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求職信(cover-letter)怎麼寫,你會意外地發現,總有些聲音——其中不乏那些頂級公司的供職者們——斬釘截鐵地告訴你:別寫,沒人看。
背後的原因很簡單:
但其實這無非是個概率問題。稍加思索,即便你自己是日理萬「歷」的HR,即便你可能在90%的時間不會看,可當你面對同樣兩位候選人而必擇其一,有cover-letter的和沒有的,多少都有點區別;cover-letter裡有點東西,和一眼看去無光的,也多少有點區別。
說到底,在為了同一個招聘崗位而擠破頭浩浩大軍中,除了簡歷這個「必需品」,你能夠展現自己的地方,還有幾畝幾分?都知道工作難找,可如果對每一家投出去的公司,都不願意花點時間去多爭取那一點點,難道我們真的只是花式抱怨的專家嗎?
所以,好好寫吧。無論是專門附上附件,或是在郵件正文裡多說幾句,你都值得去做這點事。海外求職自然不必說,在國內日漸成熟的求職鏈條中,HR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這種表現形式了。
現在進入正題,我們來說說怎麼寫。
今天只有漁而沒有魚,因為你只需要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東西,其餘的靠用心研究和真誠對待。總體來說,差不多就是那兩三段,每段3-5行,正解;可但這兩三段怎麼構成,就有不同的說法了,某論壇某乎上還因此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因為大家忘記了,不為實現最終目的的手段都是耍流氓,求職信也不例外。這封信的終極目標就是給對面留下印象,告訴他們:你了解,你合適。
所以要想更好地實現目標,就要非常明確地知道自己和這個職位的關係:
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
有沒有較多地接觸這行的工作?
就目前的經歷看,拿下的把握大嗎?
於是在這裡,我們從簡行之,以一個非常務實的問題作為判斷的標準:你的經歷,和這個行業匹配嗎?不同的答案導向不一樣的寫法,來看看你是哪一種。
這種情況下,由於你的經歷已經能說明問題——你(很可能)喜歡這份工作,也與之匹配,公司也願意吸收這樣具備目標經歷的新成員。
此時,求職信便成了你差異化的最好機會,因此你要做的就是詳細挖掘職位要求,推出幾個導向性的、最重要的技能點(skillset),並藉助簡歷中不曾說明或體現不夠詳細的事實,告訴看到這封信的人:
你不但經歷對口、豐富,在這些經歷中你的點滴都能讓你具備更好的基礎來應對這個職位需要的一切;或是,在簡歷寫到的經歷之外,你有著更多其他方面的小故事,也體現著這個職位需要的特質。
體會一下這篇麥肯錫求職信段落中的感覺:
Skill-set,再重複一遍。
相信我們中的大多人在絕大多數時刻,會面對這樣的情形。尤其是校招,儼然是病急亂投醫的局面,難為這獨木橋上的千軍萬馬了。
橋終究是要過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做也是能做的,無非就是告訴對面,為什麼(在我的經歷看上去很少或者不完全匹配的情況下)我想要來這個職位?此時,三段論變成了「串行」的邏輯,解釋清楚這三件事:行業,企業,自己。
第一,為什麼選擇這個行業?談一下你對目標行業的看法,去收集熱門的資訊和報告,迅速地科普一下這個行業最近的動態(假設你平日也不怎麼關注),
在足夠信息量的基礎上,準備1-2句話的insight,即自己對行業趨勢的判斷和認知,如果做不到多麼精確,起碼也要寫出一些低風險的精準表達。
第二,為什麼選擇這家企業?解釋完了關注,類似企業太多了,為何獨愛這一家?
這時就和申請學校時候的研究一樣的套路了,資訊、文化、風格、名家、獨特屬性,選最突出的寫上去。
第三,為什麼你合適?用事實說話,說的恰到好處。
請看下面這段郵件中嵌入的求職信。
為了更深入感受,我們在此舉中文例子。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裡面門道兒還挺多?
其他的,格式,稱謂,用詞規範,自行查閱無難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上面這些了。當然,掌握了這些,不意味著這件事的難度會驟然消失。一句箴言送給在寫各種letter,essay,和resume的小夥伴:
這樣的發現與包裝是技術也是藝術,總之是個學問了。
經過幾年的不斷努力,ProWrite求職信服務已經在編輯團隊對自身的嚴苛要求下到達了非常成熟的水平。
現在我們有信心說,如果你需要幫助,ProWrite能夠通過精確信息採集-個性化創作的全流程,助你實現獲取基於自己經歷的最佳求職信。
不多說了,乾貨sample及offer牆如下:
另外,ProWrite另設有「純乾貨奉獻、零廣告容忍」的官方求職討論群,原本為服務留學後的在求職的學員,但現在我們向所有人無門檻開放。掃碼添加,希望大家都能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