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靈通」長大的「70後」「80後」們,這波「回憶殺」笑裡帶著淚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2020年5月15日,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與世長辭,享年79歲。

「葉永烈是誰?」

面對孩子這樣的提問,許多「70後」「80後」的父母也許不知該從何答起,畢竟這個問題勾連起的,是屬於上個世紀的一連串回憶。

他是幾乎每個「70後」「80後」小時候的書架上都有的那套《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

數學、物理、天文、氣象、自然地理……這套書是很多人讀過的第一套科普啟蒙書籍,開啟了一代人對科學的初體驗。傳說,每個把這套書讀了又讀的孩子,都開始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忍不住問一句:長大後的你,夢想成真了嗎?)。

雖然這套叢書至今已經出到了第六版,但最經典的當然還是紅黑封面的那個版本。

《十萬個為什麼》 圖源:孔夫子舊書網

《十萬個為什麼》 圖源:網絡

他也是那篇發表於1978年的「鼻祖級」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的作者。「飄行車」「人造蛋白」「寫話機」……這些在改革開放初期看起來新鮮離奇的概念,對那個時候的孩子們來說,簡直是「想想就令人激動」。

後來,1996年,UT斯達康公司得到葉永烈先生的無償授權,用「小靈通」命名了一類無線市話產品——又一款「70後」「80後」的「老父親老母親」們無法向孩子描述的「古董」,卻也是那個年代「夢想成真」的一個奇蹟。

《小靈通漫遊未來》小人書版 圖源:百度百科

陪伴那個時代的孩子們「做夢」的,當然還有國產「夢工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它出品的「葫蘆兄弟」是「70後」「80後」童年時崇拜的小英雄,7個葫蘆娃的「超能力」是每一個那時的孩子夢寐以求的本領。

《葫蘆娃》 圖源:百度百科

《雪孩子》圖源:百度百科

天馬行空又浪漫動人的《雪孩子》給很多人留下了的溫暖的記憶。捨己救人的小雪人,就是那一代孩子的「大白」,教會人們愛與友誼。

《黑貓警長》圖源:百度百科

威風凌凌的「黑貓警長」,不僅是個「超級英雄」,還科普了很多自然界的「冷知識」(還記得新婚之夜吃掉新郎的螳螂姑娘嗎?)。

《舒克和貝塔》圖源:百度百科

如果說黑貓警長是「70後」「80後」心目中「最著名的貓」,那麼「最著名的老鼠」一定就是「舒克和貝塔」這一對會開飛機和坦克的鼠兄弟了。

它們的創作者是著名的童話作家鄭淵潔——他創刊於1985年的雜誌《童話大王》,是皮皮魯、魯西西、舒克、貝塔、大灰狼羅克等知名童話人物的家。

《童話大王》圖源:百度百科

不管是《小靈通漫遊未來》《黑貓警長》還是《童話大王》,它們都藏著一個個超出現實的世界。對於彼時的懵懂少年來說,幻想未知是一股奇妙的力量;這些與「幻想」有關的記憶總是那麼美好,也許正是因為,它們引發了我們對於世界最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它們在一代人的人生剛剛展開、甚至是一個新的時代剛剛來臨的時候,讓想像力不會缺席,為處於人生起點的人們點燃了「不止於眼前」的火花。

那畢竟是一個「適合幻想」的節點:一切看起來都有無限的可能性,對於未來理應要充滿企盼和期待。

如今,看著《十萬個為什麼》長大的人們已為人父母,開始天天被自己的孩子追問「為什麼」;這批不自覺陷入「中年焦慮」、被現實裹挾的「70後」「80後」們,還被允許「做夢」麼?

科幻作家韓松在近日的文章中寫道:「葉永烈去世了,這樣,繼鄭文光、童恩正後,中國上一代又一位大師走了。這是一個時代的消失。」

看起來,那個「70後」「80後」們熟悉的「時代」的確是在漸漸模糊,連「小靈通」也已經變成了「預言家」——小時候的一些「不可能」已經成了今天的稀鬆平常。

生活中也似乎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操心:來自工作業績、同輩競爭、房貸借款、父母贍養、子女教育的壓力,向這一代人撲面而來。

「夢」就這樣被現實「叫醒」了嗎?

2019年初,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立即成為當年的「爆款」,被各個年齡層的人們所津津樂道。也許「70後」「80後」的一批觀眾們,還記得第一次在《科幻世界》上看到原著作品時,爆發於想像中的那份震撼。

《流浪地球》最初發表於《科幻世界》 圖源網絡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是看著幻想文學長大的一位「80後」,將兒時心目中的科幻經典變為「3D」實景是他的心願。「這一次,終於輪到我們仰望星空。」他這樣感慨夢想成真的喜悅,並且期待在這個物質富足、卻欲顯浮躁的時代裡,有更多的人能「嚮往星空、尊重科學、崇拜智慧」。

同樣由「80後」導演餃子打造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2019年暑期檔的「黑馬」。哪吒這個家喻戶曉的「大IP」人物,在創新的詮釋中獲得了「新生」——「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許正代表著「70後」「80後」們對於經歷了「成人世界」的善惡取捨後,透過兒時熟知的神話人物,生發的一次自省和獨白。

《哪吒之魔童降世》 圖源網絡

其實,「70後」「80後」也參與建築了這個時代最多的「夢」:幾乎無所不能的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在很多層面上,這不就是他們兒時曾幻想過的那個未來嗎?

但生活確實不易,被一次次拖進泥沼的成年人們,必須要掙扎著一次次爬出困境(據說,他們還要承擔一種叫做「後浪」的生物們的「襲擊」)。

這個時候,「夢」不是萬能,但也許可以提供一點線索、一點光亮,一點可能性——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這「一點」的力量不可忽略。

而身為父母的「70後」「80後」們,也許能夠給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告訴他們「做夢」的必要,因為夢,總是現實的開始。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

想像力是一定要有的,夢也還是要繼續做的,不論你是幾零後。

願葉永烈先生安息。我們做夢去了。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

相關焦點

  • 哪個70後、80後不曾喜歡過他的歌?
    如果問現在的70後、80後喜歡誰的歌,有一個名字一定繞不過,那便是王傑。王傑是許多70後、80後心中永遠的記憶,他的歌聲、他的音樂是一代人心中永恆的經典。喜歡王傑將近30年,這漫長的30年把一個天真爛漫的孩童變成了的容顏漸老、心力漸衰的青年,但喜歡他的心依然不變。這漫長的30年,樂壇早已幾代更迭,一代舊人去、一代新人來,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的樂壇巨星們逐漸黯淡,猶如劃破夜空、閃耀天際的流星一樣,在綻放了璀璨光芒之後隱沒了蹤跡,歸於沉寂。可是在歌迷的心中,他們依然耀眼。
  • 教師節,記者走近70後、80後、90後三代教師
    今天是教師節,  本報記者走近70後、80後、90後三代年輕教師  教育,是個「接力棒」師生變同事感覺很奇妙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她們把歌唱成現實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
  • 《大約在冬季》掀起回憶殺!70後80後90後的專屬回憶,聽哭了!
    輕輕的我將離開你 請將眼角的淚拭去 漫漫長夜裡 未來日子裡 親愛的你別為我哭泣 >《大約在冬季》相信不論你是70後,80後,90後還是00後,一定都聽過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那就是齊秦作詞作曲的《大約在冬季》。
  • 80、90後的回憶殺:學生時代最愛看的「雜誌」,沒少被班主任沒收
    學生時代最愛看的「雜誌」,沒少被班主任沒收80、90後的回憶殺——《格言》《格言》雜誌創刊於2003年,也是小編最喜歡的一本雜誌,每期雜誌都會對一句固有的格言進行重塑,顛覆經典。80、90後的回憶殺——《意林》和格言銷量並駕齊驅的就是綠色的《意林》了,想必每個人的家中都會有買過這本吧,作為最早的雜誌期刊,意林的人文關懷更濃一些,很多文藝青年都非常喜歡,如今的意林也開通了微博,內容風格還是那麼溫暖而有力量。
  • 回憶殺!易烊千璽拍立得照片曝光,粉絲:長大後穿襯衣太禁慾了!
    這套拍立得裡的照片記錄了千璽的成長曆程,從軟萌奶酷的愛笑男孩逐漸成長為沉穩帥氣氣質佳有擔當的青年偶像,雖然拍立得拍出的照片是有點模糊的,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千璽的神仙顏值,模糊質感下滿滿的都是無比珍貴的青春印記,而照片裡越來越成熟的籤名字體也見證了千璽這一路的蛻變成長,對於老粉來說,這組拍立得可謂是「回憶殺」了!也有粉絲問:這些拍立得照片是從哪來的啊?
  • 60後、70後、80後、90後的懷舊美食大搜羅,那些忘不掉的童年回憶
    70後·回憶裡也帶著甜時間到了70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好轉。孩子們也褪去了60年代的沉鬱,開始,童年的生活開始變得豐富多彩起來。這一點可以直接體現在零食上面,這個時期一批堪稱經典的零食也逐漸開始活躍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有些當時的零食甚至直至今日能見到,抵過了時代洪流的侵蝕。
  • 永遠的「小靈通之父」
    疫情擋不住春天的腳步,在這個明媚的春天裡,5月15日,我敬仰的作家葉永烈先生在上海逝世。他曾是一代人心中科幻夢的啟蒙者,永遠的「小靈通之父」。  感謝葉永烈先生,那一整套《十萬個為什麼》和黑封面插圖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讓我的童年插上幻想的翅膀。
  • 70後、80後、90後,最幸運的是70後嗎?
    important}70後、80後、90後,我認為最幸運的的確是70後。70後的人讀書時代,應試教育和80後、90後相比要寬鬆很多,學業壓力要低很多。我是70後,親身經歷過那時的中小學教育。有一陣子,全班男生跑到學校旁邊約150米的農田裡去玩「鬥機」遊戲——把左腿夾在右腿上,右腿單腳踮著地前進,用左腿去將對方的左腿挑得離開右腿,這樣就算贏了。所有的男生分為兩隊,開始了廝殺。喊殺聲在深秋的田野裡震天動地。後來我們似乎聽到有人在朝著我們大喊。但這不妨礙我們繼續「戰鬥」。突然有人說,趕快回去上課,老師在喊我們了。原來,隔著150米,上課鈴聲完全聽不到。我們班主任只好對著我們大喊「上課了!」
  • 這部緬懷60、70後青春的電影,卻讓我這個90後看哭了
    片子裡苗老師給學生補課,卻不好意思收下學生的錢;學生犯事進了局子,他罵罵咧咧卻第一時間趕去把人撈出來;有學生因事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他除了寄去物質支持外,還不忘把整理好的學習筆記一起捎上(看到這裡小焦不知該哭該笑).........
  • 屬於80後共同的回憶,90後不會玩的玩具,最後一個你一定愛不釋手
    00後長大了!這就是中國年輕人的樣子這不,00後已經20歲,90後已經30歲,而80後的我們也已不再成為新聞焦點話題人物。我們感嘆時光流逝得如此快,也感嘆歲月不饒人,想不承認自己已經老了的事實。然而雖然歲月流逝,有些回憶不能抹去,你一定有那麼一個時刻想回到從前,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玩著小玩具的童年時光。一起回去玩那些屬於我們童回憶的,最珍貴的「土豪」玩具。
  • 60、70、80、90後都說自己是「18歲」這是什麼梗
    還有一種說法是:papi醬發布了一則18歲VS 30歲的視頻,引爆了網友們的回憶殺!當然,無論如何,「前史」不必再細問了,真正站上舞臺的主角們,是朋友圈裡18歲的各位!確實,時間過得太快了,隨著千禧年前出生的最後一波人成年,60、70、80、90年代的人也都回憶起了自己的18歲。在朋友圈上,我們只能通過照片的新舊來看出來自不同年代的稚嫩面孔;那麼在他們各自的腦海中,都有怎樣的18歲回憶呢?
  • 70後、80後、90後、00後的暑假都在讀什麼書
    上世紀70、80年代,城鄉分野巨大,成長於縣城中學裡的H妻子,閱讀經歷就十分不同。彼時,圖書館管理員向她的媽媽推薦《小朋友》與《兒童時代》雜誌,平時放學後、假期裡,她都會抱著這些雜誌反覆閱讀,雜誌裡刊載如梅子涵等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
  • 「致80後」戳中淚點的回憶殺!快來認領你的童年!
    禮遇中國網在這個00後稱霸的時代80、90後也到了懷念童年的年紀想念那個沒有手機、沒有ipad的年代揣著兜裡的幾毛錢「巨資」,就敢「呼朋喚友」一起結伴去買零食、玩具、小人書簡單的快樂,純粹而美好你知道麼
  • 央視爸爸這波回憶殺玩的666
    不過一個在主會場,一個在分會場,網友們還是調侃稱:「春晚這是在表達『天南地北一家人』的意思呀!」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一對的同框,兩人都可以說是很多80後的童年陰影,上次看到他們同框還是在芒果臺,這次兩人同時登上春晚舞臺演小品,這才是真的致敬經典,央視爸爸這波回憶殺來的6啊!網友表示,看完了春晚,明早起來接著看《還珠格格》。
  • 「70後」「80後」話《奮鬥》(圖)
    大學畢業前夕,同窗高強的死令陸濤和他的好友們愴然地離開了無憂無慮的大學生活。進入社會,陸濤的生活突然發生很多轉變——他有了兩個父親,於是他發現兩條生活道路。他有兩個戀人,於是他擁有兩種情感……  自《亮劍》、《金婚》之後,國內電視劇一直處在深井無浪的相對靜寂期。2007年臨近尾聲,2008年觸手可及,就在這時,趙寶剛的最新力作《奮鬥》卻出乎意料地奏出了最強音!
  • 70後、80後、90後都喜歡聽什麼歌?
    快看看小編說得對不對~出生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人,身上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Ta們接受了計劃經濟理想主義教育,卻要經歷市場經濟的洗禮。但是Ta們面對生活,從不畏懼,即能理解世界的真實,也能玩味生活的樂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值70後的青春年少,港臺流行音樂風靡大陸,出現了一大批優秀歌手和作品。
  • 80.90後的童年小遊戲,帶你來波回憶殺!
    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後笑著笑著就哭了。童年的往事讓人如此著迷,那是一顆童稚的心,在訴說著過去那段美好的時光。童年是一個特別美好的詞彙,是每個人最寶貴的寶貴回憶,小時候總想著長大,長大後又懷念小時候,有時候人啊就是這樣,總是不知道珍惜眼前,總是做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兒!我是在農村長大的,我的童年也是別有一番韻味,有著城市孩子感受不到的那種快樂,小時候的我沒有芭比娃娃,沒有小汽車,沒有動畫片,陪伴我童年的是一些小遊戲,是我美好童年回憶的小遊戲。
  • 回憶殺!盤點80、90後的童年玩具,你還記得多少?
    哪像我們小時候,玩具少得可憐,不過,童年的快樂倒是一點都不少,每次回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回憶殺……科大大對此表示:深有同感!今天,就來盤點一下80/90/00後的經典玩具!同時,科大大還會奉上乾貨滿滿的給娃挑選玩具指南,拯救糾結中的寶爸媽!
  • 70後嫂子帶著重病兒子改嫁80後小叔子(圖)
    70後的羅紅在丈夫病逝後,獨自撫養患有肌無力的兒子。丈夫的堂弟、80後小叔子孫萬龍向她射出丘比特之箭,融化了她決定塵封的心,這是發生在興山南陽鎮陽泉村的真實故事,如今他們營造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  「70後」的她是典型的農村婦女,丈夫病逝後,獨自撫養患有「肌無力」的兒子,還有年邁的公公婆婆需要照顧。
  • 回憶殺!80、90後童年記憶裡的港臺元素
    這隻豬豬的生活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可正是這樣一個角色,讓觀眾看到了自己、孩子以及周邊人群中普遍的影子。麥兜的很多話看似毫無邏輯甚至有點蠢,但就是這樣的一個麥兜才更讓人感動。有觀眾在看完麥兜的電影後評價:從頭笑到尾,但不知怎地,笑著笑著就哭了......  農曆春節來了,我們都又長大了一歲,此時的你,重新品味麥兜的那些語錄的時候,是否能有一些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