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母子相處需要注意五大事項:母子平等交流,母親不要總是嘮叨和責罵,孩子不要總是沉默寡言;母子相互尊重和欣賞,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讓母子關係融洽;要保持一定距離,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培養共同愛好,做知心朋友,引導孩子,走上正軌;要有耐心。
青春期母子
孩子12歲進入青春期,幾乎什麼都懂了,只有心智還不是那麼成熟,就像一個情商低的人一樣。作為母親,不要總是嘮叨和責罵,作為孩子,不要總是沉默寡言,二者要相互平等交流。
作為母親,不能再像小時候一樣,居高臨下教導孩子,尤其是一些傷人的話不能說,比如,你還小,什麼都不懂;我就知道你笨,做不出來;等。孩子懂事以後,你說的話講的道理,在孩子哪裡都是多餘的,所以,不要總是嘮叨,更不能責罵。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母親嘮叨孩子
這個時候的孩子們已經有很強的自尊心,傷人和責罵都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傷了孩子的自尊,孩子自然叛逆,自然爭吵或者沉默寡言。
最好的做法就是和孩子面對面,平等地語重心長地交流。可以用商量口吻來討論事情,也可以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母親要多觀察和注意孩子,主動交流和關心,孩子也不要不說話,積極表達想法和困惑,在平等開心交流中,解決問題。
母子開心交流
孩子青春期,經歷成長的痛,母親人到中年,經歷人生的壓力。母子在生活中要相互尊重和支持,互相欣賞,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母子關係一定會非常融洽。
作為母親,要尊重孩子的選擇,比如孩子不想轉校,一定不要逼孩子轉校,孩子想上高中,不要把孩子送到技校等。要支持孩子的決定,孩子想先玩一會兒再做作業,你不要上來就一句「不行」,誰受得了?要欣賞孩子,鼓勵孩子,肯定孩子。誇獎要具體,誇獎字寫得好,要誇獎那些字寫得好,怎麼好。不能籠統說好,意義不大。
母親欣賞孩子
作為孩子,要尊重母親的職業,哪怕是清潔工、建築工、農民,都要尊重。要理解母親的辛苦,辛苦為你做飯洗衣,辛苦送你上下學,辛苦陪伴你。要欣賞母親的愛,母親對你的愛無私,不摻雜一點兒私心,要懂得感恩。
母親尊重和欣賞孩子,孩子理解和支持母親,母子關係一定會非常融洽。
孩子感恩母親,母子融洽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基本上都不會再粘著父母了,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愛好了。而且也是孩子的關鍵成長期,作為母親,不能再當保姆式母親,要保持一定距離,給孩子一定的成長空間和自由支配時間。
孩子過度依賴母親,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書包不自己收拾,做完作業筆一扔,什麼都不管了,這樣對孩子很難快速的成長,在處理事情上,也不能有很好的決斷能力。
此外,過度依賴容易造成人際交往中只有母親,沒有同齡的朋友,容易孤僻內向,情感更容易脆弱敏感,對事情猶豫不決,造成心理上的影響和壓力。
沒有朋友,容易孤僻
與孩子保持距離,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甚至幫家裡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獨立能力,家庭責任概念等,讓孩子的世界裡,不是只有學習。另外給孩子自由的時間,引導孩子學會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時間,從小養成時間管理的習慣。
允許孩子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打籃球,騎車子,下棋,一起玩等,在運動和活動中結交朋友,獲得快樂,養成樂觀和積極向上的性格,對以後應對挫折和困難會有很大幫助。
孩子們一起玩
作為母親,是不是孩子越大和孩子的共同語言越少?是不是孩子越大越沉默?是不是孩子除了要錢,沒有別的話說?這就是你們沒有共同語言,需要培養共同愛好。
有了共同愛好,你和孩子共同活動中,很容易就打成一片,增加相互間感情。而且聊起天來,有共同話題和感受,容易聊到一起去。
比如,打羽毛球,你和孩子的你來我往,都是互動。孩子不小心摔倒,你去關心,孩子肯定會感受到那份愛。球打到你臉上,孩子跑過來,摸摸你的臉,都是一種關心。再比如母親和孩子一起戶外活動,在活動中互動和彼此關心,會讓你們更加親密,更容易做知心朋友。
母親和孩子一起戶外活動
青春期孩子容易誤入歧途,比如網路遊戲,一玩網路遊戲誰也叫不動,容易痴迷。如果家長只是口頭教育,怕是效果甚微。
如果培養共同愛好,比如釣魚,在你的引導下,孩子愛上釣魚,你們一起釣魚,自然樂趣多多。更重要的是,釣魚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在自然裡修身養心,也是很好的鍛鍊和成長。家長引導孩子開展健康的有益的活動,孩子自然會走向正軌。
母親和孩子一起釣魚
家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不寫作業時,母親和藹可親,兒子開心玩耍,母子連摟帶抱,關係特別好;一到寫作業,你喊叫我吵鬧,雞飛狗跳,一點兒也不安生。
青春期孩子的母親人到中年,工作和生活壓力大,母親很容易失去耐心。寫作業本就是一件苦差事,母親看見孩子寫錯或者磨蹭,就忍不住嘮叨起來,什麼「腦子去哪兒了?這麼簡單都不會」、「眼睛瞎了嗎,3看成5?」等,都會影響孩子的狀態。
陪孩子寫作最重要的就是耐心。
孩子做作業時,家長最好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喧譁。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或平板,不要孩子做完一題就評判一題,容易打斷孩子的思路和做作業的狀態。最好的,就是靜下心來看看書,或者做點兒自己的事兒,讓孩子看到你也在努力,孩子自然會好好寫作業。
孩子寫作業,媽媽寫字
另外,對青春期孩子的引導也要有耐心。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因此引導孩子養成一個好習慣或者戒掉一個壞習慣,至少需要21天。這21天就是耐心的體現。比如,讓孩子養成睡覺前看書的習慣,不能今天要求,明天就不要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孩子不願意看書的情緒越來越濃,反而起到相反效果。只有堅持,有耐心,才能慢慢培養起來。
引導孩子看書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母子相處需要注意五大事項:1、母子平等交流,母親不要總是嘮叨和責罵,孩子不要總是沉默寡言;2、母子相互尊重和欣賞,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讓母子關係融洽;3、要保持一定距離,給孩子空間和時間;4、培養共同愛好,做知心朋友,引導孩子,走上正軌;5、要有耐心。
做好這些注意事項,孩子定可以健康成長,學業有成。
(全文完,完稿於20200911晚)
有意義的文字在這裡跳動,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