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社交謊言:學會說謊,是成年人的分寸感

2020-12-15 S的魔鏡

01

昨晚,在朋友圈裡圍觀了一場「惡戰」。

起因是,好友米娜po了一張精修+濾鏡的自拍圖,微信好友紛紛點讚,留言誇她越來越好看。

可總有那麼幾個,拒絕看氣氛的人,評論道:

「P過頭了吧?」

「你也太照騙一點了!」

「難道就我一個人覺得很假嗎?」

關鍵是,這幾個人平常玩得都不是很好,所以話裡的意思不像是調侃,更多的是種惡意。

暴脾氣的米娜,直接在評論區開麥懟人,對方爭不過,畢竟這年頭,誰自拍沒開個濾鏡美顏。

結果對方就來一句:「你們做人都太假惺惺,聽不得真話?」

當時我就很想回:「是,就你一個很真,那你不就好棒棒。」

確實,現實中的米娜有點小胖,沒有照片裡那般精緻,點讚的一伙人也都知道,照片有美顏加持的力量。

大家只是對當下覺得美的事物,說出好看,對他人精心展示的作品給予肯定。

即便有些人覺得這是謊言,也好過用所謂真話中傷他人。

說白了,善意的圓場,適當的讚賞,不隨便直率,是成年人的分寸感。

那種不管不顧他人感受,張嘴就是嘲諷腔,不是活得純粹,而是自私。

假設你非要照片講真實,那你拍照時,自己怎麼不開iPhone前置攝像頭?

其實謊言不是黑,也不是白,它是灰,處於人性模糊地帶,如何處理這個地帶,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就像《沒有人不說謊》書中提到:

「沒有人可以不說謊,說謊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是高智商的表現,沒有謊言就沒有這個交際的世界。」

02

《奇葩說》裡,何炅說:「我討厭說謊的人。」

蔡康永反問:「只要你愛吃的東西,媽媽就會說她不愛吃,其實她在說謊,那你討厭她嗎?」

一向能言善辯的何炅,突然間就說不出話了。

從小到大,父母像這樣的謊言還有很多,卻無法令人討厭起來,因為我們都知道的,父母說謊的理由是愛,怎還敢責怪!

講個讀者的故事吧,他是男生,喜歡的人也是男生,他是社會定義的gay。

當他意識到自己性取向,和其他男生不同時,有過深深的焦慮。

他是父母老來得子,等他成年後,父母都已跨入老年,他不能也不敢和父母出櫃,生怕把傳統保守的倆老氣出病來。

所以到適婚年齡,沒等父母催,他就和社交群裡的女同性戀,約法三章後形婚了。

這種形婚,也叫互助婚姻,彼此只是名義上的夫妻身份,實際更像是同性別的戰友,沒有實質內容,更不會要孩子。

當家族裡的人催促他們要孩子,他會用各種理由推脫,唯一的擔憂,就是父母這邊不好交差。

令他奇怪的是,反倒是爸媽很平靜,甚至幫腔說過「孩子的事,他們自己定就好」。

所以他一直心安理得拖著,直到父親突發中風住院,醫生說父親不行了。

他站在病床邊,看著已經說不出話的父親,哭得像個孩子,他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孝道,沒能讓父母享受到兒孫之福。

一旁的母親沒有安慰他,只是緩緩道出一個秘密:

「我們都知道的,你和苗苗(名義上的老婆)不是真夫妻。

我當年高齡拼死生下你,就沒想約束你的人生,我們都老了快走了,這輩子,你自己過得好就行。」

聽完他又哭成一個淚人。

這些年,父母不揭穿,是不想讓他在家族中難過,對他們心懷愧疚,畢竟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包容度,實在太低。

況且形婚這個選擇,是他自己決定的,既然兒子不想攤牌,做父母的就騙他,裝不知道。

這裡的謊言,是父母給成年孩子,留下的最後體面。

「兒啊,家裡錢夠用,留著自己花就好。」

「都挺好,家裡一切都挺好,別擔心」

「我和你爸身體都很好,別牽掛家裡,好好工作。」

……

一個個父母善意的謊言,做孩子的,真的都聽懂了嗎?

其實生活中大多數時候,人是很難在「只說真話」的現實中前進,因為真相不全是美好,可能是尷尬難堪,傷心難過,可能會激化矛盾,引起衝突,甚至是鬥爭。

適當適時的謊言,是緩和彼此關係的一種手段。

如果說,「誠實」的標尺是主觀,那「說謊」則需要客觀事實加以辨別。

說謊不全是不好,善意的謊言,也是一種深沉的愛。

03

巴託羅繆在《說謊手冊》裡寫到:

「說謊是上帝賦予人的能力,它使人有別於其他動物。」

想來確實如此,比起動物的橫衝直撞,人類相對聰明許多。

雖然在某些情況下,謊言是一種令人傷身傷心的欺騙。

但實際上,生活的順暢和婚姻的幸福,離不開「自欺欺人」的幻想。

在男人眼裡,女人好像都是不講理的生物,明明說的是實話,為什麼她們還得生氣?

在女人眼裡,戀愛中的完美男人,怎麼走進婚姻後,發現處處都是毛病,越發令人無法忍受?

根本原因,是男女待人處世的思維不同。

男人覺得,實話實說是種誠懇,卻忘了顧慮對方的內心感受。

好比女生費盡心思,做了一桌不太好吃的飯菜,被男人直言不諱批評;

好比女生十月懷胎,身材終究走樣,被男人不留情面地吐槽;

好比女生買了件新衣,試穿上身,被男人心直口快說難看。

女人覺得,嫌棄也是種誠實,褪去熱戀的粉紅光環,面對男人真實一面,自然該說就得說。

於是呢,一直用放大鏡放大男人糟蹋的一面,把對方數落得一無是處,忽略男人原本的美好。

其實吧,無論男女,只要學會運用謊言,萬事OK。

你看,男人用謊言,去哄女人開心,女人用謊言,填補對男人的認知偏差。

類比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

只有你欺騙自己,認定伴侶的優秀,給予對方好臉色好態度,對方才會感知並積極反饋,彼此潛移默化改變自己,共同成就美好婚姻。

不得不說,婚姻裡,如果掌握不到說謊的時機,意識到謊言的必要性,那夫妻之間的關係,就真的好不到哪裡去。

所謂愛情,就是一個人相信了,另一個人的所有謊言。

這裡的謊言,當然指的是善意的,唯有如此,才可以彌補彼此間思維方式的不同,增進彼此間的感情。

04

馬可·奧勒留曾說過:「思想決定生活是否幸福。」

美麗的謊言,是對思想的助攻,輔助每個人在社會更好的生存下去,獲取幸福生活。

生活如此,婚姻更是如此。

凡是處於愛護和維護夫妻關係的謊言,沒有欺瞞傷害的謊言,往往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美妙之處。

不過必須強調一點的是,文章不是強迫人要去說謊,而是希望所有人對「謊言」有個中立的辨識。

不能成為一個毫無責任感的騙子,也不要成為用直率負人的薄情者。

孰是孰非,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世界上只有孩子和傻瓜不會說謊。」

祝好哦。

【今日互動】

「善意的謊言」,究竟該不該說?

註: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成年人社交,謊言竟然成為保護色
    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會不斷地告誡我們,不要說謊。說謊不是好孩子的行為,說謊是要打屁股的。知道謊言最可怕的地方在哪裡嗎?不管一句謊言有多離譜,只要你不斷地去重複它,不斷地去強化它,說得久了,大家也就信了。最可怕的是,自己也信了。
  • 謊言是必要的社交能力?不說謊,才是高境界的人生
    遲到的三個學生無疑沒有人寫下實情,每個人說謊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不成為這次違紀的主謀,為了能得到更少的懲罰。外宿女生的同桌之所以幫她打掩護說謊,是基於她們之間的友誼,不能見死不救的情意。第三個學生以網課繳費為藉口騙父母,單純只是為了得到錢去買一部手機。我不由感嘆,不分年齡,不分群體,謊言它無處不在。這個世界就不能沒有謊言嗎?有沒有不說謊的人呢?
  • 「輕型社交」成年人的社交謊言成為這個時代的現象時
    >生活中擁有社交恐懼的人太多,前些日子聽我的一個閨蜜抱怨。即便是有社交的話,也是跟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聚聚餐而已,這些朋友也是知心朋友,這類人的朋友圈很窄,但朋友在於精不在於多,這種「輕型社交」也是他們的舒適圈。不過發現這個圈子不舒適的時候,會立馬撤退到自己的舒適圈,不會再繼續參加。
  • 成年人的謊言,都藏在朋友圈裡
    有人說,成年人的朋友圈,都是加了濾鏡後的模樣,過濾了悲傷只留下了歡樂;過濾了生活的艱辛,只留下了歲月靜好。 確實如此。 越長大,經歷的越多,人就會變得越「報喜不報憂」,對父母如此,親人如此,朋友圈中也是如此。
  • 女人面對男人說謊,要如何應對?先要學會識別謊言
    女人面對男人說謊,要如何應對?先要學會識別謊言對於女人來說,要想讓男人對自己用情專一,牢牢拴住自己的愛人,就要懂得男人的心思,要知道男人和女人的腦迴路,多少還是有些差別的,想法和關注點都不一樣不一樣。原來一直以為女人愛說謊,誰知道看了一項科學研究發現,男人比女人愛說謊多了,可能跟男人天生愛吹牛有關,那麼問題來了,女人面對男人說謊,要如何應對呢?男人說謊有好的,也有惡意欺瞞,不能一棒子打死,還是先要學會識別謊言,才能既不傷感情,也不傷男人的自尊。接下來就先用個實際例子說明一下吧。
  • 藍色謊言:以集體利益的名義說謊
    只要理由正當,人們就不介意說謊?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謊言,其中就有白色謊言(善意的謊言)。不過,我們常常會忽視第三種謊言:藍色謊言。最近,《科學美國人》就著重提到了這個詞。心理學研究人員用這個詞來形容「以集體利益的名義說謊」。我們如果能理解這種形式的欺騙,就能更好地理解這個光怪陸離的新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權有勢的人就算說謊也沒關係。舉個例子。在《多倫多星報》近期的一篇專欄文章中,丹尼爾· 戴爾提到了川普的支持者詹姆斯·卡西迪。
  • 沒有分寸感,是一場社交災難
    微博上有個話題: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高贊回答說:我從來不跟沒有分寸感的人做朋友。看似幽默的回覆,其實揭示了一個戳心的社交真相:世間的任何關係,都有其不可逾越的界限。沒想到這位朋友居然在朋友圈暗戳戳地內涵她:「會寫幾篇文章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擺出一副心高氣傲的樣子給誰看呢!」忍無可忍的涓子,一氣之下拉黑了她。
  • 愛說謊是病嗎? 哪些男人最擅長謊言?
    這些說謊的人大都記憶不佳,無法評價自身說話的準確性。因此,他們說起謊來簡直象講真話一樣。   一、喜歡說大話男人的基本面相   1、嘴歪   嘴歪的人,言詞會有不實,無論是平時嘴歪,或是談話時嘴歪均屬這類人。因病導致嘴歪的例外。笑的時候嘴歪,容易無心快語講錯說話;不過嚴重性不及天生嘴歪和眼凸的人。
  • 滿嘴謊言,說謊成性,最不真誠的星座
    但總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撒著各種謊言,到最後說謊成習慣,變得滿嘴謊言。讓我們來看看哪些星座最不真誠。雙子座以致於雙子座認識現實世界太殘酷,既然謊言的世界更美好,那何樂而不為呢。雙子座的男生生性灑脫,及時行樂,他們在做一個決定或者承諾的時候總是不會顧及太多。
  • 美劇《別對我說謊》教你揭秘「微謊言」
    但最終沒有人真的因說謊而變成長鼻子,這個說法本身就是一個謊言。這樣的告誡反而成了謊言無處不在的一個明證。有人說,謊言是一種語言遊戲,它植根於人類深沉的本性。與此同時,對謊言的揭露幾乎與說謊的歷史一樣長。他們彼此如影隨形,相生相剋。就像說謊也並非全都懷有惡意一樣,有的時候揭謊也並非因為人們對謊言有多麼厭惡,而是出於某種現實的需要。
  • 科學研究發現:說謊是兒童成長的裡程碑
    前言:和成年人的謊言不同,小朋友的謊言,是他們獲得一類重要心智能力的標誌。許多研究發現,越早學會撒謊的孩子,擁有更加成熟的智力和情商。不過,你知道孩子撒的第一個謊是什麼樣的嗎?你又能分辨孩子是否撒謊嗎?
  • 科學研究發現:說謊是兒童成長的裡程碑
    前言:和成年人的謊言不同,小朋友的謊言,是他們獲得一類重要心智能力的標誌。許多研究發現,越早學會撒謊的孩子,擁有更加成熟的智力和情商。不過,你知道孩子撒的第一個謊是什麼樣的嗎?你又能分辨孩子是否撒謊嗎?
  • 李宗熹《謊言》聚焦現代人「說謊病」引爭議
    李宗熹《謊言》聚焦現代人「說謊病」引爭議2015年08月25日 08:57:28來源:新華娛樂李宗熹說「今年我最希望拍的戲就是謊言,雖然它看起來很不李宗熹,但其實這才是真正的李宗熹。」直擊當代人謊言瀰漫、信任缺失的現狀,不僅融入對親情、愛情、友情的獨特詮釋,更是一部剖開人心的作品,幫助我們每一個人,在這樣迷茫的失樂園中,找回最真實的自己。    世界上最悲哀的謊言:對自己說謊    「今天你說謊了嗎?」
  • 孩子到底是有意說謊,還是無意說謊?3個步驟教你快速辨別
    最近看到朋友圈有一個媽媽分享了自己孩子的成長經歷:婷婷在表姐來家裡的兩個小時後,非常生氣的告訴了媽媽自己特別不喜歡姐姐還動手打了她,媽媽在詢問姐姐後,發現姐姐並沒有動手打人。就告訴婷婷「作為小朋友怎麼能這樣隨便說謊呢?
  • 為什麼不說謊不能活?如何辨別謊言?深度解讀說謊行為背後的真相
    難怪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說:「我們大家每一天每一小時都在說謊,不管是在清醒的時候,還是在沉睡的時候,不管是在喜悅中,還是在悲傷中」。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關於說謊的話題,談談什麼是說謊,人們為什麼會說謊,怎麼辨別謊言?好了,我們現在正式開始。
  • 孩子會說謊,媽媽別緊張,正確引導,孩子更聰明
    孩子會說謊話,媽媽們都會很緊張,孩子這麼小就說謊,長大了還了得,怕孩子說謊成性,總是會簡單粗暴的制止。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說謊是一種正常現象,並不是品質問題,是孩子想像力發育良好的重要標誌。此外,說謊能力很強的孩子,往往具有較高的認知能力,這樣他們才能使自己的謊言聽起來更加真實可信。隨著心智的逐漸成熟,青少年開始學習成年人,運用「善意的謊言」儘量避免傷害他人的感情。其實,孩子和成年人說謊有很大的區別,會說謊的孩子也有他的優點。
  • 孩子說謊,要不要懲罰?謊話背後的秘密值得探尋
    來源| 網絡和成年人的謊言不同,小朋友的謊言,是他們獲得一類重要心智能力的標誌。許多研究發現,越早學會撒謊的孩子,擁有更加成熟的智力和情商。不過,你知道孩子撒的第一個謊是什麼樣的嗎?你又能分辨孩子是否撒謊嗎?我們該如何正確面對孩子們撒謊的舉動?
  • 李桐沂:你為什麼要說謊?
    本質上來講,這是一件赤裸裸的公眾說謊事件。辛巴為什麼要說謊?很顯然,是為了個人利益。調查研究顯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說謊!你可能會反駁:「我是一個誠實的人,我從出生到現在就說過一兩次謊,還是善意的謊言,你這說的太絕對了。」其實說謊不一定都是壞事,說謊的好壞取決於你的說謊動機。
  • 解析孩子說謊的兩大動機!說謊動機不同,處理方式也要有講究
    許多父母在育兒時都提到了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要說謊」。「說謊」被許多父母視為壞孩子的特徵。當孩子學會撒謊時,這也表明父母將難以控制孩子的狀態。許多父母認為,他們的孩子要等到他們長大一點後,才能學會撒謊。他們認為孩子們什麼都不懂,但實際上孩子們開始撒謊的時間比每個人都想的要早,孩子們說謊的次數比我們還多。想像更多。
  • 孩子永遠不會說謊,父母如果相信這句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有一點很受爭議,那就是孩子到底會不會說謊?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天性單純,根本就不可能學會成年人才有的爾虞我詐,當然也就不可能會說謊。童言無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其實,幾乎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都會說謊,而且說謊的次數還不是一次兩次,甚至比成年人一年說謊的次數還要多。作為父母,當然不願意見到這樣的場景發生,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孩子的謊言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