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並不包容。
本來昨天說今天寫一篇關於不同年齡段孩子性教育的文章,但是因為昨天寫的文章被大多平臺斃掉,原因是尺度大,內容低俗。
但後來經過申訴,有的平臺恢復了推薦。對此,我很欣慰。因為關於性QF這些話題,光報導是沒用的,它只能起到傳播作用,要解決問題,就得從本質出發,正確的看待性,並且教育。
我在做自媒體的時候,有朋友建議過我文章的類型,大多都是迎合現在年輕人的閱讀喜好。但文字最大的作用,就是傳播,對於一個寫手來說,文字就是記錄你眼中的世界,你看到的明明是灰色,卻要強制塗鴉變成彩色,這不見得是好事。
我前兩天寫過一篇文章,叫《你不自私,你會說我自私嗎?》,同樣,低俗的不是性,而是那些認為性低俗的人的思想。
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的太可怕了。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時候才是接受性教育的最佳時間呢?巴甫洛夫說:嬰兒從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當然,最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性教育又區別於其他教育,所以了解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最佳時間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小的時候,總會問大人一個問題,自己是哪兒來的。大多數父母不知道怎麼去回答,就會說:你是充話費送的,垃圾桶撿來的等等。其實,我認為,這個時候,就是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最佳時間,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這個時候,是最好灌輸人的形成過程,以及孩子的性別觀念的。
舉個例子,當孩子問道自己是怎麼來的時候,可以用蘋果舉例,這麼回答他:
寶貝,你看啊,你呢,就像這個蘋果一樣,最初呢,它是一顆種子,埋到了土壤裡後呢,就開始生根、發芽、然後破土而出、開花、結果。這顆種子呢,只有爸爸有,媽媽的肚子是土壤,當爸爸的種子遇上了媽媽的土壤,種子就開始在媽媽的肚子裡生根、發芽,它有了心臟,慢慢的長出了眼睛、鼻子、耳朵、小手、小腳......長了足足9個月,然後你就破土而出啦,慢慢的、你開始會爬了、會走路了、會跑了,然後有一天,你也會開花、然後結果,就像爸爸一樣,有種子了(前提是孩子是個男孩,女孩的話,可以說:然後有一天,你也會開花、結果,就像媽媽一樣,有土壤了,可以讓種子生根發芽了)。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有性別觀念了,也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要小看這個小故事,它可以為以後的性教育埋下伏筆。
孩子上小學的時候,主要灌輸的性觀念是隱私和衛生。
這麼告訴他:寶貝,你知道最開始的時候,種子為什麼要埋在土壤裡嗎?因為外面有很多危險,只有埋在土壤裡,才能更好的得到保護。你這個地方呢(教孩子認識性QG)就是以後產生種子的地方(男孩。女孩子的話這麼說:你這個地方呢,就是以後讓種子生根發芽的地方),我們要保護好它,決不能讓除了爸爸媽媽以外的人看見。而且,我們要注意衛生,這樣,以後種子才會健康,結出來的蘋果才會更甜更大更漂亮(男孩。女孩的話這麼說:而且,我們要注意衛生,這樣,以后土壤才會更有營養,才會讓種子更好的生根發芽,結出來的蘋果才會更甜更大更漂亮)。所以呢,以後要配合爸爸媽媽好好洗澡,知道了嗎?
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是青春期、叛逆期,最容易犯錯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的知識面以及理解能力,是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正確的性觀念了。
當女孩來例假的時候,告訴她:寶貝,恭喜你啊,媽媽真為你開心,你已經跟媽媽一樣,有讓種子生根發芽的能力了,也就是說,你已經有生小寶寶的能力了。吶,寶貝,你覺得爸爸媽媽愛你嗎?那你愛爸爸媽媽嗎?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爸爸愛媽媽,媽媽也愛爸爸,所以你是爸爸媽媽愛情的果實,而且爸爸媽媽也有能力去保護你,讓你健康長大。所以呢,你更要好好保護自己,直到你自己確定你能保護好你的寶寶,且遇到那個想和他有愛情的果實的人。(青春期的女孩,最重要的性觀念是自愛。)
男孩子開始夢遺的時候,告訴他:兒子,這是件正常且光榮的事情,當時老爸也是這麼過來的,說明你已經長大了,已經有播種的能力了,這玩意兒就是你的種子。也就是說你已經有讓女孩兒懷孕的能力了。當初,爸爸遇見你媽媽的時候,為了更好的與她相配,爸爸努力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後來,就有了你。我們愛對方,也愛你。所以呢,你要尊重女孩子,因為沒有土壤,種子是不會生根發芽的。(青春期的男孩,最重要的性觀念是尊重。)
就寫這麼多,希望有孩子的你能從小讓他接受正確的性教育,希望沒有孩子的你對未來的寶寶充滿期待,也希望有童年陰影的你早日雲開見月。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