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 | 揭開蒙臺梭利的神秘面紗,探索兒童成長的秘訣

2020-08-26 美心說兒童

炎熱的夏季,有幸讀到了由義大利兒童教育專家蒙臺梭利編著的兒童教育精華,一氣呵成讀完,猶如涼風習習吹過心田,泛起陣陣漣漪……


或許螢屏對面的您即將成為爺爺奶奶,或許您正為人父母,抑或您是一位熱愛兒童教育事業的辛勤的園丁,那麼我們算是遇見了對的彼此了。


那就讓我們來把蒙臺梭利的畫卷一幅一幅地慢慢展開,一起來探索兒童成長的秘訣吧!


首卷,蒙臺梭利認為兒童本身存在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就像一顆蘊藏著生命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種子,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吸收有益的養分來茁壯成長。


我們成人所要做的就是要尊重他們,努力和他們進行有效的平等的溝通,從而幫助孩子順利地自然發展。


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將孩子自由發展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向我們呈現了一種最真實,最有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


讓我們一起來靜靜地學習和分享。


接下來,我將把每卷自己在閱讀中感悟最深的實例與大家分享,並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適當點評。


第一卷,讓孩子自然成長

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可是當孩子呱呱墜地後我們遵循了自然規律,真正愛對了他們了嗎?


首先孩子一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該怎樣正確地託抱?


僅僅一雙強有力的手去牢牢抱住嬰兒就行了嗎?


那是不完美的,完美的動作必須要輕柔舒緩,同時應該讓嬰兒裸露著,而不是立刻用衣服包裹著他。


其次給嬰兒一張什麼樣的小床呢?


通常我們會給嬰兒一張有著圍欄的溫馨漂亮的小床,就像一隻懸空的鳥籠,這樣看似孩子是安全了,不會翻滾出來,但是您一定想不到這樣的床恰恰就成了孩子痛苦的根源,為什麼每一次孩子入睡都要發生痛苦的哭喊呢?那是因為他們是被強制入睡的。


我們這是在對自己摯愛的小生命施行殘忍的暴行呀!【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們在地板上鋪一張小床,蓋上一條柔軟的小毯子,孩子可以隨心所欲躺在上面,或者翻滾,或者爬動了。】


這樣,一到晚上孩子就可以自己高興地去睡覺,早晨起來也不會打擾到任何人。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成人不應該把孩子看成是一個隨意支配的物件,應該努力去理解孩子的需要,給他們提供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得到滿足,由於孩子比成人弱小,我們成人必須控制自己的影響,悉心地來體會孩子的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



第二卷,需要產生巨大的吸收能量

孩子吸收的力量是巨大的,並且令人感動。


曾經有一個父親抱著一歲左右的兒子在廣場上遊玩,孩子發現不遠處的臺階,興奮地蹣跚著向臺階跑去,到了臺階前,孩子開始手腳並用地一級一級向上攀爬,這個時候父親看到孩子爬得那麼費勁,便將孩子一下子抱起來放在最高層,可是孩子立刻大哭起來,樣子痛苦不堪。


這位父親百思不得其解,這時一位懂教育的路人,很心疼孩子,就走過去對那位父親說,你把孩子抱下去,把他放在臺階下面讓他重爬,他就高興了。


果然當這位父親重新把孩子抱下臺階,孩子立刻止住了哭聲,帶著含淚的微笑開始了爬臺階的工作。


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到的是孩子的需要和產生這種需要的力量。


試想,如果我們在孩子幼小時總是為他越俎代庖,長大後又怎能指望他去獨立解決一個又一個生活中的難題呢?



第三卷,敏感期的活力與激情

孩子發展的敏感期必須有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環境。


敏感期的發展是0至12歲,人類一生所具備的十大能力包括知識的積累與學習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社會交往能力,求知慾與探索能力,良好的個性與人格能力,審美能力等都可以在敏感期找到種子。


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


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醒,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如果在敏感期沒有讓孩子充分享受到愛和自由的環境,那麼孩子長大後不但方方面面的能力欠缺,而且也會嚴重地影響孩子的情商和智商的發展。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識到有些孩子出現與年齡不符的低情商,比如,我有個學生,在課上講到一篇英語閱讀理解題,題目的大意是說父親去蹲班房了,他的孩子會感到怎樣,有傷心,恐懼,害怕,高興四個選項,那個孩子竟然選了高興,問其,答曰,爸爸不在,正好沒人管我了。


一時語凝噎呀!我想這孩子之所以這樣,恐怕與敏感期沒有得到家人的呵護是分不開的。


第四卷,各種能力要均衡培養

我在教學生涯中發現,初中,尤其是初中一二年級的孩子特別好動,有的孩子一點兒也坐不住,特別是講到某些讓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時,總是喜歡丟掉西瓜找芝麻,或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滿瓶不動半瓶搖,結果聽了老師上句,下句就不知所云,從而考試時一知半解,難得圓滿。


這就涉及到孩子從小注意力的培養,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於某一物體,不停地重複擺弄這件物體時,他的心理即處於一種安全,放鬆的狀態。


這時我們沒有必要擔心他們,我們要做的是滿足他們的需求,排除他們可能遇到的障礙。記得我兒子不滿周歲時,會坐在床上把手電筒的兩節電池倒下來再裝進去,這樣的動作他能重複玩二三十分鐘。


再長大了,會走路了,他會幫助家裡把曬在門前的蔥果用小手一顆一顆地撿到籃子裡,有時還會去幫助隔壁阿姨家撿拾,為此我們給過他不少口頭的表揚和糖果之類的物質獎勵。


現在想來,兒子之所以能不厭其煩地專注某個程序編程長達五六小時,恐怕與小時候的注意力專注也是分不開的。



第五卷,不以愛的名義控制孩子

在孩子的教育中,成人往往事倍功半,弄巧成拙,自認為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愛孩子,為了孩子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可是孩子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這不禁引起我們的反思,你了解孩子與成人的區別嗎?


你是否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其自然地展現和成長了?


比如,孩子扣紐扣,繫鞋帶,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並興奮愉悅著。


但通常我們大人們總是立即剝奪孩子們的這些樂趣,嫌他們太慢了,從而取而代之。


可是,您知道嗎?孩子們是擁有一種精神生命的,如果這種生命的微妙表現尚未引起重視,它的活動形式就這樣被我們成人無情的毀掉了,或許這便是精神障礙形成的雛形。


精神分析學鼻祖弗洛伊德曾用壓抑這個詞來形容人根深蒂固的心理障礙,這一詞的字義已經清楚表明了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了。


所以我們不該以愛的名義來綁架孩子,控制孩子。



第六卷,教育要做的是保護孩子以自然的方式成長

我們成人對以下的情形也許習以為常了,當孩子吃飯慢時,成人會自然地去餵他,為了不讓孩子把碗或盤子打碎,大人們總是不讓他們接觸這些東西,為了不讓孩子被熱水燙傷,大人們嚴禁靠近暖水瓶,為了怕孩子觸電,大人們小心翼翼地讓孩子遠離電器。


總之,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會有人代替他去做,成人做事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保護孩子,但是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好好吃飯,或者更加瘋狂地把盤子摔在地上,或者因為好奇心而去接觸這些危險的東西。


為什麼會產生與成人的願意相背離的情況呢?


大人們究竟應該怎麼做呢?首要條件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不會感到任何壓抑的愉悅環境,比如,整齊潔白的教室,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小桌子,小椅子或其他小型生活用具,以及院子裡淡淡的花香,暖暖的陽光。


其次就是成人所起的作用,有些孩子的父母可能沒什麼文化,但是學校的老師絕對不會輕慢那些父母,這可以被稱之為理智的沉靜,老師的沉靜是孩子們清澈與思考自由的源泉。


最後一個就是給孩子們有針對性的感官訓練,同時要準備適宜的感官材料。


其中教師的作用尤為重要,如果教師能夠正確的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孩子身上的各種優秀品質就會像泉水一樣噴湧而出。



種子從幼苗長成青青翠竹,是需要我們的呵護和陪伴的。


然後在這過程中我們不可以拔苗助長,也不可以完全放任自由生長,我們必須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及時除草除害蟲,及時施肥並給予必要的養分,這樣它才有可能翠竹常青,茁壯成長!


孩子的成長也大同小異,我們必須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開發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內在潛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制力,意志力和健全的人格。




-The end-

心理知識和育兒科普正在更新中,敬請關注!

♥♥♥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讀懂心理學,快樂育兒~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句|教育名言警句 蒙臺梭利
    從此,她對智障兒童的治療和教育問題產生了興趣,決心用自己的智慧去幫助他們。通過觀察和研究,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內在的學習驅動力,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強烈學習與吸收能力,這使得幼兒從出生起便開始對環境保持著不斷的探索。在這種發自內心的內在驅動力影響下,兒童不斷的探索環境,隨著他運用自己身體的熟練度不斷增加,其探索環境的範圍也會日益增大。
  • 解讀「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提倡兒童為中心,不「教」的教育
    ——蒙臺梭利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人——馬麗亞·蒙臺梭利,是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她獨創的兒童教育方法,風靡整個西方世界,1950年她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瑪麗亞·蒙臺梭利已經成為我們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偉大象徵。」
  • 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的成長之路
    蒙臺梭利1870年8月31日出生於義大利安科納省的席亞拉瓦萊鎮。父親亞歷山德羅是個思想保守的貴族後裔,年輕時從過軍,後來是文職人員。母親雷尼爾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心地善良,對蒙臺梭利個人的志向一直給以支持和鼓勵。蒙臺梭利是個獨生女,但其父母並不溺愛她,對她規定了嚴格的紀律。
  • 蒙臺梭利的教育法則:主張以兒童為中心,提倡不「教」的教育
    主張以兒童為中心兒童雖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但他們也區別於成年人,所以蒙臺梭利反對以成年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主張應以兒童為中心,讓兒童擁有屬於自己的世界。,她主張由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以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豐富的教育內容,讓兒童獨立完善自己的人格。
  • 「Victoria」的秘密 ——揭開流感的神秘面紗(一) 成長不煩惱系列
    這個「Victoria」可不是「Victoria’s Secret維多利亞的秘密」哦,而是乙型流感的一個亞型,今天我們就來揭開流感的神秘面紗。 一、什麼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
  • 見證蒙臺梭利教育奇蹟!蒙臺梭利教育,為何被譽為成功人士的搖籃?
    蒙臺梭利教育,被譽為成功人士的搖籃!指出兒童和成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他們的心理和行為各自有一套規律,需要我們去發現。* 兒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受教育區間是0-6歲。一大批世界知名人物,都或多或少的接受了蒙臺梭利教育。大發明家愛迪生曾說,「蒙臺梭利教育,將照亮兒童的一生」。
  • 普及兩性是兒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無知就是最大的傷害
    我們無法理解在信息高速流通的當代社會,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家長,以及其武斷甚至是近乎無知的做法試圖閉塞自己孩子了解兩性知識,規避傷害保護自己,使心理生理成長更加健康的成長的途徑普及性教育,揭開兩性之間的神秘面紗是我國兒童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論是從兒童保護還是生理心理成長上都勢在必行
  • 我市首個美麗鄉村兒童主題樂園揭開面紗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王翔)在重慶忠縣烏楊青嶺社區,有一座古樸且神秘的村莊,自然風光宜人。今年10月底,位於此地的全市首個美麗鄉村兒童主題樂園在這裡即將揭開神秘面紗,近千平米的金色沙池,50畝金色花海,動物探險王國,星空樂園,章魚大世界,音樂大世界等,將讓市民感受不一樣的歡樂。
  • 為何說蒙臺梭利教育,是不教的教育?
    *兒童發展具有階段性特點。蒙臺梭利博士對兒童發展劃分為4個階段:嬰兒期0-6歲,兒童期6-12歲,青少年期12-18歲,成熟期18-24歲。蒙臺梭利博士認為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受教育區間是0-6歲。因此,教育孩子就要依據其成長的階段性特點,輔助以科學的育兒方法,創設有準備的環境,讓孩子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持續性發展。
  • 培養出比爾·蓋茨、柯林頓和貝佐斯,蒙氏教育理論原著推薦
    蒙臺梭利教授通過觀察和「兒童之家」的實驗,提出了兒童發展敏感期、心靈胚胎期、兒童在「工作」中成長等一系列對今天的早期教育仍然影響廣泛的規律。噹噹搜索「蒙氏教育」一詞有1345件商品,除了蒙臺梭利的原著以外,有不少國內外的教育專家的專注或解讀等,不過想要真正理解蒙氏教育的理論原型,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對原著的閱讀時必不可少的。
  • 揭開影像學檢查與輻射的「神秘面紗」
    專家:南京兒童醫院醫學影像部主任、放射科主任 楊明  □通訊員 龐芳 吳葉青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程曉  寶寶生病去醫院,醫生有時會開一些影像學檢查,寶媽、寶爸總擔心一些檢查會對寶寶有害,究竟哪些檢查有輻射?哪些沒有輻射?今天,小編就來帶你們揭開影像學檢查與輻射的「神秘面紗」。  1.兒童常見的影像學檢查有哪些?
  • 兒童探索博物館邀您參加 「夜探兒博樂享中秋」主題活動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呼和浩特市兒童探索博物館為孩子們帶來一場奇妙的中秋「夜」活動。大家可能體驗過白天場館的精彩,那麼,夜晚場館又有怎樣不同的景象呢? 9月22日,「夜探兒博,樂享中秋」主題活動邀您一起揭開兒童探索博物館中秋夜的神秘面紗。
  • 法國引進的兒童成長減壓書,幫孩子緩解成長中的心理壓力
    今天推薦《兒童成長減壓書全6冊》,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這套書了解孩子的心靈秘密並重溫愛的真諦,這是一套真正意義上的「親子共讀」繪本。《兒童成長減壓書》這是一套法國引進版繪本,全書以兒童的視角為切入點,以法式幽默風格與獨特的語言表達,形象解讀了與孩子們息息相關的家庭關係、讀書學習、日常生活、性別認知、人際交往等幾大方面,通過大膽的想像和描述,引導兒童探索身心成長的奧秘、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好的閱讀習慣、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
  •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蒙臺梭利教育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其實,有一種教育方法,一直在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便是蒙臺梭利教育。我們一起看一下,接受蒙臺梭利教育的孩子,是如何養成好習慣的。,作為一種順應兒童生命發展規律的幼兒教育法,是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 蒙臺梭利博士為何說兒童是成人之父?
    蒙臺梭利博士把兒童看作是「愛的源泉」,把兒童看作成人精神的「喚醒者」。沒有兒童時期的積累,成人將缺乏活力和創新能力。對兒童的任何影響都會影響到人類,因為一個人的教育就是在他的心靈的敏感和秘密時期完成的。因此,蒙臺梭利博士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 蒙臺梭利幼兒園的孩子為何喜歡重複工作?美嬰教育
    這是事實,我們必須尊重此法則,幫助他,並給予必要的引導,讓兒童自己成長。二、重複從量變到質變蒙臺梭利博士說:「完美的秘訣在於重複練習。」在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會引起兒童興趣的環境中,兒童會有目的地、自由地與環境相互作用,同時產生自己的想法。因此蒙臺梭利博士曾經表示,她的教育方式也可以稱為「環境教育」。
  • 揭開中國幹部培訓三大系統神秘面紗
    本網編輯將帶你走進中國幹部培訓的三大系統,揭開幹部培訓的神秘面紗。資料圖:中共中央黨校瞭望:幹部培訓的「秘訣」在遍布中國31個省區市的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和一些綜合性大學,這樣的幹部培訓每天都在持續進行
  • 我為何崇拜蒙臺梭利教育
    蒙臺梭利對這些兒童的處境深表同情,通過觀察和研究,她深深感到,這種醫療方法只能加速兒童智力下降。從此,她對智障兒童的治療和教育問題產生了興趣,決心用自己的智慧去幫助他們。2、上文講過感官教育(感覺訓練)在蒙臺梭利的教育體系中佔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實驗的主要部分,感官訓練既為兒童將來的實際生活作準備,又是兒童接受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基礎。
  • 揭開益生菌的神秘面紗
    讓我們揭開益生菌的神秘面紗吧。  在我們腸道內大約有上萬億個細菌生存,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他們就像很多不同派系的軍隊,各有各的屬地,各司其職,和諧共處保持著腸道的生態和平。它們的存在對於保持人體健康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清除外來的有害細菌、分解食物纖維、生產人體必要的維生素K等等。
  • 愛寶兒蒙臺梭利兒童之家:0~3嬰幼兒日託
    教育的開始並不是從三歲,或者幼兒園或者小學一年級,教育乃是從母親懷孕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真正的教育並不是考慮分數、成績、成就。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一再強調,要用「幫助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如此我們才會用更深、更寬、更廣的眼光,去思考這個「生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