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早以前,就聽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一聽這名字,我猜主人公松子或許是討好型人格。但看完之後,發現她是"低自尊",不是別人先嫌棄她,而是她先嫌棄自己,這讓我感覺很壓抑。
原著《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社會派"作家——山田宗樹的代表作,經過導演中島哲也的加工之後,將松子的一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松子從小喜歡做鬼臉以討爸爸的歡心,大學畢業工作時因為包庇犯盜竊罪的學生而被學校辭退。她離家出走,分別與男作家、男友朋友、小野式、理髮師、龍洋一先後談起了戀愛,直至龍洋一打了自己一拳之後自己再也不相信愛,成了慵懶肥胖、精神不正常的"臭老太婆"。最後她好不容易燃起生活的希望,卻被小混混亂棍打死。
松子的悲劇似乎是必然,但也有一絲絲機會讓她避免自己的悲劇不斷重演。那就是她能認識並調整自己的"低自尊",形成自我認同。今天我們以《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為例,闡述"低自尊"形成的原因並幫助孩子找到自我認同的方法。
松子的低自尊,從父愛不足開始
明白低自尊之前,我們應該先明白什麼叫自尊。自尊在心理學上,它是指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總體看法,即我們如何判斷和評價自己,如何賦予我們作為人的價值(Melanie Fennell,1999)。因此,低自尊具體來說是我們對自己負面的自我評價。
影片通過外甥去收拾去世姑姑房間來展現松子的一生。外甥去到姑姑那就發現門上寫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據鄰居說這是姑姑去世前幾天寫的。那時候的松子已經是遭人嫌的臭老太婆。她看起來不在乎別人眼光地活著,是因為她的心已經死了並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儘管她一直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
她一直以來很失敗很遭人嫌嗎?其實並沒有。小時候的松子有著可愛的蘑菇頭,笑起來總是甜甜的,唱歌也很好聽。做老師的時候她美麗動人,唱歌受學生們的喜歡。做浴池女郎,她也是最性感的一個。她學做美容師,也小有成就。但,她並不喜歡自己,因為她覺得沒有做到爸爸喜歡的樣子,她渴望爸爸的愛和關懷,所以她覺得談戀愛有人陪著就不孤單。
松子"低自尊"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做鬼臉。小時候,爸爸常常只是關注生病的妹妹,對自己從來沒有笑,也沒有禮物給自己,就連和妹妹分享戀愛的事情都不被允許,因為爸爸覺得妹妹很可憐。當松子發現自己做鬼臉就能使爸爸關注自己並展露笑容的時候,她就不斷用鬼臉逗爸爸笑,以從爸爸那得到笑容和關注,從爸爸那得到愛。因此,她形成了緊張就做鬼臉的後遺症,在被小賣部老闆質問的時候也會做鬼臉,在遇到教導主任生氣時也會做鬼臉,她覺得醜化自己就能使得氛圍輕鬆,能化解別人對自己的責備。
低自尊,使得松子不為自己而活
她一開始為得到父親的愛而活。為了做爸爸滿意的女兒,她選擇做家鄉學校的老師。她包庇學生差點被辭退的時候,教導主任要非禮她她也不反抗,因為她想留住這個職業,好讓父親喜歡自己。當她被學校辭退的時候,就立刻離家出走,覺得無顏面對父親。
缺愛的松子,後來為得到男友的愛而活。她不斷從男友上找到愛和關懷,以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這樣的"低自尊"讓她敢於直面愛情,但也屢屢遇到糟糕的親密關係,從而使得她對自己不斷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自尊心變得越來越低,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便無條件順從對方。
而後她與男作家戀愛。自己被毆打被辱罵,被男友叫去做浴池女郎賺錢,她都不離開自己的男友。前一秒男友打了自己,後一秒他抱起她她還是會緊緊抱住男友。她自己看不起自己,她覺得男友的愛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她便也只為男友活著。
男友臥軌自殺後,她很快又沉浸到與男友朋友的愛情裡面,再一次證明自己不是被前男友拋棄,也不是害死前男友的人。但男友朋友並沒有愛她,只是利用她。她受傷了,但沒有關係,她又與小野式談起戀愛。然而小野式捲走她的錢給另外一個女人,她壓抑在心中的委屈爆發了,殺死了小野式。在自殺的時候遇到理髮師,在理髮師那裡換了髮型並重新做自己。她開心理髮師全部接納了自己,她又唱起了歌。好景不長,她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監獄裡,她並沒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但突然有一天想明白她要為愛而活,她努力學習美髮師技術,期待和理髮師甜蜜生活。不過,出監獄後她發現理髮師已經成家。
後來,她愛上了龍洋一,那位害自己丟掉老師工作的學生。朋友阻止她戀愛,但她覺得和龍洋一下地獄都無所謂。她全身心付出,卻最後得到龍洋一拳。這一拳使得她內心世界崩塌,再也不相信愛了。
松子就這樣過了自己的一生,沒有感受到愛也沒有人真正關懷自己,她更沒有為自己活過。直到她躺在房間垃圾堆裡為想像中的妹妹剪頭髮之後,她才真正開始要為自己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她死於混混們亂棍下。
孩子低自尊,需從三方面著手形成自我認同
像松子那樣極度低自尊,只為別人活而活的生活過得是十分累的。儘管松子總是不斷燃起生活的鬥志,但也避免不了悲劇發生。她天天面對河面流淚唱歌,傷感沒有人真正愛她關心她,她內心是多麼地悲傷!
如果孩子也有像松子那樣低自尊,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調整低自尊,幫助孩子形成自我認同呢?
1、愛孩子不要藏在心裡,多表達對孩子的愛。
松子父親並不是不愛松子,只是松子父親沒有明顯表達出對松子的愛。松子離家出走後,父親每天日記裡都寫著"松子沒有消息"。可見父親十分擔憂松子的安危,但也只是寫在日記裡。不久後,父親去世,松子再也沒有與父親見上面。如果父親對松子的愛早一點表露出來,出差後給松子也帶去禮物,回來時候也對松子笑笑,松子都不會低自尊到那樣的程度。所以,我們多通過微笑、擁抱、陪伴、關心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只要你愛並且表達了,孩子都會感受到的。
2、認可孩子的優點,注重調整孩子不良心態。
孩子的優點不容忽視,因為那是孩子形成自我認同的基礎。孩子的優點如果在合適的位置上發揮,將繼續幫助孩子形成自我認同,如果不在合適位置上發揮,孩子可能看不到自己價值從而否定自己。松子歌唱得好聽,可惜做音樂老師並不適合她,因為她不知道如何管教學生,在與偷錢學生溝通無效之後為了避免小賣部指責,拿自己和同事的錢還給小賣部。這個時候的她,和小時候一樣希望通過像做鬼臉的自我犧牲途徑避免他人的責罵,而不是從根本原因解決問題。如果父親能夠在松子讀初中的時候就組織松子用做鬼臉討爸爸歡心的心態,松子也會更敢於做自己,最起碼不會總是心甘情願地自我犧牲。
3、利用富人心態,幫助孩子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
糟糕的親密關係一直在打擊和降低松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富人心態,即相信世上資源是豐富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的路不止一條,堅持下去都會導向各自的成功。這個富人心態,使得孩子學會寬容地面對自己的不同意見,會主動尋求他人幫助,也會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因為他們明白還有其他人可以尋求幫助。平時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注重引導孩子尋求他人幫助,比如時而父親拒絕幫助孩子讓孩子尋求媽媽的幫助,而媽媽也答應幫助孩子。
松子死了,留給外甥無限的思考,也給我們父母不少啟示。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那些看起來糟糕的孩子常常是被我們越嫌棄他們越糟糕。與其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不如培養好孩子的自尊自信,當孩子形成自我認同,別人難以傷害他們,他們也能發奮圖強,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是田姐姐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