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這樣逗孩子絕對不行,一次也不行

2020-11-09 時光日記憶舊時光

馬上就要過年了

團圓熱鬧之際

難免會有親朋好友圍上來逗小孩玩

除了不亂餵食,大家還要注意:

不開毫無分寸感的玩笑

「媽媽生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

「爸爸媽媽如果離婚,你要選擇跟誰?」

「不聽話就把你送給乞丐」

「管叔叔叫爸爸,就給你糖吃」

……

這樣的玩笑大家都習以為常,多數人都選擇一笑而過,卻忽略了:這樣的玩笑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去年11月,12歲宜賓女孩隻身一人,離家出走,跑到自貢福利院聲稱自己要當孤兒

而背後原因竟然跟父母從小到大開的一句玩笑有關——因為常常聽家人說自己是從浙江撿來的,便真的相信自己不是爸媽的親生女兒。

馬上過年了

別再這樣逗我家孩子

一次也不行!

1、給孩子喝白酒、啤酒、米酒

有些大人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嘗酒:「可好喝了,你嘗嘗」。孩子對一切沒見過、沒嘗過的東西都很好奇,也就很容易去嘗試。看著孩子被酒味嗆到的樣子,大人反而樂呵呵地笑了。但是,這不僅傷害孩子的身體,更讓孩子對探索、嘗試產生恐懼,很可能因為大人多次的逗弄,孩子發現被「騙」後,逐漸變得膽小、怯懦,不再敢嘗試。

2、給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跟我走吧」

孩子會很認真地對待別人跟TA說的話,跟孩子說「你媽不要你了」,有些孩子真的會相信的!而在孩子心裡,沒有比失去父母的愛更加恐懼、擔心的事情。父母愛不愛他,要不要他,是所有小孩的底線。

3、問孩子要零食,最後又說「我不吃」

有些人喜歡這樣逗孩子:「你的零食分我一點吃吧」「真小氣,我之前給過你那麼多好吃的」……等孩子乖乖遞上自己的零食,結果大人來句「我不吃,你吃吧!」孩子瞬間懵圈。給了你不吃,不給你又說小氣,咱們不帶這麼逗小孩的好嗎!

4、什麼東西都往孩子嘴裡餵

很多小孩蛀牙,家長不讓吃糖,還有一些孩子對某些堅果、水果過敏,家長平時也不讓吃。但一些大大咧咧的親戚逗起孩子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手邊有什麼,就都往孩子嘴裡喂。吃的東西雜了,有些孩子甚至過後可能就拉肚子。

5、上來就要親親抱抱

孩子太可愛,大人看著忍不住就要上來親親抱抱。一方面,孩子的免疫系統還未完全建立,大人的一個親親,也許就在無意間把細菌傳遞給了孩子。

另一方面對於孩子來說,突然有不太熟悉的、個很高大、很有力氣的人近距離接觸,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壓力感。這種壓力感,容易讓孩子對人際接觸產生牴觸和恐懼。

6、問孩子「爸爸媽媽你更愛誰」

讓孩子陷入兩難的境地就這麼好玩?說實話,大部分孩子爸媽同樣都愛,若心裡真是偏愛某一方,也會顧及大人感受而不會明說。常被如此逼問的孩子,可能會更早學會說謊,而忽略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情。

7、拿孩子的生殖器開玩笑

調查顯示,患有性心理疾病的人,多數幼年期都不同程度地被人「調戲生殖器」。對待彈孩子下體,跟孩子開生殖器玩笑,一點分寸感都沒有的人,爸媽別猶豫,請第一時間就嚴厲制止。

8、將孩子舉高,拋起來

有些大人,見到小孩,尤其是男孩子,特別喜歡將孩子舉高,假裝拋出去,甚至有時撒開手,再接住,說是要試試男孩的膽量大不大。這種行為其實相當危險,要是大人不小心沒接住,孩子落在地上,摔傷了誰負責?

其實過年逗小孩,很多大人圖的就是一個氣氛,加上又是親戚關係,因此大部分家長在阻止親戚逗弄孩子時基本都面露難色。

但是,家長們的不作為也許照顧了親友的情緒,卻忽視了孩子的情緒,爸媽旁觀甚至附和的態度比親友的 「逗」 更讓孩子感到憤怒和傷心。

當孩子被逗弄時

父母該如何提供保護和支持?

* 凡讓孩子疑惑不安的問題,替孩子回答

如果孩子遭到不友好的逗弄,及時替孩子回答,和孩子解釋清楚。比如有人逗孩子說:「你媽不要你了,把你給我了」,媽媽要堅定地告訴孩子:「才不會呢,媽媽永遠愛你,永遠不會不要你」,及時打消孩子的恐懼。

* 凡擾亂孩子認知的玩笑,直接回絕

生活中,有些大人會不知輕重地逗弄孩子,譬如這類:2歲的孩子剛學會辨識紅色和綠色,當著眾人的面指認出了牆上貼著的對聯是紅色的,可旁人偏偏逗他說:「不對,那是綠色。」等孩子說是綠色的時候,又逗他說:「不對,那是紅色。」

對於一切幹擾孩子認知的玩笑,家長要毫不猶豫地回絕,讓其停止愚弄孩子。

* 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們不可能時刻守護著孩子,教會孩子勇敢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敢於說「不」也很重要!比如告訴孩子,當你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可以這樣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或「請你不要這樣做」,這是逐漸學會自我保護的過程,也是讓孩子心理更強大的過程!

* 帶孩子離開當下環境

孩子面對的若是一群不太熟的人或陌生人,大多會產生心理壓力,若是親戚開玩笑又沒有分寸,家長大可帶孩子離開當下環境。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相關焦點

  • 過年回家,別讓「熊親戚」這樣逗娃,一次也不行
    小億掐指一算,春節模式即將開啟,馬上就要開始馬不蹄停的走起親戚了,愛逗孩子的「熊親戚」也即將上線。過年期間,如果有「熊親戚」拿著筷子在酒杯沾酒,讓孩子舔一舔,家長一定要制止。酒精除了對小孩的肝臟、骨骼、內分泌有害,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更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02.語言傷害語言傷害絕對是最具殺傷力也是最令人討厭的逗娃方式了,沒有之一。每到春節拜年,總會有人打著「喜歡」的旗號拿寶寶開玩笑。
  • 勸告各位親朋好友,請不要給我的孩子吃這些,哪怕是一口都不行
    大家都知道,每逢節假日、過年,孩子們是最開心的,因為那個時候,會有太多太多的好吃的,父母還不會阻攔。但很多寶媽勸告各位親朋好友,不要給我的孩子吃一些,一口都不行。逗孩子喝酒,容易釀悲劇每逢佳節,大人們都會飲上幾杯,慶祝節日,有的親朋好友,就故意逗弄孩子,用筷子沾一點酒讓孩子舔舔,也有的直接逗孩子喝果酒、米酒,以為酒精度數低,大人喝了都沒事,小孩子也會沒事,結果很容易讓孩子出現智商倒退,甚至釀成悲劇。
  • 「媽媽,我不行!」當孩子這樣說,你的一句話很重要
    孩子回家時,垂頭喪氣地說,她並沒有參加競選。媽媽問起原因,孩子說:「我覺得我不行。」媽媽說,「是不是害怕別人不選自己?」在媽媽的追問,孩子索性說:「我覺得沒意思,不想當班幹部。」但是她考試不好,老媽一次都沒有罵過她。有一次,她難過地問媽媽:「我考試不行,我是不是很笨?」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開水就越慢。
  • 【樂樂書屋:過年了,千萬不能讓人這樣逗孩子(你肯定遇到過)】
    親友逗孩子是家長們常常遇到的事情,親友們往往是出於喜愛孩子才逗孩子,但逗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有的家長意識到這一點,有的家長可能暫時未意識到。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為孩子不懂大人們的玩笑,他們會當真,成人的「逗」往往會讓他們感到憤怒、驚恐、不安、被欺騙、不被尊重,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一次在餐館吃飯,我看到一群大人逗孩子,那一幕看得我難受極了。首先是孩子的爸爸指著他的朋友(大約30多歲)笑著對孩子說:兒子,叫哥哥!
  • 有一種惡,叫中國式逗娃:請不要跟孩子開這樣的玩笑,一句都不行
    中國式逗娃:請不要跟孩子開這樣的玩笑,一句都不行轉眼半年過去了,表姐的肚子也比較明顯,表姐的孩子經常摸表姐的肚子,期待自己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來陪伴自己,但是在一次家庭聚會過後,表姐的孩子開始變得鬱鬱寡歡,再也不願意參加家庭聚會了。
  • 過年回家這樣請假,領導不批不行,你學會了嗎?
    臨近年關,已經回家的有恃無恐,還沒回家的我心憂憂,而這位胡硯光先生寫了一份請假條,憑藉滿腹才氣以及真心誠意打動領導,一路綠燈,最終請到假期回家過年,下面是這張請假條:而在2月11日,這位胡先生已經到了蘭州老家。
  • 家長注意:過年期間,別餵孩子這些食物,一口都不行!
    這樣的寵愛貌似能讓孩子開心過大年,可若是東西吃不對,會對孩子的身體帶來影響。也許有的家長說,不至於吃一點就出事吧。但恰好有些急症很可能是一時疏忽引起的。所以,有些東西再怎麼好吃,也別給孩子多吃。酒:再少都不行酒是過年時調節氣氛的佳品,家人團聚,少了酒便不成席。
  • 今年,不想回家過年
    在外打工的人們早早的背上大包小包,回家過年。很多上班一族也在緊緊盯著12306網站,生怕買不到回家過年的車票。然而,相比別人的忙碌,今年,我卻不想回家過年。我是一個80後媽媽,身邊帶著3歲的娃,已經在北京定居。我和我老公來自湖南省的同一個縣城,我們每年回家過年,都像是一次長徵。還記得前年回家,那時,剛生了娃,悲催的是沒有買到回家的動車組車票。
  • 「請不要這樣逗我孩子!」這樣的玩笑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前段時間過年,看了我家人和侄女的互動,我才知道,原來很多大人還是一直在用「古老」的方式在逗小孩。我侄女6歲多,年前她知道自己可以來北京玩,特別開心。她每天都在倒數,還有幾天就可以坐飛機啦。她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跟她媽媽討論,暢想著來北京她要去哪兒,要玩什麼。
  • 孩子不行,還是你覺得不行?貼上標籤,孩子才真的不行
    導讀:孩子不行,還是你覺得不行?貼上標籤,孩子才真的不行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行,還是你覺得不行?貼上標籤,孩子才真的不行!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拜託了,過年請不要這麼逗我孩子!
    01 — 給孩子餵堅果 我老公曾經說過一個令人「智熄」的名言: 「對我這種吃貨來說,這世上就沒有不能吃的東西,只有能吃一輩子的和一輩子只能吃一次的。」
  • 讓人頭疼的時候到了,回家過年給親戚朋友的孩子多大的紅包合適?
    我是家中的老小,兄弟姐妹七八個,好幾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了,每年春節回老家都是在嶽父嶽母家過的,反正父母不缺我一個,每年初一回去一趟即可,這幾年不行了,因為大家都很很少回去。僅僅去年有兩個親侄子結婚,三個侄子有孩子(我也當爺的人了),還有外甥女、侄女出嫁,我一直是一個大大列列的人,對他們結婚這樣的大事會出力,其他的我裝作不知道。
  • 當有人這樣逗孩子時,爸媽一定要說「NO」
    經常看到大人逗孩子,這種「逗」實際是一種戲弄。他們把孩子逗得出錯或者驚慌、害怕甚至哭泣,大人們便笑了。逗孩子的那些成人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是出於對孩子的喜愛,但對孩子來說,這真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因為孩子不懂大人們的玩笑,他們會當真。成人的「逗」往往會讓他們感到憤怒、驚恐、不安、被欺騙、不被尊重,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案例一一次在餐館吃飯,看到一群大人逗一個孩子。
  • 別說孩子不行,即使是謙虛,也不行
    中國是個講究謙虛的國家,自稱啥都不行的人,結果是樣樣都行,某些方面還是個行家。所以中國人是個很矛盾的民族,把自家孩子培養很優秀,每次聚會時讓孩子作個秀,亮個相,給自己長臉,本來是件很自豪的事,總自謙不行不行,笨著呢。孩子聽了很沮喪,本來等著誇獎的,結果還是笨死了。語言是有心裡暗示功能的!我們常說,你的嘴裡所說的就是自己的人生。
  • "你爸媽不要你了",這種方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大人們就利用這個點來逗孩子,說:&34;那個孩子聽了,低著頭哭了。大人們則在那裡哈哈大笑,你一句我一句沒完沒了的說著。他們就覺得這是玩笑,這樣逗孩子很有意思。這樣的事情小區裡很多見,經常有孩子因為這個被搞哭………之後有人問我兒子:你想不想讓你媽媽要個弟弟妹妹。
  • 「抓鬮」回家過年
    1月17日,距離農曆除夕還有10天,在南寧鐵路局白果村工區會議室裡,大家你推我讓,誰也不願主動去「認領」唯一一個回家的名額。在副班長楊帆的建議下,大家一致同意採用「抓鬮」的方式決定去留。只有曹傳宗不知道這是一個善意的「騙局」。
  • 快過年了,請不要餵我的孩子吃這些!哪怕一口都不行
    快過年了有孩子的家庭請注意有些成人過年解饞的零食對孩子的健康可能造成威脅每年都有很多孩子誤食和親戚餵食造成的悲劇父母應時刻警惕提醒身邊人,不要給孩子餵這些!孩子被哄逗喝酒,智商倒退成1歲廣西兩歲多的小思,原來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會解手機密碼,會用遙控器換臺;現在的他,卻不知冷暖、不懂餓飽,連媽媽都會認錯……小思在二伯的哄逗下喝了一兩多米酒後便昏睡不醒,並出現嘔吐、抽搐等症狀,被緊急送往醫院。
  • 【麗人·關注】過年了,請不要這樣逗我的孩子!很多荊州家長都提前轉到了朋友圈~
    春節馬上就到了,很多熟悉的與不熟悉的親友,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和逗孩子,可是很多卻是孩子不喜歡的!
  • 好像娃越大,大人越覺得他們這不行那也不行
    在一起玩,聽到小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不行」。一起解繩結,小希坐在一邊看著,邀請他一起,他說:「還是你弄吧,我不會。」大家鼓勵他:「沒關係的,試幾次就會了,你來試試。」小希伸伸手,猶豫幾秒,還是把手縮回去,繼續推辭:「算了吧,我真的不會,還是你們弄吧。」有一次幾個孩子在一起做遊戲,有人說自己是魔法師,通過一個人的手就可以看到他的未來。
  • 「過年回家第一天就被安排兩場相親,這個春節我該怎麼過?」
    許婷本來打算今年春節是不回家的,她早早地就通知了母親,說可能需要加班,就不回去了。其實,她說了謊,公司過年根本就沒有加班,還放了十多天的假期。 她這樣說的目的就是不想回去,因為她實在不願意每年過年回家時,聽親人們對關於自己婚姻之事的各種嘮叨,越聽越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