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阮與樂隊《花下醉》作曲:林吉良 大阮演奏:梅多子

2021-02-08 昭華民族音樂

瀋陽音樂學院民樂系阮專業教師、中央音樂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阮專業教師。啟蒙於深圳藝術學校楊蕾老師,2008年起師從中央音樂學院阮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導師徐陽教授。曾任職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擔任建團首位阮演奏員、阮族室內樂團成員、「不亦樂乎」室內樂團成員。

曾受邀出訪美國、加拿大、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斯洛伐克、澳大利亞、埃及、韓國、巴西等國家及地區演出交流;曾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防大學、西安音樂學院、韓國首爾大學等各大高校交流合作及舉辦阮族專場音樂會;曾多次參加國家大劇院世紀風採音樂會、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節、彈撥音樂節、胡琴音樂節、中國管樂周、廣東音樂專場、民族室內樂專場、彈撥樂團與打擊樂專場、新作品專場等系列音樂會等百餘場演出;2016年、2019年成功舉辦兩場個人獨奏音樂會;2015年、2018年、2019年參加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文藝演出為國家領導人演奏;曾錄製《西域夢》、《行歌江南》、《羅索》等室內樂作品二十餘部;合作流行音樂《逃》;受邀為電視劇《神機妙算劉伯溫》、《閃光少女》錄製配樂;錄製「中國頭牌酒開窖節」主題音樂;多次受邀中央電視臺CCTV音樂頻道、CGTN國際法語頻道、「風華國樂」欄目、廣東衛視「國樂大典」欄目錄製民樂作品...曾擔任由孔子學院主辦第四屆中國音樂暑期夏令營外國師生阮指導教師。

任職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期間獲全國十大優秀樂團之一(唯一室內樂團)(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主辦的民族器樂比賽優秀指導教師獎;

北京廣播電臺主辦的廣播之聲民族器樂比賽優秀指導教師獎;

新加坡國際華樂比賽專業青年A組金獎、傑出演奏獎、組合金獎及全場最高獎;

北京首屆阮邀請賽專業少年A組 銀獎;

第二屆阮邀請賽暨阮鹹藝術展演專業青年A組金獎;

國際第四屆中國器樂賽專業青年組金獎;

香港中華文化藝術節;青年職業A組金獎;

香港中華文化藝術節; 重奏組 金獎(阮族);

兩岸三地「青樂杯」中國器樂賽(臺北)組合 金獎、(阮族);

兩岸三地「青樂杯」中國器樂賽(臺北)專業青年組 金獎;

「中外文化交流」-國際彈撥樂比賽(首爾)組合 金獎、(阮族);

 「中外文化交流」-國際彈撥樂比賽(首爾)專業A青年組 金獎;

2016年、2018年分別獲得研究生入學獎學金、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等

相關焦點

  • 樂酒忘憂——大阮與古琴《酒狂》演奏:孫錚 古琴:張蔚君
    《酒狂》阮:孫錚、琴:張蔚君06:55來自昭華民族音樂作曲:阮籍;編創:何源 大阮:孫錚;古琴:張蔚君錄音 混音:何源選自孫錚《大阮兩三事》專輯《酒狂》相傳為魏晉阮籍所作,樂曲採用基本曲調的變化重複託酒佯狂舉世皆醉,我豈獨醒,三杯一鬥,撞破愁城,古來多少賢達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醉翁之意端不在乎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孫錚《大阮兩三事》專輯
  • 青年阮演奏家邸琳成功舉辦碩士畢業音樂會
    邸琳  2013年5月10日晚,青年阮演奏家邸琳於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成功舉辦了「邸韻琳溪——阮碩士畢業音樂會」。  此次音樂會是邸琳的碩士畢業音樂會,是其習阮至今近十餘年阮藝術學習的積累與沉澱、回匯報與展示。為此,邸琳在音樂會的曲目上煞費苦心,她選擇了多首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作品,包括《孤芳自賞》、《花下醉》、《草原抒懷》、《新南國三章》、《竹林一賢》、《雲南回憶》六首經典阮樂作品,及特意委約的首演新作品《隨想曲》。
  • 邊彈邊講樂器「阮」:古韻尤存的「中國吉他」
    前世:顛沛流離卻古韻猶存的寶貝演出現場,中阮的厚重在鼓聲的配合下,讓人仿佛置身沙場,一幅激戰的畫面如在眼前;樂者手法一轉,深邃的中阮聲在悠長的笛聲下顯出蒼涼之感,好似看到了嶽飛的無奈。據「天姿國樂」樂團團長唐文婷介紹,阮鹹雖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但中國阮鹹的發展稱得上曲折,還險些失傳。
  • 阮聲如夢 《阮夢清穎》音樂會奏響成都春天
    演奏結束後,她又化身主講人,將樂器阮的「前世今生」向觀眾娓娓道來:起源於秦漢,鼎盛於唐宋,沒落與於明清,但又在現代迎來新生。「阮在宋朝迎來了巔峰時期,當時的君王之一宋太宗就十分喜愛這項樂器。他不光愛彈,更是親自作曲、做樂器,彈給大臣們。」講完阮的歷史趣事之餘,熊穎也起身演奏不同種類的阮,讓觀眾感受到同一樂器,卻不同音域的獨特魅力。
  • ——阮
    當然也許到現在為止大家沒有聽說過,沒有見過的原因還是由於阮這個樂器在現代社會當中的流傳度已經不是特別高了,已經沒有太多的人會專門的去學習和去了解他。如果大家有做聽過,想來是因為你看到了許多戲曲方面的表演和一些國家級知名樂隊的表演,在這些表演中還會時常有阮的出現。
  • 水滸傳中,阮氏兄弟為何不按序取名,而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水滸傳》中阮氏兄弟之所以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因為他們就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很多人說你這不是廢話麼!還真不是廢話。《大宋宣和遺事》記載「宋江三十六人」中,這三兄弟就這個名字。他們是活閻羅阮小七,立地太歲阮小五,短命二郎阮進。 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贊》中,活閻羅阮小七、短命二郎阮小二、立地太歲阮小五分別名列第5、第12、第25。
  • 折從阮
    折從阮(891~955),字可久,初名從遠,因避後漢高祖劉知遠諱而改,唐末、五代雲中人,五代著名戰將。  折從阮的祖先系甘肅羌族折掘氏,後來移居到雲中,成為當地的望族。折從阮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折嗣倫曾任唐麟州(今陝西神木)刺史,官至太子太師。折從阮為人溫和厚道,有長者之風。20多歲時父親去世,「居 父喪,以孝聞」(《新五代史•折從阮傳》)。
  • 當代阮樂大成之作:魏育茹與中央民族樂團 阮獨奏音樂會 12.20傾情...
    它就是阮,非琴不是箏,初聞滿座驚。 1998年,中央民族樂團中阮演奏家魏育茹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雪雁南飛——魏育茹阮獨奏音樂會》,彼時演奏了6曲首演新作品。時隔20年,2019年12月20日即將在國家大劇院再次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20年來阮的發展突飛猛進,這場音樂會將是當代阮樂大成之力作。而這場集當代阮樂大成之作的國樂盛宴,無論是作品還是演奏者皆是亮點紛呈。
  • 中阮《大碗寬面》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就像這個碗它又大又圓
    演奏:阮小妖 阮小妖,自幼隨月琴宗師馮少先先生學習中阮和月琴,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中阮專業,師從於林吉良教授,在校期間擔任瀋陽音樂學院北方民族樂團大阮、三弦首席
  • 為什麼阮小七能被評為「上上人物」?阮小七披龍袍是故意的
    阮小七剛出場時給人一種人畜無害的樣子,不曾想到竟然是這麼一個兇神惡煞的名號,阮小七和兩位哥哥的名號都很兇,因為阮氏三雄平時確實兇悍,百姓害怕就給去了這麼一個活閻羅的名號,其實阮小七這名號裡還大有文章,預示著阮小七的叛逆、凜然不可侵,以及可以隨時變換的三副面孔。
  • 你知道巴烏、阮、笙是什麼嗎?初中生演奏小眾民族樂器迎元旦
    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1日訊(記者楊幸慈 通訊員謝丹)學生臺上演奏巴烏、阮、笙等民族樂器,大家在線搶答,在競猜中科普民族文化知識。2019年12月31日下午,武漢市翠微中學舉行「迎元旦·民族風情系列活動」,全校師生跳起民族舞蹈,製作品嘗民族美食,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比賽,用別樣的體驗方式迎接新年。
  • 沉睡而醒的樂器:阮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上,記者看到了一種很特殊的樂器——阮。上面記錄了從北魏到隋唐五代共約50多幅各種形制的阮。阮,屬於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抱彈式樂器,起源於秦漢,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打開絲綢之路。由於絲綢之路受到外族侵犯,漢武帝就把烏孫公主嫁到西域和親。為了在路途上派遣寂寞,漢武帝下令製作樂器,這時阮就誕生了。
  • 水滸傳:為何只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怎麼沒有小三小四小六?
    水滸傳:為何只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怎麼沒有小三小四小六?從老大開始算起,阮老大、阮老二等,古人當然不會像現代人一樣能計劃生育,而是沒有節制的不斷繁衍子嗣,家族兄弟人口眾多,也不足為奇。可這麼大的家族,在梁山上有名望的卻只有三名兄弟,這有是何故呢?有讀者猜想,其一是其他的兄弟都在家是個普通老百姓,並沒有跟隨三人一起上梁山。其二是這些兄第並不是人人都能成人,也許有些早已夭折,只有三兄弟最終活了下來。
  • 《一夢江湖》樂器蓮花阮怎麼得 樂器蓮花阮獲取途徑是什麼
    導 讀   一夢江湖樂器蓮花阮怎麼獲得?樂器蓮花阮獲取途徑是什麼?
  • 阮鹹:一個喜歡彈著「阮」唱著歌,瀟灑活著的人
    倆人都是魏晉時期的名士,當時被人們稱為」大小阮「。我們都知道,」竹林七賢「中的每一位,在士大夫們的眼中都是怪誕不經、放蕩不羈、有傷風化的。正因為他縱情越禮,放浪形骸、飲酒享樂等驚世駭俗的行為,多多少少阻礙了他的仕途之路。他雖然仕途不太順利,但在音樂上卻有非凡的造詣。竹林七賢之中,除了阮籍、嵇康對音樂有很高的修養外,阮鹹也是個傑出的音樂家。
  • 身為一個胖子瑞貝卡和阮東升是什麼關係 林桃桃是阮東升的女兒嗎
    身為一個胖子瑞貝卡和阮東升是什麼關係?林桃桃是阮東升的女兒嗎?  身為一個胖子瑞貝卡和阮東升是什麼關係:  在電視劇《身為一個胖子》中,瑞貝卡喜歡阮東升,但是阮東升並不想很她,他喜歡的人是甄圓圓。  瑞貝卡喜歡著阮東升,也向阮東升表白過,但是阮東升拒絕了她。
  • 我的老師阮三
    我的老師叫阮三,我跟他亦師亦友。我認識他是在16年的端午節。
  • 為什麼越南有那麼多人姓阮?
    而越南的姓氏最為集中,以阮姓為主,全國姓阮的人數超過40%。越南原住民是沒有姓氏的,阮姓是在先秦時期從中國傳過去的,當時秦國滅古蜀國,蜀國王子帶領三萬人逃亡到越南,帶去了文化和技術,也帶去了姓氏,現在越南的阮姓讀音和中國的發音一樣。
  • 「原創」馬龍阮家的「父子銓樞」
    對此,孔穎達註解說:「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漸大,如似綸也。」後世因稱帝王詔書為「絲綸」,可謂四海之濱,莫非王土。「綸音」與「絲綸」同義。農耕社會,耕讀傳家為重,地方士人常以人口多寡、有無仕宦者、田地是否多等為標準衡量一個家族,如果一個家族人丁興旺、有做官的、田地也多、口碑好,就會被視為大家族。明清以來,馬龍八大家族就包括了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