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留在武漢的外地人:想上學 想回家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2020年2月15日,因武漢封城,約有20人被滯留在武昌火車站地下停車場。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強/攝

封城前,出來旅遊散心的江西人張文,覺得武漢是個很治癒的城市。

他去了黃鶴樓、漢正街,遊人很多,「沒有戴口罩的」「那個時候都沒有聽到什麼風聲,發生得太突然了。」

封城後,他在一天150元的旅館待了24天,最後拖著行李箱,走了兩個多小時到武昌火車站,「腳都走腫了。」當時,他的口袋裡只剩下一張車票的錢,可火車站無票可賣。

2月12日,他住進了武昌火車站的地下車庫裡。兩天後,張文成為方艙醫院的一名志願者。他說,做志願者,能幫助別人一點兒是一點兒。在這裡,他負責安保工作,有吃的住的——34歲的他第一次住進三星級酒店。

他加入外地人滯留武漢的幾個微信群,發現有200多人被困:有的是因為來武漢做手術,有的是陪孩子藝考,還有的只是封城當天轉車,就再也出不去了……現在,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等著武漢好起來,出城。

1

1月23日凌晨2點的封城令很多人感到突然。

當天晚上,張文才得知這一消息。他不看新聞,對疫情一無所知。晚上出門時,他被旅館老闆娘叫住,說有疫情,封城了,這幾天不要出去,出去必須要戴口罩,不然不要回來。

他以為很快就會解封,沒想到一住就是近一個月。

劉豔芳也沒想到會滯留這麼久,以為「封一個星期不得了了」。看到封城消息時,她正在病房裡陪著丈夫,他們1月10日從河南開封到武漢來治病,她想著,「既然來了就在這好好治。」

劉豔芳後來後悔不已,她錯過了出城的機會——1月21日,弟弟想接她回去,她沒讓,「別瞎緊張。」她對弟弟說,「武漢這邊可熱鬧了」。她從9樓的窗戶向外望,醫院對面的商場人來人往。

「開始新聞上說可防可控,給我的印象就是跟流感差不多」。陳戀也沒在意,直到封城前一天,她感覺有點不對勁,醫院開始跟病人協商出院,「我們那一層基本上走了一半。」

同這些早早進入武漢的外地人不同,李祖清是封城當天進入武漢的。

1月22日,他從廣東揭陽出發,23日10點多達武昌火車站,準備轉車回陝西過年。但出站後,李祖清發現進站口已封,車不開了,隨後被通知辦理退票。

還有人在封城之後進入武漢。他們是在高速路上被攔截的。1月24日,朱言言從廣西開車回安徽,途經武漢市高速路收費口時,警察告訴他們,前面的高速路封了,可以走國道或省道,朱言言便下了高速路,開到武漢市邊界新洲區鳳凰鎮時,發現出不去了。

他給當地政府、公安局、派出所打電話均無果。一個警察說,再往前走是麻城,即使這裡給你放行,前面也過不去。朱言言一家人只好入住當地的一家賓館。

2

對這座城市的滯留者,等待才剛剛開始。

1月24日,張文出門買了兩個口罩,再未出酒店大門。起初,他還可以去便利店,後來酒店所在的小區也被封了,他只能叫外賣,又託酒店老闆娘在網上買菜,並借來鍋煮。

足不出戶的張文靠看電視劇打發時間,「包青天看完了,新白娘子傳奇又重新看了幾遍。」張文每天託外賣小哥帶煙,心煩的時候能抽兩三包。

轉車失敗後,李祖清也住進了火車站附近的賓館,他挑了最便宜的一間,60元一天,餓了就去外面飯店吃。

劉豔芳只能吃醫院裡的盒飯,她最擔心丈夫的病情。丈夫需要每日通過吸高壓氧治療腦損傷,但1月23日,醫院的康復科就停了。當時,醫院告知她,正月初五會恢復上班,但直到現在也沒復工。年前約好的手術延期了。

從2月5日起,丈夫越來越暴躁,拔針,吵著要回家。有人好心抱著勸阻他,還被打了一拳。有一次,她跟著丈夫去衛生間,丈夫突然不耐煩地推了她一把,衝入衛生間將自己反鎖,直到幾個護士過來幫忙才將門打開。

劉豔芳擔心,老公的病越來越嚴重,「錯過最佳治療期。」

在武漢就醫的外地人不是少數。王靜的丈夫也在封城當天停掉了高壓氧的治療。1月13日,她陪丈夫到武漢看病,在醫院住到現在。

王靜所在的7樓已被鎖,病人們只能在7樓走動,王靜幾乎沒有出過病房,看到樓下發熱門診處的救護車和運輸車,她很害怕。她天天戴著口罩,睡覺也不敢摘。

自封城以來,陳戀看著身邊的醫護人員的裝備從一個口罩變成兩層口罩,再加上帽子,帽子之後再卡上護目鏡。

4個月大的寶寶一直吃母乳,由於焦慮,陳戀的奶水變得少而透明,她只能讓丈夫去網上買奶粉。陳戀害怕聽到每天晚上從樓底傳來的救護車聲。

1月28日,醫院開始接收發熱病人,陳戀立即出了院,很多酒店已不收新的房客,因無處可去,出院當晚,一家四口在車裡過了一夜。

第二天,有網友看到陳戀發布的求助信息,給她提供空房住。一家人終於有了落腳之處。能把房子交給一個陌生人住,這讓困頓的陳戀感到了久違的暖意。

因為身上只帶了8000多元錢,張文的錢快花光了。2月12日,他離開旅館,去火車站,車站的售票員告訴他有票才能進站,但他根本買不到票。

他打市長熱線求助,對方稱「會跟上面反映一下」,並提供給他救助站的電話,但張文多次打都無人接聽。張文又給110打電話,對方稱不在自己管轄範圍內。

眼看就要流浪,有人告訴他可以去火車站地下車庫住,張文到那裡發現,住在車庫的人不少,「這裡一堆,那裡一堆」。還有的人有鍋,可以做飯。

張文了解到,這些人多數都因為付不起房費來到這裡,「有住二十幾天的,十幾天的,還有剛來的。」來得早的,有工作人員給他們發了被子。當晚,他在車庫坐了一晚上,凍得直哆嗦。

3

2月13日,張文花170元買了兩床被子。

當天下午,城管部門的幾名工作人員來到車庫詢問他們情況。「他問我從哪裡來,為什麼要被困在武漢,說你不用急,等下我給你安排。」之後為他們安排了住處,兩人一間,「住的問題解決了,沒錢可以打電話問家裡借點,把難關熬過去」。

住了兩天,有個朋友告訴張文,方艙醫院招志願者,他覺得閒著不如去幫點忙,就和十幾個朋友一同去了醫院。

到那兒一看,方艙安排的住宿條件不錯,夥食也很好,「又是肉又是魚,還有紅蘿蔔、藕片,都是我愛吃的。」

不少人仍在武昌火車站地下車庫滯留。「我們已經連續吃了10多天泡麵了。」2月15日下午,一位在地庫打地鋪的外地人對記者說。

這一天,武漢下了一場大雪,氣溫從前一天的4至15攝氏度,驟降至零下2至4攝氏度。記者在地下車庫發現,此處不算寒冷,但空氣流通不暢,明顯有氨味。

53歲的黃岡人張大爺18天前經朋友介紹來到這裡。他在武漢打工多年,本來買了1月23日下午回鄉的車票,去了被告知列車停運,這才聽說新冠肺炎這回事。1月28日早上,他在群租房內刷牙時咳嗽乾嘔,被合租者懷疑「有那個病」,勸了出來。

張大爺告訴記者,最初火車站地庫有超過50人,政府安排他們住到上面的旅館,有20多個人已搬了。

但他覺得不太方便, 住不慣,「我不願意進去旅店。」張大爺說,在賓館也是一日兩桶泡麵,還不怎麼讓出門,「有被子有褥子就行,這裡安靜、空曠。」

他說,轄區城管每天都會派人來給他們量體溫,1月31日時,民政部門送來一些被褥,還給每人發了一箱泡麵。除夕夜,他和老伴、兒子通了個電話,因為只用老人機,他也沒法視頻。

62歲的湯師傅,因為老闆臨時讓他多裝2天貨,沒能在封城前離開。在這個地下車庫,他靠兜裡的400元錢撐了23天。

39歲的湖南人王哥,因為發現自己租住的旅店湧入越來越多外地人,擔心感染新冠肺炎,主動來到這裡。他早早在京東買了睡袋和零食,每天靠外賣度日。但這裡的人大多是50歲上下的中年人,不擅長使用智慧型手機。

地庫有公廁,也可以用電,也有開水可以打。在地庫崗亭值班的管理員曾告訴媒體:「我在這值班,從封城那一天起,他們在這,我就在這。」「這些設備也需要看護。眼下特殊時期,沒辦法,有困難多克服,大家互相體諒吧。」

4

陪丈夫看病滯留武漢的劉豔芳是一名初三班主任,學校通知她儘快回去。她也著急回去上課,惦記畢業生。

劉洋在英國讀博,已在武漢的男朋友家滯留一個月。學校通知她,如果不能在3月1日及時回學校進行學籍註冊,英國移民局將註銷籤證,這意味著她將面臨失學。

王靜在一家房地產企業上班,公司將於2月24日復工,通知只能等她半個月,「萬一工作丟了,房貸車貸一個都還不上。」

王靜打電話向社區詢問,社區讓她問街道,街道又讓她問指揮中心,區指揮中心說不知道,她又開始打市長熱線。市長熱線說,現在沒有政策,讓她去網上看有沒有通知。可網上沒有任何相關內容。

幾乎所有滯留者都經歷了這樣的求助過程。劉豔芳從學校得知,只要有健康證明,就可以回去上班,她去社區開健康證明,但社區工作人員稱未接到相關政策,讓她去問區指揮部,但區指揮部一名主任告訴她,辦不了,只能等著。

前幾日,劉豔芳聽人說有私人救護車能出城,她打電話諮詢,對方稱不用別的手續,有體檢證明就能走,每公裡24元。劉豔芳算了算,從武漢到開封,要花1.4萬多元。

她想走,但對方說無法送到開封市內。老公是病人,她擔心一旦在高速上被困住,更難辦。2月13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稱,湖北省內各類企業不早於2月20日24時前復工。劉豔芳心想,20日或許會解封,她又開始等待。

張文也在等待。直到現在,家人也不知道他在武漢。住地下車庫時,他也沒跟家裡要錢。

在方艙醫院做志願者,他每天要在門外站12個小時,「工作量不大,就是有點冷。」15天志願者工作滿後,他要再隔離14天。

在有著200多人的滯留者群裡,人們每天都在討論著,什麼時候能重新上班、上學,能回家見到親人。

2月17日凌晨,一個女人在群裡說,母親昨日下午5點多鐘去世,她沒能見媽媽最後一面。

中年女人稱,自己在江蘇的一個工地上開塔吊車,大年初三開車回雲南看望病重母親,途經武漢,不小心下了武漢高速路,就再也出不去了。

「感覺很對不起我的媽媽,就因為我走錯了路,在這裡出不去,我現在很討厭我自己。」有人在群裡安慰她。

她向有關部門求助,有工作人員勸慰她,暫時無法出城,會幫助她解決食宿問題。

群裡很熱鬧,消息迅速被淹沒。人們又開始討論,明天吃什麼,去哪裡買菜。大家互相鼓勵,日子要好好過。

(文中劉豔芳、王靜、劉洋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海月 劉言 王嘉興 李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滯留武漢兩個月的外地人:撿破爛為生、一顆藥掰成三片吃 | 回家的路
    疫情帶來的慌亂情緒,已消失殆盡,即使是在疫情的中心——武漢,經歷兩個月「封城」後,市民的生活和情緒也在快速恢復正常。 在此大背景下,被困武漢的外地人、滯留外地的武漢人、接受隔離的人、留學海外的學生……都看到了回家的希望。近期,《中國人的一天》推出特輯「回家的路」,記錄這一路的不易。今天推出第一期。
  • 「我要回家、我要上學」滯留湖北的臺灣學童寫信求助蔡英文
    自2月3日深夜首批約200名滯留武漢臺胞乘坐民航包機返臺之後,臺當局以種種藉口阻擾、拖延,使得後續批次都未能成行,致使近千名需返鄉臺胞被迫繼續滯留在湖北各地。雖然首批包機返臺的隔離者已返家,不過仍有數十名臺灣學童,因為沒搭上首批返臺包機,現在仍被困在武漢,他們寫信給蔡英文,內容提到「學校25日開學,我還滯留湖北,我要回家、我要上學」,還有的寫到「我有腎炎,希望蔡英文能給我們一條回家的路」,看了讓人鼻酸。
  • 社區工作者講述滯留武漢外地人生活:每人補助三千
    滯留武漢外地人每人補助3000元 為居民買奶茶照顧空巢老人 武漢社區工作人員講述武漢生活  據了解,武漢老百姓最近搜索排第一位的就是生鮮果蔬,這背後反映是他們的生活狀況和需求,在3月2日的《新聞1+1》中,白巖松連線了武漢市武昌區中南路街百瑞景社區黨委書記王涯玲。
  • 外地人不能在武漢買二手房 戶口仍然是制約瓶頸
    本報訊 (記者 黃峰 實習生 王群 何璐) 在武漢住了10年,居然不能買二手房,你說怪不怪?昨日,應城人王來順不解地說,就是因為沒有武漢戶口,買二手房時差點損失了1萬元。  王來順一家在武漢居住了10年,做蔬菜生意,全家現在還只租住一間房。
  • 清遠人滯留武漢丈母娘家40多天:吃掉三百斤大米,建網站寫日記
    我想認為武漢是千萬人口城市,應該也不可能封。」黃陂甘棠鋪位於武漢郊區,剛到沒多久,阿木就經歷了當地農村的硬核「抗疫」。「『封城』當天晚上,村裡給50多戶人家發了兩袋石灰粉消毒。後來村長每天親自背上噴壺幫每家每戶消毒,這邊沒有發生確診病例。」阿木帶給嶽父母的大米也快要見底。阿木介紹稱,由於嶽父母種田,年前醃好了臘魚臘肉,農村物資相對充足。
  • 一家人滯留武漢78天花掉7萬,解封後當地不接收仍無法回家
    從1月20日因探親、家族團聚來武漢,到4月7日,已過去78個日夜。苗望春和姐姐、妹妹一大家人,包括老人、孩子,最多的時候有13口人,被困在武漢東西湖的一家酒店裡。酒店老闆免去了他們2月以來因滯留產生的房租,苗望春一家感激萬分:「這老闆真不錯,我們走之前要給他送一面錦旗。雖然人在武囧,卻實在感受到,好人還是蠻多的」。
  • 湖南女生把滯留外地武漢女孩接回家,同吃同住考上同一
    楚天都市報9月4日訊(記者劉閃)湖南女生把滯留在外地的武漢女孩接到家,兩人同吃同住還考上了同一大學。「兩湖一家親,患難見真情」,昨日,武漢女孩與湖南瀏陽同學的這段佳話成為網絡熱點。春節前,疫情突如其來,培訓機構提前安排學生回家。大年初一,屈羨和大多數同學順利回到了家。此時,武漢已經封城。因為家在武漢,吳彧雯等十多位武漢學生有家難回。望著空蕩蕩的宿舍樓,獨自呆在寢室的吳彧雯又害怕又想家,她一夜沒睡,也不能靜下心學習。爸爸吳洪源跟一位確診的鄰居面對面聊過天,當時正在家中自我隔離。
  • 湖南女生把滯留外地武漢女孩接回家,同吃同住考上同一大學
    楚天都市報9月4日訊(記者劉閃)湖南女生把滯留在外地的武漢女孩接到家,兩人同吃同住還考上了同一大學。「兩湖一家親,患難見真情」,昨日,武漢女孩與湖南瀏陽同學的這段佳話成為網絡熱點。9月4日,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武漢女孩吳彧雯的家中,聽她講述這段特別的緣分。
  • 滯留武漢外地人員臨時補助標準是什麼?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申請?
    滯留武漢外地人員臨時補助標準是什麼?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申請? 受疫情影響,大多數武漢人民只能宅在家裡,出不了門,但是有一個群體比武漢人還要特殊,那就是滯留武漢的外地人。這些「滯留者」們因為各種原因在封城前進入武漢,有人來看病;有人來探親;還有人來旅行;也有人是在封城後下錯了高速被圍困在武漢。為了解決這部分群體的生活困難民政部決定給他們發放補助。
  • 外地人在上海上學真麻煩
    大家好,我是一名寶媽,來上海十幾年了, 深深感受到外地人在上海上學的不易!自從有了二胎,在孩子2周歲就開始為上學做準備,要想上本地學校,首先就要交最少是六個月的社保,然後還要辦長期居住證。社保倒還好交,長期居住證就不易了,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好多房東根本不同意辦理,本來租房子就貴,有的房東還要你額外付費才肯辦,真心很無奈!
  • 平安「宅」在家裡時,別忘記那些睡在街頭擔心被子被澆水的外地人
    但我也希望你能多關注下武漢。那裡畢竟是全國的疫情重災區。他說自己近日很關注那批因為封城而滯留在武漢的外地同胞。隨後,他還轉發過來幾張圖片,以及新聞連結,原來是南方一家刊物專門對那些被困在武漢城裡的外地人做的專題。聳人眼帘的那個通黑大標題,如寒冬迎面襲來的一塊硬硬的雪塊,擊得我眼睛生疼:我在武漢街頭入睡,請不要對著我的被子澆水!
  • 武漢女生因疫情滯留 湖南同學接她回家 鄂湘姐妹攜手考上中央美院
    疫情暴發武漢女孩滯留北京18歲的吳彧雯,此前就讀於蔡甸區漢陽一中。她從小熱愛繪畫,多次在美術比賽中獲得好成績。上高二後,她樹立目標:考上中央美術學院或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去年5月,吳彧雯來到北京一家培訓學校,參加藝考集訓。一個月後,湖南瀏陽女孩屈羨也來到這裡備考,兩人成為同桌。
  • 滯留麗江兩月 79名湖北遊客24日包機回家!
    「如果不是這段經歷,我對『回家』這個概念不會有那麼深刻的體會,如果不是這段經歷,我不會擁有第二個故鄉。」返鄉遊客歐迪感嘆,他鄉變故鄉,今天帶走的不只是行李,還有滿滿的感動。留在麗江的66天裡,她經歷了從恐慌到釋然再到如今充滿希望的心境變化,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她們原本的計劃,卻也收穫了意料之外的溫情和感動。
  • 滯留新加坡的湖北人乘包機回家:疫情再嚴重,我們也要回來
    2月5日,東航根據外交部、中國民航局的部署安排,派出一架空載的A330-200型飛機,從上海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接滯留在當地的147名湖北籍旅客直飛武漢,最後空載回上海。做了二級防護的機組人員下機後將隔離三天。 本著自願購票的原則,滯留在新加坡、暫無發燒等症狀的湖北籍旅客可以在購票後搭乘這班飛機。
  • 讓滯留湖北臺胞回家,是捨近求遠還是就近便利?
    從2月3日東航運送首批247名臺胞回臺至今,大陸方面一直積極務實為臺胞返鄉「開道」,民進黨當局卻以種種站不住腳的藉口「封路」,直到3月7日才同意由東航、華航於3月10日共同執飛臨時航班,運送第二批361名臺胞從武漢直飛臺灣。
  • 湖南女生把滯留外地的武漢女孩接回家,結局暖哭……
    但只要1有閒暇,她就和湖北武漢的新朋友吳彧雯絲上相同,1齊遐想大學生活。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致武漢「封城」,讓很多在外的武漢市民在春節時期滯留外埠沒法歸家,吳彧雯便是其中之1。 屈羨的畫作。 王昊昊 攝 「集訓班有700多人,包羅10多個武漢學生,他們都沒法回家。」
  • 滯留湖北臺胞聯名呼籲:請臺當局「儘快同意讓東航送我們回家」
    新華社武漢2月20日電 19日,滯留湖北的臺胞署名「臺灣19縣市滯留湖北的老百姓」發出陳情呼籲書,質問臺灣當局「對於仍在苦等久盼的我們,為何依然不理,不聞不問」,同時呼籲臺灣當局「體恤小老百姓,儘快同意讓東航包機載送我們早日回家」。
  • 我想回武漢上學了!」
    但這其中不包括武漢,大家承受網課壓力(作業)的日子還將繼續。聽著被卡出電音的網課,腦子裡常盤旋著「我是不是該換個電腦」、「我好想下課後和室友去學校后街買雞排」、「要在學校上這堂課,我估計會叫人開個黑」的念頭。求求寒假趕緊結束吧!我想回學校!
  • 廣東老闆滯留武漢當志願者:已寫好了遺書
    疫情期間,一些滯留在漢的外地人員,以及返鄉武漢暫時無法赴外地復工的青年不約而同做出了同一個決定——成為一名志願者。 「我已寫好了遺書」「等武漢疫情由一級響應降到三級響應,我才能安心回家。」廣東籍志願者黃春明說。
  • 外地人買房在金華上學需要什麼證件能轉戶口嗎?
    那麼外地人買房在金華上學需要什麼證件。下面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現在很多孩子在讀大學的時候,會選擇到外地去讀大學,等畢業參加工作就選擇定居,進而買房。那麼外地人買房在金華上學需要什麼證件。下面就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