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逗小孩,不怎麼高明的玩笑逗笑了大家,傷害了誰?

2020-09-17 辣媽達摩院

圖/文/辣媽達摩院

下午,鄰居欣悅小姐姐過來玩,我們一起唱歌給帥寶聽。因為欣悅媽媽從她出生後不久就離家出走了,所以欣悅唱『小兔子乖乖』的時候,那句有媽媽的歌詞就唱成了「爸爸不回家」。

婆婆故意問,「誰教你這樣唱的?你媽媽有沒有打電話回來問你?她還回來嗎?」欣悅低頭不吱聲。我趕緊喊住婆婆「不要問了,小孩子也懂事的」。

欣悅突然抬頭對我說,「嬸嬸,我爸爸和奶奶也經常這樣問我,我也不知道啊!他們問我的時候我都很難受。」

婆婆貌似沒感受到小朋友的情緒,一邊摸欣悅的頭一邊笑呵呵地說,「哎呦,這麼小的人都懂事了,還知道難受」,然後又對我說,「她媽媽也不知道怎麼想的,這麼聰明的娃不要跑了……」

我無語了,怎麼使眼色都沒能擋住婆婆八卦玩笑但卻傷人的話。欣悅都快哭了。

大人往往不在意,小朋友很輕易一句話能讓人覺得「怎麼這麼好笑」,但小朋友可能被你的態度傷著了。

孩子受傷了

1、孩子比你想像中更聰明,大人經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娛自樂

朋友家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可樂一直是很多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不僅學習、興趣班不用媽媽操心,連面對別人表揚讚美的態度都很優秀。

朋友說,可樂面對別人的讚美比她還要淡定,感覺一般人的表揚很難打動他。

上次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舅舅問他成績,然後誇他厲害。結果他說舅舅沒誠意,打發小孩子的把戲以後不用再用了,真沒意思。

全家人因為他的這句話哈哈大笑,互相笑說這孩子太有意思了,將來可不得了。只有可樂自己一個人悶悶不樂。

後來回家可樂跟媽媽講,舅舅他們太幼稚了,老把他當小孩子哄,他講一句很平常的話也要笑半天。他很不開心。

孩子其實比大人聰明,但大人總以為孩子小,把孩子「小大人」的表現當作好玩、好笑,孩子就會覺得不被重視和尊重,感覺被傷害。

2、大人在玩笑,孩子卻當真了

大人經常喜歡逗小孩,尤其是剛開始懂事的孩子。孩子很單純,對大人的話往往信以為真,結果常因此而受傷。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大人逗小孩,「你媽媽生了弟弟,不愛你了」「你爸爸那麼兇,不想要你了」……甚至從自己父母嘴裡說出來「你再怎麼怎麼樣,我就不喜歡你了」之類。

大人說過笑過就過去了,孩子可能要因此而傷心難過一陣子甚至很久。

3、孩子很認真,大人卻是玩笑的態度

孩子都有好奇心,經常問大人一些問題,比如:我是從哪裡來的?小鳥為什麼會飛?天上的星星有幾顆?

孩子問問題是認識和探索世界的過程,是一個很嚴肅認真的行為,但大人往往覺得問題可笑而不認真對待。

關於「我是從哪裡來的」幾乎所有孩子都問過,但得到的回答是什麼呢?「你是撿來的」「你是充話費送的」是兩個高頻回答。

孩子稍微大一點就知道了大人說的不是真的,但又無可奈何。這種做法無疑挫傷了孩子探索的積極性,傷害了孩子認知的熱情。

大人們應該怎麼做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德華桑代克說過,大人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武斷地下結論,這樣才能減少與孩子的衝突,贏得孩子的信任。」

1、首先學會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不是嘴上說說而已。孩子的世界與大人的世界天差地別,大人會在孩子幼時跟孩子一起趴下來或坐下來看世界,會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和對話,會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們喜歡的遊戲……

大人首先忘記自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回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理解孩子,進而贏得孩子。

2、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看待

無論多小的孩子,都有ta的自主性。爸爸媽媽們應該儘量嘗試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看待,而不是永遠聽你話的孩子。

比如從小就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的討論中,你今天想穿哪一件衣服出門?我們晚餐吃什麼?周末去哪裡玩?充分聽取並重視孩子的意見,而不是直接幫孩子做決定。

這樣做的好處太多了!有利於孩子責任心和獨立人格的培養,孩子感覺到被需要和被尊重,更有安全感,也有助於孩子養成自信果敢的性格。

3、父母有責任保護好孩子

我家兒子不到一歲的時候,爸爸經常不在家,我和兒子在爸爸老家跟爺爺奶奶一起住了一段時間。

我們就經常遇到不同人逗兒子,「你爸爸呢?怎麼不來抱你?爸爸不要你了!」

遇到這種情況,我常常是立即反對的,「不要這樣講,孩子雖小,但也懂事的」。然後立即抱走孩子。

父母有責任保護孩子不受傷害。

寫在最後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榜樣,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每一步成長和問題。大人不經意的玩笑常常毫無意義,而且可能會傷害孩子,應該注意到一點,做孩子最成熟可靠的夥伴。

——End

這裡是『辣媽達摩院』,80後媽媽,愛讀書,愛運動,愛彩鉛,最愛的是分享父母及孩子成長點滴。與您共同探討孕期、產後及育兒等話題,助您從容做辣媽!歡迎關注、點讚及轉發!

相關焦點

  • 以逗哭小孩為樂的大人,你心裡有什麼疾病?
    小時候,家裡只有我一個孩子,大人們總喜歡逗我「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要給你生個弟弟。」或者「你爸爸媽媽要離婚了,你跟誰呢?有了後爸後媽天天打你。」 想到自己將來這麼悽慘,便哭得撕心裂肺,眼淚模糊了那些正笑成一團的大人的嘴臉。還好,我還算心理健康的長大了。後來還和媽媽聊過這逗小孩的惡習,媽媽卻無所謂,說:「這有什麼呢?大人喜歡你才逗你呢。
  • 你的玩笑也會傷害孩子
    有的笑話,能讓孩子與大人都感到開心愉悅,看著孩子被逗笑的臉也很有成就感;有些笑話卻顯得不那麼適宜但心裡的確是不太舒服,現在回想起來可能只是阿姨逗我,在給我開玩笑。所以如果遇到這種以開玩笑的名義來諷刺、打壓的人,請家長明白這類的玩笑會通過言語之間讓孩子受到打擊,父母不要礙於情面或認為這真的只是玩笑,而去附和。大人還會因為別人的話難受好幾天,何況心思敏感的孩子,別讓你的孩子因為這種玩笑而傷痕累累。令孩子產生不安的玩笑也很致命。
  • 「中國式逗小孩」,既無知又搞笑
    大人應該不會再動不動對小孩說什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之類的屁話吧?沒想到,我還是太天真了。前段時間過年,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在逗小孩。我侄女6歲多,年前她知道自己可以來北京玩,特別特別開心。
  • 「中國式逗小孩」,既無知又低俗
    大人應該不會再動不動對小孩說什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之類的屁話吧?沒想到,我還是太天真了。前段時間過年,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在逗小孩。
  • "你媽媽只要弟弟",一句玩笑竟害死一個孩子,逗孩子請適可而止
    鄰居和一名五歲的小女孩開玩笑說:&34;小女孩聽完之後&34;大哭,誰知道她回到家後,把剛滿月的弟弟抱起來從樓上扔了下去。誰也沒想到,一句&34;竟然會要了一個孩子的命!大人總是喜歡和孩子開一些自己認為&34;的玩笑,還總是樂於看到孩子被&34;之後的反應,這種&34;的惡習,殊不知是在利用孩子的純真呢?
  • 姐姐把弟弟的生殖器剪了:中國式逗小孩,請適可而止
    如果遇到別人逗你家孩子,請立刻制止,當場翻臉!01前段時間回老家,看到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逗小孩。為什麼要破壞小孩對大人的信任?對孩子來說,大人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我們利用年齡和閱歷優勢,去這樣恐嚇孩子、傷害孩子,這好玩嗎?
  • 中國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這3句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
    並且喚起了我兒時那些大人口中的「可怕」言論。中國式逗娃可以說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現象,每個家庭都曾經經歷過至少一次的被中國式逗娃。不少人覺得,孩子都是被逗弄著長大的,我喜歡他才逗他的,沒必要上綱上線。但孩子的理解與大人不同,很多大人覺得是玩笑的話,孩子往往會信以為真。
  • 中國式逗小孩,既無知又低俗
    1.長輩們的快樂來自孩子的恐懼現在都已經2020年了,但是很多大人還會動不動和小孩說「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撿來的!」這樣的話。過年的時候,看見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人都還用這種古老的方式逗小孩。我侄女今年六歲了,過年之前就說要到北京玩,很開心。每天都在倒計時,還會和媽媽討論,到了北京要去哪裡玩,家裡的長輩就開始逗她。說不能去北京了,飛機壞了。
  • 「中國式逗小孩」到底有多無知
    回家後她跟大寶溝通了好久,才知道一直以來,奶奶在批評大寶的時候還是偶爾會說「你不乖,大家都不喜歡你了。」而且在外面去玩時,也會有其他的老人家逗大寶「你媽媽馬上就要生弟弟妹妹,等弟弟或妹妹生下來,他們就不喜歡你嘍。」家庭矛盾因此爆發了,這位寶媽無奈之下,只好帶著大寶先回了娘家。
  • 「育兒」「中國式逗小孩」,既無知又低俗
    大人應該不會再動不動對小孩說什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之類的屁話吧?沒想到,我還是太天真了。前段時間過年,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在逗小孩。我侄女6歲多,年前她知道自己可以來北京玩,特別特別開心。
  • 「中國式逗小孩」到底多傷人?
    不得不承認,即使是現在,還是會有很多人用著古老的法子在逗著小孩。用充滿惡意的話語開著自以為是的玩笑。 孩子越當真,他們越高興。 即使事後大家說「這只是個玩笑啦,別生氣。」你可以做到不生氣嗎? 大人們覺得這是一件可以開玩笑的事,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這不是,孩子是很認真的在詢問,所以也請大人們嚴肅對待、認真回答。
  • 「中國式逗小孩」到底多傷人?
    即使事後大家說「這只是個玩笑啦,別生氣。」你可以做到不生氣嗎? 大人們覺得這是一件可以開玩笑的事,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這不是,孩子是很認真的在詢問,所以也請大人們嚴肅對待、認真回答。 其實都是以為傷害孩子為結尾。
  • 姐姐將弟弟生殖器剪掉:中國式逗小孩,別把無知當有趣
    前段時間回老家,看到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逗小孩。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阻止他們這樣逗小孩,然後誠懇地跟侄女說,沒事,你安心睡吧,下車的時候,姑姑來叫你!,開個玩笑有什麼啊。
  • 姐姐將弟弟生殖器剪掉:中國式逗小孩,既無知又低俗!
    我實在是不懂,為什麼要把小孩搞得這麼提心弔膽的?為什麼要破壞小孩對大人的信任?對孩子來說,大人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我們利用年齡和閱歷優勢,去這樣恐嚇孩子、傷害孩子,這好玩嗎?一點也不好玩!是的,很多時候,大人會說,開個玩笑有什麼啊。小孩子還不能逗一下嗎?不能!我能這樣逗你嗎?
  • 親友常見的這種逗孩子陋習,無聊至極還傷害孩子。你遇到過嗎?
    但今天,我想講的是另外一種民間常見,而不在這個清單上的逗孩子行為,就是親戚朋友喜歡在給孩子吃的或玩具之前,先逗下小孩跟孩子說:你拿錢來,我才給你這個吃的;或者你跟你爸媽拿錢來,我就給你這個玩具。3、該陋習對孩子的潛在傷害另外,這樣跟孩子開玩笑,就真的只是一個玩笑而已,對孩子的心理完全沒有傷害嗎?其實是有的,其負面影響主要有以下方面:1)孩子會覺得很困惑。為什麼你明明讓我去跟爸媽要錢,完了又不要。那到底是要還是不要呢?成人的世界為什麼這麼複雜?那以後大人說的話是要當真還是不要當真?
  • 逗孩子=傷害孩子?「中國式逗娃」有你想像不到的傷害
    但是不免在生活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打破了孩子的快樂,特別是走親戚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獨特的「逗孩子」的人,粘著花樣把孩子逗哭,然後一笑了之。殊不知有時候一句話就能給孩子留下童年的陰影,有些成年人的玩笑,對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不得不說「中國式逗娃」包含了太多的惡趣味。
  • 「中國式逗小孩」,既無知又低俗,你有這樣的經歷嗎
    大人應該不會再動不動對小孩說什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之類的屁話吧?前段時間過年,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在逗小孩。為什麼要破壞小孩對大人的信任?對孩子來說,大人就是他們的整個世界。我們利用年齡優勢和閱歷優勢,去這樣恐嚇孩子、傷害孩子,這好玩嗎?
  • 「請不要這樣逗我孩子!」這樣的玩笑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大人應該不會再動不動對小孩說什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之類的話吧?沒想到,我還是太天真了。前段時間過年,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在逗小孩。我侄女6歲多,年前她知道自己可以來北京玩,特別開心。她每天都在倒數,還有幾天就可以坐飛機啦。
  • 3歲女童剪掉1歲弟弟生殖器,求求你,別再這樣逗孩子了
    可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裡說過:「小孩不能區分事實和笑話,他們會相信大人所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在孩子的心裡,大人們所謂的「玩笑」,對他們而言就是不容置疑的「真相」,將造成無妄的傷害!
  • 回家過年,這樣逗孩子絕對不行,一次也不行
    馬上就要過年了團圓熱鬧之際難免會有親朋好友圍上來逗小孩玩除了不亂餵食,大家還要注意:不開毫無分寸感的玩笑「媽媽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爸爸媽媽如果離婚,你要選擇跟誰?」「不聽話就把你送給乞丐」「管叔叔叫爸爸,就給你糖吃」……這樣的玩笑大家都習以為常,多數人都選擇一笑而過,卻忽略了:這樣的玩笑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