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影像解剖及診斷要點

2020-12-19 騰訊網

(一)脊柱與脊髓X線解剖

平片:

椎體、椎板、椎弓根、關節突、橫突、棘突

椎間關節:相鄰上下關節突構成的

下關節突在下一脊柱的上關節突的後方,以保持脊柱的穩定,不向前滑。

椎弓峽部:同一脊柱的上下關節突之間,椎弓板由椎弓根向後內方延續,並與中線聯合成棘突。

頸椎鉤突:第3~7頸椎體上緣兩側斜向外上方的緻密小突起,與上位椎體後外下緣構成鉤椎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

終板:椎體上下緣緻密線狀影,其間的透亮間隙為椎間隙,是椎間盤的投影。

椎管:椎體後方,縱行半透明區。

椎間孔:相鄰椎弓根、椎體、關節突和椎間盤之間,頸椎在斜位清楚,胸腰椎在側位清楚。

(二)脊柱與脊髓斷面影像解剖

(1)橫斷面影像解剖

椎間盤:由髓核、纖維環、上下的透明軟骨終板和Sharpey纖維構成

正常椎間盤:呈均勻一致的軟組織密度影,CT值為80-120Hu,密度低於椎體, CT不能區分髓核、纖維環。

韌帶:

前縱韌帶:正常不顯影

後縱韌帶

黃韌帶:節段性位於椎弓板之間,橫斷面呈「V」字形,正常厚度為3-5mm

棘上韌帶

棘間韌帶

橫突間韌帶

硬脊膜與蛛網膜粘貼在一起,統稱為硬脊膜囊。

硬膜外間隙:骨性椎管與硬脊膜囊之間的間隙,內含脂肪密度影。

蛛網膜下腔:蛛網膜內側的間隙

馬尾神經在蛛網膜下腔呈均勻排列的多個圓點狀低密度影,含脊神經根。

神經根鞘為直徑約1~3mm的圓形影,位於硬脊膜囊前外方側隱窩內。

椎間孔:前為椎體,後為椎小關節,上下為椎弓根,內與側隱窩相連,有脊神經根通過。

1)寰樞關節層面

寰椎分為前弓、後弓和兩側側塊。前弓後方為樞椎齒狀突。齒狀突呈圓柱形,前緣稍平,與前弓後面的關節面構成寰樞正中關節;齒狀突後方為寰椎橫韌帶;兩側為翼狀韌帶。側塊上下方的關節面分別與枕骨和樞椎相關節,側塊外側方的骨結構為橫突。第1頸椎的橫突較其他頸椎的橫突長且粗,內有橫突孔,孔內有椎動脈、椎靜脈等通過。正常環齒關節間隙不超過3mm

2)頸5椎弓層面顯示頸5完整的椎管。椎管由前方的椎體、側方的椎弓根和後方的椎板圍成,呈尖端向後的三角形。關節塊由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構成,連接椎弓根與椎板。兩側椎板在中線處呈鈍角相連接。從連接處可見頸5棘突斜向後下方,呈分叉狀。椎體與關節塊的外側為橫突,其根部有橫突孔,內有椎動、靜脈通過。椎管內可見頸髓。

3)頸5椎間孔上部層面顯示頸5至頸6椎間孔的上部。椎體形態及硬脊膜囊、 硬膜外腔及脊髓的形態與上一層面相同。骨性椎管不完整,前方為椎體,側後方為椎板。椎板的前端與第5頸椎下關節突相連,關節突關節與椎體後外緣之間的間隙為椎間孔的上部。脊神經根經椎間孔向前外方行走。

4)頸5~6椎間盤層面椎間盤的前方見頸5椎體的前下緣,後方見頸6椎體的後上緣,兩側見頸6椎體的鉤突,鉤突後外方為椎間孔,椎間盤的後緣是頸5~6的關節突關節,頸6椎體的上關節突位於前方,頸5椎體的下關節突位於後方。椎間孔內充滿脂肪,其中有神經根影。

頸椎前曲,椎間盤前部較後部稍厚,後外側受到鉤突的限制,椎間盤的邊緣和相鄰椎體的邊緣一致。

第3-7頸椎體上面側緣的椎體鉤突與上位椎體的前後緣相接,形成鉤椎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

頸椎橫突孔內有椎動靜脈穿行。

正常椎間盤呈均勻一致的軟組織密度影,CT值為80-120Hu。

正常椎間盤與脊神經之間有一層低密度脂肪墊分界,硬脊膜囊前緣平直。

5)胸8椎體層面顯示胸8完整的椎管。椎體前緣凸出與縱隔相鄰,後緣凹陷。椎體內見「Y」形的椎基靜脈影。椎弓根自椎體上部垂直向後伸出,與椎板相連。椎板短而寬,向內後方斜行,於中線處匯合,匯合向後伸出第8胸椎棘突。橫突自關節塊向後外方伸出,與第9肋骨並行,橫突末端的前外側面有肋凹,與肋骨形成肋橫突關節。胸椎椎管近似圓形,胸髓斷面呈圓形,位於蛛網膜下腔正中稍偏前。脊髓兩側可見脊神經的前根和後根。硬脊膜囊前方有椎內靜脈叢。

6)腰1椎體層面

通過腰1椎體的中部及椎弓根。椎管呈完整的環狀骨結構,其內腰髓亦呈圓形。椎體外形較大,前緣圓隆,後緣平滑微凹,椎體內見「Y」形椎基靜脈影。椎體側後方與椎弓根相連,在椎弓根與椎板相連處見橫突伸向外方,兩椎板匯合處見棘突伸向後方。

7)腰4-5椎間孔上部層面

顯示第4、5腰椎間孔的上部。椎管呈不完全的環狀結構。椎體呈橢圓形,後緣平滑微凹。椎體後外側與第4腰椎下關節突之間為椎間孔,內見腰4脊神經的後根神經節,神經節的內側為硬膜外靜脈。第4腰椎下關節突前方有黃韌帶附著,後方與椎板相延續。兩側椎板在中線匯合處後方見棘突。硬脊膜囊前緣平直,囊內見散在點狀的馬尾神經根位於終絲周圍。硬脊膜外脂肪在椎間孔處和硬脊膜前、後方最為豐富,兩側有粗大的腰大肌。

椎間孔:前為椎體,後為椎小關節,上下為椎弓根,內與側隱窩相連,有脊神經根通過。

側隱窩:向下外續於椎間孔,有脊神經經過

前壁為椎體後外緣

後壁為上關節突前面與黃韌帶

外界為椎弓根

正常前後徑為3-5mm,5mm 肯定不狹窄。

腰椎側隱窩是椎管兩側的延伸部,是容納脊神經的通道,當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後髓核突出,尤其側方突出,可直接壓迫神經根,並將神經根壓向本已狹窄的側隱窩,從而加重神經根的卡壓損害,臨床症狀往往較單純LDH嚴重且頑固。

8)腰4-5椎間盤層面

椎間盤的形態與鄰近椎體一致,後緣微凹。椎間盤側後方為椎間孔,孔內見硬膜外靜脈和脂肪,孔的外側見第4腰神經斜向外側走行。椎間孔後方可見腰4-5椎間關節,關節面呈淺弧形,從前內斜向後外方。關節前部為腰5上關節突,後為腰4下關節突。下關節突與椎板相延續,椎板前方見條狀的黃韌帶附著 。

L1-2至L4-5的椎間盤形態大致相似,呈腎形,後緣年輕人稍凹,凹陷部與後縱韌帶走行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後緣可變得平直。

正常L5-S1椎間盤的後緣較平直,並可輕微膨出。

椎間盤由髓核和纖維環組成,略高於軟組織密度影,CT值為80~120HU,CT不能區分髓核和纖維環。

黃韌帶厚約2~4mm,超過5mm為肥厚;正常小關節面光滑、完整,關節間隙為2~4mm。

(三)腰椎間盤膨出

腰椎間盤膨出(Lumber Disk Bulding LDB)是指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髓核體積縮小,不能充盈纖維環;失去彈性的纖維環承受的壓力增加,高度下降,纖維環周邊膨出,椎間盤直經增大,邊緣超出椎體的邊緣。在CT或MRI橫斷面上顯示較椎體周邊超出1.6~2.3mm。

LDB表現為在椎體邊緣之外出現對稱的、規則的環狀軟組織影。

一般是測量椎間盤超出椎體邊緣的數值來分度,如小於3mm為輕度,3~6mm為中度,大於6mm為重度。

分度標準:

Ⅰ度:椎間盤膨出不超過椎體後緣2mm, 硬膜囊前脂肪間隙存在或無明顯改變者,為椎間盤的正常活動範圍,屬正常變化。

Ⅱ度:椎間盤膨出超過2mm,硬膜囊前脂肪間隙消失,而硬膜囊無明顯受壓變形者。

Ⅲ度:椎間盤膨出超2mm,硬膜囊前脂肪間隙消失,並壓迫硬膜囊,但神經根無明顯受壓變形者。

Ⅳ度:椎間盤膨出超2mm,壓迫硬膜囊、並壓迫神經根者。

(四)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又稱椎間盤疝,最多發生於腰部,其次是頸部,胸部極少。腰椎間盤突出90%發生在L4~5和L5~S1。依突出組織的類型不同,分為纖維環和髓核突出。

在一定的誘因作用下,如反覆的損傷或一定量的衝擊力使壓縮載荷的力度加大,髓核便通過纖維環薄弱處,尤其是退變的裂隙或斷裂處疝出。

如髓核僅衝出破裂的纖維環而外層纖維環仍保持完好,並推擠這部分纖維環突向椎間盤的輪廓之外,稱為椎間盤突出。表現為局部突出於椎體後緣的的弧形軟組織密度影,邊緣光滑,突出緣與纖維環後緣呈鈍角相交,大多數呈丘狀、新月形或半月形突出椎管。疝塊密度較高,偶可鈣化。

當纖維環全層破裂、髓核或含有部分破碎的纖維環及軟骨板一起疝入到椎管內,稱為椎間盤脫出,往往突出的髓核已穿過韌帶進入硬膜外腔。診斷依據是突出髓核呈孤立狀位於硬膜囊外,脫出緣模糊與椎體後緣呈銳角相交,或突出髓核中心位於椎管內。髓核在椎管硬膜外疏鬆脂肪間隙內可滑移,但滑移的距離一般不超過20 mm。

據椎間盤突出部位分為: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間孔型、椎間孔外側型。

椎間盤脫出的特殊類型:縱向型

中央型:許莫氏結節

邊緣型:椎體後緣軟骨結節

髓核脫水變硬,在垂直外力的作用下,通過變薄的終板突入椎體,形成Schmorl結節或是椎間盤組織斷裂的軟骨板向上、下方向疝入椎體形成的軟骨結節。

軟骨結節:

腰椎後緣軟骨結節是椎間盤組織經終板疝入椎體後緣松質骨內,使腰椎後緣小骨塊突入椎管,致椎管狹窄及壓迫脊神經根的一種疾病。

病理證實除骨塊外均系透明軟骨和退變的椎間盤組織。MRI檢查T1WI及T2WI均顯示病變椎體後下緣低信號改變,壓迫硬膜囊及神經根。

CT診斷依據:椎體後緣類圓形多囊狀或不規則形的骨缺損,密度與椎間盤相似,周圍有反應性硬化帶,骨塊後緣與突出的腰椎間盤後緣在CT掃描下顯示一致,說明骨塊是伴隨椎間盤同時向椎管內突出的,CT能顯示骨塊突入椎管對硬膜囊及神經根擠壓情況及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窄情況。

腰椎間盤突出的CT表現:

1)直接徵象:

自椎間盤向後局限性突起的高密度軟組織塊影,由於椎間盤纖維環放射狀撕裂、退變,在該處形成薄弱點,造成髓核在該處突出而形成。軟組織塊影大多數呈丘狀、新月形或半圓形突入椎管內,輪廓多不規則,基底部與椎間盤組織相連,CT值60~100HU左右。

2)間接徵象:

硬脊膜囊受壓、變形、移位:偏側型突出絕大多數存在不同程度的硬膜囊受壓 ,呈刀削狀變形。

神經根腫脹、受壓移位:神經根腫脹為水腫所致,神經根受髓核推擠時可向內、外後方移位。

神經根湮沒:由於神經根與突出的髓核為等密度,所以在後外側型突出時,髓核與神經根兩者難以區別,此稱為神經根湮沒。

碎塊形成、滑移:椎間盤纖維環完全破裂則突出的髓核可斷裂,穿過並沿後縱韌帶邊緣進入硬膜外間隙,游離於突出節段的上下方椎管內。碎塊大小約5~15mm,形狀不規則,部分邊緣光整呈卵圓形。碎塊在椎管的硬膜外疏鬆脂肪間隙內可產生滑移,滑移的距離一般不超過20mm。

鈣化:少數病例突出的髓核中可見鈣化,鈣化灶可為一個或數個,形狀呈圓點狀或密度不均勻的不規則形,CT值一般大於120HU。

許莫氏結節:是椎間盤組織斷裂的軟骨板向上、下方向疝入椎體內形成的軟骨結節,為腰椎間盤脫出的一個類型(縱向脫出)。分為中央型和邊緣型。中央型位於椎體上緣或下緣的中1/3部,呈單發或多發,表現為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的低密度灶,周圍是寬窄不一的硬化帶;邊緣型位於椎體上、下的後緣,病灶呈類圓形或多環形,周邊骨質硬化,結節的骨性後壁呈弧形凸入椎管,後壁與椎體相連或不連。

椎間盤突出伴隨的其它異常CT表現:

1)椎體後緣的骨質缺損與硬化:

可能是椎間盤在疝出過程中對相應椎體後緣產生持續性擠壓,受累骨質發生營養障礙而被不斷吸收,最終形成缺損,同時產生骨的修復再生而形成硬化。骨質缺損多為切跡樣、壓跡樣或不規則形,骨質硬化多為短剌狀或不規則形。

2)骨性椎管狹窄:

腰段椎管中央前後徑≤12 mm,應視為比較狹窄,≤10 mm為絕對狹窄。

3)黃韌帶肥厚:

正常黃韌帶厚度一般

4)椎間盤真空徵:

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由於髓核體積的皺縮,纖維環的玻璃樣變或髓核因變性脫水而碎裂呈負壓狀態,使血液中的氣體向椎間盤彌散所致,主要成分(90%~92%)為氮氣,CT表現為不規則斑片狀散在低密度氣體影。

5)小關節退變:

表現為小關節骨質增生、硬化、變形和關節間隙變窄。

診斷中要注意與幾種徵象鑑別:

1)與椎間盤膨出的鑑別:椎間盤膨出幾乎都發生在腰椎,CT表現為椎體上下終板邊緣之外出現對稱規則的環形軟組織影,多不壓迫神經根,可發生在單節或多節段,與髓核突入椎管內的局限性塊影不難區別,但當伴有脊柱側彎時,因膨出的椎間盤不對稱造成鑑別困難,結合臨床上無神經根或馬尾受壓表現可資區別。

2)突出的椎間盤塊影內鈣化與骨贅的鑑別:突出的椎間盤塊影內鈣化多不直接與椎體融合,有時鈣化較大只能見到緻密的鈣化影而看不到軟組織塊影,則不易與骨贅區別,此時可行2mm薄層掃描,避開椎體上下邊緣以顯示突出的椎間盤。

來源:好醫術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骨科醫生必修課 | 脊柱 MRI 進階指南
    對於骨科醫生來說,脊柱一直是臨床上的重點和難點,而脊柱 MRI 更是診斷脊柱疾病時最常用的檢查之一
  • 史上最全教程:脊柱 MRI 進階指南
    很多年輕骨科醫生在影像閱片中常常會有以下苦惱:解剖結構不熟悉,在影像閱片時無法分辨重要肌骨關節。
  • 原著介紹+試讀(008):腹部盆腔影像診斷2018-2021-IDKD系列圖書(開源)
    (IDKD)--腹盆腔影像2019年5月31-6月2日 中國北京IDKD 2017工作坊——肌骨系統代謝性疾病影像學達沃斯國際診斷課程(IDKD)2017官方宣傳片第六屆達沃斯國際診斷課程(IDKD)--腹盆腔影像第五屆亞洲IDKD 密集課程:腦、頭頸和脊柱疾病 2015年6月6-8日  中國北京
  • 【 影像考考 】腹部影像診斷(4)
    目前擁有17餘萬註冊會員,是國內規模最大、人氣最旺、最受專業人士喜愛的醫學影像論壇之一。腹部影像診斷(4)【醫學影像園】gxtlc 供稿2016年3月16日單項選擇題82.泌尿系統的有關解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顳葉專欄 | 解剖、供血
    神經病學基礎—定位 定性【推薦】常見腦血管疾病的MRI表現神經影像學習筆記【總結】神經系統疾病的定位診斷【深度學習】高清頭頸動脈系統解剖《腦卒中臨床評估量表教學視頻》NIHSS評分視頻教學一等獎作品饒志仁 教授 | 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學腦幹症候群入門級記憶【易記簡約版】記住這些典型分布區,診斷【腦梗塞】多留意細節雙側基底節區病變的影像診斷和鑑別診斷【最全面】沒有MRI,超早期如何利用CT診斷腦梗死頭面部不自主抽動【門診一定會遇到】中樞神經系統海綿狀血管瘤診療專家共識
  • 急腹症診斷要點和流程圖
    醫學影像服務中心作為國內首家開通醫學影像系列自動學習功能的微信平臺,目前上線有數百例影像典型徵象、數百例影像病例、影像解剖、影像講座、國外精品講座、影像醫事以及三基考試、上崗證考試等內容。動動手指即可享受知識大餐,熱愛學習的同行朋友們快來加入我們吧。
  • 17句話,總結肺部感染的影像診斷
    按解剖部位可分為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間質性肺炎。 按病程分為急性肺炎、遷延性肺炎、慢性肺炎。 影像表現極其複雜多變,從影像表現診斷病原菌難度很大,但隨著精準醫學影像的發展,一切都成為可能,影像診斷無限接近病理也是我們的追求目標,並在工作中總結了許多影像診斷的經驗,整理和分享給大家,精煉一句話總結,滿滿的乾貨哦。
  • 脊柱外科常見病的診療規範
    不斷發展的脊柱外科專業化逐漸增強,在脊柱外科的診斷和治療中各位同行可能存在一些誤區和不解,在臨床工作中帶來極大的不便,甚至造成誤診,耽誤了患者寶貴的就診時間和及時有效地治療。診斷要點: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下肢肌力、感覺和反射異常神經牽拉試驗陽性X-Ray/CT/MRI影像學表現
  • 顱神經最全解剖圖譜(系統解剖、CT、MR斷層解剖、高解析度DTI成像)
    神經病學基礎—定位 定性《腦卒中臨床評估量表教學視頻》NIHSS評分視頻教學一等獎作品饒志仁 教授 | 神經系統疾病定位診斷學腦幹症候群入門級記憶【易記簡約版】記住這些典型分布區,診斷【腦梗塞】多留意細節雙側基底節區病變的影像診斷和鑑別診斷【最全面】沒有MRI,超早期如何利用CT診斷腦梗死
  • 那是這6個關鍵解剖要點你都沒做到!
    那就一起來看看貓牛式的6大解剖要點,你做到了那幾點?1、脊柱中立位在貓牛式中,很多伽人,一上來就是一個塌腰翹臀的動作,在沒有關注自己的脊柱是否在中立位的前提下就開始練習,做的都很隨意很簡單,這樣的練習效果可想而知了。
  • 臨床醫師實踐技能第三站之X線平片影像診斷(附圖片)
    長骨骨折、肋骨骨折(助理不要求)X線基礎亮度調高了,就變白了密度X線片上顏色高密度的骨組織和鈣化灶白色中密度的軟骨、肌肉、神經、體液及結締組織灰白色較低密度的脂肪灰黑色低密度的氣體黑色胸部X線影像診斷步驟
  • 18張高清「站立瑜伽體式」解剖圖,要點細節、發力方向一目了然
    那麼,今天給大家分享18張高清「站立瑜伽體式」解剖圖,要點細節、發力方向一目了然,乾貨滿滿,記得一定要收藏哦!1、山式+手臂上舉補充要點:膝蓋與第二腳趾同向大腿肌肉收緊上提支撐腿,大腿肌肉收緊向上提髖部中立位,脊柱延展
  •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全球首款全身動態 4D PET/CT
    西安高尚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是廣東高尚醫學影像科技集團打造的連鎖型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中心配置有德國西門子全球首款全身動態 4D PET/CT、 128 層 4D 螺旋 CT、世界首臺掌上人工智慧CT、3.0T 磁共振、數位化 X 線攝影系統、乳腺 DR 以及多臺新一代 GE 彩色超聲等一系列專業影像診斷設備
  • 【實用】脊髓的解剖和定位診斷
    【實用】脊髓的解剖和定位診斷 脊髓的解剖和定位診斷
  • 幼兒學前衛生學學習指導第二章:學前兒童生理解剖特點及保育要點
    第二章 學前兒童生理解剖特點及保育要點  學習本章要掌握的要點:  ●人體八大系統的組成及主要功能  ●學前兒童八大系統與成人不同的特點  ●保育要點。  (本章是全書的重點部分。知識比較系統,理論性較強。
  • 醫學影像高級可視化技術讓影像診斷更輕鬆
    當一名腫瘤科患者的CT影像中發現可疑病狀時,怎樣才能迅速獲取患者以前的MR檢查,比較掃描結果,做出更有把握的診斷?當一名面癱、言語不清、有中風病史的老年患者到達急診科時,能否在其出現永久性腦損傷前檢查出問題?當平片瀏覽讓醫師缺少診斷信心,每天大量的三維影像數據後處理又使工作堆積如山時,如何在資源與效率之間做出兩難選擇?
  • 骶骨和尾骨的精準解剖
    一、骶骨後外側外觀如圖所示,骶骨(1)浮雕般地顯示在脊柱腰段(2)的下方。檢查者把兩手的示指和中指置於被檢查者脊柱腰段的兩側,沿著脊柱用力下滑行,直至手指接觸第5腰椎及其兩側的突起。檢查者示指下的骨性突起(如圖所示)即為第1骶椎。註:第5腰椎處的中指位於骶骨的上方,因為骶骨的後外側面朝向後上方。
  • 【解剖精講】脊髓解剖
    醫學影像服務中心作為國內首家開通醫學影像系列自動學習功能的微信平臺,目前上線有數百例影像典型徵象、數百例影像病例、影像解剖、影像講座、國外精品講座、影像醫事以及三基考試、上崗證考試等內容。動動手指即可享受知識大餐,熱愛學習的同行朋友們快來加入我們吧。