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大忌——把你的主觀意願強加給孩子

2020-09-05 吉美家庭教育

現在很多父母會給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我們作為父母有沒有考慮到這個部分是孩子是需要的還是不需要的,或者孩子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所以希望各位家長不要把自己主觀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拯救不了別人,你只能拯救了你自己,孩子也一樣,他既拯救不了媽媽,也拯救不了爸爸,他只能夠拯救他自己,如果每一個爸爸和媽媽或者每一個孩子能夠看完看明白這些事情。可能每一個人都能夠回到當下,每個人都怎麼樣,不去揪扯著過去,也不會擔心的未來,因為過去已過,未來永遠不會來,只有當下是你,當下這個事情你必須去做解決。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活在當下,要解決這個點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少去發脾氣。即使是這個孩子今天糟糕透頂,我也得想辦法讓他下次不再犯這個錯誤,所以你肯定會絞盡腦汁在這個部分當中會去解決這個問題。今天犯了這個錯誤,你都想把它連根拔起來,你絕對不會因為什麼,因為未來的那些事情還沒有發生,就把你嚇得夠嗆,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對孩子不斷地抱怨,不斷地指責,不斷的言語上的傷害。這些都只是把你的怒氣發洩了,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任何益處。

因為在進入那種拯救者的模式的話,每一個人都說話都是高高在上,你就得聽我的這樣的感覺。你去看看你自己的孩子,真的,有的時候在根本不像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有的時候你當,尤其是在他們特別放鬆的那種狀態下,他們有的時候說那種話就感覺像能夠超他這個年齡好幾歲,有的時候你會覺得突然這個就是有這麼一個孩子,咋覺得這麼開心呢?


就覺得這麼幸運呢,怎麼覺得這麼榮幸呢,當他們都在輕鬆的額狀態中時,你的孩子會變得非常的幽默。這個時候孩子會真實地表現自己,同時在這個過程當中你也可以跟孩子來去自如,在各種情緒當中都可以穿越,因為在任何時候你都會覺得,原來我的孩子她也會去表達愛,她也會去把自己的內在的感覺跟你分享。

相關焦點

  • 懂教育的家長,從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作為父母,要時時刻刻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盡力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學會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 比如上邊的例子中,大人不愛看動畫片,但是小孩愛看;大人喜歡按時吃飯,但孩子並不在乎。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喜好,或者採取適合的策略去影響孩子。
  • 是媽媽害了你,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了你,你能原諒媽媽嗎?
    真正關心孩子的父母,不會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更多的是會傾聽孩子的意願和孩子的喜好,根據孩子的喜好去讓孩子樹立自己的理想。父母更多的是因為把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意願強加給自己的孩子啊,沒有去問孩子的想法和意願,很多父母在生活中碌碌無為,庸庸碌碌,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更有成就,那麼就把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沒有實現的目標和任務強加給了自己的孩子,甚至有的時候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 父母強加在孩子身上的主觀意識的「你認為」傷害了多少孩子!
    所以說,作為家長的,一定要現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並不是你附加在他們身上的就真正是他們需要的。永遠要記得,被誤解和被忽視的感覺真的超級不好,為什麼要把這種感覺附加在你最愛的孩子身上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施加給孩子想法的家長比比皆是。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意願,讓孩子主動學習?
    很多家長期待孩子能自覺主動地學習,您首先必須激發孩子的學習意願。有了這個願望,在孩子心中,學習是件吸引人的事情,學習或能讓孩子覺得有用,或讓他覺得有意思,或是能給他帶來成就感,這樣孩子才會發自內心地願意去學習。
  • 心理學:投射效應坑孩子,家長的自身意願用不好,對孩子是控制
    但是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將自己的意識強加在孩子身上,自己認為需要做的,並不會顧及孩子的感受,僅僅嚴格要求,他們努力完成它。我的同事小王在教育孩子上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他經常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他認為孩子適合學習舞蹈,就給孩子報了很多舞蹈班。但是其實孩子內心是討厭跳舞的,更喜歡的是繪畫。
  • 孩子不是寵物,不要用你的主觀,去要挾你的孩子
    老師對蘇蘇說,我覺得你的孩子就像是你的寵物一樣,做任何事情都要看你的臉色,自己一點主見都沒有。因為參加活動的孩子一共有5個,年齡都是差不多的,其他孩子都參與的特別好,唯獨蘇蘇的孩子,孩子做什麼都要看蘇蘇的眼神,好像是在請示自己到底能不能去。只有蘇蘇同意之後,孩子才敢去參與。
  • 投射效應:教育孩子,切忌「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其實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過於以自我為中心,讓孩子強行接受自己的想法,逼迫孩子認同自己的主觀意願。李女士最近非常生氣,女兒在幼兒園的課堂評測中,成績總是在班級裡墊底。這對於從小就是好學生,畢業於名校的李女士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李女士認為肯定是女兒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看動畫片的時間太長,影響了學習效果。
  • 致家長:你沒有完成的理想,幹嘛要強加給自己的孩子?
    現在回想一下,你在家庭教育中,是不是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一種工具?比如,你因為小時候沒有考上大學,於是便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以後能出人頭地。與孩子相處時,有時需要變通的是我們。不能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孩子的一切。那天同學聚會,多喝了幾杯酒,我們幾個大男人就開始議論起來,說的是什麼事情呢?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教育的悲哀!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教育的悲哀!中國式家庭教育一直都被詬病,在中國大部分的家庭教育中,一直都存在非常大的問題。不同於西方,中國的家長一直都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孩子身上,自己沒完成的夢想,都希望孩子替他們完成,在中國,孩子就是父母的附庸品,是父母手中的泥人,隨時隨地都要變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愛之名」的教育,孩子不會感激
    影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播出時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很多人都說自己小時候也被父母壓抑的喘不過來氣。但是她們用力過度,嘴上說著「我愛你」,但行動上卻處處限制孩子,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導致孩子的天空變得陰鬱黑暗,過著麻木不快樂的日子,最終釀成了一個又一個悲劇。
  • 你愛學習嗎?那就別逼孩子拼命努力,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你是愛學習的父母嗎?如果不是,那麼以下這幾條你一定要注意,我們常常說,父母可以不完美,但是不能不學習,做到這幾點你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因為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第1:作為父母,不論你是什麼階層、什麼文化程度,面對孩子,我們都必須要重新學習,因為我們都沒有過做父母的經驗;第2:當孩子犯錯時,在抱怨孩子之前,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
  • 女兒跳樓砸死父親,不要把個人的意志強加給自己的孩子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過的好,但是往往在他們的教育過程中就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己的孩子。覺得是正確的,覺得是那樣的,他們覺得自己看了社會閱歷多,就覺得孩子就應該是那樣麼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不理解一個孩子需要什麼,一個孩子需要面對什麼。需要一個完整的性格,一個性格不完整的人會導致人性的扭曲,導致道德的倫喪,會讓孩子做出一個極端的行為。
  • 兒童行為有大忌,這種教育方式,孩子永遠長不大
    導讀:兒童行為有大忌,這種教育方式,孩子永遠長不大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兒童行為有大忌,這種教育方式,孩子永遠長不大!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教育孩子,我們本來應該做的更好
    父母都會打斷她,替他做主,看了這篇文章,思緒萬千,感覺心裡特別的沉重,這不是個案,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我自己親身也經歷過,而且也見過了太多的例子,從小父母就是指揮孩子認為孩子做的什麼都不對,認為自己的標準才是正確的,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不斷的指揮著孩子,有多少家長沒有考慮孩子們的感受?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所以總覺得應該感覺寫點什麼來提醒一下大家。
  • 興趣班、補習班,到底是孩子的意願還是家長的期盼?
    每每提到孩子的教育, 家長們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總想著把自認為最好的都留給孩子。暫且不說孩子們的周末被各種興趣班、補課班「霸佔」,就連現在的周內時間也被家長們塞得滿滿當當!美曰其名為技多不壓身,讓孩子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但往往會把更多的壓力強壓到孩子身上。
  • 與孩子無法「合作愉快」,放下粗暴懲罰,7招解密孩子不合作原因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常常會抱怨孩子不聽話,你說向東,他偏要向西。孩子總是和家長對著幹,很多家長會在惱火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粗暴的懲罰。父母重新審視自己作為父母常說的一句話是「孩子不聽話」,殊不知,孩子不聽話這種行為,是對父母過度行為的直接回應。當父母過度的要求孩子,強加給他們父母的意願,讓孩子無條件聽從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抗拒,不願意與父母合作。
  • 孩子,媽媽才知道你的想法,一句簡單的話包含太多,不做後悔父母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關心,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甚至有的時候父母會根據自己的喜好讓孩子選擇自己的喜好,這時候你會發現你會無意識的把自己的意願和自己的喜好強加給了孩子,讓孩子在自己強加的意識中慢慢的成長。
  • 教育孩子需要「因地制宜」
    先讀懂孩子的生存環境  有調查表明,中國目前有10%左右的少兒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問題,其高峰期為7-10周歲。而厭學、害羞、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諸多問題,並非進入小學才突然出現,而是在0-6歲被「培養」出來的。  培養身心健康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健康。因為家庭氣氛、家長的思想行為和心理是孩子成長的心理環境。
  • 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嚴師出高徒是一個道理,家長認為如果自己對孩子過於放縱,那麼肯定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所以在很多家庭中,總是會有一個人唱紅臉,一個人唱白臉,以此更好的教育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1、學會尊重孩子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即便他們年齡小,但是也會有自己的意識,父母不能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他們的心理。
  • 初一新生家長注意「三大忌」
    「大忌」一:操之過急   孩子學習成績發生變化,家長千萬不要急躁,這是正常現象,正確的做法是及時發現問題,然後有針對性地補救。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學成績已經名列前茅,這時候就不要過多地強調成績,只需要教給他好的學習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成績處於中等或中下水平,則要積極鼓勵他,在新的階段,只要肯努力,方法正確,成為尖子生也不是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