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有意視而不見,否則,作為父母的您一定會注意到:出於天然的好奇,孩子從3歲起就會陸續提出與性相關的問題;到青春期,孩子更會爆發山崩地裂的性生理變化和性心理動蕩。
然而,性在中國是一個敏感話題。性教育在絕大多數家庭和學校仍然缺位。
在性教育專家方剛開辦的國內首個性教育夏令營上,我們發現,中國家長對性教育普遍存在著這樣的解讀:「孩子太小,不需要知道」「孩子長大了自然會知道」「孩子本來不知道,告訴他們反而讓他們學壞了」……
性教育真的會讓孩子學壞嗎?事實上,不給孩子恰當的性教育才更可怕!因為那樣孩子對性知識的渴求不得不訴諸於網絡、書刊、音像製品,而這些難以分辨和把控的渠道,正在把孩子對性的認識拉向深淵。
權威調查顯示:性問題已成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國青少年犯罪中30%是性犯罪,80%以上的少年犯在「犯事」前接觸過含有暴力、色情內容的網絡、書刊和音像製品。
今天,隨處可見的性信息讓孩子毫無準備地知道了「怎麼做」,卻不知道應該「何時做」「和誰做」。性作為可以給人帶來幸福快樂的事,卻成了很多懵懂孩子一生的傷害。作為父母的我們,如果再不和網際網路搶孩子,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被「性」傷害、教壞的人!
保護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搶先和他們談性!父母們,接受性教育的挑戰吧,別再自欺欺人,錯失良機!
專家支持 |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方剛 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著名性學家,性教育專家
關於「性教育」的數據
2010年5月,國務院婦女兒童辦公室、聯合國人口基金、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聯合發布了第一次中國青少年生殖健康調查報告。該調查歷時兩年,針對全國1.64億15~24歲的未婚青少年進行,結果顯示:
22.4%的未婚青少年有過性行為;51.2%在首次發生性行為時未採取任何避孕措施;20%以上有婚前性行為的女孩曾非意願妊娠;91%的非意願妊娠訴諸流產;僅僅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確的生殖健康知識;僅有14.4%的未婚青少年具有正確的愛滋病預防知識。性教育現狀令人堪憂。
相比之下,在性教育中先行一步的國家卻已經取得巨大收效:
瑞典 從幼兒園開始到高中有一套完整的性教育體系。自1976年開始,瑞典少女妊娠和人工流產數字明顯下降,「未婚母親家庭」幾乎消失。1991年~1996年的5年間,15~19歲青年的愛滋病感染率下降了32.4%,淋病和梅毒的感染也分別下降了65.8%和55.9%。
烏幹達 15歲~19歲的青少年1991年愛滋病感染率為38%,1998年下降到7.3%。在目前愛滋病向全球蔓延並以幾何數字遞增時,烏幹達何以在短短幾年內控制了局面,答案是對兒童進行了性教育。
那些關於「性」的迷失和解讀
儘管性教育的重要性一再被強調,在中國的文化環境下,家長仍然恥於和孩子談性。2014年,著名教育家孫雲曉和作家張引墨共同再版了《藏在書包裡的玫瑰—校園性問題訪談實錄》一書。這是中國第一部中學生性問題訪談實錄。書中記錄了10餘個在「性」中迷失的青少年的成長故事,其中涉及在黃色信息誘導下偷嘗禁果,少女懷孕、墮胎,因性問題輟學等許多觸目驚心的案例。這本書在2004年出版時,曾引發讀者對青少年性問題的大討論,許多面臨同樣困惑的青少年將此書視為重要的性教育讀本。10年過去了,作者對部分曾經記錄過的少男少女進行了回訪,大部分人長大後對過早發生的性行為以及由此所受到的傷害感到後悔。這也是本書再版的意義。
儘管今天的孩子可能不會再像10年前一樣,相信自己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但孩子們仍然不知道,在面對性壓力、性誘惑、性謊言、性暴力時,如何自我控制,如何自我保護,如何區分性與愛。性的認識和觀念誤區至今普遍存在。
下面,我們就從書中選取幾個案例,聯繫當下的現實進行分析,為天下父母和教育者了解、關愛、幫助自己的孩子提供參照。
No.1
孩子在問:當欲望蠢蠢欲動、性信息唾手可得,誰來教我們控制和分辨?
講述者 | 李梅、孫杉 採訪者 | 張引墨 整理 | 劉暢
女孩李梅:
小時候,父母總是苦口婆心地督促我好好學習,性教育方面卻是空白。初二的一天,父母不在家,我偷偷看了一個禁片,真正了解了性的秘密,當時非常吃驚。
高考前兩個月,我和當時的男朋友發生了性關係。他經驗比我多,平時會看黃片,為做那件事,勸過我好幾次。他長得很帥,當時我倆感情也特別好,所以我就答應了。完事後第二天再在學校見到他,就覺得特別彆扭,仿佛別人已經發現了,我坐在班裡已經和別人不一樣了,心理壓力特別大。在這種情況下,學習一直名列前茅的我高考落榜了。
回想起來很後悔,當時我想得太少,好奇心卻太重,如果家長能早點進行性教育就好了。
男孩孫杉:
我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對女孩子感興趣,到了初中,一下課,我們一大幫男生就全跑到教室外面去,每個課間都在談論性。雖然小,根本談不明白,但加上些「葷段子」,覺得特逗。
從初一到高一,我獲取性知識的渠道一直是黃色光碟。因為經常看卻不能做,很想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躍躍欲試。到了高三,經過我多次說服,女朋友終於同意和我一起「實踐」了。我是頭腦發熱,而她也是因為好奇。
性在青春期就像餓了要吃飯一樣,你好像根本阻止不了。其實非常需要溝通和引導,從科學的角度讓我們知道這件事。一件事如果經常講就不會成為事了。如果你從來不和他說,而突然有一天他發現這件事很美好,那他當然想去做。
專家在說:別讓黃色網站成為孩子唯一的性教材!
孩子們全都把黃色網站、黃色光碟當作性教育的教材,這是孩子們的悲哀,也是性教育的悲哀!其實孩子們非常渴望從親近的父母那裡獲得性教育。一些家長認為公開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會造成鼓勵的假象,造成青少年性行為增多,因此對性避而不談。事實卻相反。以荷蘭為例:荷蘭孩子6歲就已開始接受性教育,父母會在餐桌上公開和孩子討論這方面的話題。儘管荷蘭規定12歲以上的青少年可以合法地發生性行為,但在歐洲國家中,荷蘭青少年未婚懷孕的比率是最低的,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平均年齡也晚於英國。事實證明,對青少年甚至兒童開展早期性教育,不僅不會導致性亂,相反可以幫助青少年對性有正確的認識。
No.2
孩子在問:性可以換取溫暖和愛嗎?
講述者 | 縈縈 採訪者 | 張引墨 整理 | 劉暢
高中時,我和輔導老師約會,並和他發生了性行為,究其原因,我是希望通過性,從成年人那裡獲取溫暖。
我7歲時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再婚。從此,我變得孤僻,和父母的關係變得疏離。
上高中時我認識了他,我們學校攝影小組的輔導老師,只教過我們一個月。他31歲,離了婚。平時上課時我就知道他喜歡我,我也喜歡年齡比我大的男人,他們會讓我有依靠感,覺得溫暖吧。
那年元旦前,我在學校聯歡晚會上喝醉了,給他打電話,他開車把我帶到了他家,從那,我們開始有了性關係。
和他交往的9個月17天,我經常覺得自己就像一隻「雞」,我對他的情況一無所知,見面只是做愛。一次我去他那裡,發現他還帶別的女孩子回來住,我很痛苦,提出了分手。他對我的定位是情人,我卻太認真了,以男朋友的標準要求他,希望他愛我。大人騙小孩太容易了。
這段經歷對我影響特別大,讓我覺得愛情沒那麼真誠、高貴了,我知道了男人的目的是什麼,我開始和他們玩感情遊戲。但是我內心抑鬱得不能承受,甚至想找心理醫生。說到底,我只是懷念他抱我時的溫暖。
專家在說:性不等於愛!孩子,要對性負責!
縈縈的經歷代表了許多少男少女對性的誤解,以為性可以和愛畫等號,以為通過性可以獲取愛。一些好色之徒正是利用了孩子的誤解騙取他們的感情和身體。正常說來,一對戀人從相知相愛到激情性交,會使他們更加珍惜和愛護對方,更堅定地履行自己的責任,希望永不分離。縈縈經過9個多月的「戀愛」後,不但選擇了分手,竟然還覺得自己卑賤如「雞」,這告訴了我們什麼?對於人類而言,性不僅僅是一種生理活動,它還涉及性觀念和性道德。作為家長和教育者,我們必須告訴孩子,性應該是負責任的,要對對方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包括情感上的負責,也包括安全性的負責。縈縈和男老師僅有過一個月的師生關係,且只是「彼此有點喜歡」,就發生性關係,是對自己很不負責任的選擇。這樣缺乏責任感的性生活讓縈縈惶恐不安,因為這與她心目中的愛情相去甚遠,於是她總是感到受傷。在談到性關係時,縈縈反覆提到一個詞「溫暖」。可以看出,縈縈的情感支持系統是很脆弱的,親情和性教育的雙重缺乏,使她誤用性的方式在成年男人的懷抱裡獲取溫暖,最終令她活在黑暗中痛不欲生。
No.3
孩子在問:性是羞恥的嗎?失去處子之身就不再純潔了嗎?
講述者 | 海礫 採訪者 | 張引墨 整理 | 劉暢
我初二正式交男朋友,高三發生性行為,整個過程中給我壓力最大的是對身體的無知和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
雖然初中開始就談了不少戀愛,但真正投入,是高二時遇到了CAMEL。他是一個非常好的男孩兒,我們倆都是第一次這麼認真地談戀愛,對對方都特別珍惜,第一次說我愛你,第一次接吻都很鄭重。
我倆商量過,做愛要等在一起兩年後,也就是等我成年以後,可是好多事都是控制不住的。每次我躺在那兒,CAMEL都會把他的大外套鋪在我身子底下,我便明白他的用意了。
這件事發生之前,我就覺得是把最珍貴的東西給了這個人。發生以後,我們的感情陡然變得緊張起來,因為我認為我把最重要的東西給了你,你就要負責任。不論我怎麼發脾氣,怎麼不對,你都必須忍,否則就是你不仁義、不道德。所以會非常較勁,好多事情就變得越來越沉重,我們的感情也最終斷送在這上面。
其實性應該是件幸福的事,而不是給你帶來一種喪失感,一種毀滅感。若我當時能像現在這樣看待問題,我不會失去CAMEL,失去我喜歡的人。這段經歷讓我明白,人必須為自己負責,當你沒有愛自己、為自己負責時,性就只能成為一種傷害。
專家在說:
性是美好的,孩子需要在這件事上學會真正的自主
很多青少年一方面抵禦不住性的誘惑,一方面又被「處女情結」所困。一層處女膜,在生理上發生的影響微乎其微,卻會在心理上給人帶來沉重的負擔。海礫認為拿走她處女之身的人必須無條件容忍她,對她負責,結果給一段美好的愛情增添了不必要的壓力。還有更多的孩子,因為無法驅除內心的「處女情結」,認為好女孩必須「守貞」,而一旦「失貞」就不再純潔了,就可以自暴自棄、自我放縱了。「處女情結」代表的是一種不會對自己負責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把性定義為神秘而齷齪的。其實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你的身體,包括性器官都是美好的,性也是美好的;你的身體只屬於你自己,你可以自主決定怎麼使用它,但你要認真想好了再做;性愛是在兩個平等互愛的人之間發生的,並不存在一個掠奪者和一個喪失者;雙方都必須首先了解自己、珍惜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性的前提,也是愛的前提。
作為父母和教育者,我們不能武斷地命令孩子「拒絕婚前性行為」,更不能給孩子灌輸「性是可怕的、下流的」這樣的錯誤觀念。性教育要做的不是嚴防死守,而是培養孩子對性的積極認識和自主、自控能力。
讀者朋友,你是否意識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了呢?你是否已經迫切想知道性教育該怎麼做?
通過上面的故事我們發現,孩子的性問題雖然爆發在青春期,卻埋伏在青春期以前。如果我們的性教育不缺乏、不遲到,孩子們的困惑和痛楚就是可以避免的。好的性教育應該從童年開始,循序漸進,伴隨孩子成長的全過程。
青春期以前的性教育
1.兩性生理結構說明—
5歲左右,就可以通過裸體畫等對孩子說明兩性不同的身體構造,不要避諱使用「陰莖」「陰道」等科學名稱,讓孩子從一開始就認同,兩性的生理構造儘管不同但都是正常的。
2.對性交、生殖過程的科學講解—
8歲左右,就要讓孩子了解人類生命周期的各個主要階段,包括生殖、生長發育等。
3.對發育過程中的月經、遺精、手淫等現象的告知和尊重—
儘管一般認為是11~12歲,但事實上孩子們進入青春期的年齡正在提前,一些女孩9歲左右就開始了青春期發育。這時必須開誠布公地告訴孩子青春期所帶來的各種生理和心理變化,以及什麼叫月經、遺精、受精等。還要告訴孩子,自慰是正常的,安全範圍內的自慰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性交則必須等身體、心靈成熟後,且擁有清晰的自我了解、找到真正相愛的人之後再發生。
給青春期孩子的一封信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向孩子解釋清楚「怎麼做」很重要。進入青春期以後,告訴孩子「何時做」「和誰做」才是真正教會他們不被性傷害、不被性教壞的重要的事。如果你的孩子正面臨青春期的戀愛和性,而你不知道怎麼輔導他(她),下面是一封媽媽寫給女兒的信,很好地談到了性和愛的關係,值得借鑑。
愛和性之間到底有多遠?
親愛的女兒:
我知道愛情是一個很私人的東西,只有當事人才能了解、體會個中的滋味,在你的愛情故事中,我這個做母親的只能算是個局外人,但我還是不得不告訴你一些道理,一些有關愛情和性的道理。
不錯,愛一個人就意味著奉獻而不是索取。但是,什麼是真正的愛呢?
我覺得真正的愛情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愛一個人很幸福,但如果你愛的人不愛你,你的愛也許對他(她)來說就是負擔;被愛也很幸福,但如果愛你的人不是你所愛的,那這幸福就是摻了水的酒,失去了原本應該有的香醇和濃度。所以,託爾斯泰說:「被你愛的人所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如果你愛的人不愛你,那麼你對他的奉獻就應該是遠離他,給他一個舒暢的空間;如果愛你的人你不愛,那就遠離他,不要給他希望,免得他日後更加絕望。
如果你試圖用性去吸引你所愛的人,如果那人不愛你,如果不幸他又恰巧是個好色之徒,那你等於是給他一個佔有你然後輕視你的機會;如果有幸他是正人君子,那麼你的大膽奉獻會讓他誤以為你是個輕薄之人,他會對你退避三舍。
女兒,聽媽媽說了這麼多,不知你有何感想。你也許會說:「如果兩個人真正相愛,那性也就不成問題了吧?」那麼,我就要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如果一個男孩真的愛你,他真的想娶你,他肯定會尊重你愛護你的。因為愛的最高境界不是佔有,而是尊重和愛護。」
我的女兒,你應該明白,性不應該成為保全愛情的犧牲品,而應該是愛情的結果。
讓孩子和你一起做個承諾
當你和孩子之間有了坦誠、寬鬆的溝通氣氛,你已經對孩子進行了循序漸進的性教育,並且確保孩子理解了你的良好用意,不妨在最後和孩子籤訂一份「性行為承諾書」,共同約束孩子的性行為,保護孩子不受性傷害。
性行為承諾書
我保證在籤訂此協議時,理解協議中的每一句話並同意其中所有條款。
孩子同意以下條款:
1.我願意等待身體成熟、心靈成熟後再發生性關係。
2.我願意等待找到一個真正愛我、我也愛他(她)的人之後再發生性關係。
3.真正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了解上。我不會和一個我沒有完全了解的人(對方也沒有完全了解我的情況下)發生性關係。
4.如果我愛的人提出性要求,而我不願意,我知道該這麼回答:
5.我知道性不是商品,不能用來買賣,也不能用來賄賂、挽留他人。
6.我知道我有任何疑問,都可以找爸爸媽媽商量。
7.如果我被脅迫或者受到性傷害,我會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並商量對策。
孩子籤名
家長同意如下條款:
1.在任何時候,只要你有疑問,都可以來找我談,我不會敷衍了事,也不會追問不休。
2.如果你受到脅迫或者性傷害,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我會去接你。
3.如果你不想說,我不會問任何問題。
4.關於此事如何處理,我會跟你商量後再作決定。
家長籤名
和孩子一起面對「性」的5個問題
1.孩子在網上看黃片,怎麼辦?
最簡單的方法是,不要把電腦放在孩子的房間,放在客廳或家長的臥室。同時,千萬不要責罵孩子。可以從這件事切入,給孩子講講正確的性知識,告訴他們,黃片中表現的性行為是有所誇張和偏離的。
2.孩子早戀了,怎麼辦?
青春期對異性有好感是很正常的。可以和孩子談談他們的大腦、情緒和身體變化,讓他們知道,在青春期作決定可能很輕率。青春期是在為成年期做準備,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知道「我」是誰,才能知道「我」到底愛誰。
3.孩子手淫怎麼辦?
性是與生俱來、自然的事,告訴孩子:「這種痒痒的感覺是每個人都有的,是在為將來做準備。若是不理睬這種感覺,它很快就會過去。所以,每次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告訴媽媽,我們出去玩一會兒,然後回來的時候再告訴媽媽,它消失了沒有,好嗎?」千萬不要讓孩子對此產生羞恥感。這種性心理的壓抑比手淫本身對孩子的傷害要大得多。
4.如果孩子說他喜歡上誰誰,也想做愛,怎麼辦?
孩子跟你這麼說是信任你的表現,千萬不要因此斥責他。告訴他,如果產生衝動,這是性慾在尋求滿足的信號。但性慾這種力量不是一定要用做愛才能解決。他還可以做很多事情來轉化這種能量,比如唱歌、畫畫、寫詩。
5.如何培養孩子的性自制力?
鍛鍊孩子的自制力,首先要告訴他們,欲望是種很棒的東西、很大的能量。
沒有性,就沒有人類,正是性慾這種力量在不斷推動人類生兒育女。但是性慾也需要引導,長大正意味著學會如何控制和引導欲望。
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從食慾入手,幫孩子理解欲望所包含的能量。可以在孩子很餓時讓他體會和描述「餓」的程度,讓孩子感受到食慾是一種很難控制的能量。只要孩子能抑制「吃」的欲望幾分鐘,就要表揚孩子控制欲望的堅強意志,同時可以問孩子:「你能不能用這種能量做點事情?」如果孩子回答:「我想用它吃東西。」你就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但是既然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們用它來編首歌怎麼樣?」如果孩子同意了你的提議,對孩子的努力表示讚賞。
對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以此類推,教孩子將欲望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如果孩子能把欲望和能量視為通向金錢和財富的橋梁,他們就會有自我約束的動力。長此以往,孩子自然能把學到的技巧運用到性慾的轉化上,不會一到青春期就在性慾中迷失。
本刊觀點
性教育,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教育孩子成為對性負責的人是父母和教育者的責任。我們不僅要教孩子不要有過早的性行為,而且還要找到恰當的語言,告訴孩子,性不是一時的滿足或讓自己被人喜歡的途徑。性牽涉到成熟、了解、責任、判斷種種內容。如果我們能夠教會孩子道德地、負責地去引導身體裡萌發的性能量,該有多好啊!
別再遮遮掩掩,讓性教育走到陽光下,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至於在黑暗中受傷,為成長付出慘痛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