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真爛漫,父母也都希望笑容多出現在孩子臉上,所以經常會給孩子開開玩笑,逗逗他。
包括親戚以及外人看見了孩子也總忍不住上前逗逗,看著孩子最真實的反應自己也覺得開心。
有的笑話,能讓孩子與大人都感到開心愉悅,看著孩子被逗笑的臉也很有成就感;有些笑話卻顯得不那麼適宜,甚至感覺到被嘲諷,但礙於情面又不好反駁,最終變成心理陰影。
記得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堅果店,中途碰見了一個認識的阿姨。
那個阿姨對我說:「這個東西好吃,讓你媽媽給你買唄」 ,我回答道:「我並不想吃」。
這時那個阿姨接著說道「沒事,你要是想吃,你媽媽肯定會給你買的,讓你媽媽給你買點」,就這樣的對話來來回回好幾次,內心裏面已經十分生氣,但礙於是媽媽認識的人也不好做什麼。
但心裡的確是不太舒服,現在回想起來可能只是阿姨逗我,在給我開玩笑。
但這種嘲諷式的「開玩笑」的確讓人討厭,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無名火在燃燒,而被開玩笑的人一旦表現出不適,還會被人按上斤斤計較、開不起玩笑的罪名來。
所以如果遇到這種以開玩笑的名義來諷刺、打壓的人,請家長明白這類的玩笑會通過言語之間讓孩子受到打擊,父母不要礙於情面或認為這真的只是玩笑,而去附和。
大人還會因為別人的話難受好幾天,何況心思敏感的孩子,別讓你的孩子因為這種玩笑而傷痕累累。
令孩子產生不安的玩笑也很致命。
現在開放了二孩政策,很多家庭迎來了第二個孩子,那麼對待老大的態度就很重要。
有一個例子是:媽媽生了二胎,其他人來看望的時候,給老大說,媽媽有了妹妹就不喜歡你了,以後只喜歡妹妹了。
看著孩子驚慌失措的表情,大人們都笑了...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玩笑也會影響孩子之後的行為,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
這個哥哥真的認為妹妹的出生搶走了本屬於他的母愛,他無法與妹妹同時出現在一間屋子,看見媽媽抱著妹妹就會大吵大叫,任憑媽媽和姥姥如何告訴他對他的愛是不變的,他依然不相信,最嚴重的一次是他故意弄傷了妹妹的手指,這讓全家人都很為難。
一些笑話就是能有如此的威力,我們成年人面對使自己不舒服的笑話,況且會消化好幾天,那對於還無法正確處理信息、情緒的孩子們而言,造成的傷害不是更深嗎?
孩子是多麼單純啊,你說的這些話已經真的印在他的心裡了,並且已經相信了,孩子的認知發展還不全面,無法分辨出是非、真假。
一些不合時宜的笑話,真的會使孩子手足無措、處在焦慮的狀態下,對於大人的話他會反反覆覆質疑,最後心裡的苦還是孩子要承擔。
這是不是另一種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呢。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在面對他人給孩子開的這些玩笑時,要及時的制止,並且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
教給孩子再遇到這些情況要學會說不,並且表達出自己對這些玩笑的不舒服,讓開玩笑的一方以後避免再講。
事後一定要安撫孩子的情緒,消除他的不安全感,重新建立與孩子的信任,同時父母也要做到不給孩子開不合時宜的玩笑。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