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英語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除了應付考試外,在日常生活中當然是為了,表達。想想看,如果自己的孩子,能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講清楚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呢?今天讀繪本帶來的這本書,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做到這一點。家長朋友們,您還別不信,這事兒其實並不難,你家的孩子肯定做得到的。
大大的眼睛,粉粉的臉蛋,外加身上那件大紅袍子,封面上這位灶王爺得形象,可真是討人喜歡啊。熟悉繪本的家長,肯定一眼就能看出,這是熊亮先生的作品。這本書的中文版叫《灶王爺》,英文版翻譯為《Kitchen God》。
本書講述的是,在農曆新年期間,一個傳統中國家庭中的,祖父母和小孫女之間發生的各種趣事。而其實書中的這些故事,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也都時常出現。例如過年期間,小孩子經不住美食的誘惑。而饞嘴偷吃;或是家裡的婆婆,拿鄰居們的瑣事打趣。總之這類事情,估計大家都不陌生。然而熊亮先生卻抓住了,生活裡的這些個細節,並讓它們在書中,一下子體現出了年的味道。
更為難得的是,煙火氣息如此重的一個中國故事,它在英文版中使用的語言,卻是那麼的簡單易懂,甚至很是」孩子氣「。這樣的文字,使得就算完全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孩子們聽到這個故事,也會覺得非常有意思。
例如書中有一段說到,爺爺奶奶吵架了,他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在這種情況下,想讓小孩子理解,大人間到底放生了什麼事情,在讀繪本看來,無論用哪種語言,都不是件容易事。可書中處理的卻很輕鬆:Grandma and Grandpa get into an argumennt. He says he's right, she says she's right. 爺爺奶奶意見不合,爺爺覺得自己是對的,奶奶也覺得自己是對的。
短短兩句話,不但說明白了兩人間的不同立場,還去掉了不必要的火藥味。這種表達方式,自然很適合講給小朋友們聽。
再例如,依照中國的傳統習俗,家裡舊的灶王爺畫像,要在臘月二十三日被摘下來,而新的畫像要到臘月三十那天再被貼上。而這期間,據說灶王爺是去面見玉皇大帝了。
書中的這段故事,是這樣表達的: Grandpa says Kitchen God will be visiting the Jade Palace for a whole week! I wonder if he misses us when he's away from home? 爺爺說灶王爺去拜訪玉皇大帝了,要一個多星期才能回來。他在天上的這段日子,會不會想我們呢?
小姑娘的一番話,不但說明白了,中國人在過年期間,送灶王爺和請灶王爺的風俗。還帶出了小女孩兒對灶王爺的思念之情。讀繪本只能說熊亮先生故事寫得好,英文版翻譯的更好。
而關於灶王爺,在傳統中國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書中處理的也很好。中國人對於神仙的敬畏,愛戴,在爺孫倆的日常對話中,得到了清晰的表達。
You better watch out, you better not cry.--Kitchen God is watchinng you. 你要乖乖得,不可以隨意哭鬧,時刻記住,灶王爺可正看著你呢!--這是故事剛開始時,爺爺教訓小孫女說的話,言語間可謂充滿了對灶王爺的敬畏之意。
可到故事結尾時,小姑娘卻認為:All Kitchen God wants it for us to be happy and to watch over me so that I can grow up safe and sound. After all, he's part of my family. 其實啊,灶王爺從心底裡是愛著我們家的,他希望我們都和和和睦睦的,也盼著我好好的長大。畢竟,他也是我們家裡的一份子啊。
通過這兩段話,就算是完全不明白,灶王爺是哪路神仙的讀者朋友,也一定能體會到,這位灶王爺有威嚴的一面,也有和藹可親的一面,他更像是中國家庭中的守護神,而且很招孩子們的喜愛。
這個故事,讀繪本給很多小朋友都講過,無論是在美國長大的華裔小朋友,還是第一次聽說「春節」和「年」的美國小朋友,他們都很喜歡,都覺得中國文化中的過新年,是一件即美好又有趣的事情。書中濃濃的年味和親情,也讓所有孩子都感受到了中國文化中,人們對家人的關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所以讀繪本大膽猜測,如果有更多的中國孩子,可以用流利的英文,講述出自己身邊的中國故事,應該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而這本書,就正好給了大家這樣一個,用英文講述中國年的好機會。
歡迎關注 「讀繪本」帳號:iduhuiben
請和我一起用快樂的文字,踏上精彩的英文繪本閱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