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這一天最主要的事就是「貼春聯」。雖然紅色紙還是那抹紅色,黑墨字仍然油亮,可是似乎少了小時候那種春聯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如今的春聯內容千篇一律,無外乎財、富、福三字而已,拋去價值觀問題,這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有甚者,連春聯都不張貼了,只是單單一個「福」字就算了,這可以說是年味變淡的一種體現。
舊時候,年三十這天,中午前貼好了春聯,人們要做的事就是互相看各家的春聯。誰家的字寫的漂亮,誰家的內容好,是人們品評的關注點,被誇贊的本家也會在臉上洋溢著喜悅。因為都是請長者書寫的,人們也不願意和別人家的內容相同,但這也是僅限於大門上的對聯而已,其他地方所用的春聯貼就是很固定的了。因為以前貼春聯的講究是很多的,幾乎所用的生活用品上都有對應的四字貼,這些如今似乎都消失了。
因為涉及到的春聯張貼位置,遍布了庭院及房間裡外的方方面面,每到年三十早上貼春聯時,家裡的老人就會告訴該如何張貼;而負責張貼春聯的人,大都是家裡的「半大小子」,如果自家沒有這樣的孩童,也會去喊近族的兄弟子侄幫忙貼春聯。歡歡喜喜貼春聯,鄰裡相互借「漿糊」,這一切都是年三十早上最和諧、歡快的場面。
辭舊迎新,那些年貼過的春聯還有多少人記得呢?我們回憶,也增加一下我們內心對濃厚過年氛圍的那種懷念:豬圈會被貼上「肥豬滿圈」,雞鴨窩旁邊的「雞鴨成群」,牛棚裡的「六畜興旺」;水井旁的「細水長流」,床腿上的「人口平安」,臥室裡的「人壽年豐」,院內樹上的「大吉大利」,門楣上的「抬頭見喜」,牆壁上的「出門大吉」;車輛上(木架車、自行車、三輪等)的「車行萬裡路,人車保平安」,堂屋桌腿上的「客來請坐下,先煙而後茶」等等。當看到這些詞語,你的腦子裡想到了些什麼?今年你家的春聯是什麼內容呢?
(大家留言,曬曬你家今年春聯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