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的80後,之所以會想到發表文章,主要是因為最近這一年多的時間在我身上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對我感觸很深,也可以說對我以後的生活和人生有著直接的影響。
也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主題「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傳統美德,「孝」對中華兒女而言,不僅是一種道德規範,而且已經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所傳承下來的。
從中秋節和春節我們就能看出來,尤其是春節,無數的子女在外奔波了一年,不遠千裡從外地歸來,那麼這個目的是什麼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放了那麼幾天假,回家休息休息?我想應該不是吧,我們無非是為了回去看望父母親人,和家人團聚,正所謂,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其實這也是孝的一種表現。
就拿我自己而言,從我爺爺到我兒子現在是祖孫四代,我爺爺今年88歲,奶奶83歲,我也是家裡的長孫,其實年紀還小的時候我沒有很好的理解「孝」這個字,可能現在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心裡的掛念,認為我心裡想著老人就行了,不需要太多的表達,有的可能認為是物質上的一種滿足,老人需要什麼我給他什麼,需要錢給他錢就好了。其實這也算孝,但也只是片面的,我爺爺家住在村裡,我住在鎮上,離老人家不算太遠,也不是很近。之前我是一個禮拜回去兩次,去我媽家看看,然後再去爺爺家看看。到最近一個月,我是隔一天就回去一次。這裡面主要原因是因為我爺爺病了,畢竟年齡大了,想多陪陪他老人家。
我爺爺家的桌子上擺了三個重孫的照片(我爺爺三個兒子,三個孫子,三個重孫)。直到有一次我在床上跟我爺爺聊天的時候,他和我說,你看:桌子上照片裡的三個小傢伙多可愛。每當我睡不著覺的時候我就會看看他們的照片,再想想你們,不管我有多少煩心事,只要看到這些,想到這些我心裡就很亮堂。然後眼角流著淚說,可是你們都很忙,也不經常帶著孩子回來給我看看。就在這一瞬間,我哭了,我明白了,原來老人並不是需要穿的多麼好,用的多麼好,他們更需要我們的陪伴。從那以後哪怕再忙,哪怕只有一個兩個小時的時間我都會回去陪他們吃頓飯,說說話,聊聊天。可能我很多地方做的還不夠好,但是起碼老人家心裡高興,這我就很滿足了。
舉一個我身邊的真實案例,我有一個40多歲的朋友,家裡有老婆孩子,他對自己的父母很孝順,孝順到什麼程度呢?對父母說的任何事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都是言聽計從,發了工資第一件事不是自己存起來,或是回去交給老婆,而是把工資全都交給了自己的母親,這裡並不是說不讓你給父母錢,但是你要明白一點,你已經結婚了,有妻兒了,你要考慮到他們的衣食住行。這位朋友呢就是因為盲目的孝順最後導致妻離子散。所以在我們盡孝的同時我們要有所考慮,不能盲目的孝順,不能愚昧的孝。
對外而言,如果你對家中的老人都不夠好的話,那麼你在社會中對待朋友又怎會真心呢,在工作中對待同事和合作夥伴又怎會坦誠相待呢。
結語:「孝」是中華傳統美德,希望大家傳承下去。「孝」也是立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