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聽|第二十九期: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

2020-12-24 南方新聞網

  這裡是由南粵女聲與南方新聞網聯合打造的《悅聽》欄目。今天,與您分享的文章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妨換個角度來相處》。

點擊此處即可收聽主播朗讀音頻

  很多父母都有一個同感:孩子到了青春期,自己跟他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不是自己不想交流,而是孩子變得心不在焉、用三言兩語搪塞,每天的親子對話剛剛開了頭兒就卡殼。

  不少家長困惑,孩子什麼都不跟自己說,想知道他們心裡到底想什麼,難!孩子為什麼會疏遠父母?家長怎樣做,才能與孩子找到共同的話題?

  其實,父母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不暢,是不少家庭的常態。多數父母最關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學習,平時與之談論最多的也莫過於此。然而,孩子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回到家,最想的是放鬆。家長和孩子關注的內容不一樣、感興趣的事不同、談論的話題不一致,雙方的思路不在同一個「頻道」上,雞同鴨講,自然就失去了對話的契機。久而久之,孩子對與父母交流越來越厭倦,最終「無話可說」。

  網絡上流行一種說法:「不是我冷,是我媽覺得我冷。」它呈現出的恰是一些家庭真實的生活狀態。如果家長堅持自己的慣性思維,沒有認真聽取孩子的想法,不考慮孩子內心的感受,凡事以一副「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的態度和孩子溝通,他們就很難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理解和認同孩子;孩子也會因此反感父母的話,不理不睬。

  親子之間雙向的、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溝通,是打開孩子心扉的捷徑,讓他們有話願意對父母講。否則,如果家長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結果只能是孩子一次次放棄與父母的交流。

  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不少孩子回到家也不大願意談起學習,甚至牴觸爸媽跟他們說功課、說考試,問分數、問排名,唯恐躲之不及。但如果父母換一個思路換一種方式關心孩子,孩子也會換一種態度。

  站在孩子的角度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需要轉變觀念,了解新媒體、關注新事物,與時俱進,學習一些流行的網絡語言,跟上孩子的表達節奏;同時,換位思考,以同理心感悟孩子的心理需求、回應孩子的言談話語。

  當孩子訴說他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的不愉快,家長需要先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一下他的傷心、鬱悶、生氣或者憤怒的情緒,傾聽、認可他的感受,安慰他,一起分析如何解決同學之間的小摩擦。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理解、被尊重的,父母的話能給自己減壓或是對自己有幫助的。總之,父母的這番表達,表明他們的思路和孩子的在同一個頻道上的,孩子才能有交流的欲望。

  接納孩子的興趣

  細心觀察孩子課業之餘喜歡做什麼,接納、尊重孩子的愛好,抽時間體驗一下他感興趣的這些事,即便是自己不擅長的也試著去了解,搞明白為什麼會吸引孩子。

  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能愉快對話,離不開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可以由孩子主導話題,大人跟著孩子的興趣點走,即便是大人不感興趣的話題,也不給孩子潑冷水,不去說煞風景的話。你會發現,順著孩子的心意,你們之間的交流就變得自然而然,可說的、能聊的其實並不少。

  保持充電的熱情

  共讀一本書、共看一部電影電視劇,亦或者是孩子常用的APP或經常瀏覽的網站等,都是拉近親子關係、增加對話內容的一條重要捷徑。比如孩子讀《小王子》《三體》《明朝那些事兒》,看《流浪地球》《小歡喜》,為了跟上孩子的節奏,大人也需要趕緊補課,和孩子聊聊其中的情節、各自喜歡的角色,講講其中的小段子,說說自己的感受……

  家長也可以把自己讀的好書推薦給孩子,孩子有興趣,讀後一起分享閱讀心得,反之,父母也不強求。共同欣賞一部作品,雙方能比較容易地產生共鳴,找到共同的話題,打通與孩子交流的通道。

  孩子最開心的是感到自己被關注、被愛,而且是以他接受的方式。青春期孩子有時侯獲得的信息比我們快、比我們多,想法也更豐富,他們並不缺少談資。

  所以,比聊什麼更重要的問題是怎麼聊,抱著平和積極的心態,多肯定、認可孩子,激發其表達的欲望,了解他們的想法,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家長一定會走出親子之間「無語」的尷尬境地。

  圖片來源:包圖網

  文字來源:中國婦女網

相關焦點

  • 當父母更年期遭遇子女青春期 專家介紹如何相處
    說起女兒的不是,劉女士現在還覺得氣不打一處來,「上次考試沒考好,我就覺得她受什麼幹擾,原來是這個。」   針對媽媽的批評,喬喬也不示弱:「我平時都不怎麼和我媽交流,她總是聽風就是雨,然後嘮嘮叨叨沒個完,那天吃飯覺得媽媽心情還好,就和她聊了兩句我們班的一些事,誰知還沒說完,她就發火了,對我吼道:『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你管人家男生怎麼樣幹嗎?挺大個閨女不知道害臊!你能有什麼出息!』
  • 「家家講堂」微課堂第7期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及應對(相處)對策
    「家家講堂」微課堂第7期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及應對(相處)對策 2020-10-17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典問答系列 | 第40問:青春期的孩子怎麼相處?
    父母很想幫助孩子但不知道怎麼來幫,因為父母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這種情況下怎麼樣幫助孩子幫助自己呢? 答疑:這個問題,說到了孩子在初三也一般屬於我們說的青春期,孩子到了青春期經常遇到的事情可能會叛逆,甚至有些家長會覺得最近孩子情緒有些異常,但不知道他想什麼。
  • 孩子叛逆是因為到了青春期?這些真相父母要知道
    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覺得是孩子的不對,孩子青春期到了,叛逆、不聽管教。那孩子是怎麼想的呢?真的純粹是不聽話,想和父母對著來嗎?家長這個時候不妨換個角度想一下,之前,不管大事小事都是自己負責的,現在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孩子長大了,我們應該高興才對。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適當的放手,適當的時候作出指正和引導即可。這樣不僅可以緩解親子之間的矛盾,還可以讓孩子早點獨立。
  • 青春期不等於叛逆,家長掌握這些方法,輕鬆與孩子和諧相處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困擾的事情。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他們渴望成年,但是他們的經歷和成熟度卻限制了他們的成長。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們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但是如果引導不當,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那麼,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方法有哪些呢?
  •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10條溝通技巧送給家長
    所以,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大腦,其實和我們成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因為前額葉沒有長好,因此孩子做事時很容易不專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緒化,這都是受生理發展局限影響的。 我們父母能認識到這一點,就明白了孩子的叛逆心理,並不是和父母故意作對,而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徵。
  •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這篇文章從腦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對青春期孩子的行為進行比較通俗的講解,文末附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相信都深有體會。  我們常認為青春期是12-18歲,正好是初高中這個階段,一般覺得孩子到18歲就是個成年人了,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青春期要到30歲才會結束,一部分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因為前額葉皮質沒有長好。
  • 青春期的孩子橫衝直撞,父母記住這三點,奠定一生相處模式
    青春期的學生為什麼會頂撞父母呢?第一個是因為到了青春期,他的模式要重新塑造,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生命,再造他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情緒模式。今天我們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成長之路。他剛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他學著父母的樣子適應這個環境,了解這個世界。
  • 怎樣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心理學專家來解答
    怎樣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心理學專家來解答 2020-05-20 0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孩子的青春期也是正常的抑鬱期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後,整個人不一樣的,變得叛逆,不聽話,沉默寡言,有什麼事問不出來,出了什麼事也不願意跟家長面對。出去旅遊也不去,走走親戚也不去,這些其實都是孩子一個正常的青春期的抑鬱期的表現。
  • 引領右腦教你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說,辛辛苦苦養娃十多年,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只有5%的父母能真正成功闖關,和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關係。(實際好不好孩子說了才算)有個朋友說:「以為孩子到青春期就是半個大人了,結果卻是行走的炸彈,分分鐘搞出個驚天動地,全家人都得看他臉色,小心伺候著,怎麼就突然變成這樣了?!小時候那個省心的娃去哪兒了啊!」
  • 孩子進入青春期,知道這三件事,家長不用再發愁與孩子相處
    醫學上一般將10-19歲這一年齡段歸為青春期,而青春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績和性格,尤其當孩子升入初中後,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非常明顯的變化,這時家長就要注意了,看看下面3點表現你家孩子都有嗎?
  • 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了解孩子獨特的心理特徵,緩解親子關係
    前幾天鄰居跑來和我吐槽孩子的叛逆問題:「孩子現在到了叛逆期,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平時想給孩子提建議,可是到最後又成了彼此之間的矛盾,開始吵架。現在完全不能和孩子提意見,一提他就鬧。」他們還會刻意尋找一些不足,來表示自己獨特的想法。充分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徵之後,再尋找其他的方式充分地和孩子進行溝通,這樣的教育才有效。
  • 青春期孩子不好管?超實用的溝通技巧來了!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向湯加輝老師諮詢,她的兒子現在15歲,正值青春期,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處。除了這位家長,最近也收到了很多來訪者的問題:明明是想好好和孩子溝通一次,可孩子的反應讓人措手不及,要麼假裝聽不到,要麼就一點就著。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李玫瑾: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要學會放手
    李玫瑾老師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則要學會放手!父親要培養胸懷作家麥家的兒子有一個非常叛逆的青春期,初中三年,兒子緊緊關閉關上房門,拒絕和父母溝通。他的內心總是充滿憤怒,只要交流,一定會發生矛盾。麥家坦言,那段時間,陪伴兒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即使很痛苦,麥家依舊選擇沉下心來,主動接近孩子。
  • 如何正確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學浪計劃」
    這一時期,這些半大的孩子們從身體到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渴望成人,但其閱歷和成熟度又局限著他們的成長方式。青春期的孩子們尤其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導,但如果指導不當,又很容易造成逆反甚至傷害。這篇文章從腦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對青春期孩子的行為進行比較通俗的講解,文末還附有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 無棣:海豐街道舉辦「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友好相處」公益大講堂
    為幫助家長更好地認知孩子的青春期,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增強父母與孩子間的情感依賴和信任度,海豐街道婦聯、海豐街道團工委、幸福社區黨委聯合無棣德正社工特地邀請道立方教育舉辦家庭教育專家講座一起探討孩子青春期教育問題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精選
    作者 | 劉純婷1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就是家庭矛盾的開端。我覺得這是個誤會。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
  • 青春期孩子叛逆,母子相處,需要注意五大事項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母子相處需要注意五大事項:母子平等交流,母親不要總是嘮叨和責罵,孩子不要總是沉默寡言;母子相互尊重和欣賞,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讓母子關係融洽;要保持一定距離,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培養共同愛好,做知心朋友,引導孩子,走上正軌;要有耐心。
  • 如何去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不妨可以試試下邊幾種觀點與方法
    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天時光裡,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講都是與媽媽相處的時間相對於與爸爸一起相處的時間總和還是比較多的,但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十分合理的,對於孩子們來講,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爸爸對於孩子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父愛不同於母愛,尤其是對於男孩子來講,父愛會在孩子各個時期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與不同尋常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