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計時,應該怎麼學數學?要認真聽課、建立錯題本、把握節奏
一、認真聽課,注重與老師的交流
高三階段宏觀上要服從老師的安排,只進行微觀調整。數學這門學科更是如此。數學老師對《考試說明》、《考綱》理解透徹、把握到位,知道「考什麼」、「怎樣考」。老師講解的例題和給學生設計的練習有階段性、層次性和漸進性,能重點突出,讓學生學有收穫、學有發展。老師講解的知識針對性強,能使模糊的知識清晰起來、殘缺的知識填補起來,雜亂的知識變得有條理,讓學生形成完事的知識體系,提高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所以,認真聽課,並注重與老師的交流對學習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建立錯題本,定期歸類、整理
把平時的練習或模擬考試中做錯的題以及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歸類、整理,一般可分為答題失誤、思維方法錯誤、知識錯誤、運算錯誤等類別。把做錯的原題在錯題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下來貼在錯題本上,並把原來錯誤的解法清晰地摘抄在錯題本上,同時在下面留有一塊空白。當老師講解出正確答案時,在原題下面空白處寫下自己沒有做出來或做錯的原因分析,最後按老師講的正確思路,一步一步規範地把原題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逐步形成能力。如果此題有多種解題思路,可以在旁邊用另一色筆把幾種解法的簡要思路寫上。
高三學年一般實行月考制,因此每一個月複習結束之前,回顧這一個月在解題過程中犯的錯誤,這個過程是學生再一次學習、再一次認識、再總結、再提高的過程,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鞏固所學知識。
錯題本上也可以記載一些知識考查全面、解法靈活多樣的典型習題。但是一定要經常在空閒時間或準備一一次考試時,拿出錯題本來瀏覽一遍,對錯題不妨再做一遍,這樣就使每一道題都發揮出最大效用。今後遇到同類題目時,便會立刻回想起曾經犯過的錯誤,從而避免再犯。
由於基礎不同,各位同學所建立的錯題本也不同。可以與其他同學交換錯題本,這樣做可以從其他同學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得到啟發,警示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如果同學們能從做錯的題中得到啟發,從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成績就能獲得很大的提高。
三、把握節奏
像跑步一樣,學習數學要掌握好節奏。平常練習、聽課、章節檢測、大型考試都用一定的思維速度、解題速度,不加速也不減速,平常怎麼練,考試就怎樣考,只要是做題,速度就是一樣的,這樣能提高自習、上課的學習效率,增強心理素養,提高答題的準確性,從而提高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