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的問題,需要父母換個角度來看,這樣的改變,會讓我們眼中的孩子,露出本來的面目。
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麼有可能是你幫助他們的速度太快了,不要為你的孩子,清掃成長路上的每一個障礙。
解決障礙的過程,就是從懦弱到勇敢的過程。
做不到時,就是我們搭把手的機會,請別嘲笑他:這麼簡單還不會。
成長需要時間,懦弱是通往勇敢的必經之路。
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強,那麼有可能,是因為你總是拿他們和別的孩子作比較。
從現在開始,多誇自己孩子,愛能消除嫉妒,讓孩子的眼神變得清澈明亮。
要讓孩子知道,媽媽愛的,是他,不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如果非要比較,請比較自己家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缺點。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那麼有可能,是因為你總是命令他們,不重視他們的感受。
從現在開始,命令少一點,溝通多一點,有一個很好的開頭,父母們務必掌握:
寶貝,我們商量一下......
這會像一塊敲門磚,告訴孩子,你很重要,媽媽需要聽聽你的意見。
如果你的孩子在撒謊,那是因為,你曾經對他們所犯的錯誤反應過度。你嚴厲的處罰,不接受任何解釋。
你越嚴厲越懲罰,哭泣又恐懼的孩子就越撒謊,她以為不說才能獲得你的愛。
從現在開始,接受他的撒謊,並且你知道,他不是故意騙你的,你的接納,會讓他知道你的期望。
你期望他能做個正直、誠實的人,而你的愛,會讓他往這個方向努力。
如果孩子真的有意欺騙你,這需要你有大智慧,告訴孩子你的感受,說出你的期望。
這個說法很好:寶貝,媽媽喜歡你告訴媽媽你的想法和感受,媽媽愛誠實的孩子......
如果你什麼都給你的孩子買,然而他們還是去拿那些不屬於他們的東西,那是因為,你不讓他們自己選擇想要的。
孩子沒有選擇權,他就學不會判斷。
不會判斷事物的孩子,分不清哪個是好,哪個是壞。
我們總替孩子做了選擇,就是剝奪了孩子的選擇權,這樣的愛,實際上是害。
請把選擇權還給孩子,你可以說:
寶貝,你想要哪一個玩具?
寶貝,你想要的,是什麼?
孩子的問題,就像樹上的葉子,變黃了,捲曲了。
我們要讓葉子重新煥發生機,就需要從樹幹,到樹根,找到源頭,施以肥料。
對待孩子,更需要我們慢下來,停下來,等待孩子成長的腳步。
臺灣作家張文亮寫下父母養育孩子的這首散文詩《牽著蝸牛去散步》,深深打動了無數的父母們,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跑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我們教育孩子,是否也像牽著蝸牛去散步呢?
因為它的慢,我們焦慮我們生氣,我們難以忍受。
但是,正是這樣的慢,我們不得不停下急勿勿的腳步。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鬥多亮麗。
咦?
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我們成為父母,我們的生命才更圓滿,因為有了孩子,我們開始會跟著他,去看那奇怪的小螞蟻,那輕輕吹過的風,那柔軟的草地。
我們陪伴著孩子成長,這個過程裡,是一份生命成長的欣喜,是一種點滴成長的快樂。
寫下這篇散文的張文亮,小時候是一個不省心的孩子。
小學五年級時火燒考卷,中學被校長胖揍一頓後開除,大學初考失利,第二次再考才勉強考上。
面對這樣一個「壞孩子」,張文亮的父親怎麼打罵都沒有作用,張文亮還是繼續「變壞」,以至於他自嘲「我是一個已經被教育界放棄的孩子」。
這個孩子人生的轉折點,是大學時遇到一位懂他的好老師,這位老師發現了他的天賦,幫助他找到了自己,最終成就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
我們不做那痛打張文亮的父親,更應該做那個懂他的好老師。
對於孩子,父母就是他的貴人。
最懂孩子的,應該是我們啊!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父母前進一小步,孩子前進一大步!不斷成長自己,才能帶著愛與智慧教導孩子!
請記住教育家德古魯說過的這句話:
「要讓子女成長得好,你不需要非常聰明。你只需要變得喜悅、充滿愛和對他們坦誠。」
庭爸,8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