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用戶培養「三板斧」:單點、裂變、當保姆

2020-12-13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公關之家,作者│七公子

2017年底,羅振宇在跨年大會上聲稱找到了一種更新的玩法:超級用戶思維。概念起源於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從流量思維到超級用戶思維的過程中,不關心有多少用戶,企業應更關心有多少超級用戶。

「他們是活生生的具體的用戶,他們是你的衣食父母,你還膽敢大大咧咧地把他們稱作是『流量』」?羅胖的聲音猶在耳邊,振聾發聵。網際網路則集體進入了「增長焦慮」時代。是啊,人口紅利消失,流量時代結束,能夠做的就只有「激活留存用戶」了,超級用戶思維佔領市場營銷理論的主陣地。

生存對於企業來說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信奉商業達爾文主義的企業家,會通過各種商業手段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其中不僅僅是合作和競爭,有時候可能是直接毀滅對手。能夠直接毀滅對手,能力自然比對手高出很多等級。這時候,合作的成本遠高於毀滅。就像打死一隻蚊子的成本,要遠遠低於和蚊子進行溝通對話。「毀滅你,與你何幹?」

所以,勢弱的一方為了保證自己不被「收割」,培養超級用戶是唯一的救命稻草。就像蚊子滅絕如果會導致生態系統崩潰,那蚊子就不會被打死。

恪守「二八定律」,甄選超級用戶種子

有一個送命題:你和老婆去逛街,有一位單身的女士請你幫忙擰瓶蓋,你怎麼辦?相信現在大多數男同胞都知道不能幫這個忙,因為老婆會生氣。所以,即使再多的普通用戶/單身女士,也比不上一個超級用戶/老婆。而且,超級用戶出現的比例就是黃金「二八定律」,即20%的超級用戶為企業創造80%的價值,甚至人數比例更低,創造價值的數額更高。

超級用戶如此重要,那麼如何定義超級用戶呢?主要看的是用戶的活躍度和轉化率。活躍度指用戶對產品產生依賴,與產品高頻互動,訪問深度上更突出。轉化率就是用戶付費購買產品和服務。有些情況下,不付費的也可以是超級用戶,但不活躍的 用戶一定不是超級用戶。所以首先的衡量指標,應該是用戶活躍度。

定義活躍度的重要參考因素,主要是用戶數量和用戶時長的比例,前者確定超級用戶的比例範圍,後者確定用戶的理解深度。例如,有15%的用戶使用時長為2小時,那麼兩小時使用時間就是進入超級用戶的甄選標準,超級用戶的會在每100人中出現15人。當然,不同的行業對人數比例和時長的定義標準不一樣,也不是所有行業的超級用戶都從時長上進行甄別。

例如短視頻類,單從瀏覽時長上看不出超級用戶的蹤跡。短視頻的發展受到內容質量以及數量影響,較高的質量,較多的UGC內容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因此內容質量相關的維度需要考慮到超級用戶的定義維度中,而反應內容質量的,就包括了點讚、評論、轉發等。

另外,根據業務發展周期的不同,超級用戶的標準也不一樣。業務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準備態、上升態、穩定態、新周期/下滑期,每個周期都需要通用指標和差異化指標來綜合定義超級用戶。

單點突破,放大馬太效應

對網際網路「二八法則」的篤信和質疑,來自於人口紅利消失的爭論。認同人口紅利消失的一方,信奉「增長黑洞」理論,認為在這種條件下,深挖留存下來的用戶價值,才是企業存活和發展的唯一途徑,代表有羅胖等,表現形式為「付費會員」。

而對「人口紅利消失論」持懷疑態度的一方認為,中國的人力資源正在經歷一場由低效向高效轉變的革命,相比起30年前的年輕人,現在和未來的年輕人的個人素質會高,個人效率也會更高。人口紅利並不單指人口數量,而是人口的綜合素質。這一方的代表是拼多多,表現形式為進入「下沉市場」。

不管是增量市場還是存量市場,核心焦點都是人口問題,或者更近一步是消費人口的問題。沒有增量就沒有存量,不能激活存量就企業無法生存。新增客戶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客戶不進行消費,企業就沒有希望。精準定位到優質用戶個人,使他們對產品的了解和體驗特別深入,進行單點突破,可以有效地控制獲客成本,實現用戶價值。

單點突破,逐漸放大,這是網際網路營銷最有效的策略之一。比如抖音,就讓騰訊感到了焦慮,抖音就是單點突破的高手。有些視頻的點讚、評論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抖音依靠《今日頭條》的流量池,運用強勁的人工算法,依照馬太效應,對數據的視頻進行更大程度的推薦,使強者更強。

再加上優化視頻製作工作,讓用戶拍視頻近乎傻瓜式操作,易上手、易普及、易推廣。不會寫文案不要緊,可以對口型;不會分鏡頭不要緊,可以合拍;不上鏡不要緊,濾鏡美顏小飾品隨便用。總之,讓用戶找不到不拍攝或者不自拍的理由。極端簡化的操作模式,可以彌平使用人群的個人能力。

再比如吃雞遊戲,下載和日活量就不多說了,絕對的王者級別。但是吃雞的核心玩家就是不靠技巧,沒有技巧比拼,出生平民裝,裝備全靠撿,狹路相逢勇者勝,玩家沒有太多的技巧、團隊的思考空間。想要進行單點突破,就是要把遊戲做簡單,消除用戶的入門門檻,這也是超級用戶培養的第一步。把一個用戶痛點做到極致,就是單點突破。

社交裂變,下沉市場增新

說起社交裂變,就不得不提拼多多。淘寶二十年,怎麼就被三年的拼多多搞得這麼狼狽?拼多多的核心優勢到底是什麼?

淘寶是要把首頁的流量做起來,然後對一個個子品類進行流量分發。而拼多多不是,它是擴散型流量,是整體式的。淘寶是在已有的流量池裡獲取流量,而拼多多是在獲取新的流量。淘寶也在關注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的新流量,可是遠沒有拼多多對業務的專精。

用戶第一次用的拼多多的體驗是被砍價、拼團吸引住的,為了繼續下去,不得不動用自己的朋友圈關係,而且是非常高興地使用朋友圈。拼多多相當於獲得了超級銷售員,不拿工資,還在以自己的關係網為拼多多進行口碑營銷。這就是社交裂變,用戶不再單純是企業的流量,而是企業營銷的共同參與者,這是企業和用戶關係的變革。

過去企業跟用戶的關係,是專門交給營銷部門進行管理,由營銷人員開發有效的付費用戶。可現在是,讓超級用戶來組成企業的營銷部門,用戶個人就是推銷員,專做熟客生意。在優惠利益的誘導下,進行幾何級數的星系傳播和產品推銷,比推銷員一個一個聯繫客戶高效不少。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中有個經典案例:要把新藥最快推出去,先找到所有癌症患者QQ群的群主,讓他們體驗藥效,同時能用最低價格拿藥,再基於群友和群主的信任關係,由群組去進行推廣,每一個群主就是自發的區域級代理,用的是口口相傳的口碑傳播,出貨快,隱蔽性高,用戶忠誠度高,風險低。

拼多多恐怖的社交電商模式,讓傳統電商大佬一陣陣嘆息,也帶動了社交電商的風潮。

保姆式營銷,激活留存用戶

通俗的講是營銷人員把自己當作保姆,為用戶一對一進行服務。保姆式營銷是為解決「品牌時代」如何快速提升與用戶的信任度而產生的,它的核心就是頓悟何為保姆:做一切主人不願意或不會做的家務(事)為工作的職業,其核心就在於「做一切主人不願意或不會做的事」。

保姆式營銷是指採用保姆的工作態度,身體力行的工作方式來營造各類銷售條件的總稱。主要特徵在於營銷人員承擔相應的問題責任,將「動口變為動手」,要求大多數問題均由營銷人員傾力親為。

例如步步高體系下的OPPO和VIVO,就用「保姆式「營銷,加大了手機在零售商層面的終端上櫃及進銷存周轉,不但產品施行全程價保及全程退換貨自產品上櫃至退市的全生命周期,對未銷售的零售商庫存進行全程價保,還在合作初期配備廠家的標準專櫃和標準陳列物、發光背景板,即是為提升零售商專業的形象,更是在擴大自身的品牌形象。重點是牢牢抓住了超級用戶(零售商),極大地提高了零售商與公司合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網際網路時代,幾乎所有品牌都在強調渠道扁平化的時候,OPPO和VIVO始終堅持分級+區域扁平化的渠道管理模式,並將此渠道管理方式運用的爐火純青,使手機售價較同水平其他品牌終端高賣一個檔位。

對於企業來講,更快速地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做「讓用戶長臉」的事情,是提升用戶粘性最快的辦法。而且這個價值要隨著他個人水平的提升,企業輸出的水平也要不斷進步。

總之,不管是增量市場還是存量市場,實現客戶價值始終是硬道理。超級用戶是比例值,增量市場是改變分母,存量市場是增大分子,最後的關鍵還是要落實在提高比例值的目的之上,所以增量和存量之爭的結果還是殊途同歸的。不變的是超級用戶思維,不變的是服務客戶的品牌理念。

相關焦點

  • 裂變四步法:用戶增長同學啊,你裂變成功了嗎?
    雖然K12用戶和客戶是分離的,不過我們很容易發現:客戶的需求本質也是緊緊圍繞著用戶,比如「怎麼改變孩子拖拉的習慣」、「怎麼防止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怎麼提高語文閱讀速度」,終極來看都是圍繞著一件事- 「學習好」。那我們來看看圍繞「學習好」,背後選品邏輯可以如何拆解。首先,拆解痛點和癢點。這裡分成了2類-學習相關和生活相關。
  • 如何設計小程序裂變,低成本獲取用戶
    |小程序裂變的優勢1. 無連接點的即時反饋我們最開始選擇小程序,主要用於營銷,圍繞微信生態去做用戶裂變。但是你想要驅動用戶去傳播,整個產品最重要的上癮機制是什麼?
  • 揭秘串串店超級裂變思維,「啤酒免費送」,一天裂變上千個用戶
    很多做實體店生意的朋友經常抱怨,沒有用戶啊,生意不好,怎麼獲取更多的用戶呢?關於缺客戶這個問題去掃街也好,地推也好,發廣告也好,整合其他資源也好,反正你擅長哪一個就做哪一個,只要你知道你的精準用戶在哪裡,就去哪裡找。
  • 安琪兒的三板斧
    三板斧這個概念,最早是阿里在用。後來發現三板斧是一家公司的成敗的關鍵。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安琪兒運營的三板斧:「產品指南 、數據指南 、流程指南」。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些參考。當用戶對安琪兒的產品以及服務滿意的時候,無形之中,在潛在用戶群體當中就會有一定的傳播。數據指南,傳統企業中很多人都不重視數據,安琪兒很看中數據在實際應用的作用。在做數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我們為什麼要做數據,這個數據能反饋什麼?同時要學會運用數據,一切數據業務化,一切業務數據化。
  • 學會用戶思維裂變,讓你的用戶和銷量瘋漲
    今天說說如何運用用戶思維,讓老用戶裂變新用戶,你認為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呢?我在幾個高效的社群中參與過,那就以此寫兩點方案分享。1、獎品設置裂變新建一個微信群,但也要塑造價值,搞好管理,做到有門檻有紀律。然後通過活動激勵老用戶裂變,設計宣傳文章、圖片等讓老用戶裂變新用戶入群,當然給老用戶的激勵要有價值,帶來的新用戶也能受益。
  • 嶽小靜:利用社群裂變做用戶增長 社群裂變的3大致勝秘訣
    什麼是社群裂變?裂變的本質是給用戶提供價值,只有價值才能讓用戶轉介紹新人進行再次裂變。這裡所謂的價值是有針對性的,需要符合用戶的需求的「價值」,不然價值就變成毫無意義。舉例:針對用戶群體是寶媽,可以細分到寶寶幾個月到幾歲的寶媽,每個階段的寶媽需求點是不一樣。然後想搞個活動,讓寶媽參與活動可以獲取調教寶寶良好習慣視頻,這個視頻如果自己沒有可以網上搜集或購買,視頻對於寶媽來講是個有價值的禮包。裂變,是商業模式設計的高級玩法。因為裂變可以徹底擺脫自己親自獲取客戶,從而讓客戶自動裂變。
  • 不同業務做用戶裂變有哪些共性邏輯
    「用戶裂變」很明顯就屬於後者;前幾年很有高的熱度,現在逐漸有一種被人「叫爛了」的感覺;但是它發揮的作用,就像是空氣和水一樣,成為了業務健康發展的必備因素;由於太過基礎,熱度反而沒有之前那麼高了。不同的業務模式和用戶類型,用戶裂變的方式當然也有不同。筆者先後做過教育、金融和電商行業用戶裂變的項目;現在復盤下來,感覺不同產品特點的用戶裂變項目,都有一些共性的部分。
  • 如何用社群裂變+視頻直播,撬動單月50w的業績?
    該案例講的是一個線下珠寶店,獲客主要方式為線下門店導流到線上社群,再通過10元紅包和社群福利的誘餌,引導進群的用戶轉發和邀請好友進群,進行裂變。進群引導裂變最終5天時間,他們裂變了11個群,會員量增加了2836人,較平時增加了200%多!
  • 裂變漲粉各行業裂變禮品推薦
    用戶A: 我們是教培機構,做裂變活動什麼產品最能吸引用戶呢?用戶B: 用裂變寶漲粉,我們該選什麼裂變獎品呢?用戶C: 我們是消防小眾公眾號,選擇什麼獎品既能吸引用戶又和我們定位一致呢?行業類型:電商網購用戶畫像:14歲以上網購群體裂變獎品:書籍、耳機、紙巾漲粉數量:單場活動淨增人數3054分析:
  • 擁有用戶裂變效應的校園營銷形式推廣需要具備哪些因素
    第二點:在他需要的這樣一種時間段恰巧刷到了關於你的品牌的營銷海報;第三點:營銷海報中的內容或落地頁的內容可以戳中他的痛點或是給用戶打造一個你很專業的認知。例如,1個人只帶來1個新用戶,這樣一種新用戶並不一定會參與活動。那麼,如果1個人帶來10個新用戶,這10個新用戶中會參與活動的機率就大於前者,從而也會擴大傳播量。當然,並不是任何營銷活動都適合傳播校園營銷裂變,企業的校園營銷形式實現校園營銷裂變傳播,需要滿足這些條件:利益驅動觸發產業。
  • 2021年,抓住超級用戶,打造超級品牌
    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故事來加深對「超級用戶」這群人的印象。我有個朋友叫安柒,第一次跟她深入接觸是在一次培訓課上。第一天上午上課的時候,我發現她點了兩杯咖啡,剛開始還以為其中一杯是她給同事點的,結果後來發現她一個人全喝掉了。下午上課,我看見她又點了兩杯咖啡,於是就忍不住問她:「你很喜歡喝咖啡?」
  • 微信生態用戶裂變增長手冊:公眾號、個人號、社群、小程序
    公眾號、個人號、社群、小程序,這四點是最能夠觸達用戶的。那麼這四個流量觸點怎麼能低成本、高效率的獲取用戶、裂變用戶、留存用戶、轉化用戶呢? 一次裂變活動數據 微信10億月活,用戶在哪裡,企業的工作重心、運營人的工作重心就應該在哪裡。對於我們做增長的來說,研究一個生態內流量的承載點以及流量的輸入輸出邏輯是非常重要的。 微信生態,公眾號、個人號(朋友圈)、社群、小程序,這四點是最能夠觸達用戶的,我們稱之為流量觸點。
  • 用微信群裂變篩選精準用戶
      今天再次學習4月29日桑玉柱老師課程《用微信群裂變篩選精準用戶》後我有以下心得:一、親子樂園活動桑總第一個分享的案例是用親子活動篩選了本地的寶媽用戶,用親子樂園門票做好圖文,分享活動吸引大眾參與,並通過掃碼進微信群領票
  • 在線幼兒啟蒙英語:用戶下沉與社群裂變
    行業特點:相比於成人和少兒教育賽道,在線幼兒啟蒙英語行業主要在三大維度上具有其特殊性:用戶-雙用戶(家長與孩子),決策權和使用權在孩子不同年齡段呈現出不同的歸屬性;產品-追求內容科學專業的同時,分外注重教學形式的趣味與創新;營銷-以社交關係為依託的社群裂變,大V媽媽等KOL起重要作用。
  • 社群裂變的完整流程
    ​1·自然裂變的主題脫離產品需求,抓住圈層的精神需求哦 ,尋找相同價值觀的粉絲2·裂變活動的文案保證文案的完整性,匹配各個環節,做到可以複製,參與者可以直接複製使用。所需文案;群發邀約文案     活動塑造的發圈文案    進群群通知文案   活動主題介紹文案    分享者塑造文案    活動結束的反饋造勢出單文案3·統一的成交話術對參與分享裂變的人統一培訓活動的口徑,做出活動的問題和回答
  • 京喜「超級必拼日」:拼購盛行下沉新興市場,當日活躍用戶同比增長...
    到了11月5日,京東旗下社交電商平臺京喜的「超級必拼日」重磅上線,馬力十足,低價好貨一出手,便激發了新興消費市場用戶買買買的熱情。數據顯示,11月5日 0點至24點,京喜24小時訂單量近1200萬單,日活躍用戶同比翻倍,新用戶環比前一日上漲112%。
  • 復盤|14小時漲粉230萬,在微信生態逆勢如何做好用戶裂變拉新?
    而且活動裂變只是用戶增長當中最基礎的一種手段,重要的是知道裂變的底層思維:洞察用戶,找到用戶傳播動機;分析業務,找準匹配人群;玩好文字,做好內容包裝;善用數據,做好精細化,追求極致運營。當然在企業的增長中不會局限於一種,他們會根據用戶標籤、產品屬性、互動場景等,配合用戶體系,打好組合拳,提煉成熟的增長裂變體系,去做系統化增長。這些裂變增長案例,我們要多去做深度拆解,做好舉一反三。
  • 【乾貨】裂變方法論——機器人篇
    本周低調有點忙,但是文章還是要寫的,最近有很多人問有沒有什麼好的吸粉渠道,我給推薦的都是去做裂變,利用現有的粉絲去擴大自己的用戶池。從流量思維變成裂變思維,這是淘客想擴大自己用戶數量必須要走的一步。注意:我們只需要一輪裂變(老用戶邀請新用戶),不需要在讓新用戶在邀請新用戶,因為新用戶還沒搞懂怎麼回事,他邀請的新用戶質量也不會高,而且他們會胡亂邀請。
  • 用戶增長運營的策略與拉新裂變手段!
    同樣,小米也把論壇用戶做了分層。版主、資深用戶、興趣小組用戶和VIP用戶是核心圈層,同城會用戶、認證用戶和其他全站用戶包括遊客,是非核心圈層,採用和核心圈層的用戶交朋友,讓核心圈層的用戶去影響非核心圈層的用戶,從而維護好論壇社區的氛圍。這樣一來,小米在初期又獲得了很好的用戶口碑。用戶口碑疊加在產品口碑上,帶來了小米品牌在初期的爆發。這就是「種子策略」最直觀的案例。
  • K12教育培訓機構在招生過程中的微信裂變到底該怎麼去做?
    要想做好微信裂變,那麼需要了解微信裂變中的3大關鍵點:1.吸引用戶點開圖片、連結的能力,即吸引點;2.能夠驅使用戶主動轉發圖片、連結的能力,即傳播點;3.最終促使用戶下單支付購買課程的能力,即成單點。案例展示:其中的海報的設計是吸引用戶識別二維碼的吸引點;課程內容的豐富度以及課程展示的情況、領取條件是驅使用戶轉發的傳播點;課程的定價以及優惠情況是用戶下單購課的成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