴公司計劃進入外賣行業:直指美團點評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滴滴內部正在試水外賣產品,意在反擊美團在出行業務上與滴滴的競爭。傳滴滴公司計劃進入外賣行業:直指美團點評(圖片來自於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