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黃金海灣一帶曾經接連發生鯨魚集體擱淺事件,上百隻鯨魚躺在沙灘上奄奄一息,保育人員在協助它們重返大海的同時,也加緊腳步研究鯨魚集體擱淺的原因。
豎八地躺著一隻只擱淺的領航鯨,畫面令人心驚。當地民眾表示沒看過這麼大規模的鯨魚集體擱淺事件。
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近日,紐西蘭南島西北端的黃金海灣(Golden Bay)頻頻發生鯨魚集體擱淺事件。
當地民眾發現有416隻領航鯨擱淺在沙灘上,許多早已沒了呼吸。然而,正當保育人員在搶救尚存一息的鯨魚時,他們又發現了240隻領航鯨擱淺,沙灘上充滿一隻只離了水的鯨魚孱弱地掙扎。
確定又有鯨魚擱淺
黃金海灣自然保育部門發言人拉馬森(Andrew Lamason)表示,他們很確定周六發現的擱淺鯨魚是新的一批,因為他們先前已經為擱淺在沙灘上的鯨魚做上記號,周六發現的鯨魚身上並沒有這些記號。
狀態不佳 只能安樂死
拉馬森接著說,有的鯨魚雖然一息尚存,但狀態真的很不好,他們只好為這些鯨魚安樂死。現在,保育人員只能寄望天氣好轉,讓他們可以協助擱淺的鯨魚重返大海。
海灘上橫七圖中紅色地標處就是位於紐西蘭南島西北端的黃金海灣,近日有超過上百隻領航鯨在此處擱淺,引發國際關注。
志願者:沒看過這麼多鯨魚擱淺
當地土生土長的海洋志願者格萊菲絲(Bridie Griffiths)曾參與多次解救擱淺鯨魚的行動,她說要幫助鯨魚重回大海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次的情況特別不同。
「這次比我看過的規模都還要大,我不記得曾經看過這麼大規模的鯨魚集體擱淺事件。」
紐西蘭拯救鯨魚組織Project Jonah成員瑞格比(Mark Rigby)表示,沒有任何事件可以跟他眼前看到的景象相比,他說:「這是近年來最大的鯨魚集體擱淺事件,兩年前的情人節我們發現了超過200隻鯨魚擱淺。」
研發搬動鯨魚的機器
在黃金海灣長大的沃德(Deb Ward)表示,鯨魚集體擱淺事件也讓他們開始研發搬動鯨魚的機器。她說:「當我年輕時看到鯨魚擱淺的同時,我也看到了得完成某些事的需求,我們想要打造出可以幫助鯨魚快速回到大海的機器。」
當局阻止夜間行動 志願者安全第一
正當保育人員和志願者如火如荼地想辦法拯救擱淺鯨魚的同時,黃金海灣自然保育部門阻止他們在夜間行動,結果引發了志工們的反彈。
但是,自然保育部門工作人員奧格爾(Mike Ogle)表示,過去曾有民眾在夜間救鯨魚時受了傷,他們不希望憾事重演。
海灘上滿是鯨屍 該如何處理?
此外,自然保育部門發言人拉馬森表示,隨著鯨魚屍體越來越多,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怎麼處理海灘上滿滿的鯨屍。
當局為了避免鯨屍被潮水卷回大海中,打算在鯨屍附近架起護欄,直到找到處理屍體的辦法。
第三大集體擱淺事件
此次事件堪稱紐西蘭有史以來第三大鯨魚集體擱淺事件,第一大發生在1918年,當時有1千隻領航鯨在紐西蘭東南方800多公裡遠的查塔姆群島擱淺。1985年,有大約450隻鯨魚在奧克蘭擱淺。
一隻領航鯨躺在沙灘上,錯過黃金救援時間的它已經沒了呼吸。
規模大、時間短 集體擱淺不尋常
而這次的鯨魚集體擱淺事件,也引發了各界關注,紛紛想找出事件背後的原因。
紐西蘭獸醫病理學家杭特(Stuart Hunter)說:「我們想要了解為何會有這麼大量的鯨魚,在這麼短的時間集體擱淺和死亡。」
「對領航鯨來說,集體擱淺不是新鮮事,但這次的事件鯨魚數量實在太大,而且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很不尋常。」
和地形有關 堪稱鯨魚墳場
專家研判與地形有關,這群領航鯨擱淺的地方被稱為離別岬(Farewell Spit),就像根彎鉤伸入塔斯曼海(Tasman Sea),過去也曾有鯨魚遊到這裡喪失方向感被困在沙灘上,故該地又有鯨魚墳場之稱。
鯨魚天生會導航
無論如何,造成鯨魚擱淺的原因百百種,科學家們也急著想解開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天生會導航的生物迷失方向。
單獨擱淺原因多
根據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鯨類科學研究人員的發現,鯨魚單獨擱淺的原因非常多,從基因變異、染上傳染病、被敵人攻擊、年紀大,再到被魚網纏住都有可能,但鯨魚集體擱淺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
有人認為鯨的近岸攝食習性對其擱淺有一定的影響。當魚和烏賊徊遊近岸或產卵生殖時,鯨群也跟蹤而來。由於嘴饞貪吃,戀食忘返,造成退潮後擱淺。
集體擱淺是個謎
隨著近年來鯨魚集體擱淺的次數越來越多,研究人員也加緊腳步想要找出原因。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貝克(Scott Baker)提到:「鯨魚集體擱淺是個有趣的問題,背後原因很難確定,因為要觀察鯨魚在擱淺前的行為很難。」
目前,專家推測鯨魚集體擱淺可能有以下四大原因:
一、水下聲納影響鯨魚方向感?
不少研究人員和環境學家都指出,人類使用的水下聲納會嚇到鯨魚,讓它們失去方向,往淺水域衝去進而擱淺。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研究,瓜頭鯨和喙鯨最容易受到美國海軍用來偵測潛水艇的中頻聲納波影響,美軍為此也展開調查。
但是,據記載,遠在1783年,曾有18條抹香鯨衝往歐洲易北河口,在那裡等死。次年,在法國奧迪艾尼灣又有32條抹香鯨擱淺。
18世紀,一些航海家在塔斯也發現恐怖的鯨魚墳場,一堆堆的腐屍和白骨散布在海灘上,呈現一片悽慘景象。
可見早在水下聲吶發明之前鯨魚就已經出現了鯨魚集體擱淺事件,所以鯨魚擱淺和人類或許沒有太大關係。
因此,科學家認為鯨魚集體擱淺可能和太陽活動有關。在 1997年,阿根廷馬島海岸約300頭鯨「集體自殺」。
美國學者認為,當時太陽黑子的強烈活動引起了地磁場異常,發生了「地磁暴」,這破壞了正在洄遊的鯨的回聲定位系統,令其犯下「方向性」的錯誤。
二、為了救同伴結果一起擱淺
「鯨魚是社會化的生物,科學家認為它們之所以會集體擱淺,是因為鯨魚會響應同伴發出的求救訊號,一起去解救同伴,結果一起擱淺。」紐西蘭拯救鯨魚組織Project Jonah成員瑞格比說。
然而,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貝克表示,當人們前往救援時看到擱淺的鯨魚每一隻狀況都不好,所以很難確定究竟一開始是只有一隻鯨魚在呼救,還是有好幾隻鯨魚陷於危險。
鯨魚集體擱淺有各式各樣的原因,其中之一是領頭鯨沒有帶好隊,造成同伴誤闖淺水域一起擱淺。
三、領頭鯨沒帶好隊,不太可能是集體自殺
大部分的鯨魚為了增加生存的機率都會集體行動,由其中幾隻鯨魚負責帶隊。如果負責帶隊的鯨魚生病或失去方向感,就可能讓整群鯨魚一起擱淺。
雖然曾經有很多動物因為環境的改變而集體自殺,但是鯨魚作為一種高智商的動物,不太可能出現集體自殺現象,而且鯨魚的生存空間幾乎可以遍及全球五大洋,海洋可以為它們提供充足的食物。
有些人認為有些鯨喜歡群聚,群中常有某個成員充當領導,整個群往往隨其一起遊泳,一起覓食,也一起逃跑。當「頭頭」因病或遇害而上岸擱淺時,整群鯨也就隨之同歸於盡。
四、環境有毒,導致鯨魚病魔纏身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研究,惡劣的天氣、油輪漏油、被稱為「紅潮」有毒藻類等環境因素都是造成鯨魚集體擱淺或大量死亡的原因。
舉例來說,2015年位於南美洲的智利至少有 337頭塞鯨屍體被衝到巴塔哥尼亞高地峽灣附近,初步研判,這些鯨魚身上沒有明顯外傷,專家推測可能是病毒或被稱為「紅潮」的有害藻類增生導致鯨魚死亡。
越來越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病因上。鯨之所以離水上岸,主要是由於病魔纏身,身體虛弱不堪,無力駕馭風浪,隨波逐流被海水推上海岸,或是有意爬上海岸尋求喘息之機。因為在這裡它不必每喘一口氣都要掙扎著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