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7月09日訊 (原標題:習近平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強調 堅定信心增強定力 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關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幾個問題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推動農業闖關過坎的關鍵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供給結構和資源配置,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大任務。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川算式」
有經濟學家分析稱,四川的發展某種意義上就是中國經濟的縮影,四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項「加減乘除」,也在昭示著中國經濟動能轉換的新步伐。供給側實踐「加減運算」攀鋼集團攀長特煉鋼總廠的一處電爐旁,火熱的鋼花早已不見,工人在拆除爐體,這是四川做「減法」去產能的一個場面。
-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釐清四個認識問題
自從中央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對於如何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問題迅速成為理論界關注的焦點,各種解讀、闡釋紛至沓來。筆者以為,要準確領會這一概念的精神實質,需要釐清和回答好如下四個認識問題。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新常態具有怎樣的邏輯關係?
-
習近平這樣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第三,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第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第五,社會政策要託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5年12月18日-21日)我們提的供給側改革,完整地說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是這樣說的。
-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擴內需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認為政府未來的政策重心應從供給側轉向需求側,並將擴大內需作為主基調。我認為,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擴大內需,但擴大內需絕不能動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清醒地認識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是擴大內需,而且是積極的擴大內需。
-
人民日報權威訪談: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原標題: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訪談)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如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正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做好新一年經濟工作?
-
馮俏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改革」
和訊網消息 7月15日,新供給2017年第二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上海舉行,本次會議聚焦「深化供給側改革,打造中國經濟新引擎 」,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主辦,長江養老保險承辦,和訊網作為特邀媒體全程直播。
-
黃守宏: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際國內形勢變化,科學把握髮展規律和我國現階段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作出的具有開創性、全局性、長遠性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也是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
-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鍛造新時代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
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鍛造新時代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全球價值鏈重構為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機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解決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同時,其改革紅利的外溢效應也是世界經濟回暖最為重要的動力,並為全球經濟從根本上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提供了新方法。 全球價值鏈重構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機遇。在過去數十年裡,國際分工格局和產業布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在全球範圍內逐漸形成了新的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與途徑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發展大勢作出的戰略部署,是「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主線,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深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和理解,對於推進「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需搞清楚方向是什麼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8月03日訊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戰略,並對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再次動員和全面部署。這充分展現了廣東省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的決心和意志。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繼續走在前列。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搞清楚現狀是什麼,解決「怎麼看」的認識問題;還要搞清楚方向是什麼,解決「怎麼幹」的行動問題。
-
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總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希望同志們共同努力,把這件大事抓好。其三,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原因是要素配置扭曲,是體制機制障礙。要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特別要強調的是,處置國有企業中的「殭屍企業」本身就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就是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中央企業要有擔當,起帶頭作用,今年要在處置「殭屍企業」上取得實效。
-
關於實施工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程的意見
,結合我省發展實際,在工業領域推進以「強創新、去產能、上技改、降成本、防風險」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改革辦法促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培育新動能,實現全省工業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制定本意見。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青海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按照國家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的總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書記駱惠寧、省長郝鵬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提升工業經濟綜合競爭力為目標,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推進工業企業降本增效和重點國有企業改革脫困
-
人民日報: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訪談)
人民日報客戶端今日(1月4日)發布「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訪談)——權威人士談當前經濟怎麼看怎麼幹」,以下為全文: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經濟學的創新性貢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當前,穩定經濟增長的重點是解決結構問題,解決結構問題必須從供給側發力,從供給側解決結構問題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
-
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沒有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得不到滿足。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們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但受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國內市場需求被壓抑。
-
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數量經濟理論方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蔡躍洲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標誌著深化改革的重點正式由以往注重需求側管理轉向注重供給側管理。
-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其內容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基礎上,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二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基礎上,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推進這兩方面建設,均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福建兩會熱詞
廈門網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省兩會上的熱詞。 熱詞掀起熱議。參加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認為,對福建來說,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全力打好產業轉型升級這場攻堅戰,緊緊圍繞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優化存量,提升增量,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升級,提供新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