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2020-08-19 涵哥談家教

育兒知識、早教方法、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涵哥和您一路同行...

「涵哥談家教」孩子成長的特級老師、 母親進階的無牆大學 、 家庭幸福的全科顧問!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

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

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

今年重慶高考理科狀元很傳奇。

她叫謝欣穎,理科726分。

3年前她是重慶中考狀元,今年是重慶高考狀元,還是截至7月25日已查到的全國二卷狀元,傳說中的「三元及第」。

被問到學習秘訣時,女孩的班主任說,「她的學習習慣特別好,讓我都感覺很佩服。」

比如,她不刷題,不上輔導班,上課時保證100%專注力。

比如,非常注重細節。

她寫學習經驗分享,不僅邏輯嚴謹,還會逐一校正錯別字。

這樣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

謝爸爸給出的答案出人意料:根本沒有培養過。

但這個「沒有培養」,並不是兩手一攤的撒手不管,而是從源頭上的未雨綢繆。

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力,謝爸爸說,從她一歲多開始,家裡就訂了很多幼兒畫報、繪本等,「小時候她看不懂,我們就給她講,她主要是看圖。慢慢的,她自己看了給我們把故事講出來。」

女兒因此愛上了閱讀,也逐漸養成了高效閱讀的能力。

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5歲起就帶她學習鋼琴,最終通過了鋼琴十級考試。

當然,學霸的養成是方方面面的,邏輯能力、鑽研能力、認真細緻的習慣......

這些好習慣,如果父母從小都逐一幫孩子去鍛鍊、刻意培養,即使天賦上不到狀元的程度,相信未來也一定不會差到哪兒去。

看過很多狀元父母的採訪,發現天才不可複製,但優秀一定有跡可循。

從小幫孩子培養好習慣,就是最快最好的路。就像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說的:「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

而這一點,拼的是父母的格局,父母的用心。

從小不心軟,才能養出孩子的好品質

近些年媒體採訪過很多高考狀元,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大多數孩子都多才多藝。

今年武漢理科狀元唐楚玥,除了拿下725分高分外,打球、遊泳、吹拉彈唱,樣樣都會,還謙虛地說自己的硬筆書法是入門級。

2019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不僅是羽毛球社的副社長,參加過學校的足球聯賽,書法和畫畫也相當出彩。

去年深圳狀元溫卓越,從小習得一手好字,因為滿分作文卷面走紅。

有人把孩子的全能解讀為天賦,但是我看到的卻是父母在背後的支撐。

一個閨蜜,想培養孩子從小學琴,但孩子也沒有耐心,常常坐不住。

閨蜜不捨得,孩子吃一點苦就心疼得不得了。

沒堅持多久,練琴就放棄了。

別人問起來,她總說「孩子還小,玩是天性。」

殊不知,一味追求順其自然的快樂教育,失去的不僅是才藝,而是給孩子培養品質的機會。

才藝、學習,看起來是兩件事,本質上一氣相通。

靠的都是專注力、堅持、自律、認真。

生活裡,有些孩子未必聰明過人,他們或許有自己的天賦和熱愛的東西,但只有興趣遠遠不夠,沒有一種成功不需要努力和堅持的品質。

比如伊能靜的兒子小王子,3歲的時候就愛上畫畫,也很有天賦。

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所以在畫得很累的時候,小王子也會說想在家裡玩,不想再畫畫。

伊能靜嚴厲地告訴兒子:

「這個人生是你的,你負全責。

神給每個人一樣的天賦,有人願意付出百分之百還心存感激,有人只願意努力百分之二十還喊累,收回這個天賦的人從來不是神,而是你自己。」

兒子顯然聽懂了,他開始堅持,最終成了一個靈氣十足的小畫師。

前段時間吳奇隆在節目上聊到童年,說自己小時候幾乎每天都在訓練。

「每天五點多起床訓練,放學之後接著訓練,晚上十點十一點才能回家。我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他們考90分就會有獎勵,我考90分就會挨打。」

當時父母的嚴厲和心狠,今年再回憶起來時,吳奇隆沉思良久。

「很辛苦,但是這個階段吃的苦,都將成為未來生活很重要的基礎。讓我養成了不輕易放棄、自律、堅持努力的習慣。」

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練習》中說:

「我們留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是幫助他們發展出本來認為自己不可能具備的能力,從而挖掘出自身潛能,也知道要讓自己的夢想成真,要用什麼方法,付出怎樣的努力。」

孩子就是家庭的縮影,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這個拼爹,拼的是格局,拼的是思維。

在孩子還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習慣的培養,能力的養成,靠的是父母。

世上沒有不請自來的幸運,那些咬緊牙關的靈魂背後,都是父母有備而來的努力。

高考很重要,但人生不止於高考。

幫孩子塑造的好習慣,不僅可以幫他們在求學路上省心省力,還可以受用一生。

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父母

家裡的侄女今年高考,489分,算是落榜了。

分數出來後,一家人很喪。母女倆開始互相埋怨:

「說是上網課,你就知道抱著個手機看,傻眼了吧!?」

「別說了,你天天「碰」「槓」「聽」「和」的,我能好好學下去嗎。」

......

我邊聽邊苦笑。

並不意外。

女孩從小聰明,本來是個好苗子,但父母常年做生意,家裡常常「夜夜笙歌」,幾乎沒管過孩子。

在他們眼裡,給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就夠了。

物質條件優秀本是好事,這背後的努力工作本也是一個好品質,但遺憾的是,他們只把自己最懶散的一面暴露給了孩子。

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你暴露給孩子是什麼樣,他就會吸收什麼樣。

前段時間,一檔裝修改造節目的回訪視頻在網上火了,那是欄目組曾經改造過的房子。

北京一個胡同裡,一家四口,房子卻只有10㎡。

請知名設計師來幫忙設計規劃時,女主人拒絕了設計師要為她添置衣櫥的設計,她說:「設計師如果可以拓展更大的空間,我寧可不要衣櫃,而是換成書架。」

他們不裝電視,每天的樂趣就是看書;他們空間狹小,但爸爸每周都會買花;他們生活拮据,卻給彼此很多很多愛。

即便在金錢上無法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父母睿智透徹,積極又相愛,那麼跟隨他們一起生活的孩子,一定不會差。

教育的本質,就是拼爹拼媽。

不是金錢,而是父母的思想、格局、用心栽培,付出。

「偶爾我會厭學,不想看書,爸媽注意到了,也不說什麼,就把電視關掉,坐下來看書。」2004年安徽理科狀元說:「看到他們在看書,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書了。」

而清華才女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後4:30關機。

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不停刷手機短視頻的父母,怎麼有底氣要求孩子遠離遊戲?父母沒有養成積極上進的品質,孩子又怎麼會天生努力?

不是鼓勵人人當狀元,也不是鼓勵所有父母卯足勁把孩子培養成狀元,畢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際遇和天賦。

但做父母的,該給孩子保駕護航。

我們傳遞給下一代的,不該是散漫、懶惰、遇到挫折就放棄。

而應該是自律、堅持、專注。

生活裡不存在從天而降的幸運,也沒有突如其來的驚喜。

有的只是千般投入、萬般辛苦後的得償所願,用心良苦。

所有的教育,都是寂寞的

「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在談到教育孩子時,一個高考狀元媽媽這麼說。

所有的教育,都是寂寞的。

學習的路上要歷經九九81難,做父母的也要修煉「72變」。

每一段腳踏實地的努力,都映射著更高一級的人生軌跡。

每一個創造出奇蹟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這世上從沒有毫無理由的橫空出世,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寂寞的,只有耐住寂寞堅定不移,才能等到開花結果。

在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之前,願我們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涵哥分享這篇文章,希望能對父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涵哥每天都會為家長帶來專業的孩子成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涵哥的今日頭條!孩子教育問題私信涵哥必回!

相關焦點

  • 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就像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說的:「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而這一點,拼的是父母的格局,父母的用心。
  • 020年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父母奮力託起的奇蹟
    ​2020年48位高考狀元身份揭秘: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高考狀元秘籍: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有句話說,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後,都飽含著常人所不知的痛苦。這世上哪有什麼橫空出世的奇蹟,不過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必然結果。每一個橫空出世的高考狀元,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隨著2020高考各省成績相繼出爐,各省的考生也開始了他們關鍵的報考工作。
  • 對比歷年高考狀元發現,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高考成績放榜,最近幾天,朋友圈和各大瀏覽器全都是各個省市高考狀元,幾家歡喜幾家愁,也有人考上心儀的學校,有人則遺憾落榜,很多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過幾篇狀元的報導之後,我覺得天才的成功是不能複製的,但是學霸成功的背後有著一個共同點。不是智商的高低,也不是地位的高低,而是來源於家庭,歸根結底是來源於父母的教育。
  • 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 高考成績放榜:那些橫空出世的狀元的背後,都是奮力託舉的父母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高考狀元揭秘:每一個優秀孩子背後都有父母的奮力託舉!
    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高考狀元來啦!每個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各省高考成績陸續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另一邊則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她叫謝欣穎,高考總分726分。3年前她是重慶中考狀元,今年是重慶高考狀元,還是截至7月25日已查到的全國二卷狀元,傳說中的「三元及第」。這樣的孩子是怎麼培養的?謝爸爸給出的答案出人意料:「根本沒有培養過。」但這個「沒有培養」,並不是兩手一攤的撒手不管,而是從源頭上的未雨綢繆。
  • 今年最紅的北大女生: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奮力託舉
    又一年開學季過去了,暑假期間熱熱鬧鬧的各家狀元也都入了心儀的學校。這其中,有一個很特別的女孩,因為入學又一次上了熱搜。她叫鍾芳蓉。那個報考北大考古系,引發4億人討論,被稱為考古界團寵的留守女孩。「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學霸後面,都是父母奮力託舉的
    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 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只有小時候定型,後面的路才好走」今年重慶高考理科狀元很傳奇。
  •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是拼爹」
    隨著高考放榜,各地的狀元也逐漸浮出水面。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江西省理科狀元尹天驥總分705分。高考狀元備受關注的同時,人們的視線也開始聚焦到狀元背後的父母身上。湖北理科高考狀元唐楚玥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姑娘。
  • 武亦姝進清華、廣西狀元730分:每一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與武亦姝同一時刻霸屏微博的,還有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他以語文14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綜290分,裸分730分獲得了總分第一。還創下了廣西自恢復高考以來,理科總分最高分的歷史記錄。這世上從沒有毫無理由的橫空出世,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寂寞的,只有耐住寂寞堅定不移,才能看到一線曙光。每一段腳踏實地的努力,都映射著更高一級的人生軌跡。每一個創造出奇蹟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 哪有橫空出世的天才,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一座小城學校,沒有獨立出眾的優勢,卻屢屢創造高考奇蹟。複課後,衡水中學的學生再也沒有離開過學校一步,哪怕是高考當天,父母也只能在校門口與孩子「心靈感應高考沒有奇蹟,衡水中學的牛逼也不是神話。所有開掛的背後,都是努力到極限再逼自己一把。
  • 武亦姝進清華、廣西狀元刷屏: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一舉奪冠後,無數網友迅速被她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談吐實力圈粉。尤其是在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當期的飛花令主題字是「月」,她和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詩,在被主持人提醒所說詩句重複後,全場氛圍緊張到了臨界點。她卻從容淡定,吟出《詩經·七月》裡的那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引得評委拍案叫絕。
  • 高考狀元都來自怎樣的家庭?
    這幾天,2020年各省高考成績陸續放榜!對於考生來說,這可能是一場狂歡,但對於家長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反思。高考狀元都來自怎樣的家庭?我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正確?我們常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很優秀,卻沒有發現,「別人家的父母」同樣也很優秀。
  • 4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揭秘: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這3個習慣
    最近,大家都在關心高考狀元是報清華,還是北大,但是小編卻更關心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讓這些狀元,成了幾十萬裡挑一的那個人?通過匯總最近各大媒體對48位高考狀元的採訪,小編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高考還是在「拼爹」,不過拼得是父母從小給孩子的教育。
  • 2020高考狀元出爐,總分725:優秀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在不久前放榜的2020年高考中,以725分的優秀成績摘得了湖北理科「狀元」。其中,語文146分,理科數學149分,英語143分,理科綜合287分。正如唐爸爸所說:根本不存在天才,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出爐,為你揭露真相:高考拼的是父母
    這幾天,2020年各省的高考狀元已經陸續誕生了,最先走進人們視野的是湖北高考狀元---唐楚玥。在前段時間,湖北曾作為疫情的重災區成為全國的焦點,而今,人們自然非常關注這個省的高考了。優秀孩子的家庭教育都相似,而失敗的教育家庭各有各的問題。沒有這一路父母的披荊斬棘,就沒有這麼順理成章的「運氣」。而好運氣,都是父母從小種下的。安徽盲人考生昂子喻取得了635分,超當地理科一本線120分。很多人都將其視為榜樣。
  • 高考狀元高分秘籍新鮮出爐,這年頭不但拼分數還拼「爹媽」
    導語:每一個橫空出世的狀元,都離不開優秀的父母在背後奮力地託舉。隨著2020年各省高考成績陸續放榜,各地的高考狀元們自然也開始受到了廣泛地關注。各年級的學生們都想一睹這些「學神」的風採,心想著同樣是讀這麼多年書,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對於廣大家長來說,這同樣也引發一次深入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不足,這些「狀元」們的父母究竟隱藏了哪些教育的秘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