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刻苦學習的事跡成為成語,然而沒想到長大後卻是一個貪官

2020-12-17 火鍋歷史

小時候我們經常看一些成語故事,我們可以從中得知很多道理,可以學習古人刻苦的精神,避免踩了古人踩的坑,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了解的只有這個人當時的情況,很容易一葉障目,對這個人的整體形象而不了解,下面我們說的這個人就是這樣的例子,我們只了解他正面的事跡,卻對他們負面事跡知之甚少,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個好讓,都被他所矇騙。

相信鑿壁偷光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主人公叫做匡衡,匡衡小時候家裡非常貧苦,為了省錢匡衡家裡晚上從來不點燈,並且為了補貼家用,匡衡白天幹很多的活,到了晚上匡衡才能坐下來讀書,但是也是因為家貧用不起蠟燭,匡衡只好在牆壁上鑿了個洞,讓鄰居家的光亮照在書上來讀書。匡衡就這樣借著微弱的光將家中的書全部讀完了,但是匡衡還想讀更多地書,而附近有一個大戶人家,家裡有很多書,匡衡便去跟這家主人說:「我給你家裡幹活不要錢,只要讓我看書就好。」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於是就答應,後來匡衡成為了漢元帝的丞相。

其實匡衡雖然學習好,名氣也不小,但是匡衡考了八次都沒中,知道第九次才考了個丙中,勉強做了個不大不小的官職,而他被漢元帝看重是因為發生了地震和日食,這讓漢元帝很害怕,匡衡就跟漢元帝引經據典的說 了下這是自然現象,還是害怕就輕徭薄稅,在這件事情後才被漢元帝看重,匡衡之後一步一步的當上了宰相。然而匡衡卻和當時的宦官石顯勾結,石顯因為漢元帝駕崩後失去靠山,而漢成帝則疏遠了石顯,這讓見風使舵的匡衡就上述彈劾石顯,最後石顯被罷官,在回家的路上憂鬱而死。

匡衡還向皇帝進言將那個「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將陳湯給罷免了,原因是當年陳湯滅匈奴斬單于後將戰利品給了將士們瓜分,沒有給給朝廷裡的掌權者孝敬,陳湯因匡衡的一道奏書被罷免,最後只得閒居在家,日夜寫書。

到後來,匡衡將封地給偷偷擴大,強取豪奪的搶了百姓們四萬畝田地,並且還指使手下盜竊公家財物,最後查出來後被貶為平民。

相關焦點

  • 勵志成語鼓舞人心?看那些成語故事背後的歷史,網友:三觀盡毀
    在我們這個華夏歷史中,有很多鼓舞人心的故事,很多故事甚至都成為了成語,而這些成語所蘊含的精神曾經鼓舞了很多青少年。然而,歷史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東西,有時候只要我們深入的去探查一下,就會發現,很多歷史故事再往後發展一下,跟我們知道的就都不一樣了。
  • 鍛鍊身體刻苦學習,長大後成為最有擔當的人
    我市廣大中小學生收看《開學第一課》後深受鼓舞重慶日報訊 (記者 匡麗娜 王麗)「『第一課』讓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少年強,中國強,看完『第一課』倍感振奮,我長大了也要成為一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9月1日晚8點,2020年《開學第一課》在央視CCTV綜合頻道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我市廣大中小學生收看後深受鼓舞,紛紛表示將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後為國家多做貢獻。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映月讀書,你還知道哪些與形容刻苦學習的成語...
    典故:南北朝時,南朝齊有個名叫江泌的少年,非常愛學習。可是家裡很窮,不僅沒錢供他讀書,還要他養家餬口。白天,他去給人家斫削木鞋底,賺錢維持全家生活。晚上回家後雖然很累,還要讀書學習,但家裡無錢買油點燈。他就想了個辦法,利用天上的月光讀書。由於長期勤學苦讀使他學問進步很快,後來成為齊的國子助教。
  • 萬萬沒想到!「令人噴飯」竟是成語?!還有這些…
    成語是我們的祖先留下來的寶貴語言遺產。然而,網絡流行用語層出不窮,以至於我們往往在辨認一些四字詞語是否為成語時,顯得文化水平不夠。接下來,讓晚妹帶你了解那些你真假難辨的成語。做一個有文化的銀!潘媽媽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後來果然應驗。冬日可愛乍一看,還以為是追星粉絲生造出來的詞彙,用來給彩虹屁事業添磚加瓦。沒想到,這詞竟然出自一本正經的《左傳》。《左傳·文公七年》中說到,晉襄公死後,大臣趙盾攪和王位繼承問題導致秦晉交戰。同僚對趙盾非常不滿,有人便吐槽道:「趙盾他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 五個古代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刺股」的故事見於《戰國策•卷三秦一》: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
  • 形容刻苦學習的成語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形容發奮圖強,刻苦磨練自己。  2、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3、懸梁刺股:把頭髮掛在梁上,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發奮刻苦學習。  4、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覆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
  • 此人首創一成語,自己壯志未酬,其子卻葬送東吳帝國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本文要說的這個三國成語,正好是虛度光陰這個成語的反義詞。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孫和傳》。首創這個成語的便是吳大帝孫權的第三子孫和。首先來看看原文:後群寮侍宴,言及博弈,以為妨事費日而無益於用,勞精損思而終無所成,非所以進德修業,積累功緒者也。且志士愛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這段話的大意是:有一次孫和宴請同僚,談笑間談及圍棋之事,認為下棋費事費時,又無所用途,勞精費思終無所成,既不能進德修業,也不能累積功績。
  • 沒想到慈禧西狩西安期間,無形中改變了這麼多人的命運!
    庚子亂時,時任甘肅按察使的岑春煊因率先到北京「勤王」,並護送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至西安,立下護駕之功被慈禧攫升為陝西巡撫,後署理四川總督,旋署兩廣總督,任內積極推行新政,大舉懲辦貪官,有「官屠」之稱,與直隸總督袁世凱並稱「南岑北袁」。三、鹿傳霖。
  • 成語故事:腳踏實地
    「腳踏實地」這則成語比喻辦事或做學問踏踏實實,實事求是,不浮誇。 這則成語的來歷與司馬光有關。有一次,他和一群小孩在庭院裡玩,一個小孩站到裝滿水的大缸上面玩了起來,沒想到一個站不穩,失足跌入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趕緊跑著去找大人,司馬光卻很鎮靜。他搬起旁邊的一塊石頭,用力向缸砸去。缸破了一個大洞,水流了出來,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司馬光還非常喜歡學習。
  • 和珅被處決後,嘉慶召了一個人進宮,此人嚇得尿褲子
    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個人,他3歲的時候母親因生弟弟難產而死,他9歲時,父親生病離世,得益於他的滿洲血統,以及祖上留下的家業,他和弟弟才相繼長大。然而他極度刻苦,滿漢蒙藏四種語言都被他學的滾瓜爛熟,如果他不做官,很可能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
  • 刻苦鑽研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刻苦鑽研,刻苦:下苦功。下苦功,深入研究。出自:《祖衝之》:「敢於推翻前人的錯結論,表現了古今傑出科學家所共有的刻苦鑽研、堅持真理的精神。」刻苦鑽研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用於學習等。刻苦鑽研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刻苦鑽研(kè kǔ zuān yán)成語釋義:刻苦:下苦功。下苦功,深入研究成語出處:《祖衝之》:「敢於推翻前人的錯結論,表現了古今傑出科學家所共有的刻苦鑽研、堅持真理的精神。」
  • 大貪官劉青山被判刑後,妻子改嫁,留下三個兒子,結局如何呢?
    然而就在這時卻出現了一批貪官,而他們也都是曾為國家做出過貢獻的有功人士。只可惜他們擋住了敵人的槍炮,卻沒有擋住和平年代的糖衣炮彈,實在然人惋惜!後來革命時期有功的劉青山受到重用,新中國成立後出任天津地方委員會書記。令人可惜的是,身居高位的劉青山開始享受了,他也忘記了自己的初衷。為滿足其極端腐化的生活需要,竟憑藉職權,貪汙受賄巨額財產。被揭發利用職務貪汙171.6272億元,是一個什麼概率呢?按當時物價可以買一頓黃金,相當於現在地4億多人民幣。後來劉青山被執行槍決。
  • 開學在即,三個關於刻苦學習的成語典故送給孩子們!(建議收藏)
    讓小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內心由衷地熱愛學習,這是學校與家長需要的重視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人的世界中,去尋找刻苦好學的莘莘學子們。一、懸梁刺股大家對這個成語再熟悉不過了,但這個成語典故其實來源於兩個人。
  • 文強落馬後寫悔過書:組織多年未提拔導致自己腐敗
    但他在痛悔之餘似仍心有不甘,在悔過書中用大段篇幅發牢騷,怪組織多年沒提拔自己。落馬後的文強流著淚說,睡覺不就是一張床,為什麼人要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最寶貴的東西?然而流淚之餘,他仍不忘發牢騷。在悔過書裡,他把自己腐敗的原因部分歸結為仕途多年原地踏步,沒能升官。他在悔過書中寫道:十多年一直在公安局擔任副局長,總覺得自己業務熟,有能力,付出的多,取得的成績也不少。
  • 明朝一貪官富可敵國,死前把自己綁在火藥桶上,死後讓老百姓懷念
    明朝覆滅之際,翻天覆地的巨變,成為衡量明朝官員品行的試金石。原先德高望重、名滿天下的朝廷重臣們,如錢謙益、洪承疇等人,深受皇恩卻臨危變節,為了苟全性命,當了可恥的叛徒和漢奸。而很多默默無聞、屈居下僚的小官吏,卻寧死不降,以死報國。如南明戶部主事黃端伯,在清兵入城後,他在家門上寫下幾個大字:大明戶部主事黃端伯不降,連清朝豫親王多鐸都對他的氣節佩服不已。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人品如何?老師不敢告訴你真相
    「鑿壁偷光」的成語典故,可以說無人不知,主人公匡衡小時候刻苦學習的精神,讓人豎起大拇指,堪稱古代讀書人之楷模。
  • 歷史上的3個勵志人物,其中2個成了貪官,另1個讓兒媳懷孕
    中國長達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很多經典的名人事跡。他們的勵志事跡不斷激勵著後人,比如著名的孟母三遷、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蘇秦和孫敬的頭懸梁,錐刺股、還有匡衡的鑿壁借光等等。這些歷史人物事件對於我們都是有著非常大的激勵意義。
  • 沒想到把這套成語書,當睡前故事後,孩子的喜歡度勝過繪本
    這個成語出自戰國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察賢》。故事有關大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宓子賤,宓子賤當縣官後,每天在公堂上彈琴,看似對工作不上心,但把整個縣治理的井井有條。當他卸任後,接替他的縣官是巫馬子期,他非常勤奮,每天天不亮還掛著星星時就起床去處理公務,晚上月亮升得老高了才回家,這樣起早貪黑地工作,要讓他疑惑,同樣的事情為什麼宓子賤很輕鬆,他卻如此勞累呢?這便有了「披星戴月」的典故。
  • 沒想到把這套成語書,當睡前故事後,孩子的喜歡度勝過繪本
    而成語正是漢語中文化底蘊最深厚,感情色彩最濃、表達力最強的詞彙,掌握一定數量的成語,並能熟練地使用,作文平鋪直敘、味同嚼蠟的難題便能迎刃而解。而這套書成語故事書族弟啊的特點是將故事和成語都分門別類,為學生系統學習和輕鬆掌握成語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一條高效的途徑。
  • 長大後,我要成為你
    長大後,我也要成為她。」李涵說。 2017年10月的一天,情緒低落的李涵引起了李雲的注意。了解到李涵的父親因傷住院,家中還欠著姐姐上大學的學費,唯一的經濟來源僅靠母親務農,李雲決定幫這個孩子一把。 「我和李老師不在同一個系,當時並不認識她。」李涵說,「很意外,她主動找到我,和我談心,偷偷塞給我生活費。」 此後,李涵的學習和生活便成了李雲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