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個沉寂的原始村落

2020-12-22 浙傳新記協

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城外的山上,有這樣一個地方——朝西北方向行進大約40公裡,路過連綿的山區,穿過植被茂密的林間公路,就來到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鄉翁丁村——中國最後一個保存完整的原始村落。

全文2432字,閱讀約需10分鐘

作者|孫小雨

圖片|韓笑笑

責編|張鈺

編輯|張鈺

指導老師|陳佳沁

▲山霧中的翁丁村

煙霧繚繞的山中村落

翁丁,在佤語中的意思就是雲霧繚繞的地方,又有高山白雲湖之靈秀的意思。佤族少數民族的特色文化在這個小村落中處處體現,村頭立有隱匿在乳白色水霧中若隱若現的牛頭木樁,在潮溼的枝葉的掩藏下頗為神秘。村裡的店鋪裡擺著造型古樸的手鍊,大部分的房屋則採用傳統的茅草建造林立山間,偶爾還能看到走在村道上的年長村民則還都穿著傳統的民族服裝。

佤語中有一句諺語「sang go fax,lax go meng」意味「天神開天,佤家闢地」,這說明佤族在阿佤山居住的歷史十分久遠,甚至可以說明佤族是當地最早的居民。阿佤山海拔1000至2000米的山間留下的記錄先民生活狀態的巖畫足以證明,滄源佤族已在滄源這塊桃園仙境般的土地上存在兩千年以上的時光。千年的積澱、數代人的傳承,最終造就現下質樸的滄源佤族。

▲在遊戲的佤族小孩

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佤族流傳保存的最古老的祭祀儀式——拉木鼓。參與祭祀的一人站在木樁上,兩列由佤族本族小夥組成的隊伍拉起拴在木樁上的繩子,他們邊唱邊拉,一直將木樁拉到空地裡一顆300多年的大樹下面。這個過程中,始終不停的是他們唱響的原始的歌謠,歌聲一直不停,飄蕩到遠山的霧氣裡去

佤族文化的傳承

「我就是滄源翁丁村佤族族民中的一員。」肖江這樣介紹自己時,讓人完全想不到這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中年人已經是一個研究了滄源佤族文化幾十年的「老手」了。介紹起滄源佤族文化,他可謂是熟門熟路。

「佤族是一個會說話就好唱歌,會走路就好跳舞的民族」,肖江提起佤族文化特色的時候說道,「佤族的歌舞基本上源於群眾的生產生活,形式多樣風格樸素。」

▲村子小路邊懸掛的牛頭

其中包含了如木鼓舞、甩髮舞獨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另外,佤族在衣食住行各方面與其他民族相比也存在諸多獨特之處——崇尚黑色的他們喜穿獨特的黑色服飾,就連進入村莊的遊客也要被佤族老人用黑色的汁水在額間點一點黑色的圓點;以牛為圖騰的他們居住的村莊裡,隨處可見懸掛著的牛頭;堅信持續不熄的火種是家庭興旺發達的他們的家中,一直保存著喬遷進新居時點燃的火苗

滄源佤族屬於全國少有的直過」民族之一,也是雲南地區典型的「有語言、無文字」的民族之一。「佤族最開始的文字語言是由英國傳教士於20世紀30年代時創建,其主要目的是在佤族地區傳播基督教。」肖江指著屋子裡白板上寫著的佤族文字向記者講述佤族文化傳承歷史上發生的故事,「這套文字由於設計不科學,未得到推廣。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些,是1957年由中科院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調查第三組佤語組創辦的一套新佤文。」新佤文以布饒方言為基本方言,以巖帥方言為基準音,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最終支撐起一套完整且完善的佤語體系。自此,佤族才建立起可順暢交流與記錄的文字語言系統。

▲佤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江

誠然佤族文化流傳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但佤族的經濟開放程度不高,致使一些落後的思想仍然存在部分佤族群眾的觀念中,並在他們的日常生活裡體現,如「男耕女織」仍為其民族的主要生產方式,在傳統祭祀活動中女性也不得敲擊祭祀用的鼓具

「但我相信,翁丁佤族文化可以不斷剔除其中的糟粕思想,最終像之前歷經數百年的不中斷一般,繼續傳承下去。」佤族漢子目光堅定的說出這句話。

逐漸沉寂的煙火之聲

屋外,有淅淅瀝瀝的雨落下來,雨水順佤族建築特有的茅草上滴落,又砸向地面。在雨天特有的聲響裡,這個中國最後一個原始村落在一片霧色裡,安靜到沉寂。伴隨2016年開始的老村建設開發項目,政府相關部門鼓勵居民們搬遷至新開土地上建成的翁丁新村。原本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地的翁丁族人們大部分搬離了翁丁村,居住到了新村新蓋的小別墅裡,

▲翁丁佤族第六代寨主

「寨主的位子是世襲的,到我已經是第六代。」 鄉翁丁村的寨主還留在老村的房子裡,他靠著沙發,手裡拿著一支菸斗,有一些過於黝黑的臉龐被他自己吐出的煙霧遮掩,「第一代寨主是因為在村中有所威望,被推選出來,這個位置一代代的傳襲了好幾百年的歷史。」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不需要寨主了,他們要工分。」寨主的語氣透著無奈。「第一批出去了十多戶,第二批搬出去二十多戶,加上數量最多的第三批,新村那邊已經有八十幾戶的人家了,老村只剩二十一戶人家,一百零五個人。」寨主在陳述這個事實時目光沒有聚焦在鏡頭上,而是看向正燒著柴火的老灶,那兒蜷著一隻取暖的家貓。

▲村民們對遊客進行歡迎儀式

「翁丁村裡的佤文化沒有了靈魂與生氣。除了遊客來看看牛頭和茅草屋,整個村子基本上是沒人了,這麼一間間的兩層草屋,就全部空著。現在的翁丁村沒有什麼煙火氣息,它不再是佤族的家,而是一個上班的地方。」寨主口中的「上班」是響應旅遊項目建設而形成民俗表演,目前遊客進入翁丁村後村民會送上熱情的迎賓舞,農忙時節也能欣賞相應的傳統舞蹈。這些表演被折合成了工分,1工分又被折合成了七元錢收入,這成了村民們回老村的唯一理由

經濟開發對村民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村子不是。」原本蜷縮在灶火邊的貓被飄出的火星驚嚇,竄到寨主的腿邊,緊緊依偎,「搬去新村的村民的後代,再也不能親身感受到佤族的真實生活,他們不知道我們祖先是如何生活,不知道我們的傳統習俗。或許多年之後,他們會需要和遊客一樣,回到這裡,站在寨子門口,才知道自己民族的曾經究竟是什麼樣子。」

▲翁丁新村

採訪結束後,記者來到了寨主嘴裡多次出現的新村。新村離老村並不遠,同樣坐落在山間,兩個村子仿佛是兩個世界。新村的房子不再有隨處可見的茅草屋,而是用磚木搭建的現代式建築。老村裡莊嚴的木鼓房、祭祀壇沒了,取而代之的是鮮豔的宣傳標語和宣傳欄,看起來和其他村莊並無二樣

晚間,新村裡家家戶戶升起了生火做飯的炊煙,整個村子熱鬧得像個市集。不遠處,老村在夜幕下顯得更為沉寂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村落在哪?跟胡歌一起去看看​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村落在哪?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中國西南邊陲雲南
  • 《定位經緯線·探秘滇西》| 雲南大山深處 中國僅存的最後一個原始...
    依據具有自駕普遍性又具備路虎品牌特色的評級標準,對自駕路線進行評級,旨在為中國廣大自駕遊用戶提供權威且獨特的發現旅程。選擇路線隨時自駕出發,去探山川湖海之壯闊,感人文風物之韻味,讓發現所至,無所不盡致。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如今已成為旅遊村!
    說起原始部落,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非洲,但是你知道嗎,目前在中國也還存在唯一的一個原始部落,它就是翁丁村。在2006年被列為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翁丁村寨門翁丁村位於我國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距今已有400年歷史,這是目前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原生態佤族村。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現實版「桃花源」,探索神秘的翁丁佤寨
    儘管受到飛速發展的現代化的衝擊,但各民族仍在不少地方保存了最原始的風氣,特別是我國雲南地區有不少這種地方。雲南滄源坐落著我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佤寨,它充滿了佤族的神秘色彩,讓我們一起探索翁丁佤寨的秘密吧。滄源佤族自治縣位於我國雲南省臨滄地區西南部,北鄰康馬族自治縣,西部與緬甸接壤,屬於邊境地區。這裡坐落在「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雍正瓦寨。
  • 雲南原始村落,居住著古老的少數民族,生活環境使人心情放鬆!
    臨滄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瀾滄江和怒江之間,它以瀾滄江命名,是中國西南部與緬甸接壤的一座城市,位於橫斷山系怒山山脈的滇西縱谷區,四面環山,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它是中國普洱茶的產地之一,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
  • 距離緬甸幾十公裡的雲南村,被稱為最後的原始部落!
    雲南滄源縣翁頂村,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滄源縣與緬甸佤邦接壤,翁丁距滄源縣約33公裡,這是一個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現代社會的村落,一百多個家庭,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雲南的天空是純藍的,住在這裡的都是佤族,人口不多,一首歌《阿佤人民唱新歌》告訴我們,阿瓦山生活著這樣一個少數民族。
  • 濟南原始古村落,全村無一磚一瓦,能保持百年原貌卻鮮為人知
    談到古村落,小編覺得也是個旅遊勝地,每一個古村落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色,也是各有各的文化,秋冬季節更是一些古村落魅力最強的季節,古村落特有的田園風光加上秋冬絢爛而富有詩意的勝景,也成了許多喜愛古村落的遊客的最愛。
  • 我們組建了一個線上科考團隊,邀你一起去探訪「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這一次,我們以「黑龍江省大馬哈魚」、「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雲南翁丁古寨」及「香港鹽田梓生態」為研究對象,開展了進行一次「地球生態保護調研行動」!這一次,我們就與你共同走進這座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的翁丁古寨一探究竟。
  • 汶萊河畔,傳統的高腳屋村落,依舊保持著原始質樸的風貌!
    旅行對我而言,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需要鼓起勇氣,不需要下一個決心,不需要長篇大論的書寫意義,做一枚「不靠譜」青年,我享受著旅途上的每一刻,我是旅途姐兒,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汶萊,全名汶萊達魯薩蘭國,又稱為汶萊伊斯蘭教君主國,如今還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也是全世界最富裕國家之一,汶萊古稱渤泥。
  • 重慶有一個地方叫「天池」,原始古村落,房子都是古董
    古時村落皆無異,今日花枝盡不然。國慶將至,尋一處美麗鄉村,享受腳踏泥土、自在愜意的原始慢生活,是很多現代都市人心中的情結。在重慶武隆,就有一處保存完好的少數民族民居建築群。深藏於大山之中,幾百年歷史的井幹式、吊腳樓古董似建築到處可見,原山原水原住民,這裡便是9月17日才揭開神秘面紗的武隆後坪天池苗寨。
  • 我國有個原始村落,在此生活千百年,但卻在上個世紀才被外界知曉
    眾所周知,中國幅員遼闊,在960萬平方公裡的遼闊土地上,有無數的村莊,它們各有特點,地理位置不同,有的位於城中村,有的位於偏遠地區的貧困村,雖然這些村落所處的環境不同,但至少是世人皆知的,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我國有個原始村落,在此生活千百年,但卻在上個世紀才被外界知曉。
  • 刻錄文明變遷,「小村落」裡有「大文章」 |《中國村落》研討會側記
    浙江衛視通過《中國村落》生動展現了一個個村落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狀態。「從村落到城市,人類大約花費了一萬年的時間。如果把這一萬年比作一小時,那麼,直到最後的四分半鐘,我們才開始進城。」在《中國村落》的片頭,一個有趣的比喻道出了村落之於人類社會演進的源頭意義。該紀錄片至播出以來,引發了廣泛關注,並獲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的好評。
  • 鮮豔的外表充滿著危險,沉寂的原始森林中,存在食人的食人花嗎?
    鮮豔的外表充滿著危險,沉寂的原始森林中,存在食人的食人花嗎? 到目前為止,食人花並不食人,食人花又叫做「大王花」,它生長在美洲亞馬孫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
  • 陝西藏著一個底蘊深厚的村落,是中國十大美麗鄉村,如今全國聞名
    中國有句古話: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陝西。陝西一直是中國著名的旅遊省,有許多文物和歷史古蹟,省會西安在國內外都很有名。每年都有無數的人去西安旅遊。西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其實陝西除了西安,還有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離西安不遠的鹹陽,雖然鹹陽經濟不如西安,在全省排名第四,但秦始皇把鹹陽定為都城,使其成為「中國第一帝都」。鹹陽雖然經濟不發達,但有一個陝西最富有的村莊,就是禮泉縣的袁家村,它位於關中平原腹地,周圍有豐富的歷史遺蹟和古蹟,現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 如油畫般的新疆原始村落,神的自留地——禾木村
    禾木村既是這麼一個醉人之地。一個猶如油畫般美麗的小村莊,坐落在群山的懷抱之中,身旁是禾木河水潺潺而流,身後是成片成片的西伯利亞落葉松和白樺樹林。清晨太陽還沒有露頭之時,濃重的霧靄籠罩著整個村莊、樹木、房屋、圍欄,它們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好像還沒有睡醒一般在賴床,而那縈繞在身旁的霧,便像是棉被一般,不捨得散去。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天坑」裡迷一樣的「不死草」靈藥
    在雲南西南部的普洱和臨滄地區生活著不為人知的原始部落,這個民族目前保留著最為完整的一個原始生態,佤族是直接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這個地方叫龍摩爺是掛牛頭的森林聖地,極具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也是遊客必來之地,在當地人眼裡,這裡有山有水、有著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地,是部族繁衍生息的風水寶地,它也說中國56個少數民族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山地原始部落民族,以豪放、原始的生活方式迷人。
  • 吃貨的天堂,中國最後一個被確認的少數民族,少有的原始森林
    吃貨的天堂,中國最後一個被確認的少數民族,少有的原始森林這個遺憾了美食盡在夜市各個少數民族風味食品應有盡有錦曼蘭旅遊一條街是不錯的選擇那在夜間一邊品嘗風味佳餚一邊觀賞景洪城的夜景五光十色的燈光下嘗之不盡的美食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 中國最大的原始部落,生活在沙漠深處,無人知曉他們的存在
    中國最大的原始部落,生活在沙漠深處,無人知曉他們的存在,原始部落是中國最大的部落,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近年來,中國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有些人喜歡參觀傳統的觀光景點,其他人喜歡探索神秘的原始村落,說起原始村落,很多人都會想起非洲。
  • 川西的一個村落,是中國六大古村落之首,平靜從容充滿民族色彩!
    喜歡旅遊的人,在遊覽祖國的名山大川時,總會感嘆祖國的壯麗山河,尤其是中國的多民族融合,讓人領略到不同民族的智慧。與當今城市科技文化的快速進步相比,一些隱藏在山川之中的鄉鎮部落仍然保留著自然美和原始習俗。下面將介紹一個位於半山腰的村莊。這裡很平靜從容,和城市裡的快節奏截然不同。
  • 隱藏在西藏的古村落—一個叫人詞窮的絕美之地
    在昌都巴蘇縣然武鎮的邊界內,有一個原始而美麗的藏族村莊,稱為來古,這個地方很難描述。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去過這個地方,但是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去感受這個地方。我只知道四川腳下的古村落,美麗而寧靜。尤其是秋天,像童話世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