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來聊咖啡的生長環境,關於氣候和海拔。
咖啡樹生長在南北回歸線以內的區域,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的範圍。咖啡果實是雨季多次大雨後的結果。因為咖啡樹的基因邏輯是這樣的:感覺自己要被雨水淹死,所以停止長葉子,開花結果,繁衍後代。
除了雨水,要種出高品質的咖啡還需要適當的溫度。一般來說,生長咖啡的區域全年平均溫度在21攝氏度左右。海拔越高的地方,晝夜溫差大,咖啡的熟成時間就要長,吸收的養分,形成的風味物質就豐富很多。比如羅伯斯塔種咖啡一般生長在海拔100-1000米的地方。而阿拉比卡種咖啡種植在海拔1000到2500米之間,晝夜溫差大,就會讓果實更加飽滿,豆質更堅硬,酸香更明顯。當然海拔越高,咖啡樹也可能凍死,還是要看具體的氣候條件。
人們還從大自然中觀察到一種控制溫度的方法,那就是遮陰樹。選擇比咖啡樹高,樹冠較大,根系又不發達的植物,種植在咖啡樹旁。遮陰樹為咖啡樹遮擋中午的太陽,適當降溫,保持溼度,也不會與咖啡樹搶奪肥料。很多地方用香蕉樹或者銀合歡樹來做咖啡樹的生長伴侶。農業上叫作間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