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崇拜清北,高等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把大學分為三六九等

2020-08-16 小徐聊教育

近日,廣州某中學為吸引高分復讀生,出臺了獎勵計劃:考上了清華北大,獎勵108萬;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大、南京大學、中科大,可以獲得5萬元,其他985獲得1萬元。

東莞新塘社區則對考入清華北大的本、碩、博獎勵10萬元。


過度崇拜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清華北大的崇拜,絕對可以堪稱深入骨髓,誰家的孩子要是考入清華北大,那絕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最重要的,考入清華北大,也意味著畢業後大概率會輝煌騰達。


大學等級

高校鄙視鏈就跟城市鄙視鏈一樣,其實一直都存在。清華北大畢業的瞧不起華東五校畢業的,華東五校畢業的瞧不起其它985高校畢業的,985高校畢業的瞧不起211高校畢業的,211高校畢業的瞧不起普本畢業的,以此類推。


劃分等級有什麼影響?

一、不利於教育公平

「985工程」、「211工程」不只是一個頭銜或一項榮譽,更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以至於高校之間「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代價是更多普通院校的教育質量不斷下滑,甚至出現生存危機。

二、加劇高考競爭

現在考生拼的不是考上大學,而是要考上名校,「非985不上」、「非211不上」,高校等級劃分給高考競爭火上澆油。拼升學率、拼考上名校的人數仍是各中學的奮鬥目標,填鴨式教育大行其道,素質教育被拋諸腦後,學生的負擔始終減不下來。

三、導致學校歧視

一些用人單位招聘時「非985、211畢業生不要」,儘管教育部、人社部一再出臺禁令,但「院校歧視」依然愈演愈烈,連一些學校招研究生,也要求必須是「985院校」、「211院校」的本科畢業生。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為自從有了高校等級劃分,招聘市場上便逐漸有了學校歧視。


當人們指責用人單位把高校和畢業生分成三六九等時,殊不知,行政權力主導的高校等級劃分,何嘗不是把高校和畢業生分成三六九等?

所謂大學,不僅僅是學術的殿堂,更應該是育人的聖地,立德樹人是大學的根本辦學目的。

清華北大是很好,但是中國也有很多其它的好大學,希望我們對於清華北大不要過度崇拜,我們要打破這種傳統的等級思維觀念。

相關焦點

  • 考上清北獎勵100萬:高等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大學分為三六九等
    似乎,清北才是最好的,其他大學都是二流的,不值什麼錢。中國的大學本來就等級化嚴重,這種獎勵無意中又加深了大學的等級。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中國對大學進行了區分分為重點大學和普通大學兩類。這種分類一直延續80年代,中國出現了99所重點大學。
  • 清北畢業碩博到街道工作,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精英落差」
    而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後,必須消除的就是「名校情結」,尤其是「唯清華北大是尊」的教育觀與人才觀。認為這些碩博畢業生,本科不是清華、北大,這是「第一學歷崇拜(歧視)」。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時代,大學生成為一個人的身份,還存在某種合理性,畢竟大學生少;而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再把大學生作為身份,並把以前對大學生的認識強加到今天的大學生身上,就會出現諸多問題。
  • 問教丨清北畢業碩博到街道工作,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的「精英落差」
    而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後,必須消除的就是「名校情結」,尤其是「唯清華北大是尊」的教育觀與人才觀。認為這些碩博畢業生,本科不是清華、北大,這是「第一學歷崇拜(歧視)」。高考中各地都存在清華北大崇拜,把有多少學生考進清華北大作為當地的重要教育政績,社會輿論普遍認為,只要考進清華、北大,就是人生的贏家,今後不愁好工作。
  • 安全帽分三六九等,就是將生命分為三六九等
    新華社的報導援引西南某大型建築承包公司王經理的言辭:「管理現場安全和質量的監理通常也是『睜隻眼閉隻眼』,只要求工人們佩戴安全帽作業,而不會去檢查材質、安全性等問題。」監理不查,監管監理的部門在哪裡?市場上偽劣品盛行,執法者又在哪裡?都說「安全生產無小事」,但在一些包工頭、開發商乃至監管人員看來,只要不出事,不鬧出人命似乎就無關緊要。
  • 於文軒:清北碩博進街道辦之風萬萬不可開
    中國人民大學的聶輝華教授和馬亮教授就各執一詞。聶教授從經濟學的角度上看認為這是勞動人力資源的錯配和潛在的就業歧視。馬亮教授則認為基層需要大量優秀人才,優秀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是選舉賢能的表現,是勞動力市場人才資源的自由流動,可以實現資源最佳配置。筆者支持聶教授的觀點,強烈反對清北碩博,特別是博士生,大量進入基層政府部門,更強烈反對通過定向招聘的形式招募清北碩博進入基層政府部門工作。
  • 中國大學「海外傳播力」排行榜,清北勢力依舊,南航讓人刮目相看
    文/凌說 我國一共有2956所普通高等教育建設學校,每所大學建設宗旨不同,主攻的專業也不同,本是沒什麼可比性的,但是通過專業實力指數、就業率、論文文獻數量等多個方面進行比較,將其分成三六九等。
  • 對「無緣清北江蘇文科第一名報港大」不必過度解讀
    有人覺得這一結果非常遺憾,是眾多985高校的損失,甚至有人說,此舉是打了清北復交的臉。,我們不必過度解讀。,白湘菱無緣清北申請香港大學,是個不錯的選擇。對於白湘菱申請香港大學,一些網友存在一些情緒化的表達,諸如「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之類,好像內地的名校刻意為難白湘菱一般。我們如果站在白湘菱的角度看問題,當然是希望她能夠被清北錄取。但學校的招生名額是固定的,白湘菱上去,就得有人下來。如果我們站在那個被擠下來的同學的角度想,這事兒公平麼?
  • 清北畢業生爭考街道辦,有何不可
    按照我國的高考制度和高等教育制度,能夠進入清北深造的大學生,起點本來就不知道比別人高了多少個檔次。試問一下,你所在的縣市,能上清北的學子是怎樣的素質,每年又有多少人能上清北?能上清北,就是尖子中的尖子。沒錯,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公務員招錄工作中,清北的畢業生與其它高校畢業生在同個起跑線上同臺競技,勝出,理所當然,敗選,那就非常不正常了!
  • 上海公布最新落戶政策,將我國高校分為三六九等
    近日(2018年8月3日)上海市對外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評分辦法由畢業生要素和用人單位要素兩部分組成,2018年的標準分為72分,可謂比較友好。但《辦法》中有兩點說明,引起了社會熱議,網友表示帶有歧視色彩。
  • 最新亞洲大學排名,浙大打破清北復交神話,「東方劍橋」名副其實
    近日,QS發布2021亞洲大學排名,浙江大學如同逆水行舟,實力打破清北復交的神話,「東方劍橋」名副其實。本次2021QS亞洲大學排名包括650所高校,較上一次排名,擴大了近18%。
  • 清北畢業生到街道:學歷分層的隱憂
    無獨有偶,先前有報導深圳中學、人大附中等中學招聘的教師清北畢業生佔據一大半,其餘也都是985重點大學甚至是海外名校畢業生。事實上,近些年,北京、上海、江浙等東部沿海地區招錄的公務員以及一些省區引進的選調生中清北等頂尖名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比例越來越高,清華北大畢業生走下「神壇」,到似乎不需要高學歷、高智商的行業工作越來越普遍。
  • 清北畢業生到街道:學歷階層固化的隱憂
    無獨有偶,先前有報導深圳中學、人大附中等中學招聘的教師清北畢業生佔據一大半,其餘也都是985重點大學甚至是海外名校畢業生。事實上,近些年,北京、上海、江浙等東部沿海地區招錄的公務員以及一些省區引進的選調生中清北等頂尖名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比例越來越高,清華北大畢業生走下「神壇」,到似乎不需要高學歷、高智商的行業工作越來越普遍。
  • 清北碩博到街道辦工作,為何清北高材生,不愛科研,熱衷事業編制
    國家為什麼給這些985、211學校擁有如此高的辦學經費,不就是國家希望他們培養的學生能夠給社會帶來更大的回報。大眾不希望北大清華花著高出別人一百多倍的辦學經費,培養出和其他學校一樣社會貢獻的人。我們的科技創新不靠清北生難道靠那些二本三本院校的學生嗎?如果不靠清北生幹嘛對他們最好,花國家那麼多錢?
  • 清北碩博扎堆街道辦 | 降維收割,該支持嗎?
    「工作本來就是你情我願的事,國家也號召年輕人去基層,我覺得基層很鍛鍊人,而且也有晉升空間,好多當年一起來的小夥伴現在都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崗位。」相比外地去律所或者到大企業打拼的大學同學,柳雲南覺得,自己的工作穩定,晉升渠道暢通,特別是餘杭的生活、工作環境非常好,他也會向自己的學弟學妹推薦來餘杭工作。
  • 國內唯一超「清北」的大學,師資力量全國頂尖,大學中的愛馬仕
    文|香橙聊教育我國是禮儀之邦,也是文化之邦,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是其他國家所不能及的,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實行「科教興國」戰略,教育推動了科技的發展,讓我國的科技在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所以我國在高等教育方面也是極為看重的,尤其是我國的首都「北京」。
  • 雙一流高校檔次排行介紹,清北在第一檔,新疆大學單獨分為一檔
    所謂雙一流大學,指的就是「有兩個方面是世界雙一流的」,這兩個方面分別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前,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高校有42所,已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高校有95所。超一檔:清華北大,我國兩所頂尖學府清北作為我國兩所頂尖學府,在雙一流高校建設的排行榜中必能榜上有名。但在建設雙一流高校名單中,北大建設並未做到清華那麼好。
  • 清北畢業生扎堆公務員隊伍,不是什麼好現象
    這說明什麼問題?哪裡條件好清北的學生就去哪裡。因為在國外,科研人員待遇高,在國內公務員待遇高。高曉松曾說,清北培養的應該是國之重器,現在看來,錢理群教授說得更對,都是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些人真正掌握了權力,會更可怕。
  • 白湘菱無緣北清、喜提港大說明了什麼
    好在結局堪稱完美,白順利通過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的面試,並將獲得全額獎學金,四年一百多萬港元,足以保障體面的生活,讓接下來的學習無後顧之憂,殊為可喜。無緣北清、喜提港大,頗有柳暗花明之感。難道說北清不如港大惜才?首先,必須澄清一點,把白稱為「文科第一名」或「文科狀元」是成問題的。
  • 不需要盲目追捧清北,就算你考個二本,也很優秀
    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問題,大家的關注點,都集中在了這些能考上清北學子的身上,這些學子們仿佛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大家也似乎覺得只有考上清華、北大這些國內頂尖的學府,才能稱之為大學,才能叫學有所成。這些學子們,雖然未能考進清北這樣的名校,但他們將來一樣有著各自美好的人生。崇拜清北是可以的,但是不需要盲目追捧,因為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成為學霸,也不是所有的學霸,都能考進清北這樣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