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
來源 PLoS Comput Biol
作者 Lubomir Tomaska, Jozef Nosek
翻譯 祖瑋佳
審校 劉悅晨 徐文慧
引言
找到最適合自己能力和喜好的學術職位,似乎越來越難。在極具競爭性的環境下 [1] ,每個職位都可能有數十名甚至更多的申請者。因此,招聘委員會(hiring committee)會通過一系列標準來考察候選人的素質,包括:簡歷中列出的成就;來自導師、主管或同事的推薦信;專業技能和演講技巧;以及研究計劃。
大多數情況下,對求職者第一印象的建立來自求職信(cover letter):一封精心寫就的求職信,將不僅是一份自我介紹,同時也會是 HR 初篩的過濾器,更能凸顯你強有力的候選資格(如參考文獻 [2-6])。另一方面,如果你的求職信充滿了拼寫錯誤,多處通用、了無生趣、毫無激情,那麼你的申請被駁回的可能性將會增加,並通常不可逆地使你喪失得到潛在理想職位的可能性。
下面的十條建議將會有助於求職者撰寫出一封有效的求職信,推進求職申請進入下一個評估階段。這十條建議專門為學術職位(如博士生、博士後、大學講師、教員)的申請而設計,雖然這其中大多數也適用於其他類型(如在工業方面)的工作,但可能還需要考慮其他的特定要求。
1838 年 11 月 11 日,達爾文(Charles Darwin)向他的表妹艾瑪·韋奇伍德(Emma Wedgwood)求婚,並在日記中寫道:「生命中與眾不同的一天!」自 1839 年 1 月 29 日開始,他們長達 43 年的美好婚姻證明,達爾文的求婚和韋奇伍德的接受都是正確的決定。也許不那麼廣為人知的是,在他訂婚前的幾個月裡,達爾文寫了兩份筆記來權衡婚姻的利弊 [7]。
按照達爾文的例子,在開始撰寫申請信之前,總結所申請職位的利弊應該會有所幫助。對可能適合自己的職位進行詳細的研究,不要局限於招聘廣告和機構網站提供的信息,積極諮詢導師、顧問和同事,只有在申請該職位的利遠大於弊時,再開始撰寫求職信,這將有助於在字裡行間表達出你對這份工作的熱情。
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這是有效口頭表達和書面溝通的關鍵概念之一:對於一封求職信來說,如果沒有特殊的形式要求,兩頁的長度就是上限。
請在開頭標明對方姓名,然後用簡短的介紹來提綱挈領,以引起評審委員會的關注 [2]。在此之後,你可以對自己最突出且相關的能力素質作出簡要清晰的總結。總結中,請綜合職位特徵來平衡你的研究、教學、管理或其他的技能介紹的權重。接下來,解釋這個職位吸引你的原因,以及為什麼它契合你的職業生涯規劃。
注意保持簡明扼要、主題明確。一旦主題不夠明確,HR 就會很快失去興趣並轉向下一封求職信。不要重複簡歷的內容,而應重點強調簡歷中沒有涵蓋或者需要深入說明的內容。確保求職信與簡歷表述一致。
如果是電子求職信,你可以提供相關信息的最新連結,例如加上個人網站連結,或給發表的論文列表加上研究人員的作者識別號 ResearcherID、開放的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識別碼 ORCID 以及谷歌學術個人主頁 GoogleScholar(profile)的連結。
求職信的結尾與開頭一樣重要,切忌拖沓或虎頭蛇尾,而應簡潔有力地結尾,並附上對面試的期許。
雖說多讀讀優秀的求職信是有益的,但不要受別人風格和內容的過多影響,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把求職信看作申請這份工作的開場白,就像是為瓶內葡萄酒做開場的軟木塞,飲酒人如果看到的是一個開裂或腐壞的軟木塞,他可能就不會將這瓶酒倒入玻璃杯對其進行品評;同樣,一封毫無特色的求職信也可能會阻礙招聘人員看完整個申請,進而給你的合適度評估帶來負面影響。
申請研究職位時,要儘量闡明以下問題:你選擇這個職位的原因是什麼?實驗室現有的項目中戳中你的是什麼?項目的哪個具體部分是你想從事的?
在申請信中,你需要體現出你不只是知道你的未來老闆最近發表的文章標題,還很熟悉其中的所研究方法、實驗設計與分析思路,這將有助於你提出未來的實驗或研究方向,以更好地理解相應的現象。
如果你申請的是教職,請闡明:你為什麼計劃在該機構供職;在部門的團隊合作中,你會如何讓自己和團隊做到雙贏,以及你計劃以怎樣的方式獲得研究支持;描述你對學生和博士後的指導經歷;如果這一職位對教學相關活動有所要求,你還需要闡明你的教學動機 [8]。
對自己的個人性格稍作刻畫,例如以敘事的形式突出你的具體特徵,選擇一些大多數情況下可用的形容詞描述自己,也可以談一談是什麼吸引你進入這個特定領域的。內容保持積極向上。
如果錄用了你,實驗室或機構將會如何受益呢?你需要列出自己的主要成就和技術技能、明確闡述你的能力和興趣與該職位的契合度、展開說明自己為什麼特別適合這份工作或者它吸引你的原因、彰顯自己相比其他候選人所具備的獨特優勢。
如果你的背景與僱主所要求的標準不完全一致,請在求職信中說明願意為學習那些所需的具體技能所做的事(例如參加特殊課程或培訓)。
別忘了列出你的個性特質優勢,比如領導項目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有效溝通的能力 [9]。
申請多個職位時,不要使用同一套求職信(改了機構名字等於沒改啊喂)。根據所申請的職位不同,你需要對求職信「量體裁衣」,這一點十分重要。
每一個研究小組和機構都以某些獨特之處而自豪,因此,通用的、模板化的求職信很容易被識破,這會讓審查者覺得你行事草率、態度含糊、對職位並不特別感興趣,最後很有可能把它當作垃圾扔掉。
言過其實往往令人不悅,而虛假陳述則更為嚴重,一旦發現往往會立即被拒。
不要讓自己「看起來」更好或更有資格;避免華而不實和陳詞濫調;保證誠信和真實,不誇大其詞。此外,不要對在拿到職位後所能達到的成果做不切實際的假設,即不要做出自己無法落實的承諾。記住被拒總好過被錄用後惹上麻煩或紛爭。
如果一封求職信讀起來通順、看起來賞心悅目,並且沒有拼寫和語法錯誤,那麼審查者就會傾向於將優秀的品質與職位候選人聯繫起來;如果一個人撰寫求職信時無法避免犯錯,那 TA 可能會立即被拒 [5]。
內容、準確性和風格的反覆審閱至關重要,在此提供一些建議:檢查拼寫,並請同事或可信賴的人檢查求職信的拼寫和可讀性;自動的拼寫檢查功能有時無法發現一些單詞的不當使用,例如拼寫上相似的單詞或同音異義詞;務必正確書寫收件人姓名和機構名稱,檢查所有引用的日期和地址,儘量避免使用表單或特殊符號、不常見或不可讀的字體。
當你認為自己的求職信已經相當完美的時候,請嘗試站在招聘人員的角度重新審視一遍。為此,你可以先將其擱置幾天,暫時跳脫出來將有助於你找出撰寫時不易發現的缺陷。
對求職信進行排版,即使你將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它;提前溝通推薦信等事宜;預留足夠的時間來完善求職信。你需要注意,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有著不同的申請流程,上述內容並非適用於所有的國家或地區。因此,如果可能,請了解本地人的瀏覽習慣。
最後,不要錯過申請的截止日期。
圖片來源:Unsplash
結語
好的求職信雖然只是成功申請的一小步,但它可以通過引起招聘委員會對你的興趣來提供重要的優勢。即使沒有正式要求,求職信也應該被納入正式申請的材料中,因為它有助於重點突出求職者身上與職位相關的素質,並且可以針對冗長簡歷中的某些重要部分進行更詳細的闡述,招聘人員也可以從中找到更多可用於參考的細節信息 [5]。
打個比方說的話,一封求職信是「申請」這扇門上的把手,根據它的質量,門可能保持緊閉,也可能被打開。
致謝
感謝斯馬蘭達·威爾科克斯(Smaranda Willcox,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對本文英語的編輯。感謝安娜瑪麗亞·赫拉瓦塔、保利娜·卡諾維克娃和雅各·克拉利克(Annamária Hlavatá,Paulína Káňovičováand Jakub Králik,Department of Genetics, Comenius University in Bratislava)為這篇文章帶來的靈感。
參考文獻:
1. Alberts B, Kirschner MW, Tilghman S, Varmus H. Rescuing US Biomedical Research from its Systemic Flaw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4; 111:5773–5777 https://doi.org/10.1073/pnas.1404402111pmid:24733905
View Article PubMed/NCBI Google Scholar
2. Borchardt JK. Writing a Winning Cover Letter. Science Careers 2014. Available from: http://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14/08/writing-winning-cover-letter. Accessed on 8 April 2018.
3. Gould J. Make your Cover Letter and CV Stand Out. Nature Jobs blog 2014. Available from: http://blogs.nature.com/naturejobs/2014/02/28/make-your-cover-letter-and-cv-stand-out/. Accessed on 8 April 2018.
4. Miller Vick J, Furlong JS, Lurie R. Academic Job Search Handbook. 5th Edi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16
5. Ogden LE. Under the Covers. Nature. 2016; 538:129–130. https://doi.org/10.1038/nj7623-129a
6. Carr L. How to Write a Cover Letter for Academic Position. Available from: http://www.jobs.ac.uk/media/pdf/careers/resources/how-to-write-a-cover-letter-for-academic-jobs.pdf. Accessed on 8 April 2018.
7. Darwin Correspondence Project. Available from: https://www.darwinproject.ac.uk/tags/about-darwin/family-life/darwin-marriage. Accessed on 8 April 2018.
8.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Burroughs Wellcome Fund. Making the Right Moves: A Practical Guide to Scientific Management for Postdocs and New Faculty. Available from: http://www.hhmi.org/sites/default/files/Educational%20Materials/Lab%20Management/Making%20the%20Right%20Moves/moves2.pdf. Accessed on 8 April 2018.
9. Dolan B. How to Write an Academic CV. Genes to Genomes–a blog from the Genetics Society of America 2018. Available from: http://genestogenomes.org/how-to-write-an-academic-cv/. Accessed on 8 April 2018.
▽ 精彩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