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博士畢業的他,放棄了出國和國內一線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江西,投入到道路與材料領域的生產研發和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中,先後主持20餘項科技攻關項目,科研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獎和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各2項,多項成果填補國內外技術空白,取得直接經濟效益2300餘萬元。他就是南京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007屆校友,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朱耀庭!
朱耀庭,生於1982年,正高級工程師,工學博士學位、博士後,現任江西贛江新區鴻發城市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
2011年,朱耀庭博士畢業後,毅然放棄出國和國內一線城市工作的機會,選擇回到家鄉江西,投入到道路與材料領域的生產研發和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中。面對道路工程存在的技術難題,他堅持走技術創新之路,不斷提出新概念,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研發思想。
針對江西省高溫溼熱氣候特點,他研究不同路面層間材料的強度性能,開發層間結合剪切強度評價儀器,發表了高水平學術論文,研究成果已用於道路工程設計和施工領域。根據生物能源較化工能源有可再生性、環保性和經濟性等特點,他提出將生物瀝青作為結合料,尋求生物瀝青和瀝青混合料的改良替代方法,成功合成了路用生物瀝青結合料,這一成果拓寬了路用結合料生產思路,對今後道路工程材料生產加工是顛覆性的創新,將產生極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現如今,朱耀庭主要負責贛江新區重點市政工程技術領域工作,為江西省交通運輸行業快速發展和贛江新區城市建做出了積極貢獻,先後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路工程師""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贛江傑青"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稱號。
道路橋梁工程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技術性數據需要通過大量第一手的室內外試驗獲取。作為博士,朱耀庭並沒有以高位自居,仍然帶頭操作基礎性試驗,深入工地一線,減少冗餘環節,確保最大限度的在一線工地研究工作項目,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在平時工作中,他不僅自己幹好工作,還注意培養身邊的年輕人。他將年輕同志置身於關鍵崗位,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積累的工作經驗,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年輕技術人員避免了許多彎路,在研發工作中脫穎而出,逐漸成為研發和生產的主力。
在他分管的項目上,他經常深入一線對施工質量進行驗證試驗,節假日也從未間斷。在他和團隊的辛勤工作下,各項工程施工把控和質量提升顯著,獲得參建各方一致認可和好評。通過提高管理效益,加強培訓,打造複合型團隊,朱耀庭讓項目管理團隊的技術水平日漸提高,創新意識、團隊意識不斷增強,也在項目上掀起了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幹事創業新熱潮。
朱耀庭作為贛新大道的項目總工程師,從規劃設計之處就主抓技術管理,工程一開始主動擔當技術責任,認真帶頭學習和領會工程規劃意圖,切實發揮主力軍作用,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在項目推進中,朱耀庭對設計方案和理念爛熟於心,肩負起技術把關的重要使命職責,帶領項目組人員與沿線近30多個相關職能部門和產權單位溝通協調,完成技術攻堅任務和技術管理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項目規劃和設計工作。經科學調研、充分比選和精心協調,攻克項目關鍵節點的設計技術方案,為該項目節約了近2億元的建設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項目施工過程中的難度和風險。
平凡的崗位上,個人謙遜和勤奮的品格,加上紮實的專業功底,朱耀庭很快便脫穎而出,成為技術骨幹。多年來,他先後主持20餘項科技攻關項目,發表論文30餘篇,授權國家專利10餘項,科研成果獲江西省科技進步獎和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各2項,多項成果填補國內外技術空白,取得直接經濟效益2300餘萬元。
朱耀庭在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後,南京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全體師生備受鼓舞,紛紛向他表示祝賀的同時,均表示要學習他紮根基層,艱苦奮鬥,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的精神。為此,朱耀庭校友也發來感言,他說:"萬分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的支持與厚愛,南林大老師們的殷殷教誨和同學們的互助互愛是我負重前行的力量!我將繼續秉持林大人的優良作風,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勤奮做事、開拓進取,為新時代國家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關注"南京林業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來源:南京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微、江西省公路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