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某中學為吸引高分復讀生,出臺了獎勵計劃:考上了清華北大,獎勵108萬;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大、浙大、南京大學、中科大,可以獲得5萬元,其他985獲得1萬元。
東莞新塘社區則對考入清華北大的本、碩、博獎勵10萬元。
過度崇拜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清華北大的崇拜,絕對可以堪稱深入骨髓,誰家的孩子要是考入清華北大,那絕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最重要的,考入清華北大,也意味著畢業後大概率會輝煌騰達。
大學等級
高校鄙視鏈就跟城市鄙視鏈一樣,其實一直都存在。清華北大畢業的瞧不起華東五校畢業的,華東五校畢業的瞧不起其它985高校畢業的,985高校畢業的瞧不起211高校畢業的,211高校畢業的瞧不起普本畢業的,以此類推。
劃分等級有什麼影響?
「985工程」、「211工程」不只是一個頭銜或一項榮譽,更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以至於高校之間「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代價是更多普通院校的教育質量不斷下滑,甚至出現生存危機。
現在考生拼的不是考上大學,而是要考上名校,「非985不上」、「非211不上」,高校等級劃分給高考競爭火上澆油。拼升學率、拼考上名校的人數仍是各中學的奮鬥目標,填鴨式教育大行其道,素質教育被拋諸腦後,學生的負擔始終減不下來。
一些用人單位招聘時「非985、211畢業生不要」,儘管教育部、人社部一再出臺禁令,但「院校歧視」依然愈演愈烈,連一些學校招研究生,也要求必須是「985院校」、「211院校」的本科畢業生。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因為自從有了高校等級劃分,招聘市場上便逐漸有了學校歧視。
當人們指責用人單位把高校和畢業生分成三六九等時,殊不知,行政權力主導的高校等級劃分,何嘗不是把高校和畢業生分成三六九等?
所謂大學,不僅僅是學術的殿堂,更應該是育人的聖地,立德樹人是大學的根本辦學目的。
清華北大是很好,但是中國也有很多其它的好大學,希望我們對於清華北大不要過度崇拜,我們要打破這種傳統的等級思維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