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唏噓!楊懷進被判2年10個月,從「光伏教父」到「階下囚」

2020-11-20 能見Eknower

文/ 範明明

編輯/ 閣佬

自2019年5月海潤光伏(600401.SH)退市後,該公司原董事長楊懷進便徹底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時隔17個月後,這位「光伏教父」再次出現竟已淪為「階下囚」。

據媒體報導,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南京中院」)於2020年10月26日對海潤光伏原董事長、澳大利亞籍華人楊懷進出具「結案通知書」。

「結案通知書」顯示,楊懷進家屬代為向法院繳納罰金人民幣40萬元,加上此前證監會對他的60萬元處罰,對他的財產刑執行內容己全部執行完畢,予以結案。

事實上,早在今年7月,在被上交所強制退市14個月後,楊懷進因犯內幕交易罪,被南京中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2年10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人民幣。楊懷進沒有上訴。

楊懷進曾與施正榮並肩戰鬥,將尚德送上納斯達克;曾先後參與創辦尚德、中電光伏、晶澳、海潤光伏四家公司,並促成三家上市。

憑藉著如此輝煌的「戰績」,他被認為是與無錫尚德創始人施振榮齊名的「光伏教父」。

2014年,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楊懷進曾表示,他對光伏行業發展充滿信心,自己從未想過要離開。

在他掌舵下,海潤光伏曾是A股市場最耀眼的「明星」。但「高轉送「事件後,海潤光伏開始深陷泥沼:債務危機、投資者訴訟、高層動蕩,最終無奈被強制退市。

這起由楊懷進一手炮製的財務醜聞不僅將公司拉入黑暗深淵,更令人費解的是,這位經濟學出身的光伏大佬竟然栽在了他最為熟悉的財務問題上。

「光伏教父」到「階下囚」,楊懷進的結局或許是整個光伏行業最令人唏噓的結果。

「階下囚」

與楊懷進一起鋃鐺入獄的還有海潤光伏原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周宜可,她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8個月,緩刑3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

此外,原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陳浩也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8個月,緩刑3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0萬元。

南京中院判決書顯示的罪名是內幕交易罪,這源於五年前海潤光伏的「高轉送」事件。

事件回到2014年。當年11月底,時任海潤光伏董事長的楊懷進與周宜可,周宜可,以及董事、常務副總裁張永欣等公司高管和財務負責人就當年業績問題進行多次討論和溝通。

高管層最終達成共識:在公司2014年度無法實現盈利的情況下,在財務允許範圍內多確認虧損,儘量把能確認的損失和減值放在當年,為公司以後發展夯實基礎。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公司董事長,楊懷進將公司2014年度業績預虧的信息與前兩大股東——江陰市九潤管業有限公司和江蘇紫金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溝通。

作為公司董事長,楊懷進的舉動無疑違規,但接下來,他的下一個舉動直接導致了今天他鋃鐺入獄的結局。

在前兩大股東利用內幕信息減持之前,楊懷進向其建議發布與海潤光伏基本面不符的高送轉預案預披露公告。

2015年1月22日,海潤光伏發布《201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預披露公告》,稱將「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

僅僅7天後,該公司發布業績預虧公告稱,「預計2014年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8億元左右」。

此消息一出,市場為之譁然。更關鍵的是,在此之前,包括楊懷進在內的股東利用內幕消息早已套現離場。

2015年1月27、28兩日之內,作為公司董事長的楊懷進迅速減持了1.74億股,約佔總股本的2.16%,累計套現金額接近5億元,前三大股東共套現近26億元。

隨後,海潤光伏突然自曝2014年將巨虧8億元,並可能因連續虧損兩年而被*ST。這令眾多中小股東被高位套牢,套牢資金高達約50億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起由楊懷進等人一手炮製的「高轉送「事件刺痛了資本市場的神經。

監管層對公司因誤導性陳述處罰40萬元,同時對楊懷進採取了5年市場禁入措施,海潤光伏也面臨長達三年的投資者索賠。

據該公司2015年年報顯示,此事或導致公司不得不背負5126.53萬元的賠償支出。

隨著債務規模的不斷擴大,海潤光伏「越來越重」,弊端凸顯。資料顯示,海潤光伏累計逾期貸款達36億元。

業內人士曾表示,海潤曾參與了國內多個光伏項目,其發展初衷和技術路線沒有問題,關鍵問題出在了經營方面。

毋庸置疑的是,楊懷進是海潤光伏崩塌的始作俑者,源於他過於激進的擴張。

在海潤光伏前腳剛踏入新三板大門後,楊懷進後腳便殺入電站領域,導致其出現現金流持續緊張的局面。

在暫停上市前,海潤光伏的股價已跌至1元以下,被市場戲稱為「仙股」。除了借殼上市當年(2011年)和需要保住上市資格的2015年外,該公司幾乎年年虧損。

2011~2013年初,光伏產業盲目性擴張的後果開始集中顯現,產品價格大幅下滑,光伏行業幾乎全線虧損。

2013年,海潤光伏業績暴雷。根據其2013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5864萬元,同比減少4.17%;營業利潤-34706.24萬元。

「高轉送」事件曝出後,2015年12月28日,楊懷進正式辭去海潤光伏董事長的職位,宣布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以及董事職務。

頗為戲劇性的是,在辭職前的一個月,楊懷進還曾表示,希望能將海潤光伏建設成為有實力有品牌的電力能源供應商,並將其發展成為千億級市值的企業。

2018年8月15日,海潤光伏發布公告,宣布楊懷進擬將其持有的全部3.12億股轉讓給華君實業,轉讓價款約為2.72億元。

自此,這位「光伏教父」將海潤光伏「拱手相讓」。

楊懷進曾揚言「三年內海潤將會躋身世界光伏行業前五名」。如今,面對森森鐵窗,他將作何感慨?

「光伏教父」

楊懷進現年57歲,出生於江蘇揚中市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85年獲得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8年,25歲的楊懷進放棄國企上海石化公司的穩定工作,自費留學澳大利亞。選擇留學後,他在南半球結識了校友兼揚中老鄉施正榮和趙建華。

一次在德國出差的意外經歷,讓楊懷進嗅到了光伏行業的商機。

在德國的能源結構中,雖然太陽能發電所佔份額小於風能,但政府還是對太陽能發電投入大筆資金,積極培育太陽能發電市場。

在世界範圍內中,上世紀90年代後期,全球光伏市場正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平均發展呈15%的年增長率。

市場大爆發下,光伏產業處處皆藍海。

1999年,楊懷進背著投影儀和光伏產業報告,遊走各地進行科普光伏,這成為了他故事的起點。兩年過後,嗅覺敏銳的他正式進軍光伏產業。

2001年,楊懷進與施正榮一起融資成立無錫尚德公司,楊佔5%股權。

4年後,尚德在獲得了高盛、英聯、龍科等國際著名投行8000萬美元資金的投資後開始一騎絕塵,在全球光伏市場獨領風騷。

這其中,楊懷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年,尚德登陸紐交所,創始人施正榮身價驟增13.8億美元,躋身中國百富榜前五名。

但一個至今未解的謎團是,背後功臣楊懷進在尚德私有化風波中以300萬元的低價轉讓了手中尚德的全部股份,與歸國的趙建華夫婦共同在揚中創業。

2004年,南京中電光伏公司成立,楊懷進持股14%。趙建華出任總經理,陸廷秀出任董事長。彼時,楊在公司依舊是一個技術入股的「配角」。

不過,這位跨界玩家深諳「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道理。不斷變化的環境讓他真正看清自己的目標:打造一家屬於自己的企業。

2005年,不安分的楊懷進開啟了第三次創業,與另一名光伏大佬靳保芳共同創立河北晶澳太陽能公司,出任晶澳CEO。

彼時,晶澳已經躋身國內最大多晶矽生產商之列。上任後,楊懷進便放出豪言:「我要讓晶澳在三年內成為世界級的公司。」

他首先選擇加碼了晶澳的電池規模——從2005年7月開建到第二年8月,一年多的時間內太陽能電池75兆瓦生產線即告建成。

依靠國際化技術團隊的力量,晶澳太陽能的電池轉換率達到17%以上,達到了當年的國際水平。

2007年2月7日,晶澳太陽能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被評為華爾街三大交易所2007年度的優秀上市公司,被美國視為「中國奇蹟」。

這是屬於晶澳的高光時刻,也是屬於楊懷進的高光時刻。

實際上,2000年左右正是國內光伏市場最艱難的時期,楊懷進能做到扭虧為盈,募資資金大力發展光伏,並在短期推動尚德、晶澳成功上市,令業內驚嘆。

同時,作為中國光伏產業的拓荒者,屢創奇蹟的他因此被業內譽為「光伏教父」,但他早已不滿足於此。

「折戟」海潤

以海潤光伏為起點,楊懷進計劃布局一個完整的光伏產業閉環。

2009年10月,他辭去了晶澳相關職務,於同年底加入海潤光伏,擔任CEO。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中國光伏組件產量達到世界第一,光伏企業數量由此猛增。伴隨著最早入局的尚德,後來崛起的昱輝、英利、天合等玩家的成長,中國光伏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這一切都被楊懷進看在眼裡。一年內,海潤光伏完成了產業鏈上下遊的布局,憑藉光伏業務的生產基礎,該公司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晶矽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之一。

短短一年後,海潤光伏借殼*ST申龍登陸A股市場,這是第三家在他手中上市的公司。他拿到了13971.76萬股,佔比13.55%,成為了最大自然人股東。

彼時,國內光伏產業正遭遇「雙反「危機,無數企業倒閉停產,逆勢飛揚的海潤成了楊懷進手中最驕傲的王牌。

隨著海潤光伏發展趨勢的不斷上升,楊懷進又將觸角伸向下遊電站領域。這成為海潤光伏最終折戟的轉折點。

2011年10月,北京京運通宣布與海潤光伏合作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從事對外投資建設太陽能電站項目。

兩年激進擴張後,海潤光伏總共在境外4個國家投資70MW電站,在國內市場,建成併網電站項目8個,總裝機量達到了220MW,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成為光伏業內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

即便海潤的光伏業務發展的風生水起,楊懷進也並未忘記自己的「獨立管理」之夢。擔任董事長期間,楊懷進把《弟子規》列為海潤光伏的管理聖經,讓每位管理者和員工學習。

2012年,資本高手鄭建明殺入光伏行業,選擇海潤光伏作為其電站領域的重要承包商。當被媒體問及未來發展時,楊懷進直言:「參與創建尚德的時候,我認為我幼兒園還沒上,我現在已經上了小學二年級了。」

其自信可見一斑。

從尚德、中電、到晶澳、再到海潤光伏,手握多張成功底牌的楊懷進已經打造出了心目中完整的光伏帝國:尚德解決了晶矽電池的技術問題;除電池產品外,晶澳還在組件領域有所建樹;而海潤光伏則打通了上下遊產業,可為光伏企業提供電站建設及運營服務。

楊懷進和海潤光伏的故事走向了終章,但它給光伏產業留下的陰影仍在蔓延。如果不是海潤光伏的突然傾倒,他或許還能創下更多奇蹟。

但海潤光伏的沉浮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而對楊懷進來說,起飛和跌落,可能也只在一瞬之間。

/ END /

推/薦/閱/讀

未來能源轉型的探索與思考

零碳目標下,風電企業和電網如何通關新風電時代?

中國風電發展分水嶺:發展路線圖公布,十四五年均新增裝機不應低於50GW

風電衝鋒的號角已吹響|全面分析5000萬千瓦目標背景和可行性

相關焦點

  • 「中國光伏產業教父」楊懷進領刑2年10個月
    今年7月,被上交所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海潤光伏原董事長、澳大利亞籍華人楊懷進,因犯內幕交易罪,被南京中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2年10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人民幣。楊懷進沒有上訴。與他同案的海潤光伏原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周宜可,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8個月,緩刑3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原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陳浩,則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8個月,緩刑3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0萬元。
  • 光伏4F:誰飛上枝頭做鳳凰?誰「借屍還魂」立榜樣?
    1.東方日升:利潤同比增幅之最作為A股光伏概念「龍頭」,東方日升的2015年三季報極具看點。1~9月,東方日升實現營業收入約29.2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30%;營業利潤約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22.17%;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約1.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9.36%。
  • 《教父2》與《教父3》,教父三部曲的巔峰之決
    更加難能可貴的,這部根據馬裡奧.普佐同名小說改編的系列電影,分別拍攝於1972年(《教父1》),1974年(《教父2》)和1990年(《教父3》),而在長達18年的時間裡,不但保持了主創人員和主演陣容的一致,而且保證了每一部影片的上乘質量,令人讚嘆。若問,在合計長達8個多小時的三部影片中,哪一部堪稱三部曲的頂峰之作?
  • 福泰收購常青 雙反背後中美光伏產業分工
    11月30日,福泰投資一位人士在電話中對記者表示。但作為一家投資公司,該人士拒絕透露常青太陽能下一步的安排,包括是否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在過去10年,中國在光伏產業鏈中,已在光伏電池、組件、矽料和矽片等領域做到世界領先,但在一些高附加值環節如生產設備,中國企業高度依賴美國技術,這種依賴從多晶矽設備一直貫穿到下遊的組件。
  • 市值達2700億,中國光伏巨頭捲土重來,提出一毛錢一度電口號
    2001年,帶有國資背景的無錫小天鵝集團等8家企業,加上施正榮投資的40萬美金,共同組建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從2001年起,尚德的擴張速度可謂驚人。2002年9月,尚德第一條10MW太陽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2005年第三季度電池產能B達到120MW。
  • 頭條|中國光伏的前浪與後浪(上篇)
    歐美發展綠色能源 前浪雄起1997年12月,人類第一部限制各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法案——《京都議定書》在183個國家獲得通過,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理念開始在歐美國家興起,德國成為了先行者。2000年,德國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 中國光伏的前浪與後浪(上篇)
    歐美發展綠色能源 前浪雄起1997年12月,人類第一部限制各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法案——《京都議定書》在183個國家獲得通過,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理念開始在歐美國家興起,德國成為了先行者。2000年,德國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
  • 央視著名主持慘變「階下囚」,出獄1748天後,邱啟明再爆新情況
    有的人卻大不如前,甚至在之後從央視著名主持人,慘變「階下囚」。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邱啟明就是其中的一個。他的箇中際遇讓人唏噓不已,邱啟明的漸變人生背後有著怎樣一番故事呢?首先來看一下他的成長。邱啟明,出生於1971年的江蘇,是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和其他主持人出身名門,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同,他從小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長大。家境一般,生活條件也是一般,在這樣家庭環境下長大的他,自小便十分的懂事,獨立。
  • 2020年最後一個月電影票房成績公布,張藝謀《一秒鐘》最令人唏噓
    12月向來是電影票房的爆發月,因為這個月有聖誕節加成,而且迎接元旦,大步邁向賀歲檔。不過2020年疫情影響重大,電影市場萎縮得很嚴重。今天就來跟大家看看2020年最後一個月電影票房成績吧!1、大盤成績公布
  • 光伏曾出2位中國首富1位江西首富,李河君施正榮彭小峰,都墜落了
    還有一個行業,創造的奇蹟更多,結局更加慘,光伏行業。光伏行業曾造出2個中國首富,還有多個省首富。結局是,有的財富大幅縮水,有的企業破產,最不好的自己被批捕。1、漢能李河君2015年,是李河君最高光的一年。
  • 58年的七小福令人感慨,年輕的無線五虎將BEYOND卻令人唏噓
    【令人感慨的七小福,令人唏噓的無線五虎將等】在今年上海電影節成龍動作電影周上,成龍除了慶祝成家班40周年,特地從全球各地找回當年七小福所有成員近百人共聚一堂,包括觀眾最熟悉的洪金寶、元彪、元華、元秋、元彬、元奎、元德等。成龍還特製紀錄片現場播放,惹得師兄弟們激動淚灑舞臺,臺下觀眾更是全體起立鼓掌致敬!
  • 光伏每日報,眾覽光伏天下事!【2020年9月2日】
    編輯| 光伏頭條 光頭君 2020年 9月2日 光伏每日報 傳播 · 創造價值
  • 2020年我國戶用光伏新增裝機量提前一個月突破了10GW
    打開APP 2020年我國戶用光伏新增裝機量提前一個月突破了10GW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發表於 2020-12-18 11:04:58
  • 我國光伏發電度電成本10年下降90%
    我國光伏發電度電成本10年下降90%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李創軍12日在京通報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情況時透露,隨著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我國光伏發電產業成長迅速,成本下降和產品更新換代速度不斷加快,從2007年到2017年,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累計下降了約
  • 美國對華光伏貿易戰再升級 二次雙反初裁擬徵最高35.2%關稅
    歐美的光伏雙反隨時都在撥動著中國光伏企業敏感的神經。繼2012年裁定向中國晶體矽光伏電池和組件徵收反傾銷稅之後,6月3日,美國商務部再次裁定,初步認定從中國進口的晶體矽光伏產品存在補貼行為,要求對35.2%的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徵收額外進口關稅,這也標誌著2012年以來光伏業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
  • 研報|德國2030年光伏人均1.2kW
    (來源:微信公眾號「何繼江」ID:EnergyHejijiang)Fraunhofer 光伏報告原文:「2018年3月德國聯盟協議提出了一個中期目標,即在2030年前將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總用電量的65%,為此,德國平均每年至少需要增加5-10GWp的光伏發電量,具體取決於電力需求的發展和風力發電的擴張程度
  • 2020年歐盟新增光伏18.2GW 德西荷法波成未來四年潛力TOP5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2月15日,SolarPower Europe發布了最新的歐盟光伏市場展望報告,報告顯示儘管COVID-19疫情給歐洲帶來了巨大影響,但是光伏發電在2020年顯示出強大的韌性,歐盟成員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為18.2 GW,比上一年增長了11%,是自2011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歐盟累計裝機容量達到了137.2GW,增長了15%。
  • 大橘:中國光伏短短10年掀翻歐美,走上超越自己之路
    無錫尚德的施正榮是其中之一,但這個創業5年就成為首富,被「白左」媒體《衛報》列入「拯救地球50人」的光伏教父,卻也給中國光伏業留下了「沒技術」、「騙補貼」的惡名。 「炒股鬼才」李河君靠「抄底」尚德建立起2000億美元的漢能帝國,自稱新能源行業的蘋果,結果在資金鍊斷裂之後,親手做空自己,造就了股價幾秒鐘暴跌50%的奇觀。
  • 光伏未來30年年均新增裝機逾6個「三峽」?
    2020年,最令中國光伏乃至清潔能源產業振奮的消息,莫過於9月22日,中國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隨後,12月12日再次宣布: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 7月1日起澳大利亞光伏產品報廢將受法律管制 到2047年光伏廢料將...
    生意社05月10日訊   如何正確有效的處理和回收廢棄物?這是一個讓各國政府頭疼的問題,最近有新聞報導說,自從中國2017年禁運洋垃圾之後,越南、印度等亞洲國家也紛紛群起效仿。近日,菲律賓甚至向加拿大表達了強硬態度:要求加拿大負責清理幾年前送到菲律賓的垃圾「限時一周,必須運回本國,還要加國自掏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