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了停止補貼,為何上海人用滴滴、美團打車還是便宜?

2020-12-17 虎嗅APP


網約車補貼戰似乎有消退的跡象。


4月中旬,美團在南京宣布停止發放用戶補貼,並將啟動與南京市交管部門的數據對接工作。針對此前平臺上存在的冒牌車上線「颶風系統」,對註冊司機實行更加嚴格的審查。美團還對用戶舉報推出了獎勵措施,用戶每舉報一個「線上線下人車不符」事例,屬實後將獲得100元美團充值卡作為獎勵。


美團發布聲明後不久,滴滴同時也發布消息稱,早在2018年2月初滴滴就主動帶頭停止了補貼,但後「因其他平臺未履行承諾」,所以才被迫跟進。並表示滴滴已經率先停止了補貼行為,確保不低於成本價運營。而在上海,滴滴亦宣布取消面向用戶的常態化補貼。


但實際上,雖然兩家的補貼行為有所消退,但補貼情況仍然存在。


只是,靠補貼燒來的市場真的會長久嗎?


價格略微回穩,但可用券享受高額優惠


「是比以前少了。」在南京工作的孫志強告訴記者。此前,從他家到公司的打車費用通常在9元左右,兩家補貼高峰期基本上都是1元、2元就可以。


但即便兩家都宣布停止了補貼行為,但實際上就孫志強的實際體驗來看,補貼行為仍然存在。整體下來,價格有回穩一點,但是還是很便宜。


孫志強舉例說:「滴滴現在推出了一個套餐服務,可以3元買3張9元立減券。美團則是你打車商戶買單這種。」如果買了滴滴的立減券,那麼從他家打車到公司就只需1元,沒有買就是6元~7元。


「兩家情況都差不多,只不過美團沒有賣券,還是直接用優惠。」孫志強向尋找中國創客出示美團打車的截圖,正常情況下需要12元的車費,但美團提供了7元錢的商家券,最終只需要5.15元。


美團打車開通的另一個城市上海,似乎也是採用商家券的形式。家住上海的王美好給記者發來打車的截圖,車費大概花費47.8元,但其中商家券抵扣了11.95元。在訂單詳情中顯示:本次優惠由「一兆韋德」提供。



據了解,滴滴在南京同樣和部分商家合作推出了各種形式的優惠券。


在南京上學的王思傑一直沒有用過美團打車,理由是「滴滴給我發了好多優惠券」。在他的滴滴出行APP裡,一共有5張蘇寧易購的「四月商家合作券」,面額為7元或8元,還有一張4折的打車券,均為無門檻使用。


目前來說,美團與滴滴打車的價格差異並不大。「即便加上優惠券,兩家也都是差不多的價格。」王美好說,在高峰期,她會用兩個平臺一起打車,「哪個接單快我用哪個,然後再取消另外一家就行了。」


補貼不是致勝的唯一法寶。有出行剛需的用戶,對價格的敏感性並不高。「如果我趕時間,就不會在意價格。」孫志強說,他更看重的還是平臺叫車的效率及司機的服務


針對平臺上依然存在的補貼活動,美團方面解釋稱,美團打車將重點探索創新的交叉營銷方式,即依託美團綜合業務優勢,形成出行場景的串聯,開展更加綜合的營銷活動。另外,美團打車將結合具體市場情況,在特定的時間和區域開展專項營銷,但並不會做常態化補貼。


滴滴公關部人士同樣回應尋找中國創客,停止補貼大戰其實指的是常態化的補貼。該人士表示,滴滴已經取消了常態化的補貼,但仍然會有一些市場方面的營銷活動。對方說:「這個和常態化補貼不是一回事兒。」


司機補貼腰斬後,部分獎勵流水仍達車費一半


司機端的補貼相比之前有所下滑。一位上海兼職的網約車司機吳為向記者介紹,對司機的補貼力度大致上減小了一半。


「以前補貼最高25元一單,現在基本上就是15元一單。」但補貼力度依然不小,上午的2個小時中,他在美團平臺上的流水共有279.17元,其中車費180.26元,獎勵流水98.91元,幾乎達到車費的一半。「差不多一天4個小時,流水有500元~600元。」他說。



「美團連擊獎還是可以的。」上海的美團打車司機群裡,一位網約車司機曬出自己當天的獎勵截圖,4月15日的「周日連擊獎」,該司機一共獲得了171元的獎勵。



關於「連擊獎」,具體而言,在一天的各個時間段內,司機每完成一筆訂單都有數額不等的獎勵,最低8元,最高26元,完成單數越多,則該筆訂單的獎勵越多。但能在2個小時內完成10單以上,拿到20多元的獎勵的人少之又少。


滴滴方面的補貼同樣存在,但比美團的力度略小。與美團的「連擊獎」類似,滴滴稱之為「衝單獎」,在早午晚尖峰時間段內為司機每單提供補貼。例如「晚高峰衝單獎」,司機完成指派訂單數3單內,每單均獎勵6元;第5單、6單獎勵8元;第7單、8單獎勵12元;第9單、10單獎勵20元。


「滴滴是不是沒錢了?」一位網約車司機因不滿滴滴的補貼下滑,在群裡發問。


此外,為了反擊美團面向全職司機推出的「萌芽計劃」,滴滴推出了「雄鷹計劃」,車主每周完成一定單數及流水即可獲得相應獎勵。飛鷹車主的門檻為每周100單、周流水2500元,最低獎勵1000元。流水增加則獎勵對應增加,最高每周可獲得獎勵1800元。連續兩周內每周訂單達到140單,且流水達到3500元,在線時長大於8小時,每周最低可獲得獎勵2000元,最高可獲得獎勵3200元。且「雄鷹計劃」不影響城市翻倍獎的獎勵。


目前活動第一期已經結束,第二期開始招募,不少上海滴滴司機都收到了相關簡訊。


兩家的競爭是司機們樂於見到的。吳為向記者介紹,現在大多數的網約車司機都是「雙開」,同時開著美團打車和滴滴打車APP,哪個平臺上有單就拉哪個。


此外,平臺高額的獎勵吸引了眾多司機鋌而走險,滋生了刷單、「馬甲」車運營等違規情況。隨著管理部門加強了對網約車的監管,司機群裡充滿著不安的聲音,每天都會有人在群裡分享最新的監管動態:「XX路段危險,兄弟繞行。」


在繼美團推出面向乘客舉報馬甲車的獎勵之後,滴滴也推出了「舉報馬甲車,獎百元打車券」的舉報有獎的活動。


「補貼大戰」將走向何方?


「只要市場有資本熱捧,就會有人願意燒錢搶市場。只是在個別的資本低潮期,補貼會臨時取消。」IT行業分析師唐欣認為,網約車市場的補貼將會長期存在


但在易觀分析師餘目看來,補貼只是平臺初期為了搶佔市場的一種手段,補貼會逐步減少,最終還是會回到一種正常的價格水平,可能偶而會有補貼。


補貼帶來的效果立竿見影。美團打車進入上海不到一周時間,王興就宣布美團打車已經取得了30%的市場份額。


「美團能搶佔一部分的市場份額並不算太奇怪。」唐欣說,「首先,上海市場因為網約車新政的限制,本身市場規模就不算很大,再加上美團經過大力推廣,能搶佔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另外,由於美團本身就是大流量入口,因此比一般的競爭對手更容易切入。


高流量以及連結有大量的生活服務場景,被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是美團入局網約車的優勢。對於美團來說,餘目分析,前期獲得的市場份額很大程度來自先期的補貼,當補貼逐步減少後,平臺比拼的最終還是綜合實力。


「補貼的存在與否取決於市場環境競爭的激烈程度,包括各方的運維數據情況。」戈壁創投合伙人徐晨認為,通過補貼快速獲取市場份額之後,如何運維則是一門學問。「這個點很難做判斷,能不能保持住還不好說。」徐晨說,關鍵還是看長期運維能力的比拼。


而滴滴面臨的問題是,在國內網約車市場的壟斷地位受到挑戰,同時在其加速國際化和布局整個汽車、出行生態的路上,勢必要分出精力和資金去防守應戰。


此外,補貼大戰一方面還受到政府監管部門的限制。在美團進入上海首日,上海市交委方面就約談了美團,要求其應合理確定網約車運價,實行明碼標價。



而入局的新玩家仍然不斷。4月3日,攜程專車獲得天津市的「網約車牌照」,即將進軍網約車市場。更早之前,高德也宣布推出順風車業務,主打牌是公益、免抽成。


餘目表示,相較於其他行業,網約車的想像力要大得多,「攜程、高德等公司的入局更多還是在細分領域進行擴展」,未來出行領域的競爭在於接單效率、服務質量以及價格的綜合競爭。

相關焦點

  • 滴滴外賣,美團打車,曾經的戰友如今相愛相殺
    今日 (2018-03-21) ,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加上之前的南京,和即將開放的北京,美團正在展開陣型與滴滴全面開戰。目前美團針對萌新司機推出的補貼政策有三:1、當天車費不足600元時,美團會直接補齊至600元。2、當天車費達到600元時,美團再額外獎勵600元。3、根據司機介紹,美團對司機早高峰接單有第一單獎勵10元、第二單獎勵8元的補貼。
  • 網約車「暗戰」:「滴滴」、「美團」停發補貼 暗贈多種優惠券
    近日,"美團打車"和"滴滴出行"相繼宣布:停止發放用戶端補貼。不過,很多人在使用網約車的時候發現,雖然沒有優惠券了,但是各種新的優惠政策相繼展開。2018年4月13日,美團打車正式宣布:在南京停止發放補貼。
  • 閒談網約車—滴滴、美團
    2018年美團打車與滴滴打車在南京和上海市場開戰,開戰前期美團憑藉對乘客和司機的高額補貼,奪得了不錯的市場份額,隨著滴滴在打車市場上採取了同樣的補貼政策後以及監管政策的調整,美團的市場份額在萎縮,當後期美團停止補貼後市場份額更加萎縮,現已無法挑戰滴滴在城市網約車市場的地位。為什麼會這樣呢?
  • 優步和滴滴的困境:打車行業為何只賠不賺?
    優步提交上市申請曾經的滴滴,靠著對司機和乘客的巨額補貼,合併了快的,收購了優步中國,在中國市場上獨領風騷,幾乎壟斷了打車行業。但是,為何如今的滴滴還是無法轉虧為盈呢?美國第二大打車軟體公司Lfyt2018年三季度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63億美元,但虧損也由去年同期的1.95億美元,擴大至2.54億美元。
  • 美團拼了,打車業務前三個月零抽成
    整個北京都在等美團和滴滴大戰出行,結果美團提前將戰場燒到了上海。3月21日,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並且提供了計程車及快車兩種業務。「零抽成」和發優惠券依然是移動出行市場培養司機和用戶的兩大法寶。目標是拿下30%的市場第一財經記者昨日第一時間在上海體驗了美團打車。如同當年的約車大戰,在用戶端和司機端美團打車均採取了不同程度的補貼和激勵措施。在用戶端,前三單用車可以減免14元,這也意味著起步價之內的行程都能免費。
  • 美團和滴滴打車持續虧損,老闆們卻越虧越有錢?
    說到阿里巴巴和騰訊,很多人都知道他們的創始人,是馬雲和馬化騰,他們的名氣不僅僅是在國內,在國外也是有相當大的名氣。說到京東,很多人也會知道,京東的創始人是劉強東,但是說到美團和滴滴打車,很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他們的創始人姓名了。
  • 品牌統一化vs多元化:美團與滴滴為何選擇了不同道路?
    編輯導語:美團與滴滴的鬥爭彷佛從未停止,滴滴熱衷於打造多元化的品牌矩陣,紛紛推出了多個子品牌;而美團則恰恰相反,將各個子品牌命名統一的、帶有美團特色的名字,打造統一的品牌形象,進行品牌瘦身。這兩大巨頭為何選擇了兩條不同的道路呢?我們來看本文作者的分析。美團和滴滴再次走在了不同道路上。
  • 美團、滴答圍剿滴滴,群雄爭霸再起滴滴還能繼續任性嗎?
    一、滴滴的任性和網約車們的揭竿而起說起滴滴,大多數人幾乎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曾幾何時,滴滴是大家出行的最喜歡選擇,因為滴滴價格便宜,服務公道,雖然不能說完美但是在大家被打車困局困擾多年的時候,橫空出世的滴滴和計程車的揚招車成為了鮮明的對比,再加上真正便宜的大規模補貼,讓大家迅速養成了出門軟體叫車的習慣。
  • 司機向左 乘客向右:美團、易到、摩拜能否靠補貼大戰撬動滴滴?
    自從滴滴快的合併、易到修整以後,網約車市場的打車紅利也進入了淡季,在基於出行需求的剛需下,網約車市場也開始進入了滴滴一家獨大的局面。不過,近來的網約車市場再起風雲,美團跨界者、摩拜升級者、易到重生者三者的高調亮相為網約車市場掀起了一陣熱鬧的景象。
  • 美團打車三大難,形式大於內容
    本來,網約車在中國早已經塵埃落定,經歷數次合併,滴滴在網約車領域已經坐穩,並把觸角延伸到更加縱深,比如智慧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在國內打車市場早已塵埃落定的情況下,美團為何還要做打車?美團做打車前景如何?
  • 乘客投訴頻發,司機轉換平臺,美團打車是否已成雞肋?
    這背後已經不是監管和司機的問題,與美團打車如今在美團被邊緣化的處境有著脫不開的關係。「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需要兩個打車平臺才能保障。」這是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曾多次提及的話,言猶在耳,美團打車從2017年上線至今,卻已然是今時不同往日,更別提達成昔日與滴滴一決高下的目標。
  • 美團打車抽成大幅上漲,網約車司機還能賺錢嗎?
    7月21日,觀察者網在上海採訪多位美團網約車司機後發現,美團打車平臺抽成近期確實有所提高。美團司機牟師傅表示,就在今年7月,美團平臺抽成從原來的8%上漲到約12%-25%,不同時間段有浮動的抽成比率。對比2018年美團打車登陸上海時,司機前三個月免抽成,三個月後只收8%的平臺政策來說,目前的平臺服務費有了大幅上漲。
  • 司機要求集體撤離,美團打車抽成上漲,美團真成「壓榨」代名詞?
    伴隨著美團政策的調整,司機收入有明顯下滑。網約車司機表示,自己貸款買車(租車)、每天14、15小時加班加點跑車,到最後一個月下來,月收入還不如城市平均水平。而自己還要承受車損折舊、違章、交通事故等風險,美團僅僅提供了一個平臺,出人出車出損耗還賺不著錢,自己變成了免費打工的。
  • 【時評】美團大戰滴滴,今天你還在薅羊毛,明天就會被割韭菜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評論員 陳進紅以做團購和外賣起家的美團殺入了打車行業,和網約車市場原來的霸主滴滴搶起了飯碗,在南京運營一年後到上海掀起更大波瀾。過去一周,隨著美團打車強勢登陸上海市場,滴滴明顯感受到了威脅,補貼大戰逐漸升溫,「0元打車」重現江湖。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滴滴也不甘示弱,先是開闢外賣戰線,同時,在大本營網約車市場上的補貼投入更是毫不手軟。有人說,這種補貼大戰只會加劇網際網路企業的壞習慣,是對市場的一種破壞。
  • 滴滴現在的漲價其實是以前打車補貼的錢,你贊同嗎?
    滴滴打車的出現豐富了我們的出行方式,前期數十億的投入也為自己贏得了一大批客戶,不論是滴滴車主還是滴滴乘客。交通擁堵當年滴滴和快的一番補貼大戰,後來滴滴把快的拿下了,開始和UBer正面對決,後來也贏了,於是在出行打車領域,滴滴自以為是一家獨大了。
  • 哈囉打車以「拼多多」式進軍網約車市場,滴滴毅然選擇降價迎擊
    在成立了不到六年之後,隨著摩拜App、小程序正式停止服務運營併入到美團,當年的共享單車三巨頭,拋開早已經爛尾的ofo,也就只有哈囉還在不斷地講著新故事。從」兩輪」升級到」四輪」,哈囉瞄準網約車市場隨著共享單車行業的飽和,哈囉出行將業務又擴展到了共享電單車和順風車上。
  • 除了滴滴,還有這幾款打車軟體很好用
    像現在我們出門,不是自己開車就是坐公交、還有打車,那麼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字懶,懶得自己開車,也不想去擠公交,那麼這才出現了計程車一說,可自從打車軟體出來,他的優惠政策把傳統的租車行業都給打敗了,儘管價格都差不多,但還是把傳統的給打擊的體無完膚。就比如說滴滴啦。
  • 靠高補貼和零抽傭,「新司機」美團能撬動網約車市場嗎?
    曾在2014年初掀起打車紅包大戰的滴滴和快的,讓補貼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出行市場各個玩家的必殺技,就連「外來者」Uber在進入中國市場後也學會了這一招。如今,這一幕或將再度上演。今年2月,美團在南京上線網約車的舉動攪動了原本歸於平靜的網約車行業,大量司機湧入新的平臺,為了獲取用戶,美團毫不吝惜地向車主和乘客拋出補貼「橄欖枝」。
  • 滴滴主推的花小豬打車,為何成不了打車界的拼多多?
    近日,一款打著全網最低價旗號的網約車平臺——花小豬打車突然出現,並倚仗著「便宜」的優勢,採取一口價模式,猛攻貴州遵義和山東臨沂等三四線城市的市場。花小豬打車的出現,不但讓風平浪靜的網約車江湖再次掀起了波瀾,也讓領券、拉新賺現金等花式補貼燒錢的方式重新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其拓展市場和補貼力度之猛,讓不少人都看到了曾經滴滴的身影。事實上,花小豬打車還真是滴滴推出的網約車新品牌,只是儘管它有著滴滴相同的血脈,卻顯然沒有滴滴的好命。
  • 美團調兵遣將,滴滴圍魏救趙,一句「垃圾」引發的網約車大戰!
    打車有滴滴、滴答、一餵順風車平臺,叫外賣有美團、餓了麼,就這兩個網際網路行業,居然不務正業的跨界掐架!一、掐架的理由2012年程維有弄個網約車平臺的想法,於是拿著滴滴的方案去找美團王興,希望王興能給產品提提意見,誰知對產品要求嚴苛的王興僅看了一眼就說了倆字:「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