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放下一個人的好方法:21天效應法

2020-12-23 時光了了

-01-

王家衛拍的電影《東邪西毒》裡,最經典的一句臺詞就是:

你越想忘記一個人時,其實你越會記得他。人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以後每一日都是個新開始,你說多好。

這也是不少人的真情實感,覺得忘記一個人實在是太難了,你越是想要忘記對方,你和對方做過的事情,就會不斷在你腦子裡重複。

即便是你已經想不起對方的聲音和長相,你們一起經歷過的事情還是會給你難以忘懷的感覺。

要想徹底放下一個人,生拉硬拽的把對方扯出自己的回憶確實很難,但是你可以運用科學方法,合理且循序漸進的讓對方退出你的回憶。

當你不再主動去想念一個人的時候,自然你就徹底放下了,人生也就朝前走了。

這個方法就是——21天效應法,這是指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法。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02-

唐瑤就是這麼放下何東的,她和何東在一起七年了,正是談婚論嫁之際,何東卻因為生病身體狀況一落千丈。

唐瑤費神費力的照顧了何東幾個月,最終何東選擇不醫了,並且還和唐瑤分了手。

雖然唐瑤也明白何東是擔心他會耽誤自己,才執意分手,讓唐瑤好去另尋真愛,但唐瑤捨不得。

她和何東在一起這些年,何東用他的溫柔陪伴著唐瑤,他會包容唐瑤一切的小脾氣,也會在他們鬧矛盾時慢慢溝通。

何東把自己所有的耐心都給到了唐瑤身上,所以唐瑤放不下這段感情。

剛分手沒多久,何東是徹底離開了唐瑤。

唐瑤得知這個消息每天都以淚洗面,人前裝得再鎮定,一回到家就沒有了精神,這讓她父母很是擔心。

唐瑤也知道自己這樣不行,何東離開了,但是她的人生必須繼續下去,朋友給她推薦了21天效應法,她就試著去做了。

相關焦點

  • 婚外戀,想要有效忘記「一個人」,21天效應法,21天後,自然就放下了
    但這種感覺等一段時間之後,你又會覺得是可笑的,可悲的,一段美好的感情就此告一段落,有遺憾和失落,也有解脫和對未來生活的期待,那麼忘記一個人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呢? 想要有效忘記「一個人」,21天效應法,21天後,就放下了。
  • 21天效應
  • 21天效應與好習慣
    什麼是21天效應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據專家研究,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
  • 什麼是21天效應?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
  • 【漲姿勢】什麼是21天效應?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
  • 機務工作中的「21天效應」
    □張潔  行為心理學把一個人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行為或者想法。比如,你想跑步來減肥或者鍛鍊身體,1天~7天需要刻意提醒自己,7天~21天需要意識來提醒自己,堅持21天以後就養成習慣了。
  • 💔"含淚"進來教你有一個心理學方法 可以讓你徹底放下一個人
    導讀:之所以我們想要放下一個人是因為二人之間無法再建立起共同的聯繫相互不打擾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徹底放下一個人的過程是痛苦的 很多人也很難真正的忘掉一個人經常會有一些讀者 他們向我諮詢:「徹底放下一個人的方法?」
  • 「21天效應」助你養成好習慣
    中國航空旅遊網訊:(新疆飛機維修基地 張潔)行為心理學中,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行為或者想法。比如:你想跑步來減肥或者鍛鍊身體,1-7天需要刻意提醒自己,7-21天需要意識來提醒自己,堅持21天以後就養成習慣了。
  • 習慣養成的「21天效應」
    習慣養成的「21天效應」施施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女孩,父母開了一家物流公司,平時忙於公司事務,無暇顧及她的學習,即使有空,不是帶她上館子吃飯,就是帶著她出去玩耍,根本不過問功課。對於舊習慣的改變,不可能是一兩天就能夠做到的,家長如果配合學校改變施施已經形成的不良學習習慣,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才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21天效應對學校、家庭導學育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 【MBA百科】一個改變自己的21天效應。
    【MBA中國網訊】21天效應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 21天效應的產生原因 為什麼會發生21天效應呢?其主要原因是什麼?影響它的因素有哪些?
  • 經過21天訓練可以華麗轉身嗎?管理中的21天效應
    她的問題讓我聯想到自己的健身課也都會把21天做為一個周期,比如《21天燃脂訓練課》《21天吃出健康好身材》,還有很多訓練,比如背單詞、演講技巧、提升自信、情緒自控,也都會這樣規劃時間周期,我們和訓練老師溝通時,也會被告知,至少要21天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難道不能把課程壓縮成短短的幾次嗎?拒絕注水課,只講乾貨,那不是更節約時間嗎?
  • 如何能徹底的放下一個人?放下一段感情?
    想徹底放下真的不容易,如果你夠勇敢的話,可以把這段感情「冰凍"起來,然後用所有的精力來尋找自我,什麼時候你覺得開始找到、認識、接納自我了,再回去看那段感情,再決定是放下還是拿起來。「找回自己」!放不下的人,其實是用情太深(或者入戲太深)。忽然失去,心無所依。只能懷念,進而自欺。
  • 21天效應,養成可以受用終身的習慣
    好的習慣可以受用終身,就像每天堅持刷牙可以防止我們牙齒變壞,壞的習慣則會貽害終生,譬如吸菸等,如何改掉我們身上的壞習慣、保持那些好習慣?這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關於習慣的養成研究方面,行為心理學專家發現並認為一個人的新的習慣或者理念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
  • 「21天效應」,成人英語口語提升需要養成習慣!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21天效應正在被越來越多人的人應用於自我改造上來,我們可以養成很多良好的習慣,許多自覺改造自我的人,成功的應用21天效應改變自我,完善自我。這主要是應用在兩方面:一個是改造自己的理念,另外一個是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比如從人人為我理念改變為我為人人;從不能吃虧的理念到吃虧是福;改變自己行走和坐立的姿勢;改變言談舉止等。
  • 自建小區的「21天效應」
    行為心理學界曾提出理論:一個人的動作、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成為習慣,稱作「21天效應「。  孝感市永新路20號工行自建小區裡的「21天效應「如何產生?  這就要從高偉和他的鄰居並肩戰「疫「說起了。
  • 想要徹底放下一個人,最好的方法,無非是這「九個字」
    心動的瞬間會停滯在腦海,深愛的情誼會永存在心尖,當初愛的有多麼刻骨銘心,現在放下就有多麼痛徹心扉。有太多的痴情男女,遇見怦然心動的人,就再也放不下忘不了,即使分手多年,也未曾真正的走出來,內心深處的角落裡一直藏著那麼一個人。
  • 放下一個人的好辦法:不聯繫,不打擾
    愛一個人很容易,放下一個人卻很難。愛上一個人,或許只需要一眼,但是放下一個人,卻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其實,一段感情的結束,不代表兩人真的已經徹底結束,可能對對方還有念想,無法割捨。說分別容易,可要如何忘掉一個人呢?
  • 蔡格尼克效應|一個人對行為上癮的認知,決定了是否能過好這一生
    可是當放下手機的時候,那種負罪感又油然而生,高興過後接著就是更深的焦慮如此循環往復,一邊會抱怨自己的意志力不強,一邊又禁不住習慣的誘惑。耶魯大學學士,哈佛大學學士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有一種方法能有效的幫助行為上癮者徹底改掉上癮習慣,他把這個方法稱為改變習慣的黃金方法。
  • 三秒鐘測試你有沒有放下一個人
    聯繫方式和微信都狠下心刪掉了,這樣差不多應該算放下了吧……」後臺有位姑娘,給熊發了這樣一句看起來「挺沒底氣」的話。熊心想,其實這位女生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心裡的那個答案就已經浮現了吧:表面上做得決絕,但心裡還沒徹底放下。
  • 高中生翻書就睡,心理學家建議:用21天學習法橫掃倦意做回自己
    21天學習法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者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的想法、動作,如果重複二十一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想法或者動作。我國知名的成功學研究專家易發久提出,一個習慣的形成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7天。這個階段我們做事會比較「刻意、不自然」,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去做這件事情。第二個階段:7~21天。這個階段雖然還處在「刻意」,但是已經稍顯自然,腦子裡不用一直提醒自己去做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