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比「你媽媽不要你了」這樣的玩笑,更惡毒的傷害了

2020-08-15 芽芽媽育兒百科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你是垃圾堆裡撿來的!」

「你媽媽不要你了!」

「扭扭捏捏的,像個姑娘!」

........

芽芽媽相信,大家對以上這些言論並不陌生,不僅僅是對於孩子就連芽芽媽小的時候也曾遭受這些七大姑八大姨的「玩笑」。當然,很多人會覺得這些話沒什麼大不了,以及這只是因為寶寶太可愛了,想要逗逗孩子的目的。但是,大多數孩子真的會當真,他們無法準確的分辨哪些是玩笑,甚至會出現恐懼、厭煩、缺乏安全感的情況...

在你們看來是「玩笑」,在孩子目前卻演變成了「恐怖」!

@小王:我最討厭什麼家庭聚會,聊著聊著就拿孩子開玩笑,每次還拿成績說事,考的不好就開始用「無害」的玩笑打趣,甚至還拿別人家孩子做比較...真的無語了,我家孩子學習怎麼樣關你們什麼事啊,該說我自己就說了,輪得到你們嗎!

@新淇:我家寶寶最擅長懟人,當然很多人會覺得我家孩子沒禮貌,可是我卻從來不去責怪他,因為事實上我覺得他做的對。比如有次去姑姑家,姑姑說,你媽媽跟我說不要你了。我家孩子立刻回懟,這是你第一次騙人嗎?哈哈哈哈,瞬間感覺孩子反應挺快。

@萌萌兔:女孩在別人家多說幾句話就是野小子,男孩在別人家不說話就是膽小鬼。愛說話的女孩被迫收起天性,內向的男孩被迫表演節目。我家有一個親戚還愛哄孩子喝酒!逗我們那是飲料,然後,我和我表哥直接醉了,現在想想真的很討厭!

@小雨:別人愛怎麼說怎麼說,我家寶貝我就護著,要是我覺得她需要去社交我會帶她去兒童的遊樂場,要是她自己想交朋友自己就去了,我不需要她做不開心的事。只要她明道理,有底線,辯是非,其他的開心就好,讓她討好別人我捨不得,也用不著!

@天天媽媽:我們渴望自由,渴望獨立,但是作為父母卻總是喜歡灌輸給孩子一句話:「這都是為你好」!

@吳宇:親戚說,你媽媽不要你了。然而我家寶寶會回答,那你媽也不要你了!親戚又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我家孩子說,你對我有禮貌嗎?親戚又說,你這樣我告訴你媽去,讓你媽揍你!我家孩子說,那你去吧!整件事情我都在一旁看著,親戚跑來跟我添油加醋指望我罵孩子,我叫孩子過來,然後把孩子摟在懷裡什麼都沒說,繼續跟別人聊天,也沒搭理那個親戚。意思是,我給你留著面呢,你再叨叨罵的就是你!

@一束光: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聚會,我表哥他逗我喝酒(那時他才15,被親戚灌過酒)我爸當場就怒了,下意識的把兩瓶啤酒潑他身上,一瓶潑臉上,一瓶潑衣服上,然後用手指著我表哥的鼻子,嘴裡還念叨著方言,罵罵咧咧的,當時我真的害怕極了。可是現在我也當了媽媽,想想當時爸爸的行為真的很感動,而且覺得好man,哈哈哈~



最後,姐妹們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情呢?如果你家寶寶遇到親戚的「玩笑」你又會怎麼做呢?


相關焦點

  • 「你媽媽不要你了」中國式逗娃毀了多少孩子?不要把傷害當做玩笑
    ,就不要你了你再哭你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丟了,再生一個你不是你爸媽親生的,其實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生了小弟弟,你就要照顧小弟弟了,你媽媽就不愛你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在成人看來無關痛癢的話,但在孩子心中卻種下了害怕、恐懼的種子。
  • 你的玩笑也會傷害孩子
    記得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堅果店,中途碰見了一個認識的阿姨。那個阿姨對我說:「這個東西好吃,讓你媽媽給你買唄」 ,我回答道:「我並不想吃」。這時那個阿姨接著說道「沒事,你要是想吃,你媽媽肯定會給你買的,讓你媽媽給你買點」,就這樣的對話來來回回好幾次,內心裏面已經十分生氣,但礙於是媽媽認識的人也不好做什麼。但心裡的確是不太舒服,現在回想起來可能只是阿姨逗我,在給我開玩笑。
  • 請不要再這樣跟孩子開玩笑,有一種傷害,叫中國式「玩笑」
    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周圍的大人對孩子開這樣的玩笑,「你不是親生的,是撿回來的。」、「有了弟弟,你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不要你了。」、「你爸媽把你送給我了,跟我回家吧!」小時候絕大部分人都被大人開過這種玩笑,記得聽完我哇哇大哭,周圍的大人哈哈大笑,晚上做噩夢,都哭著大喊「我要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 別再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傷害超乎你的想像
    生活中,有太多大人喜歡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這句話,表面看似是玩笑,其實對孩子的殺傷力極大。被拋棄的恐懼,會讓孩子的內心長期存在陰影,有時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則新聞:武漢市一個7歲的女孩,趁家裡人不注意,把只有兩個月的弟弟從八樓扔了下去,導致弟弟當場死亡。整件事情的起因,就是因為鄰居大媽的一句玩笑話:「你媽媽有了弟弟,就不要你了!」這讓女孩認為,當弟弟沒有了,媽媽就會像原來一樣愛自己。
  • 「奶奶去你家吃飯了!」請不要和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我是認真的
    導讀:「奶奶去你家吃飯了!」請不要和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我是認真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奶奶去你家吃飯了!」請不要和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我是認真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男人再怎麼愛你,也不要和他開這樣的玩笑
    而她這樣口無遮攔的毛病最近也讓她吃了虧,她的男朋友小坤因為忍受不了她的玩笑和她分手了。其實在外人的眼中,她的男朋友是非常愛她的,但也就是這樣這樣的愛讓她更加的肆無忌憚,不分場合的就想要開小坤的玩笑,甚至不在意是否會讓小坤感到難堪。
  • 收起你所謂的幽默,別跟我孩子開這種劣質玩笑
    我告訴她:你的表現完全沒有問題,一個自重的女孩在這樣的場合下完全有理由憤怒!而且這樣的集體,你不需要融入,你應該考去更好的高中,尋找更優質的環境,與那些有自尊,並且懂得尊重他人的同齡人為伍。這世上永遠不缺那麼一群人,喜歡說低級趣味的話,開沒有尺度的玩笑。什麼是玩笑?
  • "請不要這樣逗孩子!"中國式逗娃帶給孩子的傷害,遠超你想像
    「龍寶小掌門」兒童學習app,這裡有金龜子、張騰嶽等七位央視主持人必背詩詞、成語、四大名著等大語文課程,更有少兒科普視頻和小學同步課程等你來學。每當我們走親訪友,或者朋友聚會時,只要有小孩在場,總免不了被逗上兩句。
  • 「你媽媽有弟弟不要你了」,我跟這樣逗我孩子的人翻臉了
    他們喜歡這樣逗孩子玩:「你爸媽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你了!」「你是從垃圾堆裡撿來的。」廣州3歲女童拿剪刀,剪掉了1歲弟弟的生殖器,只因旁人開玩笑:「你弟弟有小弟弟,所以你爸媽不愛你了,不要你了。」除了言語上的「媽媽不要你了」,行動上的「逗」也是隨處可見。
  • 「請不要和我的孩子開這樣的玩笑」:有一種壞,叫長輩式逗孩子
    小的時候你身邊的人一定給你開過這樣的玩笑。「你爸媽不要你了!」、「你不是你父母親生的,是垃圾桶裡撿的!」、「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就不要你了」…… 這種長輩式的玩笑我小時候是經常聽到。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去姨媽家裡玩,姨夫跟我開玩笑說以後爸爸媽媽不要我了,把我送給了姨媽。我當時兇巴巴地跟姨夫說,爸爸媽媽才不會不要我過幾天他們就來接我,姨夫聽看著我氣急敗壞的樣子哈哈大笑,而我卻害怕了一整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還躲在被子裡哭。
  • 「別學你媽媽,她太笨了」,為什麼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詆毀伴侶?
    我老公跟閨蜜的老公比較熟悉,說人家其實就是跟你開開玩笑,每次你買什麼人家也沒說啥。,可是4歲的孩子分不出玩笑和事實啊,會真的相信爸爸說的「媽媽是個笨蛋」「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我們往往低估了玩笑的力量,更低估了「嫌棄」「詆毀」另一半給孩子造成的傷害。
  • 「你媽媽不要你了」,這樣逗孩子,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趕緊制止
    那些人並沒有惡意,但對孩子來說這樣很殘忍。他們並不懂大人的玩笑,他們會當真,大人的開玩笑的行為往往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會讓他們感到憤怒、不安、被騙和不被尊重的行為,使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傷害。不一會,過了幾個回合,這位朋友掏出來10張一百元,對孩子說,「叫叔叔,這些錢都給你。」而孩子呢,不知道該叫這個人是叔叔還是哥哥,而一旁又有人起鬨,不叫那錢不給你啦。而旁邊的一個阿姨則說,「這孩子可真膽小啊,都不說話。」孩子由於大人間的玩笑,不知道該叫「叔叔」還是「哥哥」,怕叫錯索性不開口了。
  • 大人逗小孩,不怎麼高明的玩笑逗笑了大家,傷害了誰?
    你媽媽有沒有打電話回來問你?她還回來嗎?」欣悅低頭不吱聲。我趕緊喊住婆婆「不要問了,小孩子也懂事的」。欣悅突然抬頭對我說,「嬸嬸,我爸爸和奶奶也經常這樣問我,我也不知道啊!他們問我的時候我都很難受。」婆婆貌似沒感受到小朋友的情緒,一邊摸欣悅的頭一邊笑呵呵地說,「哎呦,這麼小的人都懂事了,還知道難受」,然後又對我說,「她媽媽也不知道怎麼想的,這麼聰明的娃不要跑了……」我無語了,怎麼使眼色都沒能擋住婆婆八卦玩笑但卻傷人的話。欣悅都快哭了。大人往往不在意,小朋友很輕易一句話能讓人覺得「怎麼這麼好笑」,但小朋友可能被你的態度傷著了。
  • 「請不要這樣逗我孩子!」這樣的玩笑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大人應該不會再動不動對小孩說什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之類的話吧?沒想到,我還是太天真了。前段時間過年,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在逗小孩。我侄女6歲多,年前她知道自己可以來北京玩,特別開心。她每天都在倒數,還有幾天就可以坐飛機啦。
  • 「你媽媽不愛你了」,大人最不該跟孩子開的玩笑!
    「我想媽媽了,真的好想媽媽,媽媽什麼時候回來?」我聽到後,真羨慕啊!果然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小嘴這麼甜。「可是你媽媽不想你啊!」沒想到老人這樣回答。「我想媽媽,媽媽說她也想我的。」孩子固執地說著。「你媽媽都沒有帶你一起出去,把你交給我了,你說她會想你嗎?那為什麼不帶你一起去?」
  • 沒有任何人,比你的孩子更重要
    但舅舅舅媽就總是要逗她,說:你睡吧,睡了下車我們就不叫你了,你醒了就會發現,車上除了你自己,一個人都沒有了......侄女嚇得都不敢睡了。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阻止他們這樣逗小孩,然後誠懇地跟侄女說,沒事,你安心睡吧,下車的時候,姑姑來叫你!
  • 「生了弟弟,媽媽不要你了」聽到這樣對孩子說,請一定懟回去
    湊近一看,長輩面帶笑容,卻說著一些無底線挑逗小朋友的話,例如「媽媽給你生了弟弟,不要你啦」。看著小朋友手足無措或者嗷嗷大哭,笑得格外燦爛,寶媽則會說,小孩子不懂事,絲毫沒有考慮小朋友的感受。摸著大寶的頭說「你媽媽想要一個弟弟,不愛你了,只愛肚子裡面的小寶寶。你是女孩子,以後是不可以在家呆的,媽媽更喜歡肚子裡面的弟弟。」本來還很期待小寶到來的大寶一下子陷入驚慌中,嗷嗷大哭,跑進房間把門鎖起來。長輩一看這種情況,樂得不可開支。長輩滿足了自己,但是卻沒有考慮大寶的感受。
  • 這些玩笑話對孩子來說真不是玩笑,各位大人,能不能不要再說了
    那個大媽就拉著小侄子說,你看看,現在你媽媽肚裡有一個小弟弟\小妹妹,等以後你小弟弟\小妹妹生下來後,你爸爸媽媽就不再愛你了,而且你弟弟妹妹還會搶你的東西,你有什麼好東西都要給他們了。聽到這些話,本來高高興興的小侄子臉立馬拉下了,害怕的緊緊抱著嫂子的腿。嫂子也是強笑著對大媽說,別給孩子開這些玩笑,對孩子不好。
  • 「媽媽不要你了」這句話很多人都說過,其中的傷害卻未必知道
    眼看著越跑越遠,一個朋友大聲朝她兒子喊了句:「你再跑啊,再跑媽媽不要你了!」那個孩子上一秒還在狂奔,聽到這句話後立刻停下了腳步,癟著嘴趕緊往回跑。朋友無奈地跟我們說:「沒辦法,如果我不這樣說他根本就不理我,你看我一喊,他怕我走掉,就趕緊回來了,也不用我那麼費勁去追了。
  • 「開個玩笑而已,你別介意」
    「開個玩笑而已,你別介意」曾經出現過一個毒雞湯,說的是無論怎麼開玩笑,說多麼惡毒的話語,對方都不會生氣的,才是真正的好朋友。現實中有的人肆無忌憚地拿別人的痛處來開玩笑,反正是「開玩笑」;因為是朋友,就用惡毒的話語去說他,反正朋友之間「開玩笑」很正常。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開玩笑」成了一些人沒有下限的遮羞布。小林發了一條朋友圈,曬自己和新男朋友的合照,她配上文字:今天開始,我和你就是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