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誤解了蒙臺梭利教育,遇見蒙臺梭利,成為更好地自己

2020-12-08 每日蒙臺梭利

蒙臺梭利是誰?

沒有接觸過這種教育法的人,或許連名字都會叫錯。

有人說,這是一種面向弱智兒童的教育方法;

又有人說這是一種不說話、玩玩具的教育方法;

也有人說這是一種貴族教育......

蒙臺梭利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

蒙臺梭利教育自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大陸,發展到目前,可以用「遍地開花」一詞來形容。

大到重點城市,小到縣城鄉鎮,都有蒙臺梭利教育的身影。

然而,一窩蜂的跟進,在社會上也出現了「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打著「蒙氏教育」的旗號,實行的卻還是傳統教學。

因此,造成了很多家長對蒙氏教育產生了許多誤解。

每當看到家長們對這種教育法用「偏見」的眼光看待,或者討論的時候。

作為一名蒙臺梭利教師,內心是百感交集,恨不得坐下來與家長們好好說道說道。

出於對蒙臺梭利教育的熱愛,我一直把接觸蒙臺梭利教育,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蒙臺梭利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法,隨著學習的深入,你會發現她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的言行舉止,早已蒙臺梭利化了。

蒙臺梭利教育被誤解的那些事兒

不少人對蒙臺梭利教育有一些誤解,包括剛剛受訓踏入這個行業的老師,也會有一些困惑。

下面這三點,是大多數家長及剛入行的教師,最容易形成的誤區。

誤區一:規則與自由

自由活動,是蒙氏教育與其他教育在形態上最大的差別,蒙氏幼兒園孩子們在教室中可以自由地活動。

有些家長誤以為自由就是沒有任何規矩,孩子可以隨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規矩,等到了上小學會不適應。

蒙氏園的孩子有自由選擇工作的權利,有自由工作時長的權利。

蒙臺梭利教育中的自由,是在遵守一定規則的前提下,給予每個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主工作的空間。

換句說,蒙氏幼兒園的老師並不是在「教」孩子,而是在為孩子預備有準備的環境。

蒙氏教學特別強調孩子的「學」是自發的,這來自於孩子的自由選擇權利。

我們講因材施教,如何才能因勢利導呢?

首先要讓孩子自由選擇工作,孩子只有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想法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去做自己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感興趣的事,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老師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蒙臺梭利教育,跟隨孩子的腳步,喚醒和發現孩子自身的潛能,並不斷進行挖掘和開發。

誤區二:教育僅教具

教具是蒙臺梭利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全部。

有家長認為買了蒙臺梭利教具就能自己在家教孩子,然而在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的情況下使用教具並不能充分發揮出蒙臺梭利教具的精髓。

教具的示範方式、節奏,在難點處停頓、放慢速度都是非常有講究的。

蒙臺梭利教育的精髓在於理念,即通過實物化的教具,將知識點融入其中,讓孩子自己動手操作,教師要做持續性的觀察記錄,針對每一個孩子自身的發展狀況,給予恰當的介入指導。

可以說,蒙臺梭利教育的開端,從孩子進入幼兒園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早已滲透在一日生活中,老師說話的方式,拿取物品的動作,與周圍的人如何相處等等,都是在進行蒙氏教育。

而這些,作為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家長,是無法體會到的。

誤區三:混齡大欺小

蒙臺梭利教育是混齡教學,理想狀態下,每個蒙氏班級的孩子,3歲、4歲、5歲的孩子各佔1/3。

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太小,在班級裡會不會受到大齡孩子的欺負。

蒙臺梭利博士在其原著中,這樣提到:

「在我們的學校中,不同年齡的兒童經常互相幫助,年紀小的兒童會對年齡大的兒童的行為進行觀察,並且會要求年齡大的兒童進行解釋一些東西。

年齡大的兒童會對年齡小的兒童進行耐心的講解……

在不同年齡兒童之間有一種交流與和諧,這種交流與和諧很難在成年人與兒童之間發現。」

在一個正常化的蒙氏教室裡,大孩子不會欺負小孩子,他們會照顧弟弟妹妹。

反而是小年齡的孩子在探討的時候,會去碰碰旁邊坐的大孩子,這時候大孩子會告訴老師,某位小朋友碰他了,老師會告訴他請你和他說現在我需要認真聽課,請不要來碰我。

小孩子在哥哥、姐姐關愛的照料下,逐漸也能修正自己的行為。

在混齡班級裡,孩子們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他們相互交往,彼此謙讓,學會協調自己與他人、集體的關係,逐漸掌握了與人交往的基本技巧。

這極大的促進了孩子們的社會性發展。

一入蒙氏深似海,路漫漫其修遠兮,成為一名合格的蒙臺梭利教師是一個複雜、個別化,並且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你已踏入這個領域,不要迷惘,不要退縮,要知道學習從來就不是直線性的,而是向上來回移動的過程。

只有真正悟透蒙臺梭利教育的精髓,我們才能將這種教育方法帶給身邊的孩子,也才能讓家長知曉何謂真正的蒙臺梭利教育。

加油吧,蒙臺梭利人,我們一起為傳播蒙臺梭利教育,發光發熱!

關注每日蒙臺梭利,分享蒙臺梭利教育故事,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不懂蒙臺梭利不足以談教育:一文讀懂蒙臺梭利育兒理念
    意識中的東西並不穩定,可能會消失,比如你今天背會了一首詩或者學會了一個方法論,過段時間不用可能就忘掉了。意識中的東西用的時候,還需要特別地拿出來,就好像從你腦子裡掏出一個東西來一樣,不像潛意識那樣無形、自動自發地起作用。那麼,孩子能夠從環境中吸收什麼呢?
  • 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教育法創始人,人生的一切其實是自己決定的
    ——父母注意對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紀律,同情和幫助窮苦和殘疾的兒童。——蒙臺梭利幼年時就特別關心那些不幸的兒童,儘可能地幫助他們。小蒙臺梭利的父母沒有想到,他們家的這娃特彆拗,自尊心特別強。關鍵人家羅馬大學醫學院不收你做學生,空有想法沒有用。羅馬大學醫學院根據制度拒絕了她。她找了無數人,最後找到了教育部長,面對面談判。通過自己的爭取,歐洲第一次打破傳統,讓一名女子進入了醫學院。
  • 見證蒙臺梭利教育奇蹟!蒙臺梭利教育,為何被譽為成功人士的搖籃?
    兒童來到世上,無論生於何種環境,都能塑造自己並適應那裡的生活環境,並且長大成人後仍在那愉快地生活。* 兒童發展具有階段性特點。兒童發展劃分為4個階段:嬰兒期0-6歲,兒童期6-12歲,青少年期12-18歲,成熟期18-24歲。
  • 巧智博仁:真正的蒙臺梭利教育是什麼樣的?
    近年來,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幼兒教育領域發展十分迅速,蒙氏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如雨後春筍般一個個建立了起來。蒙臺梭利這個詞對於家長來說並不陌生,甚至有很多家長將蒙臺梭利視為早教機構選擇的關鍵因素。但真要說起蒙臺梭利教育到底是什麼樣的,家長也是在雲裡霧裡。蒙臺梭利教育到底是什麼?
  • 蒙臺梭利教育實踐在美國的發展
    塞繆爾·麥克魯爾(Samuel McClure)對蒙臺梭利教育法在美國的推廣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在自己創辦的《麥克魯爾雜誌》(McClure’s Magazine)上大量介紹了蒙臺梭利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成功地讓整個美國教育界都知道了蒙臺梭利教育法。為了回應麥克魯爾的盛情,蒙臺梭利於1913年首次訪問美國。她對美國的訪問極大地激發了美國蒙臺梭利教育工作者的熱情。
  • 雙語幼兒園中的蒙臺梭利教育是什麼
    如果成人以自我為中心,去觀察與兒童心靈有關的所有因素,只會增加對兒童的誤解。」兒童成長的自然法則——兒童具有自我學習,使自己趨於完善的潛能,也就是說孩子致力改善他自己。然而由於成人不適當的引導或環境的影響,孩子會出現偏差行為,如不整潔、不順從、怠惰、貪婪、自我中心等等。因此蒙臺梭利強調環境和成人的重要性,如果我們不能看見孩子的本來面目,將無法協助孩子正常地發展。
  • 蒙臺梭利教育下的孩子,是如何走向獨立的?
    龍應臺在《目送》中有一句經典的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幫助孩子讓其獨立,成為更好的自己。在兒童之家,一切事務都由孩子們自己動手來完成。讓兒童主動去接觸、探索,教師從旁適時地給予協助與引導。蒙臺梭利教育法尊重孩子的成長步調,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 蒙臺梭利教學回顧
    想了很久,這位老師表示要追求純正的蒙臺梭利教育,說從國外來的很多人都覺得中國的蒙臺梭利教育不是蒙臺梭利教育,可自己又沒有經費去義大利取經,所以很困惑。他認為蒙臺梭利教育的從業者應該內心充滿著幸福,應該把這些幸福傳達給孩子。他對蒙臺梭利的執著,據我了解是很受家長歡迎的,甚至是非常歡迎,很多家長願意用更高的價格和更大的精力,讓孩子接受這樣的純正蒙臺梭利教學。
  • 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
    主持人:剛才比較完整地聽了瑪麗亞蒙臺梭利一生的傳奇經歷,而且對這位大師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下面請您能不能簡單概括一下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蘇小妹:蒙臺梭利認為並希望教育是幫助生命發展的最重要的工具,用現代的語言來講,教育的目的就是釋放人類最大的潛能。她在幫助孩子釋放生命最大潛能的時候,講究的是和平的教育,她提倡宇宙性的教育。
  • 蒙臺梭利的影響
    關於當時來自各種理論角度的批評,有的是屬於對蒙臺梭利體系的曲解,有的是批評者由於所持理論尚不成熟的局限,或對蒙臺梭利理論和方法的真實含義和深遠影響不甚理解,因而產生一定的片面性。但是,這些批評也不同程度地揭示了蒙臺梭利體系存在著某些缺點或尚待解決的問題,並推動了蒙臺梭利和她的一些追隨者繼續在實踐中不斷改進、發展、充實和完善自己的理論。
  • 蒙臺梭利教育的六大理念
    蒙臺梭利教育的六大理念2008-08-05 09:24 作者:佚名 來源: 錄入:liuziqi   收藏本文導讀:瑪麗婭•蒙臺梭利強調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創新了兒童教育與課程,她創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當代幼兒教育的裡程碑
  • 為何說蒙臺梭利教育,是不教的教育?
    好的教育,就要因材施教,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使其按照自身的特質,自然而然地茁壯成長。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附屬品。天空中的每一朵雲都不一樣,就像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教育孩子也不應統一模式,而要因材施教。
  • 為什麼不該讓孩子錯過蒙臺梭利教育?如何鑑別真假蒙臺梭利?
    蒙臺梭利博士所創立的以兒童自主學習為主的教育方法,得到了世界上眾多教育者的認同。歷經百餘年的發展,蒙臺梭利幼兒園遍布世界各國。她通過自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考察發現,給孩子提前設計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布置了大量適合孩子操作的教具,孩子在自由選擇中學習與活動,很好地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 蒙臺梭利教學五大步驟
    現在有很多幼兒園、早教中心,在運用蒙臺梭利教學法之前,並未先徹底地探索她的教育原理,就直接運用「教具」來指導孩子。
  • 第14屆蒙臺梭利研討會報告之林子瀞專家解讀蒙臺梭利
    瑪利亞 · 蒙臺梭利博士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她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兒童教育事業。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說,蒙臺梭利教育給了他「吻文學的欲望」,「我不相信還有一種方法,能比蒙臺梭利更好地讓孩子對世界美麗的如此敏感,蒙臺梭利喚醒孩子對生活秘密的好奇心。 」Google創始人布林和佩奇、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NBA巨星史蒂芬•庫裡等,一大批接受蒙臺梭利教育及推崇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人,成為了世界知名人物。
  • 請幫助我,讓我自己做!蒙臺梭利教育下的孩子,如何走向獨立?
    龍應臺在《目送》中有一句經典的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幫助孩子讓其獨立,成為更好的自己。
  • 蒙臺梭利教育有什麼特點?
    請老師介紹一下蒙臺梭利教育都有什麼樣的特點?  張嶽平:蒙臺梭利博士是蒙臺梭利教育的創始人,她一開始是個醫生,受過嚴格、科學的訓練,她把醫學非常科學的方法,如對兒童的觀察,對兒童的把握引進到教育中。她的教育方法是非常特別、有效的,在全世界發展了一百多年。  2007年在美國召開了蒙臺梭利教育一百周年的慶祝會,現在蒙臺梭利學校可以說在全世界都很多。
  • 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
    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傑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義大利歷史上第一位學醫的女性和第一位女醫學博士。 1870 年 8 月31日瑪利亞 · 蒙臺梭利出生在義大利安科納( Ancona )地區的基亞拉瓦萊( Chiaravalle )小鎮。
  • 丁道勇 | 克伯屈對蒙臺梭利教育的考察:背景與主旨
    克伯屈對於蒙氏教育的主要判斷,記錄在《蒙臺梭利教育考察報告》(The Montessori system examined,1914)當中。這也成為世界上第一本專門針對蒙氏教育開展系統批評的著作。杜威和蒙臺梭利都在37歲時開辦自己的實驗學校、都在1952年辭世。在這些歷史巧合以外,二者對於中國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影響也都一直綿延至今。
  • 讀懂《蒙臺梭利教育精華》,讓你育兒更輕鬆
    關於蒙臺梭利教育,我想很多人並不陌生。蒙臺梭利教育提倡「自由與尊重&34;,它從兒童的角度思考世界的未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啟發,願這點啟發能幫助到像我一樣的家長們。《蒙臺梭利教育精華》認為,孩子有4個最基本的需求:被愛、被信任、被尊重、被支持。當我們滿足了孩子的這4個基本需求時,孩子便能自然成長為一個健康的社會人。而滿足這4個基本需求的前提是我們要了解我們的孩子。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