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煙臺"第一隧"開挖 勝利路南延隧道2015年竣工
車流不息的紅旗中路與勝利南路的交叉口南側,被整排工地圍擋遮掩,許多市民並不知曉:號稱煙臺「第一隧」、全長2830米的勝利路南延隧道工程北口就落址在此。勝利路南延工程北起勝利南路與紅旗中路交叉口,南至港城東大街,全長6.3公裡。
記者昨日(4日)從煙臺市建管辦獲悉,目前勝利路南延隧道工程已正式開挖30餘米,2015年底工程竣工,這條道路開通後,煙臺市區將再添一條南北大動脈。
一天挖進2米,「第一隧」總工期24個月
項目部會議室牆上,一張勝利路南延平面圖赫然入目。記者看到,勝利路南延(含隧道工程)起點位於港城東大街與勝利南路南延交叉口,與荊山路、峰山路相交後,向北經臥龍中路、臥龍北路,穿越塔山,終點位於紅旗中路與勝利路交叉口,工程總造價8.5億元。其中隧道工程全長2830米,為山嶺式東西雙線分離式隧道,採用雙向六車道,單線隧道橫斷面為:0.75米檢修道+0.5米路緣帶+3條3.5米寬車行道+0.5米路緣帶+1.0米檢修道=13.5米。「隧道內設計時速為50公裡/小時,出於安全考慮,將來『煙臺第一隧』通車後,運輸危險化學品的機動車將限行。」工程技術指導、煙建十公司史大孔告訴記者。
跟隨史大孔,記者來到目前已經開挖的勝利南路隧道工程北口,鋼筋混凝土夯實下的隧道口已輪廓初現,不時有施工人員和作業車輛進出。「隧道工程分為明洞段和暗洞段,明洞段採用明挖法,暗洞段則採用新奧法施工。」史大孔介紹,眼下冬季低溫天氣來臨,為避免降雪低溫影響工期,目前承建工程施工的煙建十公司擴大了作業面,在東線暗洞開挖的同時,加快東線明洞段施工。「所謂暗洞段新奧法施工,就是先用挖掘機挖,挖到巖石層則採用爆破法,如此循環推進。」
煙臺市建管辦工程科副科長邢偉告訴記者,為確保工程質量,隧道施工採用「短進尺」模式,每挖掘0.7米便進行支固,然後再挖掘,如此一段一段推進,「目前隧道工程已挖掘推進30米,由於正挖掘至最為鬆軟的5級巖層,對支固等要求特別大,現階段施工24小時不歇息情況下,最快1天也就推進2米。後期挖掘到3級等普通巖層,推進將提速,整個工期預計為24個月。」
大動脈貫穿南北,破除交通瓶頸
城市向南,一直是煙臺城市發展的夢想。梳理中心區路網,從東西向的南大街、北馬路、紅旗路、港城大街,到南北向的機場路、化工路、解放路、通世路,這一條條貫通城市的交通大動脈對於城市建設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然而2000年以前,煙臺中心城區始終局限在自然山體與海岸線之間長約20餘公裡的狹長地帶,城市發展空間有限。塔山隧道的竣工啟用,第一次拉近了中心城市與南部的距離。
勝利南路南延,就承載了煙臺這一夢想,這條路成為繼通世南路、青年南路後又一條南北交通大動脈。「勝利南路南延工程貫通塔山後,將連接港城東大街,不僅大大縮短六區交通路程,也會緩解中心城區東西走向的交通壓力。」項目經理劉新生表示,勝利南路南延項目將徹底破除城區南北交通瓶頸。
「勝利南路南延工程為中心城區南拓打開了通道。」談及勝利南路南延對於城市發展的意義,煙臺市住建局鄒長清局長表示,近幾年多條隧道的建成,使芝罘區老城和南部之間交通更加便捷,為老城與新城的互動、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融合、城市發展時空的拓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打通「斷頭路」,暢通城區「微循環」
近年來,隨著城市車輛的幾何增長,老城區內的一些「斷頭路」越發成為制約「大煙臺」建設發展的交通瓶頸,必須儘早破除。
南大街和文化路是煙臺市區兩條重要的東西通道,南北主幹道大海陽路將這兩條道路「串」了起來。然而,由於大海陽立交橋匝道一直未完善,說是立交,實際上兩條道路相交不相連,導致文化路、毓西路和白石路經常發生堵車。
「大海陽立交橋處於老城區,交通量大。此次改造主要為匝道、安全島、排水、照明工程。」昨日(4日)上午,在大海陽立交橋下,煙臺市建管辦副科長陳朝暉對照改造效果圖,一一向記者講解立交橋正在進行的「完善方案」。
據介紹,此次大海陽立交橋改造,將分別拓寬南北四條匝道,同時在大海陽路中間分隔帶增設開口,實現此路口車輛掉頭與左轉。橋下交通用信號燈進行控制,在大海陽路面增設導流島。
從改造效果圖上看到,四向匝道採用漸變方式與主路相接,大海陽南側兩條匝道今年4月開工建設,7月竣工啟用。「改造完畢後,大海陽路和文化路的連接路口將拓寬,兩路實現互通,東西方向文化路直行的車流,可以通過高架橋通行。這樣就可以實現大海陽路與文化路、南大街的互通,從而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質量。」陳朝暉說。
完善路網,「大煙臺」框架拉開
大海陽立交橋匝道的改造,只是煙臺市暢通城區「微循環」的一個縮影。今年煙臺市還啟動了市區12處路口的渠化,機場路立交橋匝道完善、背街小巷整治改造以及華茂和市府兩老舊小區改建700個停車位等眾多工程。隨著上述工程的陸續竣工,「大煙臺」的路網將越發暢通。
近年來,煙臺市以路網建設為重點,適度推進中心城市「東擴、西延、南展」,進一步拉開發展框架、擴大城市規模。自2006年以來,中心城市先後新建擴建了紅旗路、化工路、北馬路等主次幹道50多條、200餘公裡,打通了魁星樓、黃金頂、通世路、璜山等4條隧道,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展到272平方公裡,路網控制面積增加300平方公裡,一座頗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框架迅速拉開。
2013年,城建部門組織實施了20餘條城市主次幹道建設。到目前,勝利路南延展開北口隧道施工;機場路立交東北角主路橋面已經正式通車,西北角匝道基本完工,東北、東南角匝道全面展開。荊山路、513所東側路等紅線外配套道路建成通車;機場東路、長安路、金堡路等主幹道路具備條件路段全部竣工通車。(楊詩星 葛振鵬 於佳宏)(完)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