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蒙臺梭利教育精華》,讓你育兒更輕鬆

2020-07-25 寶藏媽媽tiny

關於蒙臺梭利教育,我想很多人並不陌生。

蒙臺梭利教育提倡「自由與尊重&34;,它從兒童的角度思考世界的未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啟發,願這點啟發能幫助到像我一樣的家長們。

讀懂《蒙臺梭利教育精華》,讓你育兒更輕鬆

了解我們的孩子

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們的孩子?我想,沒有誰能百分百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

《蒙臺梭利教育精華》認為,孩子有4個最基本的需求:被愛、被信任、被尊重、被支持。當我們滿足了孩子的這4個基本需求時,孩子便能自然成長為一個健康的社會人。

而滿足這4個基本需求的前提是我們要了解我們的孩子。

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發展歷程。

對於0-6的孩子而言,具有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才是他們的特徵。

書中指出,孩子通過吸收性心智內化各種認知體驗,來建構自己的人格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逐漸了解自己,建立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還會經歷秩序、運動、語言、感官、細節、社交等6個不同的敏感期。每個敏感期時,孩子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比如秩序敏感期時,孩子會特別執拗;感官敏感期時,我們需要用多種環境不斷刺激孩子。

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任性、瞎胡鬧,也許只是正好在經歷某個敏感期時沒得到滿足而表現出來的創傷。

我們只有了解孩子在敏感期時的不同特點,了解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才能具備滿足孩子被愛、被信任、被尊重、被支持的基礎 。

讀懂《蒙臺梭利教育精華》,讓你育兒更輕鬆

給孩子提供適宜的環境

在了解孩子後,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的成長環境,是蒙氏教育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什麼是適宜的成長環境?

1、讓孩子自己來

《蒙臺梭利教育精華》中有這麼一句話:讓我自己來,任何多餘的幫助都是成長的阻礙 。

讓孩子自己來,是我們經常忽略的一點。總是覺得孩子還小,怕他端個盤子會打碎;總是覺得孩子還小,清掃的工作他做不來。

這些都是我們固有的慣性思維。但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中要能幹。

我在孩子2歲時就給他買了那種兒童掃帚,讓他每天清掃自己的兒童房。一開始擔心他會把掃帚當玩具,結果只要你耐心教他如何清掃 ,他居然能像大人一樣把一些有灰的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

除了讓他清掃房間,我還讓他幫忙疊衣服、拿碗筷等。讓孩子自己來,不知不覺中也就培養了他的獨立自理能力。

2、讓孩子擁有自由

噹噹一個2歲多的孩子爬桌子時,你會怎樣?會不會大喊「危險」呢。

但如果你站在他旁邊,等他快要跌落時接住他,再告訴他這也做是危險的,是不是更好呢?

後者就是給予孩子自由。

讓孩子擁有自由,不要任何事還沒開始就去試圖阻攔。當然,你肯定是因為太愛孩子,太擔心孩子。可孩子需要自由探索,只有在自由探索的環境下他才能構建自己的人格

3、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節奏,我們不要養成拿孩子去和別人家孩子比較的習慣

0-6歲的孩子處在吸收性心智的階段,他們會通過吸收性心智內化各種認知體驗,來建構自己的人格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逐漸了解自己,建立自信。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要去阻礙孩子滿足生命本能的內在自我建構。

而6-12歲的孩子則是從吸收性心智向理解性心智轉變的階段,這時期的孩子需要了解世界,看到世界的全貌。

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讓孩子自然成長

讀懂《蒙臺梭利教育精華》,讓你育兒更輕鬆

我們應該怎麼做

1、少說多觀察

沒有孩子會喜歡整天嘮叨的父母。《蒙臺梭利教育精華》提到,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少說多觀察,給予孩子探索的機會。

我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當孩子在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時,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打擾,有時你的不經意打擾就會打斷孩子的思維,久而久之,孩子的專注力也就沒那麼好。

2、不要有太苛刻的期望

我們總是渴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我們想像中的樣子。但其實那樣太苛刻了。

就拿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孩子可能打碎了東西這件事來說,其實打碎這個行為確實不對,但是沒必要大驚小怪去訓斥孩子,不要過於苛刻,應該對孩子有一顆包容的心 。

3、建立孩子對我們的信任

贏得孩子的信任,不是說凡事都迎合孩子的喜好,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從傾聽孩子、尊重孩子、接納孩子這幾個方面去贏得孩子的信任。

讀懂《蒙臺梭利教育精華》,讓你育兒更輕鬆

讀完《蒙臺梭利教育精華》,讓我明白教育是生命的助力,教育孩子,並不只是撫育他成長,而是要在他個人探索發展的路上陪伴著他。做孩子的觀察者、做孩子的傾聽者,不打擾不嘮叨,用愛發光。

相關焦點

  • 不懂蒙臺梭利不足以談教育:一文讀懂蒙臺梭利育兒理念
    說到育兒,一定繞不開蒙臺梭利。我家兩個寶寶出生的三四年前,我在某知識付費平臺第一次聽說蒙臺梭利。前段時間我準備再系統地學習一下育兒知識,整理了一份書單,書單裡有50幾本書。我首先讀的就是蒙臺梭利系列。這本書確實處處都是精華,十幾萬字的書,我劃出的重點就有7萬字。可能是重點太多,讀完我對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個基本概念,但是理解得並不清晰。於是接下來我做了這麼一個工作。
  • 一文讀懂蒙臺梭利教育法
    說到育兒,一定繞不開蒙臺梭利,蒙特梭利教育法在20世紀初由一位義大利內科醫生兼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所開發,是一種以兒童為中心的思考教育和兒童保育的方式。在1907,學有所成的蒙臺梭利終於在羅馬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那些貪婪、暴力的窮孩子,效果驚人,孩子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育兒的蒙臺梭利教學法是什麼? 一篇文章帶你快速了解
    育兒的蒙臺梭利教學法是什麼? 一篇文章帶你快速了解時間:2018-03-06 16:3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育兒的蒙臺梭利教學法是什麼? 一篇文章帶你快速了解 如今,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兒童接受良好的教育費盡心思,甚至不惜重金。
  • 你可能誤解了蒙臺梭利教育,遇見蒙臺梭利,成為更好地自己
    蒙臺梭利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蒙臺梭利教育自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大陸,發展到目前,可以用「遍地開花」一詞來形容。大到重點城市,小到縣城鄉鎮,都有蒙臺梭利教育的身影。作為一名蒙臺梭利教師,內心是百感交集,恨不得坐下來與家長們好好說道說道。出於對蒙臺梭利教育的熱愛,我一直把接觸蒙臺梭利教育,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蒙臺梭利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方法,隨著學習的深入,你會發現她更像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的言行舉止,早已蒙臺梭利化了。
  • 為何說蒙臺梭利教育,是不教的教育?
    我們常說教育孩子要從小開始,可為何蒙臺梭利教育反其道而行之,提倡不教的教育,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蒙臺梭利教育的不教,哪些方面更具優勢?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現,並按其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為此,蒙臺梭利博士看來,兒童不是一個凡事都依賴成人的呆滯的生命。更不是一個需要成人去填充的空容器,而應將兒童看做一個獨立完整的人。
  • 蒙氏教育就是不說話的教育?蒙臺梭利教育更有利於孩子社會性發展
    有人說蒙臺梭利教育,就是不說話的教育,孩子各玩各的,缺乏交流互動,太過安靜了。這樣教育下的孩子,社會交往能力會不會落後呢?其實,秉承這種觀點的人大多都是對蒙臺梭利教育沒有深入研究。蒙臺梭利教育下的孩子,舉止優雅、自信大方、樂於助人,這些優良品質不正是社會性行為最好的體現嗎?
  • 蒙臺梭利讓育兒變得so easy
    蒙臺梭利全名叫瑪利婭·蒙臺梭利(義大利語:Maria Montessori),是「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也是二十世紀享譽全球的幼兒教育家、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蒙臺梭利是義大利第一位女醫生,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她的教育方法源自於其在於兒童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行為總結而成。
  • 為什麼不該讓孩子錯過蒙臺梭利教育?如何鑑別真假蒙臺梭利?
    蒙臺梭利教育法,不僅是一種科學的育兒方法,更是一種精緻的生活方式。蒙臺梭利博士所創立的以兒童自主學習為主的教育方法,得到了世界上眾多教育者的認同。歷經百餘年的發展,蒙臺梭利幼兒園遍布世界各國。孩子成長的黃金前6年,不要錯過蒙臺梭利教育法,錯過了遺憾終生。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何孩子生命重要的前6年,不能錯過蒙臺梭利教育。
  • 不管孩子上沒上蒙臺梭利幼兒園,蒙氏育兒觀念家長都該知道
    這就要從蒙臺梭利教育的創始人蒙臺梭利女士開始說起了。蒙臺梭利與當時傳統的教育方式全都不一樣,而這樣驚人的成果,轟動了當時整個歐洲。環境比「教」更重要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上很多的興趣班,早教班,可以說把孩子交給教育機構,交給老師去教育,但是孩子一回到家中的時候,家長就會對孩子的放養了,認為孩子學一天特挺累的。
  • 法國育兒經驗教你更輕鬆育兒
    法國育兒經驗教你更輕鬆育兒 寄居在法國的帕梅拉·杜克曼通過對比美法兩國在育兒方式上的差異,向你講述一種更為輕鬆有效的育兒方式。《貝貝的每一天》一本法國育兒心得100條向你完整闡述法國的育兒心得,本文簡單摘錄其中五條供各位父母參考。
  • 蒙臺梭利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
    一個成功的教育,不是要求孩子拿高分。更重要的是,培養出一個健康、陽光、樂觀的孩子。正如日本的教育所說的:我們要培養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蒙臺梭利教育講究獎懲無用,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當孩子犯錯了,該如何運用蒙臺梭利教育來引導孩子。
  • 蒙臺梭利:聰明的父母,知道孩子的9大敏感期,巧用方法更省心
    蒙臺梭利:聰明的父母,知道孩子的9大敏感期,巧用方法更省心蒙臺梭利教育法是由義大利心理學家、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發展起來的教育方法。瑪利亞·蒙臺梭利畢生致力於兒童研究和教育實踐。在蒙臺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教室內井然有序地分成四個自主學習區:體育練習、感官教育、知識教育、日常生活教育。
  • 愛可以無條件,但一定要有原則,蒙臺梭利教育培養有規則的孩子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蒙臺梭利教育,是怎麼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更重要的是,遵守規則的生活,保證孩子在秩序中成長,自發地建立良好秩序。很多時候我們給孩子們制定計劃、委派任務,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既不失去愛,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下面我們看一下這個案例: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一次接受CNN採訪時提到,他給出了她的育兒經驗:定規矩,付出愛。談及教育兩個女兒的「爸爸經」。
  • 蒙臺梭利的教育法則:主張以兒童為中心,提倡不「教」的教育
    無獨有偶,著名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通過長期對幼兒的系統性觀察,也提出了「敏感期」的理論,並將其納入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教育法——「蒙臺梭利教育法則」中。這種反對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就是藏在蒙臺梭利教育裡的「不教」的教育方法。
  • 兒童教育 | 揭開蒙臺梭利的神秘面紗,探索兒童成長的秘訣
    炎熱的夏季,有幸讀到了由義大利兒童教育專家蒙臺梭利編著的兒童教育精華,一氣呵成讀完,猶如涼風習習吹過心田,泛起陣陣漣漪……或許螢屏對面的您即將成為爺爺奶奶,或許您正為人父母,抑或您是一位熱愛兒童教育事業的辛勤的園丁,那麼我們算是遇見了對的彼此了。
  • 幼師必讀:蒙臺梭利教育、要素主義、永恆主義與學前教育
    蒙臺梭利的學前教育二十世紀初蒙臺梭利在義大利創立兒,童之家,招收貧民窟孩子入學,用自己在研究弱智兒童成果來對正常兒童進行教育訓練獲得顯著的成效,蒙臺梭利教學法由此影響歐美各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蒙臺梭利教學法在美國重視直至今日世界各國乃至中國仍有不少城市幼兒園實施蒙臺梭利教學,蒙臺梭利教學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設計一系列供兒童自主操作練習的教具來發展兒童的感覺動作和思維。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成長過程有其既定的自然程序,教育就是精選兒童自己內在法則所進行活動,不能超越任何階段。
  • 受推崇的蒙臺梭利教育,你真的了解嗎?或許和你認識的不一樣!
    很多人都似乎都覺得自己對蒙氏教育已經很了解了,今天大家就跟隨小薇再次了解下蒙臺梭利,可能和你認識的不一樣。一、蒙氏教育中環境的作用及地位1.蒙氏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什麼?幾乎在所有介紹蒙氏教育的文獻著作中,都不可避免地提及環境的作用。
  • 引進西方的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教學可以這樣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是文化領域的瑰寶,蒙臺梭利教育作為從西方引進的幼兒教育體系,進入中國,必然要走本土化教學。因此,即使在蒙臺梭利幼兒園,也並非全盤西化蒙氏教育。而應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地在教學活動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一、傳統文化與主題教學我們都深知,作為人生啟蒙教育的幼兒教育,要切合國情,切合當地的人文風俗。
  • 雙語幼兒園中的蒙臺梭利教育是什麼
    因此蒙臺梭利強調環境和成人的重要性,如果我們不能看見孩子的本來面目,將無法協助孩子正常地發展。  蒙臺梭利教育有別於傳統教育的十大特點:  以兒童為中心  她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蒙臺梭利提倡以兒童為中心,傳統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蒙臺梭利提倡以兒童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經驗為中心的新的三中心。
  • 蒙臺梭利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性?美嬰教育
    有人說蒙臺梭利教育,就是不說話的教育,孩子各玩各的,缺乏交流互動,太過安靜了。這樣教育下的孩子,社會交往能力會不會落後呢?其實,秉承這種觀點的人大多都是對蒙臺梭利教育沒有深入研究。教育的終極使命,就是培養出真正能適應社會的孩子。蒙臺梭利博士說,「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的發展。」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蒙臺梭利教育是如何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