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呂錚:我希望通過《三叉戟》,讓大家看懂警察是什麼

2020-12-20 澎湃新聞

「《三叉戟》並不是一個無可挑剔的作品。只不過它在某些我們認為不錯的地方,它比我們想像的更不錯,但在我們覺得一般的地方,它也確實體現出了疲態。」呂錚說道。

呂錚,警察,同時也是作家。至今創作了十幾部公安題材小說,作品多次獲獎。電視劇《三叉戟》便是改編自他的同名小說。對於《三叉戟》這一段時間播出,所收穫的好評和受到的質疑,呂錚都挺坦然。他欣慰的點在於,「原來只能從圖書讀者那裡獲得對作品的反饋,這次得到了來自全年齡段大眾的反饋」。

「這是一個糾錯的過程,也是一個讓我看清自己創作的過程,這一點才是我最大的收益。」

呂錚

而讓他沒有料到的點則有兩點。一,該劇的觀眾群體,70%都是35歲以下的觀眾;二,身邊的警察同仁們在追這部劇。「警察們平時看電視劇看得少,畢竟沒有時間。像我也從來不看涉案劇,好多所謂的爆款,我也就能看三四集,因為大部分都是脫離警察生活特別遠的。但這次好多警察在看。」很久未聯繫的同行給呂錚打電話,表達對這部劇的喜愛和認可。

在呂錚看來,《三叉戟》能取得這樣的播出效果,是因為區別於一般的公安題材,它著重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人物。「如果你要寫案件本身的話,受眾就會是小眾,就是喜歡涉案劇的一撥人。而《三叉戟》最吸引人還是三個主角。」

「人類的共性,才能引起大部分觀眾的共情。」

在呂錚看來,《三叉戟》的創作中,他們是「反」著來的。「別人要求警察戲裡有大動作,一開場就好幾十個特警抓一個人。這種讓我們真警察覺得特別二的事,這戲裡都沒發生過。 」而且在選取案例的過程中,呂錚跟沈嶸(編劇)也達成了一致,為了人物的塑造,所有案件都不能太「冒尖兒」。「沒選那種血腥暴力的,特別搶人物光彩的。如果你看一個劇,裡面的案子是一家三口被碎屍,實際上觀眾會因為這個案件而忽略人物,但是我們要做的是:誰都不能搶了人物的戲。 」

《三叉戟》書封

關於該劇對原著的大幅度改動,和收尾幾集的倉促,呂錚沒有避而不談。他自己說起了支線劇情和人物上處理的一些遺憾,總結「緊貼三個主人公的戲就好看,一支出去了就差口氣了。」他反思其實應該對支線做一些精簡,把戲更集中於三主人公身上。他認為戲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塑造了三個老警察的鮮明真實的性格而破圈,並不是在劇作層面上故事有多精彩。

《三叉戟》海報,董勇、郝平、陳建斌主演

「這三個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警察,他們在各個領域都非常好,但是身上也有巨大的缺點。」三個小老頭和自己較勁,因為如今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我的意識還在,我的動作達不到了」;也和年輕人較勁,因為愛面子和不服老;也和同事較勁,因為做事方法不同職責不同。這些磕磕絆絆,讓仨老警的職場戲,真實質感一下就出來了。

呂錚跟《餘罪》編劇沈嶸合作《三叉戟》的劇本,一開始就確定了分工,從人設到大綱到分集,包括臺詞,都是先二人討論,再沈嶸主筆,沈嶸的一稿給到呂錚,再由他這個真警察,把警察的語言和真實細節填充進去。

郝平飾演大噴子,董勇飾演大棍子

到了拍攝階段,演員們又進行了二度創作。呂錚說道,本來劇中「大棍子」也有很多臺詞,董勇卻在表演時,主動把自己好多功能性的詞讓給了郝平演的「大噴子」。他的解釋是:帶棍的人少說話,人狠話不多。這一「讓」,成全了兩個角色:沉默固執的大棍子,機智話嘮的大噴子。

呂錚地道北京人,家裡好多在銀行系統的親戚,按照家裡給他的規劃,他應該學金融,進銀行。但他偏偏幹了警察。「我覺得做警察就是年少的夢,小時候覺得幹警察是在和平年代唯一可以懲惡揚善的職業。」

「我受不了一輩子在櫃檯後數鈔票,我的性格特點是特喜歡幹自己幹不了的事。」幹自己幹不了的事,一是當了警察,二是一邊當警察一邊寫小說。按理說,剛開始寫作的人,會從自己身邊特熟悉的生活,特熟悉的人物寫起。呂錚不這樣,他的第一部小說《贖罪無門》,寫的是60歲老警察的故事。30歲寫60歲的主人公,呂錚寫得不算滿意。「寫完以後我覺得不成功,我只觸及到生死,但死亡之上的信仰、人生哲學,我還差很遠。」然後他寫了《名提》,也是寫老警察。後來到了《三叉戟》,之前的寫作經驗,成就了三個老警察。

寫和自己當下狀態相距甚遠的人物,是呂錚對自己的訓練,到《三叉戟》——呂錚的第12本小說時,他覺得自己寫作訓練的第一個階段完成了。呂錚自認是「野路子出身」,找不著太多寫作的訓練方法,只能自己去試,最後找到的一個方法就是:「寫我完全不明白的、不了解的領域,或者寫我還沒到達的年齡人群。如果我能寫好了,我再去寫我熟悉的領域,再寫同齡人就太容易了。」

「我小時候看《七龍珠》,龜仙人訓練前先背一龜殼,短笛大魔王每天披的鬥篷裡全是鉛塊,當你有一天從枷鎖中釋放出來時,就是你功力大漲時。」接下來,呂錚的《三叉戟之縱橫四海》快出版了,講的是三老頭年輕時的故事,那時江湖尚在,英雄初露崢嶸。

「當時光荏苒,所有故事都被大家忘記的時候,大家想起《三叉戟》這三個人物,噴子,棍子,背頭,還會躍然眼前,這個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呂錚這樣描述他對《三叉戟》的期許。

呂錚

【呂錚自述】

警察是一個把人生高度濃縮的職業,你看著它是一包糖,它比一般的糖甜,因為它積累壓縮了大量別人沒有經歷的事。我們一年經歷的事,可能是別人一輩子都不會經歷的。這些事也許給了警察榮譽,但也會讓警察才二十多歲,卻認為自己雖然表面年輕,但內心已經滄桑。到了30多歲,慢慢更成熟,但體力開始往下走的時候,內心的危機感會更重。

警察工作除了需要有經驗之外,還得有體力和精力,辦案子點燈熬油,想審一個人拿下口供,幾天幾宿不睡,琢磨案卷,找各種方法攻破對方心理防線,那成就感是別人想像不到的。要付出的心血也是別人想像不到的。

我寫第一本小說《贖罪無門》時,我姥爺剛去世。我姥爺是得了癌症,他堅持了三年,跟病魔搏鬥了三年。那個時候我去給我姥爺陪床,在北京腫瘤醫院,它有個兩棟樓之間銜接的平臺,兩邊用大玻璃給封起來,病人做完放化療以後,不能接觸到太多外面的空氣,怕病菌感染,好多病人都會去這個平臺運動。我感覺這平臺特奇怪,看著到處陽光,其實都隔著玻璃,看著鳥語花香,鳥也是假的,花也是假的。好多不同年齡的人在平臺上。我印象裡有一個姑娘,條也順,長得也漂亮,但沒有眉毛頭髮,冬天戴著個毛線帽子,還有一小孩六七歲,腦袋特別大,身體特別瘦。他們所有人,不管什麼年齡職業層次性別,身上的健康都被癌症踢走了,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所有人都走到了這一步,人生會留下什麼樣的遺憾?如果一個警察到了那一步,又會怎麼樣?

《三叉戟》劇照,陳建斌和董勇

我不太喜歡那種順著寫的東西,人物的弧光都是在正著走的,對我來說沒有嗨點。《三叉戟》這個故事,是在不斷反思,不斷回望,不斷失落但又對未來的微光抱以憧憬,那微光能照亮他們的世界,但如果沒有這點微光,所有的大幕都將拉下,世界都將變黑。 這是《三叉戟》的基調。我最後想傳達的是什麼?就是人活著,爭分奪秒,每一天都活好,別等老了再後悔浪費。

我覺得中年危機這事,把它放到中年,它就中年危機,其實危機感是一種人對於自己慢慢喪失的東西的一種焦慮,人總是存在著持續的危機感。當咱們離開學校的時候,失去了學校的呵護、學校裡的榮譽,走上工作崗位那也是很有危機感的一種情景。然後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一切跟你原本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你又會經歷下一個危機。危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覺得並不是從50歲或者從40歲,危機對一個人來說是無時無刻的,危機的與時俱增並不是由於年齡,而是因人而異,有的人他希望生活安穩順其自然,他的危機感會少一點,有的人他一直都在往前跑,他的危機感就會與日俱增。但我覺得從警察來說,他們的危機感會比別的職業要強很多。

警察故事寫的是人,既然寫的人你就要把人琢磨透,實際上小說的種子完全是人。人身上的功能性不該大於他們的性格和情感。比如《三叉戟》裡小呂是計算機專家,但我們著重的點,不是「計算機專家」這個功能性標籤,而是「三叉戟的徒弟」、「烈士子女」這些有人情味的社會關係,然後同時他有那麼一點計算機的技能。

編劇史建全老師說過一句話,要下苦力氣幹笨活,才是編劇。為什麼要投機取巧?找那麼幾個人,一個人幾天就能寫出兩集,劇裡每個人都是推動案件的工具,這樣多好寫,說實話如果照這種方式寫劇本,《三叉戟》的劇本可能兩三月就能完成。我們下的都是苦功夫,寫人實際上是最苦的,以人物性格帶出他們的臺詞動作,變成視聽語言,這個才是苦活。

實際上,在陳建斌他們已經開始拍攝的時候,我覺得後邊的「勁」還不夠,於是我加入了大量公安人才用的語言。其實《三叉戟》輕鬆外表下包裹的是非常嚴肅的話題。這裡面郭局跟他們交流時,他們仨教徒弟時,仨人正經的時候,永遠不是插科打諢,不在嬉笑怒罵,而是有很多走心的表達。這是我的私心。

警察是什麼?中國警察的信仰是什麼?警察的真實工作生活狀況是怎樣?其實在這麼多公安劇裡邊,幾乎沒有體現。他們體現的只不過是中國警察變成漫威英雄,飛簷走壁去抓特別傻的壞人。我特別希望別人知道警察的生活是什麼,警察的狀態是什麼,他們心裡有沒有信仰,他們的初心是什麼,他們曾經的誓言是不是在歲月的流失中越來越稀薄了?所以會建立好多的情境,給他們機會去表達,但我沒想到的一點是,這樣的表達,能讓我看到好多彈幕覺得特別燃,特別感動。 我覺得這就完成了我的創作初衷:通過這部電視劇,讓成千上萬的人看懂警察是什麼。

《三叉戟》劇照

如果現在讓我再寫一遍《三叉戟》,我寫的肯定不一樣,不會那麼極致了。這部小說是我36歲的時候寫的,那時候我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和現在不一樣。我寫的每個人物都是極致的,要麼就是很極致絕對的人物關係。那時候我就是想把事做到極致。

現在我不是那樣看世界了。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非成功即失敗,許多事如果追求極致,往往不會有最好的結果。我非得成功嗎?前五名跟第一名沒有區別的,第一名獲得成功以後,反而可能對你未來的人生有不好的影響,因為你再也超越不了自己了。好多老編劇,老作家都是:成功即一輩子的失敗,之後再也寫不出好東西了。

《三叉戟》小說裡仨人都是很極致的性格,花姐也是極端性格,然後小雪、小青、彪子也是極端命運。 現在去看,我36歲寫的《三叉戟》,我是不滿意的,但在當年,我做到了我想呈現的效果。人有各種階段,我覺得寫小說的好處,就是我可以在各種年齡段留下我自己人生的烙印。

遇到瓶頸,是創作中的常態。我覺得瓶頸是對我來說特別嗨的一個事兒。我寫小說一直在遇到瓶頸,我現在寫到第16本了,遇見七八個瓶頸了。每次遇見的瓶頸,就是你拋棄過去的寫作方法和習慣的機會。 我自己反思,原來的創作方式覺得膩了,那就去突破這個階段,可能我就又會進入一個新的創作領域。所以我覺得瓶頸對於我來說,就跟以前在一線辦案一樣,領導交給我一個特別難的案子,那我會特別開心,特別有挑戰欲。

你要能把別人覺得艱難的事,做成自己特別喜歡的事,這就特別幸福了。我不想被中年危機所吞噬,為了工作而工作,用生命去換取生存。寫作是個突破口,我所有的生活和工作,我跟所有人的接觸,我自己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是我寫作的素材。 這是多好的事情,又能總結自己的生活,又能留下自己生活跟思考的軌跡,還能打開更多窗戶,結識更多朋友,體驗更多故事,我覺得特別好,沒覺得苦。

《三叉戟》劇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三叉戟》:原作者呂錚的「親兒子」,小呂
    《三叉戟》是由軍旅作家呂錚創作的一部小說,後來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由陳建斌等一眾老戲骨主演,口碑極佳。相信很多觀眾都和我一樣對劇中的一個年輕人有很深刻的印象,他叫「呂徵」,是三叉戟們口中的愛徒小呂,也堪稱是作者呂錚的「親兒子」。人設討喜說實話,一開始對於劇中這位小呂,我是有些反感的。
  • 人物 呂錚:越是做警察的 越相信社會有光
    待這些「種子」破土發芽,或開為迷人的鮮花,或成長為參天大樹,最終就形成了呂錚龐大而深邃的「警察世界」。呂錚說自己是業餘作者,業餘寫作了20年,而他的主業是令他驕傲的經偵警察。呂錚的第15本小說《三叉戟之縱橫四海》近日剛由鳳凰聯動出版,作為影視圈的「寵兒」,《三叉戟之縱橫四海》還沒出版時,影視版權已被搶購。呂錚寫《三叉戟之縱橫四海》的激情來自於之前自己的小說《三叉戟》。
  • 電視劇《三叉戟》是根據什麼小說改編的 大結局是什麼?
    原標題:劉海波談《三叉戟》:首先是人,然後才是發生在人身上的事  由馬珂擔任製片人,劉海波執導,沈嶸、呂錚擔任編劇的公安題材電視劇《三叉戟》正在熱播,該劇根據作家呂錚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三位曾經叱吒警界、被稱為「三叉戟」的人民警察,在退休之前熱血不減,面對新型犯罪,齊心合力創新偵破手段,最終一舉擊破金融犯罪集團的故事。
  • 電視劇《三叉戟》火了,原著作者講述北京警察故事
    《三叉戟之縱橫四海》呂錚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近日,呂錚出版了《三叉戟》的前傳《三叉戟之縱橫四海》,敘述了三位老警察「大背頭」崔鐵軍、「大棍子」徐國柱、「大噴子」潘江海年輕時候的故事。電視劇《三叉戟》的成功引發了觀眾期待,目前,呂錚正在和老搭檔沈嶸一起改編《三叉戟之縱橫四海》電視劇劇本。
  • 三叉戟小說結局是什麼揭秘 大棍子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三叉戟》這部劇一開播就引起無數網友的關注,它根據公安作家呂錚的同名小說改編,但在原著小說中,三叉戟的結局並不好。在故事最後,大背頭崔鐵軍成功抓獲黃有發,功成身退,在兩個月後正式退休;大棍子徐國柱在與小青的決鬥中,因為體力與武器都不如小青,最終被小青殺害,壯烈犧牲。
  • 三叉戟大結局,大棍子的退休年齡合理嗎?
    《三叉戟》大結局。大棍子挨了小青一刀,失血過多有成植物人的風險。劇中有一處不太合理,大棍子才46歲,應該正是當打之年啊?看到最後兩集,按套路講,肯定他們三個人裡得有一個人受傷,這才顯得人性的光輝和偉大,結果是大棍子挨了一刀。
  • 電視劇《三叉戟》:是小呂如三叉戟的願,還是三叉戟如小呂的願?
    小呂,父親在自己童年時被罪犯打死,所以小呂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個抓罪犯的警察。後來經過不懈的努力還真的成了一個經偵警察。收歸在田隊麾下。但是在一次拉肚子中,他把年滿退休的老夏給害死了。這事可不得了。老夏是三叉戟能夠成團出道的重要人物,三叉戟視老夏為親兄弟。美其名曰可以把後背交給對方的人。老三位坐不住了,執意要加入到殺害老夏的案子。
  • 《三叉戟》的故事講述了大背頭,大棍子和大噴霧的故事,前浪還在
    《三叉戟》的故事講述了大背頭,大棍子和大噴霧的故事,前浪還在《三叉戟》由天馬成像膠片製作,由劉海波導演,陳建斌、董勇、郝平、何杜娟、徐紹瑛、胡可、王驍、巫剛、翟小興、丁勇岱,和陶紅、趙子琪、侯巖松。該劇以公安作家呂錚的同名小說為藍本,講述了三位老警察曾經叱吒風雲攜手創新偵查手段,最終粉碎金融犯罪團夥的故事。這是一部神奇的電視連續劇,老男人的魅力充分展現,是福利的大叔控的時間了,看完演員配置,平均年齡50歲的學生終於告別了流奶油的甜味,如果你想讓硬漢有硬漢,你需要足智多謀有智謀,再加上一點搞笑,都是老炮兒出山的中年搞笑版!
  • 電影《三叉戟》重拳出擊,「大棍子」姜武帶你追擊驚天大案!-全球...
    12月9日,由高群書執導的電影《三叉戟》曝光了首款海報,左上角配文「幹就完了!」和畫面上深刻的拳頭印,透露出影片滿滿的硬漢氣息。特別推薦;原著作者呂錚用「又燃又激動又炸裂」形容該片。到底有多爽多炸裂,通過預告片可感一二??
  • 《三叉戟》熱播:解碼公安影視創作的「三味真火」
    真角色詮釋人民警察使命擔當過去,一些公安影視作品片面追求複雜的人物關係,塑造所謂的人物個性,違背警察紀律底線和社會常理認知。一味追求英雄主義的誇張呈現,使得警察形象嚴重失真。《三叉戟》的創作緊扣當下,「回歸人本」。
  • 陳建斌:《三叉戟》大背頭極像《老人與海》中的老人
    同類題材的影視劇作品中,主角警察形象常常會面對「法」與「情」的抉擇,理性與感性的博弈,《三叉戟》中的崔建軍也不例外。陳建斌說,「三叉戟」中的大棍子是個真正感性的人,大噴子是真正理性的人,在三人中能將理性和感性平衡得最好的正是大背頭崔鐵軍,「他有理性也有感性,所以他才可以成為首腦帶領他們一起往前走。」
  • 《三叉戟》花姐背景有多神秘連黑道董虎都怕他徐國柱也為之著迷
    《三叉戟》是以公安作家呂錚同名小說為基礎改編, 被稱為「三叉戟」的崔鐵軍(陳建斌飾演)、徐國柱(董勇飾演)和潘江海(郝平飾演)三名老警察,在退居二線時遭遇一起重大洗錢案件。三叉戟重新面對20年前的對手,並受到了各種力量的挑戰。
  • 三叉戟大結局:靠髮型黃有發被抓 大棍子出院 三叉戟重聚
    今天,三叉戟大結局來了,昨天看預告,大棍子和小青交鋒的時候,大棍子挨了一刀,很多人猜測大棍子犧牲了。其實不是的,大棍子雖重傷,但很快出院了,最後三叉戟重聚,開啟新的徵程。在三叉戟大結局中,陳建斌飾演的「大背頭」為了抓住丁勇岱飾演的黃有發,上演了燒腦的一幕。如果硬拼,有髮帶兩個手下,是三個人,不好抓,但由於手下沒見過黃有發,所以只能智取。「大背頭」說他也叫黃有發,接著就在兩個手下面前上演了一出「真假黃有發」的戲碼。
  • 《三叉戟》郭局暗戳戳給三叉戟下絆子 抓住其軟肋卻因盲目自信毀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叉戟》郭局暗戳戳給三叉戟下絆子 抓住其軟肋卻因盲目自信毀於一旦 不難發現,最近兩年國產破案片在市場上的佔比越來越小,受眾也越來越少。但這個現象並不代表大家不喜歡這類電視劇,恰恰相反,很多人都對這類片子很感興趣,且抱有很大期望。
  • 《三叉戟》:in平凡的意思是每個人大的英雄主義
    自從《餘罪》、《白夜追兇》、《重生》等電視劇在網絡上熱播以來,又有一部警劇《三叉戟》即將播出,由公安部聯合拍攝,不可避免地期待將誕生,在演員名單上有陳建斌和其他有實力的團體,他們用高質量的作品來做口碑「老戲骨」,既然「小鮮肉」正在刷屏,還有什麼平添值得一看。
  • 影視與法律|電視劇《三叉戟》中的人格權
    6 月 23 日,由公安作家呂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三叉戟》完美收官,獲得口碑收視雙豐收。該劇講述了號稱 「 三叉戟 」 ( 「 大背頭 」 崔鐵軍、 「 大棍子 」 徐國柱、 「 大噴子 」 潘江海)的三位臨近退休的警察,因老同事夏春生的犧牲又重聚一起再次聯手查案的故事。
  • 老式的刑偵劇《三叉戟》充滿了熟悉的簡單和生活的溫暖
    這裡「老」更多我們來談談-《三叉戟》一、觀眾對《三叉戟》的感知之前,這齣戲剛剛結束,可以看出《三叉戟》符合我們對現實刑事偵查的認同感,該劇既有警察偵查的懸疑設計和緊張的破案細節,又將普通人完全在一起的警察和生活細節以輕鬆、放鬆的方式粘貼,《三叉戟》就像我們生活中的故事警察的血淚人生故事
  • 《三叉戟》裡的兩個女配角,小雪拖累死董虎,夏靜怡成全劇關鍵
    《三叉戟》裡的兩個女配,小雪害死董虎,夏靜怡把所有人拖下了水文|閒雲電視劇《三叉戟》眼看著要到高潮,前期鋪墊的角色和情節,開始爆發,當多條線索產生交集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劇情大碰撞,該來的要來了。第34集,董虎下線,算是《三叉戟》高潮的一個小預演。翟小興飾演的董虎,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但是一貫不喜歡跟警察打交道的他,因為這個破原則,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他可能到死才明白,為什麼小青會一直針對他。
  • 沒有高大全人設,故事真實《三叉戟》被贊接地氣
    中新網6月19日電 公安劇《三叉戟》正在熱播,該劇以"接地氣"的方式聚焦中年警察使命擔當,引發熱議。目前,該劇在豆瓣評分8.3分。劇照和以往公安劇裡主角人設近乎完美不同,《三叉戟》中,崔鐵軍、徐國柱、潘江海三人身在一線,不止一次面臨誘惑和考驗。崔鐵軍發現靜怡被黃有發洗腦利用,她是否知法犯法?該如何向老夏交代?徐國柱虧欠花姐良多,如果花姐利用這份信任瞞天過海,與董虎假戲真做涉案販毒怎麼辦?警察的工資對比巨額醫療費簡直是杯水車薪,如果女兒的手術資金跟不上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