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關注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正積極研究冒名頂替入刑問題

2020-08-10 南海網

針對近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高考冒名頂替事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8月7日對外作出回應。「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性質十分惡劣,不僅給被頂替者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影響、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而且嚴重衝擊教育公平底線、挑戰社會公平正義底線,必須依法依規堅決予以嚴懲,堅決維護教育、考試制度的權威與公信力,切實保障人人都享有成長成才的平等機會。」臧鐵偉說。他同時透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和社會公眾意見,積極研究冒名頂替行為入刑問題,進一步做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

「處理冒名頂替上大學這類事件,總體上是有法可依的。」臧鐵偉指出,受教育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憲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已制定了教育法、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刑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保障公民實現受教育權,並對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破壞教育公平、考試公平的行為規定了相應法律責任。

臧鐵偉具體介紹了目前現行法律

對此類行為的相關規定。

首先,在民事責任方面

冒名頂替行為是直接侵害被冒名者姓名權的侵權行為。被侵權人可以依法請求參與冒名頂替的侵權行為人承擔以下民法責任:冒名頂替者停止侵害姓名權行為;各共同侵權行為人向其賠禮道歉;各共同侵權行為人連帶賠償其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各共同侵權行為人共同賠償精神損害賠償費。

其次,在行政責任方面

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對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的權利義務以及相關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2015年,新修改的教育法對國家教育考試相關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對於保障考試安全、維護考試秩序、打擊和遏制考試違法行為、維護考試公平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教育法規定,在招收學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招收的人員,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學校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招收學生的,責令退回招收的學生,退還所收費用;給予警告、罰款、責令停止相關招生資格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直至撤銷招生資格、吊銷辦學許可證等處罰,並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以作弊、剽竊、抄襲等欺詐行為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得學位證書、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的,由頒發機構撤銷相關證書。此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等規章對考生冒名頂替入學或違規取得入學資格或學籍、有關部門或工作人員違規招生等行為的認定及處理作了專門規定。

最後,在刑事責任方面

整體上看,冒名頂替上大學犯罪鏈條長,涉及多個環節,可能觸犯多個罪名。司法機關可以適用刑法中有相關規定懲治該種犯罪。比如,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盜用他人身份證件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可適用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之一「盜用身份證件罪」定罪處罰;在招生工作中存在瀆職行為的,可以適用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第四百一十八條「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罪」定罪處罰;存在行賄、受賄等腐敗行為的,可以適用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第一百六十四條「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第三百八十五條「受賄罪」、第三百八十九條「行賄罪」等定罪處罰;存在偽造學籍檔案、公文、證件、印章等行為的,可以適用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偽造、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罪」定罪處罰。存在截留、隱匿他人錄取通知書的,可以適用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侵犯通信自由罪」、第二百五十三條「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定罪處罰;在招錄等其他環節存在洩露考生相關信息、篡改考生電子數據信息等行為的,可以適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第二百八十五條「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第二百八十六條「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定罪處罰。

臧鐵偉強調,有關方面要用足用好法律規定,既要嚴格依法懲處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又要依法通過各種法律途徑,依法充分保護被冒名頂替者合法權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部署,既要推動有關方面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從嚴懲處相關違法犯罪行為,又要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採取最嚴舉措,堵塞各種漏洞,堅決防止和制止有損教育公平的事情發生。」臧鐵偉說,法工委將會同有關方面認真研究教育法等有關法律的修改完善,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完善法律責任,加大處罰力度,切實維護國家教育考試和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


註明轉載自海口未檢椰芽團隊,來源於法治日報

相關焦點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正積極研究冒名頂替入刑問題
    針對近期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高考冒名頂替事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今天(7日)對外作出回應。「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性質十分惡劣,不僅給被頂替者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影響、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而且嚴重衝擊教育公平底線、挑戰社會公平正義底線,必須依法依規堅決予以嚴懲,堅決維護教育、考試制度的權威與公信力,切實保障人人都享有成長成才的平等機會。」臧鐵偉說。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積極研究冒名頂替行為入刑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7日在回應高考冒名頂替事件時指出,近期在個別地方發生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性質十分惡劣,不僅給被頂替者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影響、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而且嚴重衝擊教育公平底線、挑戰社會公平正義底線。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將研究冒名頂替行為「入刑」
    有的當事人涉嫌違紀違規,有的當事人涉嫌違法犯罪,必須依法依規堅決予以嚴懲,堅決維護教育、考試制度的權威與公信力,切實保障人人都享有成長成才的平等機會。臧鐵偉指出,處理這類事件總體上有法可依。受教育權是中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
  • 律師建議有回應,人大法工委積極研究高考冒名頂替入刑
    8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回應「高考冒名頂替事件」時表示,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一些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和教育界、法律界專家也就完善法律法規提出了建議。下一步,全國人大法工委將根據常委會的審議意見和社會公眾意見,積極研究冒名頂替行為入刑問題,進一步做好刑法修正案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
  • 人大法工委:將積極研究冒名頂替行為入刑
    每經編輯:步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定於2020年8月7日上午10時,在全國人大機關辦公樓一層代表接待室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同志介紹立法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臧鐵偉在回應「高考冒名頂替事件」時表示:近期在個別地方發生的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性質十分惡劣,不僅給被頂替者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影響、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而且嚴重衝擊教育公平底線、挑戰社會公平正義底線。
  • 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增設「冒名頂替上學作弊罪」 維護...
    6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分組審議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針對近期引發社會強烈關注的多起冒名頂替上學問題,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刑法修改中應規定相應罪名,加重懲處力度,維護社會公平。
  • ...將在法律制定修改中作出有針對性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將在法律制定修改中作出有針對性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一級巡視員張桂龍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已將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列為一類項目即「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有關方面正在積極開展相關工作。
  • 「冒名頂替」入刑還需罪責刑相適應
    舒聖祥一些地方出現的教育招考冒名頂替事件引起全社會關注。10月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對此作出規定: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組織、指使他人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成立法律英文譯審專家委員會
    慄戰書委員長、王晨副委員長、楊振武秘書長等領導同志高度重視法律英文翻譯工作,成立法工委法律英文譯審專家委員會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強法律英文翻譯工作、推進我國法律制度對外宣傳和交流、講好中國立法故事的一項重要舉措。
  • ...浪費、規範「人臉識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回應熱點問題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劉碩、羅沙)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於12月22日至26日在京舉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在21日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了即將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部分法律案相關情況,並回應了破解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規制食品浪費、規範「人臉識別」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 關注 | 中國擬修法:最低刑責年齡降至12周歲,冒名頂替上大學入刑
    此前,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問題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本次,草案規定,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對於姦淫幼女罪,草案指出,對姦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害等嚴重情形明確適用更重刑罰。
  • 熱點 | 冒名頂替罪,首次入刑!
    此後,我國擬修法將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認定為犯罪行為的呼聲傳出。2020年,第十一個刑法修正案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同年10月1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京召開例會,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進入二審,一些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部門、地方和社會公眾提出,社會上發生的冒名頂替上大學等事件,嚴重損害他人利益,破壞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正義底線,應當專門規定為犯罪。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經研究,建議採納上述意見。
  • 暴力襲警擬單獨入刑!刑法修正案這些信息值得關注
    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這是繼今年6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對草案進行初審後的第二次審議。其中,暴力襲警擬單獨入刑、刑責年齡擬調整、冒名頂替擬入刑等受到廣泛關注。暴力襲警擬單獨入刑為進一步加強對襲警行為的預防、懲治,草案對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公務人民警察的行為增加單獨的法定刑。
  •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將入刑
    【#冒名頂替上大學擬將入刑#】一些地方出現的教育招考冒名頂替事件引起全社會關注,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對此作出規定: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組織、指使他人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 頂替入學利益鏈難追責,人大常委委員呼籲「冒名頂替罪」寫入刑法
    6月29日,山東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聊城市陳春秀、王麗麗兩起被冒名頂替入學事件通報,共計46人被問責,其中頂替者陳豔萍、陳偉已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通報還稱,對濟寧市苟晶反映的被冒名頂替問題,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同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分組審議了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
  • 滿12周歲故意殺人、冒名頂替上大學……這些行為擬入刑!
    戳藍字「張家口政法」關注我們哦!滿12周歲故意殺人擬入刑、濫用個人信息將受重罰、冒名頂替上大學將定性為犯罪……今天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審議的多項內容,都和大家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引發社會高度關注。話不多說,上乾貨!
  • 冒名頂替擬「入刑」,更要罰當其罪
    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於平今年以來,一些地方出現的教育招考冒名頂替事件引起全社會關注,10月13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對此作出規定: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 【西青宣傳】最低刑責年齡降至12周歲 冒名頂替上大學入刑
    此前,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問題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本次,草案規定,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對於姦淫幼女罪,草案指出,對姦淫不滿十周歲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傷害等嚴重情形明確適用更重刑罰。
  • 滿12周歲故意殺人、冒名頂替上大學、這些行為擬入刑!
    滿12周歲故意殺人擬入刑、濫用個人信息將受重罰、冒名頂替上大學將定性為犯罪……今天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審議的多項內容,都和大家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同時,統籌考慮刑法修改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關問題,將收容教養修改為專門矯治教育。
  • 滿12周歲故意殺人、冒名頂替上大學……這些行為擬入刑
    滿12周歲故意殺人擬入刑、濫用個人信息將受重罰、冒名頂替上大學將定性為犯罪……今天開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審議的多項內容,都和大家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引發社會高度關注低齡不是保護傘,故意殺人負刑責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二審,作出了相關規定,其中包括:1、已滿12周歲故意殺人負刑事責任草案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