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危機中孕育機遇,疫情後,會有哪些機遇呢

2020-10-20 韋彪愛創作

                              文|韋彪

                              圖|網絡

邱吉爾曾經說過一句話:不要浪費任何一場危機!

今年疫情的確很糟糕,讓大家宅在家裡2--3個月。疫情期間,讓大家錢糧盡失,沒有工作,也沒有任何收入。面對如此殘酷的疫情,多數人,包括企業都是束手無策了,妥協了。為了保住企業,為了減低損失,大數公司採取的是裁員,減薪來維持公司的運營。當然,也有很多企業,私營企業承受不了的巨大壓力,資金鍊斷,只能選擇倒閉了。

很多人都說,這一次的疫情,不僅是對人們健康的考驗,更是對企業和國家經濟的考驗。無數企業,因為疫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當中。

面對如此殘酷疫情,面對如此難以挑戰的危機,難道我們真的是束手無策嗎?

翻看看過往的歷史,我們會發現,每次的戰爭,或者危機,總是有新的機遇出現,危機譽涵著機遇。你看到了嗎?

還記得2003年非典嗎?非典出現的時候,也是孕育著機遇的。03年的非典,也是有很多企業陷入困境,但是這些企業卻在危機中崛起了。首先一個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阿里巴巴 ,是一家在2003年剛剛成立不久的小企業。但在非典出現的同時,卻給阿里巴巴創造了一個機會,阿里巴巴拔杆而起,迎難而上,衝在了最前面。購物網站---淘寶就此孕育而生。如同一個懷孕的媽媽一樣,在危難中出生了。

所以,危難中往往蘊含著機遇。

除了淘寶外,還有培訓機構新東方、盛大遊戲以及攜程,也都是非典後崛起的企業之一。

非典時期,和現在一樣,造成了很多企業單位停止辦公。如學校停課,補課班停辦,甚至退還學費。人流量大的網吧也也因此停止營業,旅遊行業更是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這些企業都曾一度走到破產的邊緣,但是他們都挺過了過來。在危難中存活了下來,在之後的發展中迎來了爆發。如今,他們都成了行業內的精英企業!

所以,只要是能夠挺過這一次危難的企業,在疫情後,都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當然,除了實力的企業會挺過來外,善於抓記住機會,從危機中死裡逃生的企業,未來也將是佼佼者。

我們都是知道,疫情讓我們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們懂得了我們現在需求是什麼。在生存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防範和提高效率。

根據現在社會物質和生活的需求,疫情過後,會因生活和工作需求而孕育而生會出現很多最賺錢的行業和商機,如果你迫切想賺錢,那就要把握住。

第一、 懶人經濟

現在很多快餐店,不提供飯堂了,只限叫外賣,所以已復工的朋友每次吃飯都只能叫外賣了。因為現在人多的地方都不敢去,吃飯就成了大問題。而外賣就輕易解決了。還有租房,現在的人都不喜歡自己打掃衛生和購買家電,都希望入住的時候要求拎包直接入住,就連雙11的銷售額增長的最快的居然是掃地機器人。掃地機器人,比2018年年增長了400%,這個需求量很大,也是非常大的商機,都是因懶人而孕育而出的。

第二、睡眠經濟

睡眠存在障礙,是很多年輕人共同面臨的煩惱。據統計這個數字達到了62.9%,而到了2020年,這一塊的潛在市場居然是4千億規模,這是所有人需要調理和治癒的。

第三、萌寵經濟

以前是看家護院的小動物們,如今翻身做了主人,而人類反而成了「鏟屎官」,每天都沉浸在洗貓擼狗中,無法自拔。據統計,在2018年,僅中國的貓狗市場,就達到了1708億,而這個數字是五年前的三倍之多,看來小動物還真是我們好朋友,哪裡都離開不了你。

第四、5g短視頻行業(包括娛樂與電商)

現在是人們看著視頻聊著天,然後看到好東西就把東西給買了。因大家足不出戶,短視頻行業創業數量與日活數量穩健康增長。如春節期間,抖音的日活已經到3.2億人次了。因為疫情電影院春節期間顆粒無收,給短視頻行業創造了商業模式創新的機會,如《囧媽》與今日頭條合作,免費線上首映,當天今日頭條新安裝量創新高,達320萬次。近億人次通過央視頻關注疫情,央視頻APP的安裝量是1月初的20倍,用戶規模快速增加。

第五、健康行業

這場疫情告訴我們,健康太重要了,在讓更多的人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同時也讓人們更加重視身心健康和自身免疫力的提升,人們掙的錢會更多地用於購買健康產品和服務。因此,健康需求給大健康帶來了廣泛的市場空間。

多少人曾經「拼了命」賺來的錢,也不再只是用於吃喝玩樂,更多的錢將用在身體養生上,用在購買健康產品,來提高自己身體抵抗病毒和疾病的能力。

第六、在線教育

之前的教育培訓是以線下面對面形式為主,但疫情發生之後,不僅學校直播講課,很多教育培訓紛紛開展了在線教育,先通過免費觀看的方式,再吸引家長們購買課時。比如一千多個人進行免費在線聽課之後,教育培訓機構向家長們轉化購買課程,這樣的線上業務發展迅速。

第七、汽車業

 各位,不知道也沒有發現,大部分人感染是因為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導致的交叉感染,沒有疫情出現,民眾為了節省開支,國家也能少受汽車尾氣的汙染,當然是鼓勵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但在這特殊場合,家庭有一輛私家車,出門辦事就要方便很多,而且減少了人與人之間接觸的風險。買輛私家車,減少乘坐公共運輸的頻率,降低風險。將是民眾考慮出行工具,

所以汽車行業,是疫情過後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行業,投資者可以好好考慮。

這些都是今年因疫情而孕育出的新商機和機遇。如果你還在迷茫中,以上幾點的新行業,你要格外留意。

大家好,我是韋彪,感謝你瀏覽我的作品,如果喜歡我,可以關注下我,你的關注將給我更多鼓勵,讓我寫出更優質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在疫情之下,抑鬱症患者如何在危機中看到機遇,並把握好機遇呢?
    負面的思維會讓我們覺得這個疫情的來臨威脅到了我們,會讓我們覺得我們的周邊到處都是危機,同時也會讓我們感受到巨大的壓力、痛苦、甚至是折磨。,那這些機遇到底在哪裡呢?對於做生意人或者創業之初的朋友們,在疫情之下,我們要發現機遇、把握機遇。在疫情之下在這個危機之中,有一小部分人看到了機遇,也把握住了機遇。比如有一些人去投資口罩的生產、投資藥物的生產和酒精等消毒用品的生產,通過這些投資,他們在疫情之下也賺到了很多很多的錢。所以在疫情之下危機之中,我們也要去更好的看到機遇,看到機遇在什麼地方然後去好好的把握住它。
  • 從危機和挑戰中 抓住機遇創造機遇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陝西調研復工復產情況時指出,既要抓住重大機遇,又要化危為機,善於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創造機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機遇以及「危」與「機」的重要論述,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光輝,為我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提供了科學方法論。
  • 美聯英語:疫情危機孕育新機遇
    新冠疫情對教育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方面,線下教育機構按下暫停鍵,另一方面,線上教育全面開花。  而對於那些兼具線下及線上業務的大型教育公司來說,關閉線下業務的同時,能否快速轉移資源、靈活應對線上教學需求,也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0日,美聯國際教育集團公告其納斯達克上市後的首份業績報告。
  • 宜人貸:不浪費任何一場危機,不放棄任何一種可能
    宜人貸:不浪費任何一場危機,不放棄任何一種可能 來源: 搜狐 • 2020-12-24 15:33:14 2020年已經過了一半
  • 人民日報評論員:善於從危機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   3月29日至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就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進行調研,強調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 在危機中創造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泰國旅遊如何發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泰國接待的中國遊客數量驟減,不少媒體都報導了泰國旅遊業因疫情而遭受重創的情況。泰國旅遊業管理部門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制定對策,力求在危機中創造機遇,並希望借鑑中國防疫與保持經濟活力並舉的成功經驗。
  • 透過嘟嘟貨運(的的通)復工看疫情下的危機or機遇
    「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幫助和指導下,公司通過緊張有序的準備,已經復工一周時間,除少數疫情嚴重地區人員外,目前有近百名員工,二百多名司機返崗復工,公司運力已恢復近90%。「倉庫積壓的貨太多了,幹不完,我身邊好幾個夥計還沒回來呢,都是南邊的。能幹多少是多少吧,累是累了點,但多跑多賺啊,這些天在家裡憋壞了都」「不多說了,再跑兩單就收工!」司機劉師傅說完就核對單子,發車走了。
  • 危機與機遇並存,你還不改變?
    你只要在接觸網際網路,一定會聽到到處在講公域流量池、私域流量池、全網營銷、整合營銷、新零售、中臺、社交電商、社群運營、KOL、個人IP打造等等一系列概念,非常之火,圈子裡面的更是講3句話就要提一下。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把預計3年後才能到來全域數位化運營一下提前了,很多企業都很恐慌,之前在線下做的好好的,突然之間被逼迫轉型到線上,真的是一臉懵逼。大企業也是如此,中小企業更不用講,不管懂不懂,會不會玩,先全部搬遷到線上佔坑。
  • 全疆發:應對疫情危機,創造教育機遇
    「線上教學」意味著不僅是疫情時期實施教學的機遇,而且可能成為疫情過後輔助常態教學的重大機遇。政府、企業、教育機構、學校等有可能以此為契機,整合力量開發網絡課程。不久的將來,網絡上課可能是一種常態的學習方式。
  • 少兒體能機構赫石:「不要浪費一場危機」
    「體能直播課,我們還在摸索中,做得還不成熟,包括體育在線直播這條路是不是在疫情以後可以走下去,其實所有人都是打問號的。」赫石創始人張琰在採訪中坦陳,特殊時期,上線直播課,既是緊急應對,也在探索未來。  這可以算作赫石的一場探索。不確定能不能走通,但赫石仍願意抓住這次機會朝著這一方向繼續探索。
  • 陳春花: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此次危機中,我們看到很多行業都加入到幫助員工的「共享員工」模式計劃中。盒馬全國經營管理總經理胡秋根表示,盒馬在春節保留了7成的運力,但隨著疫情爆發,整體需求量激增,經過內部會討論,希望聯合餐飲同仁們,解決一下用工問題,這才有了「共享員工」的模式。
  • 如何把中年危機轉變為中年機遇?需要邁出這關鍵一步
    在《脫口秀大會》第三季中,呼蘭講的中年危機的段子引起了很多職場人的共鳴:「馬雲33歲創立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創立華為,剩下還有72歲的姜子牙,留給我們中年人大器晚成的機會不多了。」 是的,留給我們中年人的機會不多了,不管是被動還是主動,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總會經歷一些危機,尤其是中年危機。
  • 後疫情時代,美國留學在挑戰中隱藏哪些新機遇?
    2020年對於留學生來說都是非常有挑戰的一年,如果經歷了這一年,經歷了這些挑戰,那麼相信莘莘學子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機遇。一定要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疫情只是短暫的,雖然很多學生決定上網課,但是並沒有太多的影響許多留學生的初心,其實今年可能是留美最佳的一年。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就來給各位家長朋友們盤點一下。1、申請的一些變化,有很多學校放低了錄取要求,競爭沒有之前激烈。
  • 疫情下高校延遲開學,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怎麼辦?危機與機遇並存
    自從肺炎疫情以來,每日關注疫情的實時動態,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於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全國的學校幾乎都將開學時間延後到了三月份,這對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了不小的衝擊。開學時間的推延,不僅對即將面對中高考等升學考試的學生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也對高校中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由於高校擴招腳步的不斷前行,全國範圍內,每年參加高考的考生數量都在不斷增加,高校接收的新生人數也在逐年攀升。
  • 滴滴得到「半聲喝彩」,請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滴滴進入慢火燜燒式危機。《君主論》作者馬基雅維利給後人留下許多警世恆言。「千萬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這一條特別適合現在的滴滴。以外部社會、經濟和技術條件,共享經濟的網約車業務方興未艾,正當時。如果滴滴管理層能夠深刻反思,重整滴滴的商業模式,最近一年來的各種危機可以是未來成功的變奏序曲。
  • 有人看到機遇,有人正面臨危機,疫情中,您看到什麼
    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您是否想過,新冠疫情對未來的生活會有怎樣的顛覆?有哪些新出現的技術會重新塑造我們的生活?而在這些新的「改變」中,除了活下去,你是否意識到自己應該抓住的機遇或者挑戰?而在這次全球健康危機中,使得健康醫療管理的技術嶄露頭角,傳染路徑分析、感染病例跟蹤、遠程醫療呼叫、傳染源溯源、快速檢測、疫苗開發、取樣分析等等技術,會被使用者、消費者以及政府大力推動。還記年初因為賣口罩而一夜暴富的例子嗎?當然,現在去賣可能已經晚了。
  • 珠海北師港浸大UIC海外留學生:新冠疫情雖猛,危機與機遇並存
    本期珠海留學匠邀請到了UIC 2017界的張學長,針對時下大家最關心的「疫情之下,到底還要不要留學?」這個世紀難題分享自己的看法。這個決定無關疫情,是因為個人原因,國內環境種種壓力以及自身心理因素讓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國內讀研畢業了找工作,還是和同一批相當優秀學生競爭,而且疫情現在雖然好轉,但是我國的經濟還是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再加上近年來的經濟形勢本就不太好,多重連環打擊下來,我不知道在我碩士畢業的那年,中國會達到怎樣一個內卷程度。
  • 珠海北師港浸大UIC海外留學生:新冠疫情雖猛,危機與機遇並存
    ,到底還要不要留學?」首先國內讀研畢業了找工作,還是和同一批相當優秀學生競爭,而且疫情現在雖然好轉,但是我國的經濟還是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再加上近年來的經濟形勢本就不太好,多重連環打擊下來,我不知道在我碩士畢業的那年,中國會達到怎樣一個內卷程度。
  • 龐觀丨未來四年G20展望:抓住合作機遇還是忙於應付危機?
    龐觀丨未來四年G20展望:抓住合作機遇還是忙於應付危機?進入21世紀,面對金融危機,G20匹茲堡峰會(2009年)確定G20是「國際經濟合作的首要論壇」。G20的這一自我定位在過去12年不斷得到確認。義大利孔特總理在上述講話中特別提到G20的「首要論壇」地位。而歐盟作為G20成員(歐盟不是國家,所以我一直主張不要把G20稱為「二十國集團」)將在2021年全面協助義大利推進G20進程。
  • 疫情對留學到底是危機,還是機遇?|留學生|邁阿密大學商學院|英國大學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世界蒙上了一層陰影。受疫情影響, 不僅各大學校紛紛停課,就連雅思、託福、GRE、GMAT等和留學相關的考試也紛紛停考。在這些前提下,原本打算趕2020年fall末班車的準留學生,因為疫情以及各種考試停考,科研實習擱置,滿臉愁容,而2021年fall的學生,也對未來抱著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