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甜味道,聽習近平講述這本書的故事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記者 趙銀平

  【學習進行時】1920年8月,由陳望道翻譯的第一本中文版《共產黨宣言》在上海正式問世。如今,它98歲了!習近平為何多次講述陳望道翻譯此書中文版的故事?它的中譯本曾有過怎樣多舛的命運?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帶您一起走進歷史,重溫《共產黨宣言》背後的故事。

  這本書,跨越千山萬水從歐洲來到中國;這本書,在中國從地下讀物到人盡皆知;這本書,中文版問世已近百年卻從未過時;這本書,它其中蘊含的味道是「甜」的。

  它,就是《共產黨宣言》。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吃粽子蘸墨汁?這樣的奇怪搭配是什麼樣的味道?習近平告訴你答案:

  一天,一個小夥子在家裡奮筆疾書,媽媽在外面喊著說:「你吃粽子要加紅糖水,吃了嗎?」他說:「吃了吃了,甜極了。」老太太進門一看,這個小夥子埋頭寫書,嘴上全是黑墨水。結果吃錯了,他旁邊一碗紅糖水沒喝,卻把那個墨水給喝了,而他渾然不覺,還說,「可甜了可甜了」。這人是誰呢,就是陳望道,他當時在浙江義烏的家裡,就是寫這本書。於是由此就說了一句話: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這就是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習近平多次提及。

  1920年8月,由陳望道翻譯的第一本中文版《共產黨宣言》在上海正式問世。

  於中國而言,這本書意義非凡。如閃電,如路標,如燭光,為黑暗中探索的先驅們帶來了溫暖與希望……

  《共產黨宣言》直接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是《共產黨宣言》等經典著作建立起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鄧小平同志也說過:「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都十分重視對《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黨員領導幹部要原原本本地閱讀馬克思主義原著,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看家本領,特別要求領導幹部精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寧專題文集》中的代表性篇目,其中首篇就是《共產黨宣言》。

  墨汁的黑,如同近現代中國那段黑暗歷史,底色沉沉,路在何方?真理的甜,賦予了一代代共產黨人勇氣和力量,劈開黑色世界,讓光明灑滿大地,讓中國從苦難走向輝煌。

  前赴後繼,開天闢地,「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

  真理的力量——歷盡劫波書仍在

  在山東東營市博物館,有一本書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這就是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中的一本。這本書系平裝本,長18釐米,寬12釐米,書面印有水紅色馬克思半身像,書名從右至左排列,只是「共產黨宣言」錯排成「共黨產宣言」。

  這樣一本書,如何能歷經戰火,穿越時空,得以保存?這背後是一個個值得銘記的名字。

  1926年正月,共產黨員劉雨輝回到家鄉山東廣饒縣劉集村省親,臨別前將一本《共產黨宣言》首譯本贈與族中的共產黨員劉良才。她神情凝重地說:「黨員都應該學一學,它會讓我們明白革命的目的,知道今後走的路。」

  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國民黨羅列的「禁書名單」中,《共產黨宣言》名列榜首。劉良才冒著生命危險,在住宅牆角外挖了一個隱蔽地窖,把書藏起來,躲過敵人無數次搜查。

  1931年,劉良才赴濰縣任縣委書記。臨行前,他將《共產黨宣言》首譯本託付給劉集村黨支部委員劉考文。

  1932年8月,博興暴動失敗,廣饒縣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劉考文意識到,自己隨時都可能被捕。為了保護這本珍貴的書籍,他將之鄭重交到了為人忠厚低調的共產黨員劉世厚手中。

  沒過多久,劉考文被捕。1933年,劉良才也在濰縣英勇就義。

  血雨腥風中,這本書,曾藏在炕洞中、躲在糧囤下、掖在牆眼裡。劉世厚想盡辦法,妥善保存著它。

  即便是1945年1月,暴虐的日寇一次性燒毀劉集村500餘間房屋時,它也得以倖免。已逃出村的劉世厚冒著危險,返回村裡,將塞在屋山牆中的首譯本安全帶出,使之免於被焚毀。

  ……

  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大召開期間,已重病在身的周恩來見到時任復旦大學校長的陳望道,緊握著他的手問道:「《共產黨宣言》最早的譯本找到沒有?那是馬列老祖宗在我們中國的第一本經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心病啊!」陳望道看著總理期待的目光,遺憾地搖了搖頭。

  1975年5月,劉世厚捐出了珍藏40多年的《共產黨宣言》首譯本。今天,我們有幸看到了這份珍貴的文獻。

  這樣一份幸運的背後,是血與火,是真理的力量!

  經世流年,精神長青。

  真理的光芒——「壯麗日出」永不黯淡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4月23日的第五次集體學習中,以6個「深刻闡述」和3個「經典著作」,肯定了《共產黨宣言》的經典地位。他強調,「《共產黨宣言》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理論寶庫,值得我們反覆學習、深入研究,不斷從中汲取思想營養」。

  作為「《共產黨宣言》精神的忠實傳人」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書寫了輝煌的篇章。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國際環境發生重大改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密結合新的歷史條件,不斷進行新探索新實踐,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又以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語言」書寫著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版本」。

  《共產黨宣言》旗幟鮮明地提出,無產階級在建立政權後應當「儘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而發展生產力的關鍵是「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科學的理論指引發展的實踐,強調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建設再上新臺階。

  《共產黨宣言》說:「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使命。改革開放40年來,現行聯合國標準下,中國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5年全國累計減貧6853萬人,消除絕對貧困人口2/3以上,年均減少13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3.1%。這一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正是今日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情懷的最佳註腳。

  「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共產黨宣言》中「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美好願景,正在中華大地一步步變為現實。

  ……

  在世界層面,《共產黨宣言》的經典意義也重新被人們認識。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馬克思登上過西方幾乎所有重要財經類報刊的封面,幾乎每天都有分析評論新作援引他的觀點。西方社會有識之士再次認識到,當今西方社會制度之弊只有用馬克思主義方能解釋。一些學者開始用《共產黨宣言》所闡述的原理批判新自由主義和金融資本主義。

  2012年7月12日出版的英國《衛報》報導,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馬克思經典著作在英國的銷售量大幅提高。

  荷蘭皇家文理學院社會史國際研究所是馬恩文獻手稿主要保存地之一。研究所檔案館館長範德海登告訴記者:「人們一度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可是,當經濟危機在西方世界再度出現,大家發現,要理解當今世界,馬克思100多年前寫下的文稿和著作依然很有價值。」

  英國共產黨總書記羅伯特·格林菲思指出:「《共產黨宣言》在今天依然有指導意義!」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一理論是人類思想史上一次「壯麗的日出」。這一真理的光芒,照耀、引導著今日之中國與世界的前行。

點擊進入專題

相關焦點

  • 書中自有「黃金屋」
    因為從我看到了三年級必讀書目中的《狐狸小學插班生》,我就想我一定要讓媽媽給我這本書,所以我就喜歡上了它。它講了一個有趣好聽的故事,非常吸引人,只要看一眼你一定會一下子把它看完。這本書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努力,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我想把它推薦給大家的理由是:這本書很好看,很有趣,很吸引人,所以我才把《狐狸小學插班生》這本書推薦給大家。「交流會開始啦!
  • 這本書火了,翻開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講過的故事
    就是為了實現崇高的革命理想,為了堅守崇高的政治信仰……」16日上午,《習近平講故事》誦讀會在2017上海書展現場舉行,主持人董卿現場非常動情地為廣大讀者誦讀《習近平講故事》一書中的七則故事,這是其中的一則故事——「信仰的力量」。
  • 聽書中人物講述總書記扶貧故事 《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座談會在...
    (楊啟翔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盧漳華 朱道衡)來自北京的出版人,來到書中人物所在的閩南偏遠山村,聽他們回憶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訪貧問苦的點點滴滴——昨日下午,高山陽光明媚,同安區軍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暖意融融,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正在進行。
  • 讀書筆記|01書中自有黃金屋
    對我來說,看書有個怪癖,若是讓我捧個kindle或者再手機上下載電子書來看,我是無論如何入不了腦的,只是停留在「眼觀」的狀態,就像當初的《盜墓筆記》、《鬼吹燈》、《啞舍》系列,因為喜愛,在電子書裡來來回回看了三四遍,但你若是讓我講講細節和故事展開的時間節點,我是無論如何也講不出的。
  • 這本書,教孩子學會用英文講述中國故事
    除了應付考試外,在日常生活中當然是為了,表達。想想看,如果自己的孩子,能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講清楚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呢?今天讀繪本帶來的這本書,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做到這一點。家長朋友們,您還別不信,這事兒其實並不難,你家的孩子肯定做得到的。
  • 書中自有顏如玉,12星座適合讀什麼書?
    書中自有顏如玉,12星座適合讀什麼書? 古人講:「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可見,讀書並非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而是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需要。讀書人之於文盲,不僅在於他們認得字,能讀書,更在於他們能通過讀書而知道越來越多的道理,增長越來越多的智慧,培養起真正屬人的性情。
  • 書中自有千鍾粟 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中車馬多如簇
    從四歲開始,到大學畢業,我們這代人可能比之前許多代人讀的書都要多。我們是幸運的,趕上了這個知識大爆炸的年代,趕上了網際網路,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厭讀書。幾個月前,我也是那批討厭讀書的人之一,平時除了小說和工作需要偶爾看下專業的書之外,幾乎不看書,買了不少書,卻都只是拿到填充書櫃而以,感覺已經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了。一個偶然的情況下,隨手翻了幾頁,那一刻,我的世界突然變得豁然開朗。兩年前,感覺自己工作上到了一個瓶頸期,然後就是無休止的迷茫。
  •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深度解讀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很多人都望文生義的想當然認為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讀書多了就能賺很多錢,讀書多了能娶到漂亮老婆。如果讀了書,都能發財,都能娶漂亮老婆,那中國也就沒有窮人和光棍了,因為讀書又沒有啥門檻,書也不貴,都買得起。 目前國內還是很多窮人和光棍吧?那說明讀書沒有這個發財和娶老婆的作用。那如何解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呢?我給出一下我的看法,不一定很準確,但這是我深入思考的結果,就算大家不同意也不要馬上反對,請仔細體看完我說的話再反駁也不遲。
  • 這是一本書講述名人偉大事跡的書
    這是一本書講述名人偉大事跡的書,這是一本隱藏著無數成功密碼的成長讀本,這是一本好書----值得我們精讀細讀。書中,有研究數學如醉如痴的華羅庚;有千挑萬挑選燈絲的愛迪生;有為了下棋踏著冰雪步行五十裡的聶衛平;有勤奮一輩子的米開朗琪羅;有不叫一日閒過的齊白石;還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艱苦訓練的「神童」菲爾普斯……瞧,這一個個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他們不一定有比別人更好的生活環境,他們不一定天生就比別人聰慧:他們不一定比別人更強魄。
  • 書中自有顏如玉
    不過,這兩件事情似乎都不那麼光彩?宋真宗執政25年,當然還是幹了不少的實事。他本人受過良好的皇家教育,愛好詩歌文學,書法水平頗高。他注重發展教育事業,廣招知識分子,鼓勵天下讀書人積極參加科舉考試。為此,他還親自寫了一首詩《勵學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 習近平:小故事,大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講述的「中國故事」就是活潑而充滿生命的,是美而動人的,讓人們能夠通過生動的故事領悟深刻的道理。  在主政浙江時,習近平引用經濟學中的「木桶理論」,用以說明要把補足短板、協調發展融入到改革發展實踐中的道理。他說,一隻木桶的裝水容量不是取決於這隻木桶中最長的那塊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同樣道理,一個地方要發展好,一個國家要發展好,不僅取決於發達地區,更取決於欠發達地區。
  • 把中國故事譯給世界聽
    一、講什麼樣的中國故事習近平指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要組織各種精彩、精煉的故事載體,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寓於其中,使人想聽愛聽,聽有所思,聽有所得」。
  • 有套書把成語+歷史+地圖多維度講述,音頻直接能當故事聽!團!
    這套書的亮點手手君先劃在下面,附上團購連結,對這套書有所了解的親們可以直接入手了——這套書包含主成語88個、看圖猜成語176個,成語接龍1144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需要掌握的成語量基本都囊括了。主成語會用地圖+歷史故事+漫畫+拓展閱讀+小詞典的形式詳細講述。
  • 「圖書館書籍夾現金」,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
    正面是「書中自有黃金屋」幾個大字,旁邊一列小字為「升級全民閱讀體驗公益計劃」。在書籤旁,是比書籤更扎眼的:一張50元人民幣。廣州圖書館表示,他們不清楚是誰放的。一家名為「××文化××」的機構聲稱「對此事負責」:這是我們搞的公益行動,主要是為了倡導全民閱讀。(1月28日《南方都市報》)  很顯然「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倡導讀書設計,並非是圖書館開展的,而是一家文化公司開展的。
  • 書中自有黃金屋 一日不讀好乏味
    萬籟俱寂,孤燈作伴,手執一書,或伏案、或倚床;出差途中,隻身一人,手捧一書,或立、或坐、或蹲。細細讀來,慢慢品嘗,如入無人之境。其韻味,其愜意,恐旁人難以感受。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那個年代很少有書讀。特別是像文學書籍幾乎無處可覓。那一年,我到礦圖書室去借書。
  •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香港大學推薦的50本書,不可多得的精神產物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香港大學推薦的50本書,不可多得的精神產物Hello,小編來啦。上一期小編與大家講了最美的三行情書,這一期小編將與大家分享一下香港大學推薦的50本書。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開闊視野,拓寬境界,跟小編一起看看這些書吧!也許會有你感興趣的。今天小編為大家詳細推薦七本!《追尋生命的意義》「愛是人可以立志追求的、最終的、最高的目標。
  •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丨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
    (原標題:習近平講述的故事丨真理之甘 信仰之源)
  • 習書記給我們講述「浙江精神」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九)
    聽報告的同學既有來自浙大各個院系的黨員代表和學生骨幹,也有在杭其他高校的學生代表。  習書記在報告中結合群星璀璨的浙江歷史文化名人的故事,講述了浙江多元的文化傳統;結合浙江發展史上的經典案例,講述了「浙江精神」的文化特點;分析了「浙商」的特點,闡述了「浙江經濟」與「浙江人經濟」的內涵;對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出了建議和希望。
  • 習近平的「書櫃」
    「我最大的愛好是讀書」 ——「書迷」習近平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不同場合,不止一次講述過他的讀書故事,也每每在演講中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讓聽者嘆服。 習近平的「讀書故事」 故事一:帶一箱子書下鄉 1969年,16歲的習近平在延安開始知青生涯。
  • 說好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呢?
    從我記事起就感覺被書薰染了,無可救藥的痴迷。每天早上爺爺會早早的起床進入書房,點上一支薰香靜靜的坐下來讀書。然後,爸爸會悄無聲息的也坐下來看書,由於我年齡太小不知道他們讀的什麼書……但卻喜歡進我們家的書房玩。縷縷清煙中透著淡淡的書香沁人心脾,四個書架上排列滿滿的,案几上堆的高高的。後來才知道有《資治通鑑》《孫子兵法》《康熙字典》等等……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數不勝數,到現在我也沒有真正的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