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與世長辭,享年79歲。
「葉永烈是誰?」
面對孩子這樣的提問,許多「70後」「80後」的父母也許不知該從何答起,畢竟這個問題勾連起的,是屬於上個世紀的一連串回憶。
他是幾乎每個「70後」「80後」小時候的書架上都有的那套《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
數學、物理、天文、氣象、自然地理……這套書是很多人讀過的第一套科普啟蒙書籍,開啟了一代人對科學的初體驗。傳說,每個把這套書讀了又讀的孩子,都開始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忍不住問一句:長大後的你,夢想成真了嗎?)。
雖然這套叢書至今已經出到了第六版,但最經典的當然還是紅黑封面的那個版本。
《十萬個為什麼》 圖源:孔夫子舊書網
《十萬個為什麼》 圖源:網絡
他也是那篇發表於1978年的「鼻祖級」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的作者。「飄行車」「人造蛋白」「寫話機」……這些在改革開放初期看起來新鮮離奇的概念,對那個時候的孩子們來說,簡直是「想想就令人激動」。
後來,1996年,UT斯達康公司得到葉永烈先生的無償授權,用「小靈通」命名了一類無線市話產品——又一款「70後」「80後」的「老父親老母親」們無法向孩子描述的「古董」,卻也是那個年代「夢想成真」的一個奇蹟。
《小靈通漫遊未來》小人書版 圖源:百度百科
陪伴那個時代的孩子們「做夢」的,當然還有國產「夢工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它出品的「葫蘆兄弟」是「70後」「80後」童年時崇拜的小英雄,7個葫蘆娃的「超能力」是每一個那時的孩子夢寐以求的本領。
《葫蘆娃》 圖源:百度百科
《雪孩子》圖源:百度百科
天馬行空又浪漫動人的《雪孩子》給很多人留下了的溫暖的記憶。捨己救人的小雪人,就是那一代孩子的「大白」,教會人們愛與友誼。
《黑貓警長》圖源:百度百科
威風凌凌的「黑貓警長」,不僅是個「超級英雄」,還科普了很多自然界的「冷知識」(還記得新婚之夜吃掉新郎的螳螂姑娘嗎?)。
《舒克和貝塔》圖源:百度百科
如果說黑貓警長是「70後」「80後」心目中「最著名的貓」,那麼「最著名的老鼠」一定就是「舒克和貝塔」這一對會開飛機和坦克的鼠兄弟了。
它們的創作者是著名的童話作家鄭淵潔——他創刊於1985年的雜誌《童話大王》,是皮皮魯、魯西西、舒克、貝塔、大灰狼羅克等知名童話人物的家。
《童話大王》圖源:百度百科
不管是《小靈通漫遊未來》《黑貓警長》還是《童話大王》,它們都藏著一個個超出現實的世界。對於彼時的懵懂少年來說,幻想未知是一股奇妙的力量;這些與「幻想」有關的記憶總是那麼美好,也許正是因為,它們引發了我們對於世界最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它們在一代人的人生剛剛展開、甚至是一個新的時代剛剛來臨的時候,讓想像力不會缺席,為處於人生起點的人們點燃了「不止於眼前」的火花。
那畢竟是一個「適合幻想」的節點:一切看起來都有無限的可能性,對於未來理應要充滿企盼和期待。
如今,看著《十萬個為什麼》長大的人們已為人父母,開始天天被自己的孩子追問「為什麼」;這批不自覺陷入「中年焦慮」、被現實裹挾的「70後」「80後」們,還被允許「做夢」麼?
科幻作家韓松在近日的文章中寫道:「葉永烈去世了,這樣,繼鄭文光、童恩正後,中國上一代又一位大師走了。這是一個時代的消失。」
看起來,那個「70後」「80後」們熟悉的「時代」的確是在漸漸模糊,連「小靈通」也已經變成了「預言家」——小時候的一些「不可能」已經成了今天的稀鬆平常。
生活中也似乎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操心:來自工作業績、同輩競爭、房貸借款、父母贍養、子女教育的壓力,向這一代人撲面而來。
「夢」就這樣被現實「叫醒」了嗎?
2019年初,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立即成為當年的「爆款」,被各個年齡層的人們所津津樂道。也許「70後」「80後」的一批觀眾們,還記得第一次在《科幻世界》上看到原著作品時,爆發於想像中的那份震撼。
《流浪地球》最初發表於《科幻世界》 圖源網絡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也是看著幻想文學長大的一位「80後」,將兒時心目中的科幻經典變為「3D」實景是他的心願。「這一次,終於輪到我們仰望星空。」他這樣感慨夢想成真的喜悅,並且期待在這個物質富足、卻欲顯浮躁的時代裡,有更多的人能「嚮往星空、尊重科學、崇拜智慧」。
同樣由「80後」導演餃子打造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2019年暑期檔的「黑馬」。哪吒這個家喻戶曉的「大IP」人物,在創新的詮釋中獲得了「新生」——「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許正代表著「70後」「80後」們對於經歷了「成人世界」的善惡取捨後,透過兒時熟知的神話人物,生發的一次自省和獨白。
《哪吒之魔童降世》 圖源網絡
其實,「70後」「80後」也參與建築了這個時代最多的「夢」:幾乎無所不能的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智慧城市……在很多層面上,這不就是他們兒時曾幻想過的那個未來嗎?
但生活確實不易,被一次次拖進泥沼的成年人們,必須要掙扎著一次次爬出困境(據說,他們還要承擔一種叫做「後浪」的生物們的「襲擊」)。
這個時候,「夢」不是萬能,但也許可以提供一點線索、一點光亮,一點可能性——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這「一點」的力量不可忽略。
而身為父母的「70後」「80後」們,也許能夠給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告訴他們「做夢」的必要,因為夢,總是現實的開始。
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
想像力是一定要有的,夢也還是要繼續做的,不論你是幾零後。
願葉永烈先生安息。我們做夢去了。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