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七」和「田七」都這麼出名,從而讓人無法明確是不是同一種植物呢?原來,雲南出版的書中寫「三七又名田七」,三七先;而廣西編寫的書中為「田七又名三七」,田七先。因而現在的大陸兩廣一帶及香港、澳門特區,甚至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都習慣把三七叫「田七」。但是打開醫學著作《本草綱目》,我們卻可以發現其中關於三七方面的描述中並沒有「田七」字樣。因此中國藥典把田正名為「三七」。
在祖國西南邊陲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深山密林中,生長著一種「春苗如翠,秋實似火」的神草。關於這種神草,千百看來一直傳誦著許許多多神奇的故事:獵手不慎墜崖骨折,他們將一種野草嚼爛敷於出血處,傷口就如漆粘物一樣被封住了,出血停止,獵人居然能拄著獵槍步行回家;石匠砸傷腳掌,疼痛難忍,將神草捶爛包紮於傷處,馬上止血止痛;產婦血崩,生命垂危,一把神草就將其從死神手中奪回。這種神草苗族的祖先將其叫作「山漆」,其神奇的功效在民間代代相傳,因「山漆」與「三七」諧音,在流傳中便被記作「三七」。
古時候,一個叫張二的青年,患了一種疾病,口鼻出血不止,雖經多方醫治仍無效果。一天,一位姓田的醫生路過,他取出一種草藥的根,研磨成粉給張二吞下,不大功夫,血竟然止住了。張二一家非常感激,並要求醫生留下這種神奇草藥的種子。
一年後,張二家的草藥長得非常茂盛。恰巧,知府大人的獨生女患了出血症,多方治療不見好轉,無奈只好貼出告示:能治好女兒病者,招其為婿。張二聞知後帶上自種的草藥,二話沒說,拿出草藥研成末給小姐服下。誰知不到一個時辰,小姐竟死了。知府大怒,命人將張二捆起嚴刑拷打,他被逼講出實情。知府大人即令捉拿了田醫生,並將其定為「謀害殺人」罪。臨刑之日,田醫生萬般無奈,只好向親自監斬的知府大人解釋說:「此草藥對各種血症都有療效,但須長到三至七年才有效。張二所用之藥,僅長滿一年,本無藥性,當然救不了小姐。」說罷,他從差役手中要過利刀,在自己大腿上劃一刀,鮮血直流,他從自己的藥袋中取出藥粉,內服外敷,即刻便血止痂結,在場的人驚訝不已,知府大人後悔不已,只好放了田醫生。人們為了記住這一慘痛教訓,就把這種藥定為「三七」,表示必須生長到3~7年才有用。因為此藥為田醫生所傳,故在我國的一些地方,三七也被稱作「田七」。
◆ ◆ ◆
血三七和三七是一種藥嗎?專家稱血三七不是人們常說的三七,血三七和三七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植物,我們將血三七和三七的區別列出以供大家鑑別血三七和三七:
此藥為蓼科植物中華抱莖蓼的根莖。因其能活血通經、治療跌打損傷,故得此名。
中華抱莖蓼為多年生草本。其根莖粗壯,外皮紫褐色,斷面紫紅色。莖直立或傾斜,上部有分枝。下面的葉具有長柄,往上葉柄漸縮短至抱莖,葉柄處有管狀膜質託葉鞘。7—8月開紅色或白色花,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9—10月結黑褐色橢圓形的瘦果。分布於宋洛、長方、新華、馬灣、板倉、紅坪、大巖屋、板橋、木魚、大九湖等地。生長於1000—2500米的溝邊或林下潮溼處草叢中。
三七
別名:開化三七、人參三七、田七、金不換。
三七以根、根狀莖入藥。是名貴中藥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腫止痛,是雲南白藥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三七花葉也能入藥,當茶飲。和人參同科,同屬五加科植物,但三七有人參之王,南國神草之美譽,是活血化瘀第一聖藥。
三七為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複葉,具長柄,3~4片輪生於莖頂;小葉3~7,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長20~30cm。花小,黃綠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為5。核果漿果狀,近腎形,熟時紅色。種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現多栽培於海拔1600~1800米的山上。
◆ ◆ ◆
性味歸經: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
◆ ◆ ◆
血三七的功效怎麼樣呢?血三七的功效用於緩解一下症狀,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田七就是三七,但是血三七和三七是有區別的植物,兩者功效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區別,血三七性溫,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的功效。一定切記!
養生行業第一原創平臺
傳播養生真實營養知識
分享養生行業最新資訊
養生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專業訂閱號
長按下面二維碼
點」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微信號: mc58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