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低自尊」小孩,該如何找到自我認同

2020-12-20 田姐姐聊育兒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早以前,就聽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一聽這名字,我猜主人公松子或許是討好型人格。但看完之後,發現她是"低自尊",不是別人先嫌棄她,而是她先嫌棄自己,這讓我感覺很壓抑。

原著《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社會派"作家——山田宗樹的代表作,經過導演中島哲也的加工之後,將松子的一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松子從小喜歡做鬼臉以討爸爸的歡心,大學畢業工作時因為包庇犯盜竊罪的學生而被學校辭退。她離家出走,分別與男作家、男友朋友、小野式、理髮師、龍洋一先後談起了戀愛,直至龍洋一打了自己一拳之後自己再也不相信愛,成了慵懶肥胖、精神不正常的"臭老太婆"。最後她好不容易燃起生活的希望,卻被小混混亂棍打死。

松子的悲劇似乎是必然,但也有一絲絲機會讓她避免自己的悲劇不斷重演。那就是她能認識並調整自己的"低自尊",形成自我認同。今天我們以《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為例,闡述"低自尊"形成的原因並幫助孩子找到自我認同的方法。

松子的低自尊,從父愛不足開始

明白低自尊之前,我們應該先明白什麼叫自尊。自尊在心理學上,它是指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總體看法,即我們如何判斷和評價自己,如何賦予我們作為人的價值(Melanie Fennell1999)。因此,低自尊具體來說是我們對自己負面的自我評價。

影片通過外甥去收拾去世姑姑房間來展現松子的一生。外甥去到姑姑那就發現門上寫著"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據鄰居說這是姑姑去世前幾天寫的。那時候的松子已經是遭人嫌的臭老太婆。她看起來不在乎別人眼光地活著,是因為她的心已經死了並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儘管她一直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

她一直以來很失敗很遭人嫌嗎?其實並沒有。小時候的松子有著可愛的蘑菇頭,笑起來總是甜甜的,唱歌也很好聽。做老師的時候她美麗動人,唱歌受學生們的喜歡。做浴池女郎,她也是最性感的一個。她學做美容師,也小有成就。但,她並不喜歡自己,因為她覺得沒有做到爸爸喜歡的樣子,她渴望爸爸的愛和關懷,所以她覺得談戀愛有人陪著就不孤單。

松子"低自尊"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做鬼臉。小時候,爸爸常常只是關注生病的妹妹,對自己從來沒有笑,也沒有禮物給自己,就連和妹妹分享戀愛的事情都不被允許,因為爸爸覺得妹妹很可憐。當松子發現自己做鬼臉就能使爸爸關注自己並展露笑容的時候,她就不斷用鬼臉逗爸爸笑,以從爸爸那得到笑容和關注,從爸爸那得到愛。因此,她形成了緊張就做鬼臉的後遺症,在被小賣部老闆質問的時候也會做鬼臉,在遇到教導主任生氣時也會做鬼臉,她覺得醜化自己就能使得氛圍輕鬆,能化解別人對自己的責備。

低自尊,使得松子不為自己而活

她一開始為得到父親的愛而活。為了做爸爸滿意的女兒,她選擇做家鄉學校的老師。她包庇學生差點被辭退的時候,教導主任要非禮她她也不反抗,因為她想留住這個職業,好讓父親喜歡自己。當她被學校辭退的時候,就立刻離家出走,覺得無顏面對父親。

缺愛的松子,後來為得到男友的愛而活。她不斷從男友上找到愛和關懷,以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這樣的"低自尊"讓她敢於直面愛情,但也屢屢遇到糟糕的親密關係,從而使得她對自己不斷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自尊心變得越來越低,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便無條件順從對方。

而後她與男作家戀愛。自己被毆打被辱罵,被男友叫去做浴池女郎賺錢,她都不離開自己的男友。前一秒男友打了自己,後一秒他抱起她她還是會緊緊抱住男友。她自己看不起自己,她覺得男友的愛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她便也只為男友活著。

男友臥軌自殺後,她很快又沉浸到與男友朋友的愛情裡面,再一次證明自己不是被前男友拋棄,也不是害死前男友的人。但男友朋友並沒有愛她,只是利用她。她受傷了,但沒有關係,她又與小野式談起戀愛。然而小野式捲走她的錢給另外一個女人,她壓抑在心中的委屈爆發了,殺死了小野式。在自殺的時候遇到理髮師,在理髮師那裡換了髮型並重新做自己。她開心理髮師全部接納了自己,她又唱起了歌。好景不長,她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監獄裡,她並沒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但突然有一天想明白她要為愛而活,她努力學習美髮師技術,期待和理髮師甜蜜生活。不過,出監獄後她發現理髮師已經成家。

後來,她愛上了龍洋一,那位害自己丟掉老師工作的學生。朋友阻止她戀愛,但她覺得和龍洋一下地獄都無所謂。她全身心付出,卻最後得到龍洋一拳。這一拳使得她內心世界崩塌,再也不相信愛了。

松子就這樣過了自己的一生,沒有感受到愛也沒有人真正關懷自己,她更沒有為自己活過。直到她躺在房間垃圾堆裡為想像中的妹妹剪頭髮之後,她才真正開始要為自己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她死於混混們亂棍下。

孩子低自尊,需從三方面著手形成自我認同

像松子那樣極度低自尊,只為別人活而活的生活過得是十分累的。儘管松子總是不斷燃起生活的鬥志,但也避免不了悲劇發生。她天天面對河面流淚唱歌,傷感沒有人真正愛她關心她,她內心是多麼地悲傷!

如果孩子也有像松子那樣低自尊,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調整低自尊,幫助孩子形成自我認同呢?

1、愛孩子不要藏在心裡,多表達對孩子的愛。

松子父親並不是不愛松子,只是松子父親沒有明顯表達出對松子的愛。松子離家出走後,父親每天日記裡都寫著"松子沒有消息"。可見父親十分擔憂松子的安危,但也只是寫在日記裡。不久後,父親去世,松子再也沒有與父親見上面。如果父親對松子的愛早一點表露出來,出差後給松子也帶去禮物,回來時候也對松子笑笑,松子都不會低自尊到那樣的程度。所以,我們多通過微笑、擁抱、陪伴、關心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只要你愛並且表達了,孩子都會感受到的。

2、認可孩子的優點,注重調整孩子不良心態。

孩子的優點不容忽視,因為那是孩子形成自我認同的基礎。孩子的優點如果在合適的位置上發揮,將繼續幫助孩子形成自我認同,如果不在合適位置上發揮,孩子可能看不到自己價值從而否定自己。松子歌唱得好聽,可惜做音樂老師並不適合她,因為她不知道如何管教學生,在與偷錢學生溝通無效之後為了避免小賣部指責,拿自己和同事的錢還給小賣部。這個時候的她,和小時候一樣希望通過像做鬼臉的自我犧牲途徑避免他人的責罵,而不是從根本原因解決問題。如果父親能夠在松子讀初中的時候就組織松子用做鬼臉討爸爸歡心的心態,松子也會更敢於做自己,最起碼不會總是心甘情願地自我犧牲。

3、利用富人心態,幫助孩子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

糟糕的親密關係一直在打擊和降低松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富人心態,即相信世上資源是豐富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功的路不止一條,堅持下去都會導向各自的成功。這個富人心態,使得孩子學會寬容地面對自己的不同意見,會主動尋求他人幫助,也會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因為他們明白還有其他人可以尋求幫助。平時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注重引導孩子尋求他人幫助,比如時而父親拒絕幫助孩子讓孩子尋求媽媽的幫助,而媽媽也答應幫助孩子。

松子死了,留給外甥無限的思考,也給我們父母不少啟示。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那些看起來糟糕的孩子常常是被我們越嫌棄他們越糟糕。與其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不如培養好孩子的自尊自信,當孩子形成自我認同,別人難以傷害他們,他們也能發奮圖強,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是田姐姐聊育兒,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自我認同」的缺失,是得不到愛的根源
    接下來給家長介紹一部日本電影名字叫《被嫌棄的的一生》,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松子一生從小到大的辛酸故事,即使為別人付出了許多,但是仍然是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在這個影片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松子是悲慘地,因為松子的一生幾乎都在去討好別人,去引起別人的關注而活著。
  • 解析《過春天》:面對低自尊小孩,要如何幫他們找到「自我認同」
    《過春天》:一個低自尊的孩子,很難找到自我認同 16歲的少女佩佩因為沒有完整的家庭,母親雖在深圳,卻沒有正經工作;父親在香港做貨車司機,白天她要趕著到香港上學,晚上還要回深圳休息。 每當有人問她,你家在哪裡?她都會沉默一會,然後說:"很遠。"
  • 張靜初挑戰「被嫌棄的松子」,明星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豆瓣高分小說、日本電影TOP10《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以對當代女性的心靈詮釋打動無數人,對它的討論和解讀一直延續至今。如今,這個經典故事即將登上戲劇舞臺。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由張靜初銜領主演的明星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即將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拉開巡演的序幕。
  • 豆瓣8.9分|從《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看討好型人格的悲哀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豆瓣8.9分,實話說故事有點荒謬的意味,但這並不影響這部電影的熱度和影響力。她獨居的那些日子,和誰都不說話,一個人在家暴飲暴食,住在垃圾堆一樣的家裡,時不時鬼叫,還會神經質般對著河水大哭。她,被稱為被嫌棄的松子。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如果結局不悲慘,松子一生又將怎麼被對待
    看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你如果問我,你覺得松子的一生怎麼樣?我有點不好回答,但是我知道我是不想成為她的。「你以為人生已經完了的時候還在繼續,你以為人生重新開始的時候竟然完了。」怎麼說呢,是真的不幸。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女人就怕活成松子,愛得太熱烈,也太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導演中島哲也的作品,影片改編自山田宗樹所著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名叫松子的女人熱烈去愛,卻愛而不得的一生。自始至終,性感貌美的松子唯一想要的,只不過是與一人相守,但她卻落得邋遢發福、橫死公園的下場。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解析原著,讀懂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蔣方舟拯救了自己,但有個女人卻沒有那麼幸運,她是山田宗樹筆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女主人公---松子。松子一生顛沛流離,每次用盡全力去愛人,不惜丟掉尊嚴,愛別人超過愛自己。卻總被男人一次次辜負。松子最後孤獨慘死,為她收納骸骨的親人依舊嫌棄她,直到松子的侄子川尻生揭開了松子這命運波折的一生。從《被嫌棄的松子一生中》窺到松子被嫌棄的背後真相,也給現實中一些「深情總被辜負」的女孩們一些警示和提醒。
  • 劇評|每個女人都是松子——評張靜初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這是看完張靜初的舞臺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走出東方藝術中心時的感覺。 作為一個媒體人,常常會面臨這樣的「人格分裂」——一方面,職業地判斷明星話劇自帶話題和關注度,是比較容易出彩的報導題材;而另一方面,作為觀眾,又無法克服地自帶懷疑濾鏡,生怕明星的名頭或者大IP都只是噱頭,作品本身乏善可陳。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他做了許多人想做都不敢做的事情,「抵抗世俗,一生流浪。」他在他自己的世界活得肆意而灑脫,甚至偏執。對他來說,名亦非其所求,利亦非其所好。他放下自己的各種欲望和責任,去接受來自世俗的眼光、偏見,活的自我、真實。我雖並不羨慕他的生活方式,但也不討厭,甚至我覺得,如果我身邊有這樣有主見,有思想,有邏輯的聊天的朋友,也不錯。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啟發鬆子處事態度的小丑,何嘗不是預示了松子的一生呢。小丑用面具遮住自己的苦和笑,用誇張的表情詮釋著自己。期待著用自己外放的肢體語言讓觀眾充滿笑聲,也滿足自己的心裡的空洞和想要獲得的認同感。也是松子一生貫穿始終的座右銘。所謂無奈派文學,其最主要的基調就是通過描寫頹廢墜落的國民生活來追求思想的解放,抵制當時社會思潮的整體風格。這種基調也是作家太宰治本人一生的色彩投影,在《人間失格》裡不斷出現的死亡和自殺的描述,和本電影的整體氛圍形成了強烈的背景哄託。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被讓孩子孤獨的活在鬧世裡
    1小時候,被家人嫌棄由於松子的妹妹生病,常年臥床。松子的父親經常唉聲嘆氣。也把所有都愛幾乎都給了生病的妹妹。健康的松子在年幼的時候,就成了小透明,經常被父親忽視。 偶爾有一次,父親破天荒的帶松子去看了一場話劇,話劇裡小丑扮鬼臉逗笑了所有觀眾,松子也笑的前仰後合。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以荒誕浪漫的手法烘託一個悲傷的童話
    2006年《電影旬報》評選出的十佳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位列第六;次年,2007年,《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在日本電影學院獎上獨領風騷。斬獲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電影配樂三項大獎,獲得包括最佳導演、編劇、美術在內的六項提名。飾演女主角松子的中谷美紀也憑著這部電影幾乎拿下了日本所有知名的獎項。
  • 解析《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自我否定,容易執著於愛,也毀於愛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松子出生於日本福岡縣大野島,在日本戰後崩潰與奮起的燃情時代,松子成為了一個普通的大學老師,卻因包庇犯法學生而被開出教師隊伍。之後,她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道路,首先她放棄了自己的家庭,選擇離家出走。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以松子視角,談父愛、成長與和解
    那個面容姣好愛唱歌的姑娘,最後變成幾百斤的胖子,一次出門後被調皮的孩子們打死在草坪上,這是一個走向悲劇的故事,也是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人公松子的人生縮影。這部電影上映於2006年的日本,我先後看過不下五次,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看都有不同的感悟,但相同的是,每看一次都要忍不住落淚。為松子悲慘的結局落淚,也為現實中像松子一樣的女孩落淚。
  •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與你有關 | 21天走出低自尊
    ……這些想法,正是在低自尊的怪圈裡掙扎的表現。低自尊是人對自我品質和價值持有負面評價的核心信念。低自尊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哭鬧是錯,靜默也是錯,活著呼吸是錯,死了更是錯」,他們自卑、覺得自己不配;卻又想獲得他人的肯定,於是忍不住去討好。他們總是用負面眼光去看待自己,也默認周圍所有人都在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他們。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生而在世,我很抱歉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松子用喜劇的方式來講述的悲劇,影片用各種美妙的音樂協奏的一曲輓歌,用一個人的不幸詮釋所有人的幸福,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講述生命中的愛、美與純潔的故事。電影的開始是阿笙有個素未謀面的姑姑死了,阿笙要去收拾姑姑的遺物。在這個過程中,阿笙開始慢慢地認識了這個姑姑。姑姑松子住在河邊一所破破爛爛的小屋裡,她自小就愛幻想,做著白雪公主一樣的美夢。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你的不幸,是因為每次都做最差的選擇
    昨晚看完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朋友給我推薦的時候說講的是一個叫松子的人一輩子做舔狗,被人嫌棄,最後一無所有的故事。我想這麼喪的故事,還是不看了,但身邊好幾個朋友都推薦了這部劇,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一口氣看完,心中不由得吐出兩字:活該!滿滿恨鐵不成鋼的心情,松子可憐是因為每一次都在做最差的選擇,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 解析《過春天》:面對低自尊小孩,要這樣幫助小孩培養自我認同
    那麼,通過這部電影,我們不妨探討一下什麼是低自尊,低自尊有哪些表現,以及家長如何改變孩子低自尊的狀況。一、"低自尊"的含義這個詞語,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比自尊要低一些的心理狀態。而我們知道,自尊指的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知道自己目前的各方面狀況,包括優點和缺點等等。
  • Love Myself(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有阿米看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嗎?我很喜歡,看了很多遍。第一次,只是覺得松子很漂亮,很善良,但是很不幸。總是用盡全力去愛別人,甚至犧牲自己來周全別人,但是總遇不到好人。然後,淺薄的把所有過錯都歸結到,松子的父親在她童年時期對她的忽略這件事上,當時印象很深的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可以說,我完全沒有看懂這部電影,跟網上的很多雞湯一樣:把成長中的所有不順都歸責在父母身上。人云亦云的以為松子一點錯都沒有,她父親才是造成她悲劇一生的罪魁禍首。讓原生家庭背了太多黑鍋。
  • ...一生》中松子的悲劇性人格:自我人格缺失,順從型人格,疏離型人格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於2006年上映,這部電影是由獲得第3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提名獎的中島哲也導演,影片開頭以典型的日式」死亡美學「來引起觀眾對於劇中人物悲劇命運的思考,是一部笑中帶淚的影片,以松子的死亡為開端,以松子的侄子的視角帶領我們走進松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