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哈利·波特能持續捲走麻瓜的錢?

2022-01-03 娛理

【文末有福利】

「你收到霍格沃茨的電話了嗎?」昨天,這個問題上了熱搜。

這是某款哈利·波特手遊的拉新方式,以「霍格沃茨招生辦」式的口吻,給潛在興趣用戶撥打「通知入學」的電話。很多人以為是騷擾電話就掛掉了,後來看到網上信息才明白,懊悔不已。這個遊戲在正式開服的前一天,僅靠這樣一些有儀式感的「入學」過程,就登上了三個熱搜。

最近北京環球影城試運營,哈利·波特作為其中最具吸引力的主題園區,再次在網絡上掀起一陣巫師熱,園區內種種沉浸式的遊玩體驗令網友心馳神往。

北京環球影城哈利·波特園區留影,圖源→請接收超詳細、超深度的北京環球影城體驗報告

我們不禁思考,為何哈利·波特這個IP能一直保持強大的吸金能力?它不僅沒有熱度減退,反而在不斷推陳出新。

要知道,現在是2021年,距離第一本小說出版已經24年,距離最後一部電影上映也過去10年,最初一批讀者、觀眾早已經長大,而他們依舊願意相信那個魔法世界的存在,霍格沃茨依舊是讓他們永葆童心的秘境。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劇照

根據2021年Statista數據,哈利·波特位列全球最賺錢IP第10名,在前十裡是唯一從小說起家的IP。儘管在授權商品這個大部頭上拼不過皮卡丘、Hello Kitty、米老鼠這些經典形象,但哈利·波特有其他頭部IP通通都不具備的優勢——沉浸體驗,而最近的遊戲、樂園的社交網絡爆紅現象,無不得益於此。

為什麼「麻瓜」們會心甘情願為哈利·波特氪金?它的IP運作背後,有哪些值得中國文娛從業者學習和思考的地方?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劇照


跟很多朋友一樣,筆者也在「開學」前一天收到了海格的邀請信,帶著一隻呆頭呆腦的小貓頭鷹,從國王十字車站的9¾站臺搭乘火車抵達霍格沃茨。我在摩金夫人的長袍專賣店置辦了一身行頭,騎光輪2000巡遊了一圈城堡,被分院帽分到了最嚮往的拉文克勞學院,把宿舍床鋪布置得乾淨整潔。


遊戲裡的鷹院,依舊是傳說中的學霸集中地。

在尋找室友的吆喝聲中,充斥著考研、考公、會計、法考、教資、GRE、N1、倫敦、北大等篩選字眼。我在拉文克勞公共休息室坐了一下午,找到三個專業相關的室友,加了幾個學習群,收穫是——一套全專業考研資料壓縮包。

《令人心動的offer》學霸李浩源毫無疑問也是鷹院人

當然,不是每個學院都帶著這麼卷的心態來玩遊戲,像赫奇帕奇就一直在討論好吃的,格蘭芬多和斯萊特林很多人熱衷於交友。

 網友調侃四個學院的不同畫風,#霍格沃茨各院公頻都在聊什麼#今天又上了熱搜

這款遊戲由版權方授權、國內某公司研發和運營,雖然又氪又肝,玩法和操作上存在局限性,但美術做得比較精緻,氛圍、細節、配樂也一定程度上還原了原著和電影。

在官方玩家群裡,客服的頭像都是貓頭鷹,如果有人違反遊戲規定,則會被「開除學籍」,或是「送到阿茲卡班」,這樣的沉浸感細節也有所加分。

本質上,哈迷們還是在圍繞哈利·波特這個IP進行玩梗、懷舊、狂歡。

遊戲原畫

在即將正式開園的北京環球影城,哈利·波特園區同樣因為高度沉浸式的體驗,在各個社交平臺上引發了一輪熱度。

園區1:1還原了書中的對角巷、霍格沃德村、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禁林等標誌性場景,遊客可通過逼真的遊樂設施親身感受在霍格沃茨的種種驚奇體驗,可以在三把掃帚酒吧品嘗黃油啤酒,也能揮動內置傳感技術的魔杖,對周邊環境觸發神奇的咒語。

工作人員會裝扮成巫師,以「麻瓜」來稱呼前來遊玩的客人。他們有一套嚴密的話術體系,來應對遊客的各種詢問,非常入戲。

一名遊客在園區的新奇體驗,在微博被萬轉


哈利·波特世界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文化符號構建,包括很多專有名詞、咒語、貨幣、場景、社會架構等等,足以形成一個覆蓋現實世界的虛擬系統。而這個虛擬系統跟《魔戒》和《冰與火之歌》等也有所不同,它跟現實世界有很多聯結之處,更容易被大眾理解和接受。

首先巫師文化是有現實基礎的,很早就根植於歐美文化體系中。英國是巫師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美國也有塞勒姆女巫審判案等真實歷史事件,神話傳說、巫師、咒語、掃帚、怪獸、精靈等早就根植於人們的腦海中。

其次小說中的國王十字車站、鐵路橋、對角巷、霍格沃茨禮堂、教室等在英國都有真實原型,電影演員的造型、口音都有濃濃的英倫風,語言構成、社會架構等也參照了現實,給人的感覺是這個世界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好像買上一張火車票就能到達。


英國倫敦國王十字火車站

英國約克肉鋪街——對角巷的原型

研究文獻指出,對傳統文化的建構、對神話的再編碼是文化符號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哈利·波特就是一種「神話編碼式」書寫,它對現實世界的「歸化式幻想」能夠大大提升人們的認同感。

這也是為什麼哈利·波特能比一般IP都更有利於打造沉浸感體驗,更容易形成龐大的同人文化、同人社群,令粉絲更能產生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的根基。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9¾站臺、對角巷

哈利·波特首次出版於1997年,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媒介形態迭代,而社交網絡時代的到來更加夯實了粉絲文化,形成群體特徵。

《神奇動物在哪裡》公映時,在各地環球影城裡,在粉絲網站、貼吧、微博上,都時不時看見一群穿著巫師袍的HP粉,揮動著魔杖大喊咒語,樂在其中。粉絲也會自覺履行哈利·波特的語言系統,比如貼吧吧主給獲獎粉絲寄獎品時,就會提醒他們「不要在麻瓜面前施咒」。

《哈利·波特與密室》劇照

哈利·波特效應也會反過來影響現實世界,「麻瓜」(哈利·波特世界中對不懂魔法的人的稱呼)這個詞已經被收進了英國詞典中。

2017年江歌案發生後,網友心痛地得知,江歌生前也很喜歡哈利·波特,遺物中還有一枚格蘭芬多的徽章,可是她沒能像哈利·波特一樣從危難中活下來。一些HP粉紛紛發文,悼念這位「善良勇敢的格蘭芬多校友」。

從J·K·羅琳起初差點賣不出去的小說,到暢銷全球的圖書版權,到華納拍攝的系列電影,再到DVD、唱片、商品授權、遊戲、玩具服裝等衍生品、主題樂園……哈利·波特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大IP。

1997年6月首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只印了500本,而到了2020年底,拍賣價格已漲到一本6萬英鎊(超53萬元人民幣)

據Statista數據,哈利·波特位列2021年全球最賺錢IP第10名。它的前面有寶可夢、Hello Kitty、米奇、星戰、漫威、馬裡奧等,只有HP的原始內容形態是小說,並且從誕生年份來看還比較「年輕」,未來仍有上升可能。

而從另一份數據統計能看到,全球前幾大IP都是授權商品佔據了收入的絕對比重,尤其是皮卡丘、Hello Kitty這樣簡單可愛的卡通形象。

 

哈利·波特不具備單一形象記憶點上的優勢,無法跟動漫卡通比拼,論票房也達不到漫威的規模。它的IP收入構成相對很平均,主要是票房、商品銷售、圖書銷售,以及稍低的家庭娛樂、電子遊戲、電視收入,沒有絕對的長板和短板,均衡發展。

在小說和電影的正篇均早已完結的情況下,開發更多衍生內容、衍生商品、電子遊戲、實景娛樂,的確是一條明確的路線。單獨賣一根魔杖可能不會有多少人買,但是把它放在環球影城裡,讓它有了交互功能,令遊客獲得擁有魔法的快樂和拍攝分享的衝動,這就很有效了。

北京環球影城哈利·波特園區魔杖互動,圖源→請接收超詳細、超深度的北京環球影城體驗報告

跟其他IP相比,哈利·波特也具有相對穩定的品質保證,小說作者J·K·羅琳有較高的話語權和參與權。比如圖書暢銷後,羅琳將電影拍攝權和衍生品經營權賣給了華納,而她本人對於演員人選、情節編排、衍生商品種類等,都有一票否決權。後續遊戲合作的是EA,玩具合作的是美泰、樂高、孩之寶,樂園合作環球影城,都是各行業內頭部品牌進行強強聯合。

哈利·波特的主題曲《Prologue》、黑暗的影調貫穿在系列每部電影中,能讓人迅速辨識出這個IP。無論在環球影城、衍生品店,還是在端遊、手遊裡,或者各種短片、廣告片裡,一旦聽到熟悉的旋律,看到魔法元素,感受到詭譎的氛圍,都很容易產生代入感。

‍‍‍

遊戲原畫

今年6月,哈利·波特和神奇動物的首家主題實體店在紐約百老匯黃金地段開業,3層樓的商店裡包含了15個電影主題場景、超千件巫師用品。

雖然它是一家商店,但店內設計了大量裝飾、機械,有兩套VR遊戲,可以喝黃油啤酒,會員粉絲可以解鎖更多互動、在部分商品上鐫刻名字、獲得意外驚喜及獎勵等。官網以「Magical Shopping Experience」(魔法般的購物體驗)介紹了店內種種新奇有趣的東西。

你看,就連開商店,哈利·波特都非常注重沉浸式體驗,一切都為了讓你相信那個世界的存在。

在疫情前,中國電影年票房超過600億元,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場。剛出爐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遊戲業半年的營收已達到1500億元。從各種數據來看,中國都不缺乏有強大吸金實力的文化娛樂內容,但在世界頂級IP榜單裡,至今沒有一個來自中國。

 

哈利·波特的成功或許能讓我們反思很多。英國有巫師文化,而中國博大精深的神話傳說寶藏,比如西遊記、封神榜、妖魔鬼怪,關於它們的內容長期處於四分五裂、互相借鑑抄襲、一味追求賺快錢的狀態中。差不多的故事翻拍幾十遍,沒有系統規劃,沒有資源整合,沒有長遠眼光,更沒有花很多年時間一點點孵化IP的耐心。

有的電影倒是建了實景娛樂項目,做了很多授權,但自身內容根基尚且不紮實,本末倒置。孫悟空這個角色非常有名,然而它只是一個可以公共免費使用的角色概念,並非IP,自身不具備變現能力。

希望有一天,中國也能誕生出一個真正能打的頂級原創IP。讓未來的孩子們心之所向的,不再只是哈利·波特的世界。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動畫《大鬧天宮》(1961年)

參考學術文獻:

《「哈利·波特」的沉浸傳播初探》,作者奚夢予

《文化產業商業模式研究——以哈利波特為例》,作者鄭同波

北京環球影城哈利·波特周邊

赫敏的時間轉換器掛件

參與方式

1、轉發本公號近期推送中你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至朋友圈,並將截圖發送至本公號後臺。

2、在本條推送留言區留下你喜歡那篇文章的理由或你對哈利·波特這個大IP想說的話。

3、我們將抽取1位幸運兒(本文作者憑眼緣抽取),10月初推送時公布。

4、請原創留言,謝絕抄襲。如若發現將取消中獎資格,歡迎各位監督。

周邊長這樣↓

也是《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中的重要道具,為學霸赫敏所有↓

推薦閱讀

主筆專欄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擊標題可閱讀更多娛理精彩內容

微信公眾號最近更改了推送機制

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

也就是說,需要大家

將[娛理]設置星標

多點在看

這樣算法就能

提升我們和你們之間的聯繫啦

親愛的你

就能更及時地收到我們的信息啦

↓↓↓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中麻瓜出身的巫師,你知道幾位呢? - 喵小斯的文化club
    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有一個所謂的巫師鄙視鏈,那就是:純血統>混血巫師>麻瓜出身巫師。當然,這個鄙視鏈只限於純血統巫師圈。他們如此厭惡麻瓜出身巫師,一方面是出於對自身血統的優越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對麻瓜出身巫師的畏懼。為什麼這麼說呢?
  • 為什麼麻瓜可以生出巫師?
    環境因素(例如飲食中的脂肪含量)也能讓肥胖這樣的「生物性狀」出現家族聚集性。可見,某種特徵是否可以遺傳,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下面我們來討論一個非常複雜,同時又很少被研究的領域:哈利·波特小說中所描述的「魔法能力」是否具有遺傳性?對魔法的觀察
  • 《哈利·波特》系列角色介紹|哈利·波特|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哈利·波特、赫敏·格蘭傑和羅恩·韋斯萊三個人被稱為「鐵三角」。赫敏是獨生女,出生在9月19日,處女座,頭髮是棕色的,非常濃密蓬鬆。她非常愛鑽研,有時顯得獨斷獨行。她的知識在他們許多的冒險之中證明有用。她唯一不喜愛的一個主科是佔卜學,認為是「不精確」的學問。赫敏的父母都是麻瓜牙醫,是《哈利·波特》系列中出現兩個的麻瓜巫師之一(另一個是哈利的母親莉莉·波特)。
  • 從《哈利·波特》看魔法界的報業發展情況
    但是每份報紙賣給讀者的價錢都低於成本價,所以幾乎不可能在發行上賺到錢,差不多只能做到收支平衡。2. 廣告經營《預言家日報》當然要靠廣告謀生。能當魔法部長就說明此人能力超群嗎?要知道,英國魔法界的總人口才3000人,而魔法部的僱員就有500人。換句話說,英國魔法界人口僅相當於中國一個自然村,但是公務員比例卻是中國的20-30倍,不但機構臃腫,僱員素質也不高,大凡有才能的巫師都沒有去魔法部。
  • 哈利·波特全球魔法學校招生簡章
    即使你出身麻瓜,但一定會為我校歷史悠久的建築美學以及蘊藏的奇妙高深的古代魔法所傾倒,它的每一塊磚石,都滲透著時間、魔法和魅力。霍格沃茨,我、你,還有千百萬魔法師夢想開始的地方……進入 21世紀以後,我校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培養出的優秀學員桃李滿天下,為了滿足麻瓜們日益增長的求學需求,我校陸續開闢海外分校,在全球範圍內擴大招生名額,同時嚴格按照「公正、公平、公開」原則,求賢若渴,但寧缺毋濫。
  • 《哈利·波特》: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亦正亦邪的斯萊特林學院?
    因為每所學院都有無數優秀的巫師以及麻瓜粉絲。所以,我們換個角度來問,明明培養了大批的反派巫師,但為何斯萊特林的人氣可以與帶著主角光環的格蘭芬多比肩呢?雖然不能說絕對,但英國魔法界90%以上的黑巫師都是來自斯萊特林。而且,崇尚純血統的斯萊特林人大多數都歧視麻瓜,甚至還給麻瓜出身者按了一個「泥巴種」的稱號。
  • 麻瓜也能進入魔法世界……
    點擊上面的藍字 關注 學樂英語SCHOLASTIC現在疫情尚未完全消退,全球很多人依然被困家中,為了陪伴宅家的人們,《Harry Potter》小說的作者J·K·羅琳推出了「Harry Potter at Home」系列朗讀活動,宣布免費向全球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們開放《Harry Potter》系列小說的版權,希望能用魔法幫助驅散麻瓜世界的疫情陰霾
  • 以《哈利·波特》研讀課為例,談談為什麼文學研讀課是申請國外名校的制勝寶典 —— 高級能力篇
    很難想像,一個對英語文化一無所知的學生能得到歐美頂級大學的青睞。《哈利·波特》的語言不算難,但羅琳在遣詞上確實費了不少功夫,她深厚的文化涵養都藏在語言細節裡。但很多時候這些「功夫」並沒有在中文文本裡翻譯出來。甚至,如果沒有老師提點,即使學生讀的是英文原版書,也讀不出書中很多精妙的地方。
  • 《哈利·波特》有什麼好 | 與書重遇
    作者羅琳一九六五年出生於英格蘭格溫特郡,據她自陳,一九八七年,她因火車誤點而萌生了寫作本書的想法,隨後與葡萄牙籍的丈夫離婚,帶著還不會走路的女兒回到故鄉,並定居於愛丁堡,開始創作七卷本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由於囊中羞澀,以至於支付不出冬季的取暖費,不得不將咖啡館當工作室。一九九七年,《哈利·波特》第一卷出版,頓時洛陽紙貴,羅琳也隨即名聲大噪,短短幾年間便從昔日領救濟金的失業人士化身作億萬富翁。
  • 艾倫·裡克曼逝世再引"哈利·波特"懷念潮(圖)
    y周刊今天就簡單還原一下《哈利·波特》系列中這個最具悲情色彩的角色,看看為什麼這樣一個反派還是配角的人物,會贏得全世界影迷的心,在他最後彌留之際,只因為一句「look atme」而心碎淚奔,自動「黑轉粉」。
  • 哈利·波特主題咖啡館開張 魔法風格受歡迎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完結已經9周年,但這股熱潮顯然還沒有過去。美國內華達州亨德森市一家哈利·波特主題咖啡館上月13日開張時,有數百名麻瓜在店外排隊等候。這家店名為「壞貓頭鷹」,位於面積約130平方米,無論是店內裝修還是菜單,都體現出「哈利·波特風」。
  • 哈利·波特的父母,為何能夠給他留下一大筆財產
    在《哈利·波特》電影中,有一幕場景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我們得知哈利·波特的父母為了留下了一大筆財產,所以他的上學和生活都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但是令人好奇的是,他父母都如此的年輕,那麼這些錢是從哪裡來的呢?
  • 網紅正妹4年垃圾僅1玻璃瓶~麻瓜們《預言家日報》開始售賣
    勞倫表示,自己幾年前也是個追求當季流行,喜歡購物的女子,但當她在學校的環境科學課程中,認知到人類生產的塑膠對環境的破壞已經產生相當嚴重的影響後,便立志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勞倫持續對外界分享自己的「零垃圾」生活,希望能藉此引起更多人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 哈利·波特:只有書迷才知道的,關於霍格沃茨的9件事
    自從《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第一部上映並在全球引起轟動,大多數哈迷都幻想著,進入魔法學校霍格沃茨會是什麼樣子。當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電影上映時,它把霍格沃茨變成了一個壯觀的場景,甚至比大多數粉絲想像的還要好。然而,並不是學校的每一個元素都能被拍成電影。那麼書迷們對霍格沃茨了解多少,而影迷們卻錯過了什麼呢?
  • 看魔幻系列電影《哈利·波特》中哈利·波特、赫敏和羅恩檔案記錄
    哈利·波特全名:哈利·詹姆·波特(Harry James Potter)。外號:「聖人波特,泥巴種的朋友」、「救世之星」、「哈利·波特,救世少年」生日:1980年7月31日血統:混血。血統:麻瓜出身 家族:父母均是麻瓜牙醫。
  • 美國天主教學校諮詢「驅魔師」後將《哈利·波特...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哈利·波特》果真有「魔」力?美國一所天主教學校禁止學生閱讀《哈利·波特》系列叢書,稱書中法術和詛咒很真實,可召喚邪靈。今日俄羅斯(RT)3日報導稱,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聖愛德華天主教學校(St.
  •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十大共同點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跨越十年,共拍攝了八部獨立的電影,但在每部電影中都有一些共同點,這些共同點都讓觀眾建立聯繫。是角色?是主題還是故事情節?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哈裡面臨的生活挑戰沒有挑戰,就沒有情節。在《哈利·波特》的每一部電影中,都存在一種巨大的威脅力量。
  • 哈利·波特40歲生日快樂!用一句話證明你看過《哈利·波特》!
    一轉眼那個碗櫃裡的小男孩就到了「不惑」的年紀,霍格沃茨永不畢業,你的出生改變了巫世界和麻瓜世界,希望你的故事和冒險能一直走下去,生日快樂!原著中對這個蛋糕的描寫是:哈利用顫抖的手將它打開,只見盒子裡是一個黏糊糊的巧克力大蛋糕,上面用綠色糖汁寫著「祝哈利生日快樂」。
  • 盤點《哈利·波特》中的5位好爸爸,反派不代表不愛自己的孩子
    雖然在《哈利·波特》的世界有一些像託比亞·斯內普、老巴蒂·克勞奇等等不稱職的父親,但也有很多寵愛孩子,為了自家寶貝可以與人拼命的好爸爸。今天,小斯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5位《哈利·波特》中的好爸爸。盧娜的父親謝諾菲留斯出場比較晚,而且戲份也不多,但通過一些細節能明顯感覺到他非常愛自己的女兒
  • 哈利·波特:只有讀懂Pottermore,才能知道的9個事實
    Pottermore是J.K.羅琳女士於2011年八月新推出的圍繞《哈利·波特》書籍內容而建立的一個大型全球性網頁社交網站,目的在於帶給全球哈迷一個新的社交體驗。像《哈利·波特》這樣在主要系列結束後才提供背景信息的系列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