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衝之

2021-02-13 每天都是新起點

數學

九章算術

數學史上的創舉——「祖率」

      祖衝之算出圓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簡化成3.1415926,祖衝之因此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位將圓周率值計算到小數第7位的科學家。祖衝之還給出圓周率(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祖衝之對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值,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是一個重大貢獻,後人將「約率」用他的名字命名為「祖衝之圓周率」,簡稱「祖率」。

      圓周率的應用很廣泛,尤其是在天文、曆法方面,凡牽涉到圓的一切問題,都要使用圓周率來推算。如何正確地推求圓周率的數值,是世界數學史上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國古代數學家們對這個問題十分重視,研究也很早。在《周髀算經》和《九章算術》中就提出徑一周三的古率,定圓周率為三,即圓周長是直徑長的三倍。此後,經過歷代數學家的相繼探索,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日益精確。

      東漢張衡推算出的圓周率值為3.162。三國時王蕃推算出的圓周率數值為3.155。魏晉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在為《九章算術》作注時創立了新的推算圓周率的方法——割圓術,將圓周率的值為邊長除以2,其近似值為3.14;並且說明這個數值比圓周率實際數值要小一些。劉徽以後,探求圓周率有成就的學者,先後有南朝時代的何承天,皮延宗等人。何承天求得的圓周率數值為3.1428,皮延宗求出圓周率值為22/7≈3.14。

      祖衝之認為自秦漢以至魏晉的數百年中研究圓周率成績最大的學者是劉徽,但並未達到精確的程度,於是他進一步精益鑽研,去探求更精確的數值。

圓周率

      根據《隋書·律曆志》關於圓周率(π)的記載:「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衝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釐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周二十二。」祖衝之把一丈化為一億忽,以此為直徑求圓周率。他計算的結果共得到兩個數:一個是盈數(即過剩的近似值),為3.1415927;一個是朒數(即不足的近似值),為3.1415926。

      盈朒兩數可以列成不等式,如:3.1415926(*)<π(真實的圓周率)<3.1415927(盈),這表明圓周率應在盈朒 兩數之間。按照當時計算都用分數的習慣,祖衝之還採用了兩個分數值的圓周率。一個是355/113(約等於3.1415927),這一個數比較精密,所以祖衝之稱它為「密率」。另一個是22/7(約等於3.14),這一個數比較粗疏,所以祖衝之稱它為「約率」。

      祖衝之在圓周率方面的研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他的研究適應了當時生產實踐的需要。他親自研究度量衡,並用最新的圓周率成果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積的計算。古代有一種量器叫做「 釜 」,一般的是一尺深,外形呈圓柱狀,祖衝之利用他的圓周率研究,求出了精確的數值。他還重新計算了漢朝劉歆所造的「律嘉量」, 利用「祖率」校正了數值。以後,人們製造量器時就採用了祖衝之的「祖率」數值。

數學傑作《綴術》

      祖衝之寫過《綴術》五卷,被收入著名的《算經十書》中。《隋書》評論「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認為《綴術》理論十分深奧,計算相當精密,學問很高的學者也不易理解它的內容,在當時是數學理論書籍中最難的一本。

      在《綴術》中,祖衝之提出了「開差冪」和「開差立」的問題。「差冪」 一詞在劉徽為《九章算術》所作的注中就有了,指的是面積之差。「開差冪」 即是已知長方形的面積和長寬的差,用開平方的方法求它的長和寬,它的具體解法已經是用二次代數方程求解正根的問題。而「開差立」就是已知長方體的體積和長、寬、高的差,用開立方的辦法來求它的邊長;同時也包括已 知圓柱體、球體的體積來求它們的直徑的問題。所用到的計算方法已是用三次方程求解正根的問題了,三次方程的解法以前沒有過,祖衝之的解法是一 項創舉。

      《綴術》還曾流傳至朝鮮和日本,在朝鮮、日本古代教育制度、書目等資料中,都曾提到《綴術》。

      《宋史·楚衍傳》中說「於《九章》《緝古》《綴術》《海島》諸算經尤得其妙。天聖(1023-1031)初造新曆」。 [2] 

曆法

改革閏法

      在古代,中國曆法家一向把十九年定為計算閏年的單位,稱為「一章」,在每一章裡有七個閏年。也就是說,在十九個年頭中,要有七個年頭是十三個月,這種閏法一直採用了一千多年。412年,北涼趙厞創作《元始歷》,才打破了歲章的限制,規定在六百年中間插入二百二十一個閏月。

      祖衝之吸取了趙厞的理論,加上他自己的觀察,認為十九年七閏的閏數過多,每二百年就要差一天,而趙厞六百年二百二十一閏也不十分準確。因此,祖衝之提出了391年144閏月的新閏法。

      祖衝之的閏周精密程度極高,按照他的推算,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8141日,與今天的推算值僅相差46秒。一直到南宋的《統天曆》,才採用了比這更精確的數據。

我國古代天文儀器

應用「歲差」

      根據物理學原理,剛體在旋轉運動時,假如絲毫不受外力的影響,旋轉的方向和速度應該是一致的;如果受了外力影響,它的旋轉速度就要發生周期性的變化。地球就是一個表面凹凸不平、形狀不規則的剛體,在運行時常受其他星球吸引力的影響,因而旋轉的速度總要發生一些周期性的變化,不可能是絕對均勻一致的。因此,每年太陽運行一周(實際上是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不可能完全回到上一年的冬至點上,總要相差一個微小距離。按現代天文學家的精確計算,大約每年相差50.2秒,每七十一年八個月向後移一度。這種現象叫作歲差。

      隨著天文學的逐漸發展,中國古代科學家們漸漸發現了歲差的現象。西漢的鄧平、東漢的劉歆、賈逵等人都曾觀測出冬至點後移的現象,不過他們都還沒有明確地指出歲差的存在。到東晉初年,天文學家虞喜才開始肯定歲差現象的存在,並且首先主張在曆法中引入歲差。他給歲差提出了第一個數據,算出冬至日每五十年退後一度。後來到南朝劉宋初年,何承天認為歲差每一百年差一度,但是他在他所制定的《元嘉歷》中並沒有應用歲差。祖衝之繼承了前人的科學研究成果,不但證實了歲差現象的存在,算出歲差是每四十五年十一個月後退一度,而且在他製作的《大明曆》中應用了歲差。

首次提出「交點月」的計算

      祖衝之在我國天文學史上第一次提出,月亮相繼兩次通過黃道、白道的同一交點的時間(即「交點月」)長度為27.2123日,與現今推算值僅相差十萬分之一日,即不到1秒,由於日食、月食(統稱交食),都發生在黃白交點附近,所以祖衝之的交點月長度對於日月食預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推算出交點月的日數以後,就更能準確地推算出日蝕或月蝕發生的時間。祖衝之在他制訂的《大明曆》中,應用交點月推算出來的日、月蝕時間比過去準確,和實際出現日、月蝕的時間都很接近。

編撰《大明曆》

      經過實際觀測,祖衝之發現何承天所編的當時正在執行的《元嘉歷》有許多錯誤,如日月方位距實測值已相差3度,冬至、夏至已差了1天,五星的出沒已差40餘天,於是他著手編撰《大明曆》。

      祖衝之在《大明曆》的編纂中,區分了回歸年和恆星年,最早將歲差引進曆法,提出了用圭表測量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並採用了391年加144個閏月的新閏周,推算出一個回歸年為365.24281481日。一直到南宋的《統天曆》,才採用了比這更精確的數據。

天文

      祖衝之對木、水、火、金、土等五大行星在天空運行的軌道和運行一周所需的時間,也進行了觀測和推算,給出了更精確的五星會合周期。中國古代科學家算出木星(古代稱為歲星)每十二年運轉一周。西漢劉歆作《三統曆》時,發現木星運轉一周不足十二年。

      祖衝之進行了重新測量,得出木星每84年超辰一次的結論,即定木星公轉周期為11.858年(今測為11.862年)。並得出更精確多五星會合周期,木星398.903日(誤差0.019日),火星780.031日(誤差0.094日),土星378.070日(誤差0.022日),金星583.931日(誤差0.009日),水星115.880日(誤差0.002日)。

機械

祖衝之所制的指南車

      祖衝之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製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裡船、定時器等。在中國古代指南車的名稱由來已久,但其機制構造則未見流傳。三國時代的馬鈞曾造指南車,至晉再次亡失。東晉末年劉裕攻長安,得後秦統治者許多器物,其中也有指南車,但「機數不精,雖曰指南,多不審正,回曲步驟,猶須人功正之」。南朝宋昇明年間(477-479年)蕭道成輔政,「使衝之追修古法。衝之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馬鈞以來未有也。」祖衝之所制指南車的內部機件全是銅的,它的構造精巧,運轉靈活,無論怎樣轉彎,木人的手常常指向南方。

      祖衝之改良了水碓磨。在西晉初年,杜預改進發明了「連機碓」和「水轉連磨」。一個連機碓能帶動好幾個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米;一個水轉連磨能帶動八個磨同時磨粉。祖衝之又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改進,把水碓和水磨結合起來,生產效率就更加提高了。這種加工工具,中國南方有些農村還在使用著。

      祖衝之還設計製造過一種千裡船,史載「又造千裡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裡」。它可能是利用輪子激水前進的原理造成的,一天能行一百多裡。

      祖衝之曾製造過「欹器」。這種器具用來盛水「中則正,滿則覆」,古人常放置在身邊以自警,「晉時杜預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南齊永明年間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好古,衝之造欹器獻之」。

其他

      祖衝之的成就不僅限於自然科學方面,他還精通樂理.對於音律很有研究。祖衝之又著有《易義》《老子義》《莊子義》《釋論語》等關於哲學的書籍,都已經失傳了。文學作品方面他著有《述異記》,在《太平御覽》等書中可以看到這部著作的片斷。

相關焦點

  • 數學家祖衝之
    祖衝之的家族變遷史正好與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徵相吻合:他出生於建康(今南京),但祖籍卻是河北淶水,原因是他們家族早在曾祖父時期就已經遷到了南方。這可以從他的先祖任職情況判斷出來。  祖衝之的曾祖父祖臺之大約生於公元317年(此時西晉已亡),然而《南史》卷七十二《文學·祖衝之傳》卻記載說:「曾祖臺之,晉侍中。」
  • 紀念祖衝之
    作者 | 席澤宗轉自 | 文行先生來源 | 原名《紀念祖衝之逝世 1500 周年——〈祖衝之科學著作校釋〉序》,《天文愛好者》2000 年第 4 期祖衝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生於宋文帝元嘉六年 (公元 429 年), 卒於齊東昏侯永元二年 (公元 500 年)。
  • 祖衝之當年花費多大的精力才計算出圓周率?
    祖衝之還給出圓周率(π)的兩個分數形式:22/7(約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確到小數第7位。祖衝之對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值,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是一個重大貢獻,後人將「約率」用他的名字命名為「祖衝之圓周率」,簡稱「祖率」。
  • 科學家祖衝之,倡導精密測量與仔細推算,以多項發明創造名垂青史
    祖衝之簡介今天,我們就來重溫下祖衝之嚴謹的科學態度、創新的科技理念,還有諸多學科的發明創造。一。祖衝之名句想要文理雙科都能學好,祖衝之是怎麼做的呢?他首先收集各種文獻、記錄、資料,將自上古到他生活年代的儘量備齊。
  • 沒有阿拉伯數字,沒有小數點,祖衝之怎麼記載圓周率?
    (一)圓周率是指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我們習慣性把它簡稱為π,而它的具體值也是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其中由祖衝之計算出的值比西方早了近一千年,最重要的是準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即3.1415926,也因此把圓周率稱作是「祖衝之圓周率」。
  •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衝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魏晉南北朝時期,祖衝之對圓周率的精確推算,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魏晉南北朝的自然科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尤其是祖衝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長亭連短亭,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魏晉南北朝自然科學的故事。
  • 在沒有望遠鏡的古代,祖衝之是如何準確計算出「日食月食」的
    比如我們熟悉的數學家祖衝之,他不僅在數學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在天文學,力學,文學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具體有哪些貢獻?。祖衝之簡介祖衝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他的科學成就與其良好的家教密不可分。他的祖父祖昌是劉宋時期的大工匠,主要在朝廷管理土木工程。其父祖碩是「朝廷所請」。
  • 祖衝之: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第一次提出了最精確的圓周率
    祖衝之成功地製造過指南車,還發明過更為精巧的水碓磨和千裡船。水碓磨是以水力推動的糧食加工機具,可以同時轉動石杵春米和石磨磨麵。千裡船是一種腳踏機械船,在建康城南的新亭江中試航成功,日行100多裡,因而,被稱之為「千裡船」。指南車、水碓磨、千裡船,都堪稱祖衝之的精巧之作,然而,最足以表現其精巧的,還是祖衝之在天文曆法和數學上的傑出成就。
  • 古代沒有數字,祖衝之到底是如何計算圓周率的?原因如此複雜
    祖衝之以圓徑1億為1丈,圓周率滿數是3丈1尺4寸1分5釐9毫2秒7忽,不足之數為3丈1尺4寸1分5釐9毫2秒6忽,什麼意思呢?這就是他牛逼的地方,他未像前人一樣將圓周率固定在一個數值上,而是將其界定於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他通過割圓術,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後第7位,從而推動了圓周率的繼續發展。
  • 圓周率是祖衝之的熱詞,但冷詞新曆你了解嗎?推行時人世已兩隔絕
    西晉末年時,由於戰亂頻繁,因此許多的老百姓為避戰亂,多數人遷移到江南地區避亂,祖衝之的祖上就是這樣,把祖氏家族帶到江南的。在宋孝武帝期間,一個傑出的科學家祖衝之誕生了,不僅是祖衝之一人是科學家,他的祖上均是科學家,並且還世代掌管國家曆法。
  • 祖衝之算圓周率時,算盤還沒被發明,他用了何種方法計算出的
    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精確到七位的,就是我國祖衝之,直到一千年以後,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和法國數學家維葉特兩人才將圓周率後七位給算出來,證明了祖衝之算出的圓周率是正確的,在相同的時間裡,德國科學家將此稱之為安託尼茲率,但仍然別有用心的人說,這段歷史是中國偽造的,而且他們還舉出了種種例子。
  • 祖衝之算圓周率:從6邊形到24576邊形算數百萬次,咋算啊?
    眾所周知,祖衝之算出的圓周率是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個結果比歐洲早一千多年,祖衝之是怎麼算圓周率的?他從6邊形算到24576邊形,運算數百萬次,這工程太大了,勞動太艱巨了,真是讓人佩服!
  • 祖衝之如何算出圓周率?用編程還原計算過程,結果令人感嘆不已
    OMG好吧,其實我想問的問題是:祖衝之如何計算出如此精確的數字呢?祖衝之轉眼過了200多年,到了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祖衝之隆重登場,他在劉徽割圓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確計算,據史料記載:祖衝之設置了一個直徑一丈的圓,然後使用割圓術割到
  • 歷史上最早推算圓周率的數學家,祖衝之
    在西晉末年的時候,北方地區發生了很多的戰亂,祖衝之的先輩就從河北搬到了江南地區,並且在江南地區定居了下來。所以他是出生在江南的,他的爺爺祖昌是劉宋朝的大匠卿,是一個管理土木工程的朝廷官吏,他的父親祖朔之學識非常的淵博,經常被邀請去參加一些皇室的典禮和宴會。
  •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祖衝之只能排最後,他才是數學界王者
    點擊關注哦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祖衝之只能排最後,他才是數學界王者   提到我國偉大的數學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祖衝之,但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他才是我國古代數學界真正的王者,他就是魏晉時期中國傑出數學家——劉徽。
  • 「數學名家」中國數學家—祖衝之(你還了解他的那些成就和事跡)
    南北朝傑出數學家——祖衝之祖衝之祖衝之,(429—500)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祖衝之在數學上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祖衝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當時所用曆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他在三十三歲時編制出了《大明曆》,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
  • 古代沒有計算機,祖衝之是怎樣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七位的?
    祖衝之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為我國的科學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貢獻是,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七位,確定了圓周率數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 老農花40年研究出一套公式,專家:如果在古代,他就是祖衝之
    《錢江晚報》不敢怠慢,立即找了數學專家來研究,專家仔細看過後發現他的演算沒問題,得出的結果也是正確的,但遺憾的是這個推導方式跟祖衝之當初使用的推導方式一樣,雖然從頭到尾都是正確的
  • 九旬老農花40年推導數學公式,專家:要是在古代,他就是祖衝之
    很多慕名而來的專家都對他進行了好評,認為他這樣的人放在古代,就是祖衝之級別的數學家。理論科學同樣重要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形成了一個實踐科學比理論科學更為重要的錯誤認知。不知道讀者有沒有這樣一種認知,在我們孩提時代剛接觸函數,幾何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學這種能幹什麼的錯覺。
  • 90歲老農用40年推導數學公式,數學專家卻說:類似祖衝之,已過時
    本來他因此收穫了外界一致好評,但拿去給數學專家看,卻獲得了:"類似祖衝之,已經過時了"的評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黃錦雲的論證過程和我國古代數學家祖衝之很類似,都是用無限接近圓的多邊形去估算圓的面積與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