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正能量,中華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

2020-12-18 紅雨啊

我是一名普通的80後,之所以會想到發表文章,主要是因為最近這一年多的時間在我身上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對我感觸很深,也可以說對我以後的生活和人生有著直接的影響。

也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主題「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傳統美德,「孝」對中華兒女而言,不僅是一種道德規範,而且已經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所傳承下來的。

從中秋節和春節我們就能看出來,尤其是春節,無數的子女在外奔波了一年,不遠千裡從外地歸來,那麼這個目的是什麼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放了那麼幾天假,回家休息休息?我想應該不是吧,我們無非是為了回去看望父母親人,和家人團聚,正所謂,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其實這也是孝的一種表現。

就拿我自己而言,從我爺爺到我兒子現在是祖孫四代,我爺爺今年88歲,奶奶83歲,我也是家裡的長孫,其實年紀還小的時候我沒有很好的理解「孝」這個字,可能現在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心裡的掛念,認為我心裡想著老人就行了,不需要太多的表達,有的可能認為是物質上的一種滿足,老人需要什麼我給他什麼,需要錢給他錢就好了。其實這也算孝,但也只是片面的,我爺爺家住在村裡,我住在鎮上,離老人家不算太遠,也不是很近。之前我是一個禮拜回去兩次,去我媽家看看,然後再去爺爺家看看。到最近一個月,我是隔一天就回去一次。這裡面主要原因是因為我爺爺病了,畢竟年齡大了,想多陪陪他老人家。

我爺爺家的桌子上擺了三個重孫的照片(我爺爺三個兒子,三個孫子,三個重孫)。直到有一次我在床上跟我爺爺聊天的時候,他和我說,你看:桌子上照片裡的三個小傢伙多可愛。每當我睡不著覺的時候我就會看看他們的照片,再想想你們,不管我有多少煩心事,只要看到這些,想到這些我心裡就很亮堂。然後眼角流著淚說,可是你們都很忙,也不經常帶著孩子回來給我看看。就在這一瞬間,我哭了,我明白了,原來老人並不是需要穿的多麼好,用的多麼好,他們更需要我們的陪伴。從那以後哪怕再忙,哪怕只有一個兩個小時的時間我都會回去陪他們吃頓飯,說說話,聊聊天。可能我很多地方做的還不夠好,但是起碼老人家心裡高興,這我就很滿足了。

舉一個我身邊的真實案例,我有一個40多歲的朋友,家裡有老婆孩子,他對自己的父母很孝順,孝順到什麼程度呢?對父母說的任何事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都是言聽計從,發了工資第一件事不是自己存起來,或是回去交給老婆,而是把工資全都交給了自己的母親,這裡並不是說不讓你給父母錢,但是你要明白一點,你已經結婚了,有妻兒了,你要考慮到他們的衣食住行。這位朋友呢就是因為盲目的孝順最後導致妻離子散。所以在我們盡孝的同時我們要有所考慮,不能盲目的孝順,不能愚昧的孝。

對外而言,如果你對家中的老人都不夠好的話,那麼你在社會中對待朋友又怎會真心呢,在工作中對待同事和合作夥伴又怎會坦誠相待呢。

結語:「孝」是中華傳統美德,希望大家傳承下去。「孝」也是立人之本!

相關焦點

  • 冠英二中國旗下講話-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尊老愛幼
    百善孝為先!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引導青少年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學會感恩,愛護幼小,樹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觀念,同時也為了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11月23日,我校師生在操場集合進行了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的升旗儀式。
  •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鄭州市管城區外國語小學這麼做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趙騰飛 通訊員 海麗麗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展現青少年尊老敬老愛老的精神風貌,10月19日,鄭州市管城區外國語小學開展了以「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敬老新風 」為主題的升旗儀式。
  • 中華傳統美德的魅力
    這「十思」為:「量思寬,犯思忍,勞思先,功思讓,坐思下,行思後,名思晦,位思卑,守思終,退思早。」也就是說,要堅持仁義寬容、勤勞爭先、淡泊名利、謙虛謹慎、堅定勇敢等。「十思」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也體現了歷代中國人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堅守。那麼,中華傳統美德為何具有經久不衰的魅力?當前應怎樣堅守中華傳統美德?
  • 尊老愛幼手抄報模板大全,百善孝為先,傳統美德不能忘
    ——戴維•德克爾 6、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7、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 9、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 中華傳統美德(經典)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孩子們的民族精神,是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但後來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特別是面對當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勢,新問題,我們進行了綜合思辨,反覆研討,反覆論證,最後達成了下面的共識:1、中華傳統美德具有不朽的歷史地位。中華美德集中體現在儒學倫理道德上。
  • 弘揚中華傳統勤勞美德
    勤勞是華夏子孫的傳統美德。中國人的勞動精神一代代傳承,離不開對中國傳統勞動觀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古代物質資源匱乏、自然條件惡劣,勤勞的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積極探索。到了宋明時期,科技、手工業都變得發達。宋朝時發明了天文儀等多種精密儀器,明朝時期鄭和七次下西洋代表了那個時代科技、造船業的世界先進水平。
  • 桂陽晏志丹:讓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閃光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桂陽縣消防救援大隊文職僱員晏志丹,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有著最樸實、最真誠美德的人。遇事多為家庭考慮,是晏志丹秉持的最基本原則。「雖然說壓力大,心裡也會抱怨,但是作為妻子、作為媽媽,我需要為這個家庭付出。」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這是晏志丹對待雙方老人的共同態度。她的孝順贏得了雙方老人的認可。"有困難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這才是家庭本來的樣子。」這是晏志丹對家庭與責任最樸實的體悟。
  • 傳統美德教育進幼兒園 外國娃也會誦讀「三字經」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稚嫩的童聲念起這首《中華孝道》,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少年兒童身上代代相傳。28日,兩江新區藍湖郡幼兒園的國慶節展演中,主題是宏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老師和孩子們表演了中華鑼鼓、詩詞朗誦、武術等,外國娃也加入表演誦讀起了「三字經」。
  • 黃之鋒,中華傳統美德名人?!
    香港《文匯報》20日報導,社交媒體上近日流傳一張內容為香港某中學校內教材的圖片,其中將「港獨」分子黃之鋒奉為「中華傳統美德名人」。
  • 2019考研政治思修考點: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1.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   中華傳統美德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精神財富,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源頭活水。   (1)重視整體利益,強調責任奉獻。傳統道德中的義利之辨、理欲之辨,其核心和本質是公私之辨。「公義勝私慾」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根本要求。
  • 黃香九歲能溫席,孝敬父親事跡感人,中華傳統美德應該發揚
    黃香九歲能溫席,孝敬父親事跡感人,中華傳統美德應該發揚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和各種課外書上讀了不少歷史名人的故事,在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閱歷的同時還應該學習他們身上特有的一些高貴品質。想要在社會上立足,就要先學會做人,以史為鑑,學習那些歷史名人身上所擁有的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精神,只有先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淨化自己的心靈,才能在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更加順利。
  • 中華傳統美德的時代價值
    圖為反映張騫出使西域的莫高窟初唐壁畫(局部)。資料圖片  中華傳統美德對於民族復興、國家強大、人民幸福、社會和諧都有重要時代價值。在剔除糟粕、不斷揚棄的基礎上,實現中華優秀文化及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必須以認識其價值為理論前提。  傳統美德是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明確指出:「國無德不興。」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一個格仁》:新時代少年故事,中華傳統美德傳承的開始
    在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特別強調「感悟傳統美德與時俱進的品質,自覺以中華傳統美德律己修身。」《好一個格仁》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這部新書以此為主題,講述了一個關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新時代少年故事,由兒童文學暢銷作家「陽光姐姐」伍美珍傾情推薦。
  • @中小學生,「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活動等你來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2018年「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的通知》(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2018年「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活動包括「小小百家講壇」「墨香書法展示」「尋訪紅色足跡」「小小傳承人」「我的家風故事」「英雄在我心中」。
  • 「家風家教創新實踐基地活動展示I」傳家風行孝道 弘揚傳統美德
    前言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深化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在區、街道婦聯指導下,南城街道黃桷門村常態化、創造性開展家風家教宣傳活動,引導廣大家庭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倡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
  • 《銳解漢字》之「孝」:百善孝為先
    老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新八德包括: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老子強調的「三寶」是:「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孔子看重的三項品德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管仲強調的國之「四維」是:禮、義、廉、恥。古代還有五常的說法,指的是仁、義、禮、智、信。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孝為道德之本。今天的《銳解漢字》先來解解這個「孝」字。
  • 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榮辱觀
    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更提出了「禮儀廉恥,國之四維」的治國理念,把「禮」放在道德規範之首,表明「禮」已經由原來的一種習俗和儀式逐步地規範為一種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華為治國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國人向來把「禮」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禮儀之邦來表明我們是文明的,不講禮儀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見,「禮」在中華傳統美德中同樣有著重要位置。
  •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炎黃子孫理應有一個充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內涵和民族精神的中華父親節、中華母親節,而不是過外來的節日,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倫理道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中華文化對人類文明最突出的貢獻之一。人倫關係,是建立在倫理的基礎上通過人們的情感信念來處理的關係。
  • 【點讚江西正能量】百善孝為先 書寫孝老敬親大愛篇章
    在黃以芳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孝道更為超然的層次,那就是黃以芳雖然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其多年忘我呵護孤寡老人的仁心善舉彷如一股涓涓細流,雖說不上感天動地,但這種「孝為人本」的美德傳播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為我們孝老敬親樹立了標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和學習。    孔子曾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